当前位置: 初中社会法治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杭州十三中2023年中考社会法治二模试卷

更新时间:2023-09-27 浏览次数:51 类型:中考模拟
一、判断题(本大题有6小题,每小题1分,共6分。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请将答题纸相应题号后的T涂黑,错误的请将答题纸相应题号后的F涂黑)
二、选择题(本大题有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请选出各题中一个最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 7. 读西湖龙井产区某茶园及周围等高线地形图,完成问题。

    1. (1) 茶园位于龙井村的(   )
      A . 正西方向 B . 东北方向 C . 东南方向 D . 正北方向
    2. (2) 推测图中最高峰海拔是(   )
      A . 280米 B . 350米 C . 370米 D . 320米
  • 8. 北极燕鸥是一种分布于北极地区的海鸟。它们每年6-7月在北极地区繁殖,10月份后历经三个月,到达南极附近越冬,每年在两极之间往返一次,被称为动物界的“迁徙之王”。读图回答问题。

    1. (1) 图中南下迁徙路线主要经过的大洋为(   )
      A . 北冰洋 B . 印度洋 C . 大西洋 D . 太平洋
    2. (2) 北极燕鸥越冬期间,下列现象合理的是(   )

      ①澳大利亚悉尼市人们普遍穿着短袖        ②瑞士山区迎来冬季滑雪爱好者

      ③意大利威尼斯市当时气候炎热干燥        ④中国除青藏地区以外普遍高温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②④
  • 9. 读“浙江省2018-2020年能源消费量和构成表”,回答问题。

        浙江省2018-2020年能源消费量和构成表(数据来源:浙江省统计局)

    年份

    能源消费总量(等价)(万吨标准煤)

    煤品燃料(%)

    油品(%)

    天然气(%)

    水,核电(%)

    其他燃料(%)

    2020

    24659.97

    40.1

    23.0

    7.4

    12.5

    17.0

    2019

    22393

    45.3

    16.8

    8

    13.1

    16.8

    2018

    21675

    47.4

    17.8

    7.5

    11.1

    16.2

    1. (1) 下列关于浙江省2018-2020年能源消费量和构成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能源消费总量逐年上升                 ②能源生产量逐年下降 

      ③煤品燃料消费比重逐年下降             ④油品消费比重逐年下降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③④
    2. (2) 近年来浙江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对此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有(   )

      ①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增加煤品的使用量     ②加大对石油的开采,大规模勘探新油田

      ③改进能源利用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④发展新能源产业,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④ D . ③④
  • 10. 房屋是人类适应和改造自然的重要成果,也反映了一定的社会发展状况。下图所示房屋中能反映夏朝社会发展情况的是(   )
    A . 河姆渡遗址房屋 B . 半坡遗址房屋 C . 二里头遗址一号宫殿 D . 陶院落
  • 11. 《宋史》记载:“蜀用铁钱,民苦转贸重,故设法书纸代钱,以便市易。”据此推断,宋代纸币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 . 宋辽盟约的订立 B . 商贸流通的需要 C . 海外贸易的繁荣 D . 造纸技术的改进
  • 12. 1917年《新青年》发表《旧思想与国体问题》,指出“如要巩固共和,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该文作者应是(   )
    A . 李鸿章 B . 康有为 C . 孙中山 D . 陈独秀
  • 13. 将中国历史放在世界历史演进的大背景中,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历史发展。以下各项对应正确的是(   )

    序号

    中国历史事件

    世界历史背景

    丝绸之路开通

    16世纪“三角贸易”开始

    郑成功收复台湾

    17世纪荷兰进行殖民侵略

    李大钊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

    五四运动爆发

    1919年巴黎和会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14. 运用时间轴培养时空观念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之一。某同学整理了时间轴,其最恰当的主题是(   )

    A . 早期殖民掠夺 B .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C . 亚洲国家崛起 D . 共产主义运动兴起
  • 15. 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进步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以下科技成果中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取得的是(   )

    A . 火车 B . 汽车 C . 飞机 D . 电灯
  • 16. 21世纪以来第20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____ 重点工作的意见》于2月13日发布。(   )
    A . 乡村振兴 B . 美丽乡村 C . 城乡一体化 D . 农村现代化
  • 17. 2023年3月20日至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对____ 进行国事访问,这是习近平再次当选国家主席后首次出访。(   )
    A . 美国 B . 法国 C . 俄罗斯 D . 意大利
  • 18. “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陆鸿,幼年时一场中毒性脑炎导致小脑指挥神经失常。凭着乐观向上的天性和吃苦耐劳的精神,陆鸿不但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还为不少跟自己一样的残疾人提供了就业岗位。他的经历启示我们(   )

    ①要学会悦纳自己,主动改正自身各种缺点

    ②人生难免有挫折,要善于发掘生命的力量

    ③要关心身体的状况,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④生命都有独特性,生命的意义要自己创造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9. 2023年3月,孟某在八达岭景区游玩时因在墙体刻字的行为被群众举报。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北京市警方对孟某处以拘留并处罚款。关于孟某行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 B . 属于行政违法行为 C . 应当受到刑罚处罚 D . 违反民事法律规范
  • 20.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严守耕地红线,切实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这告诉我们(   )
    A . 粮食安全是国家工作中心 B . 国家利益服从于个人利益 C . 要树立起总体国家安全观 D . 行使维护国家安全的权利
  • 21. 教育部2023年工作要点指出,继续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全面落实免试就近入学全覆盖和“公民同招”,指导各地完善学校划片招生政策。此举(   )

    ①维护公民受教育权                 ②保障公民平等享有政治权利 

    ③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④落实对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22. 以下是小明记录的2023年3月全国两会的部分新闻事件,对其解读相匹配的是(   )

    序号

    新闻事件

    新闻解读

    A.

    全国人大通过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的决定

    全国人大享有决定权

    B.

    全国人大通过相关决定规定:人口特别少的民族至少也应有一名代表

    体现了民族平等原则

    C.

    全国政协举行小组会议,讨论政府工作报告,审议各项决议和报告草案

    体现了全国政协

    执政为民的理念

    D.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出席全国人大开幕会和闭幕会,同各小组代表共商国是

    体现了中国共产党

    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A . A B . B C . C D . D
  • 23. 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六届政府就职典礼2022年7月1日举行。香港回归25周年以来,经济稳步增长、金融发达、就业稳定,相信香港一定会在新一届特区政府带领下谱写新篇章。报道这一新闻,最适合的标题是(   )
    A . 港人治港促发展,祖国统一已实现 B . 和平统一方式佳,九二共识须坚持 C . 民族团结话巨变,共同繁荣盼复兴 D . 一国两制政策好,高度自治谋新篇
  • 24. 下侧漫画《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启示要(   )

    A . 规范政府的行政权,有利于提高服务效率 B . 确保政府的立法权,有利于做好立法工作 C . 保障公民的决策权,有利于增强民主意识 D . 扩大公民的知情权,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
  • 25. 执行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飞行任务的宇航员邓清明,在备飞的25年中,无论多累多苦始终坚持高强度训练。他的事迹启示我们要(   )
    A . 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B . 传承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的伦理规范 C . 塑造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奋进品格 D . 践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目标
  • 26. 利用图示法可以有效梳理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下列选项符合图示关系的是(   )

    A . ①五位一体     ②经济建设         ③社会建设 B . ①民主形式     ②选举民主         ③协商民主 C . ①社会规则     ②道德规范         ③法律规范 D . ①国民经济     ②公有制经济       ③国有经济
  • 27. 沙特和伊朗两国保持敌对状态长达七年,政治对立几十年。近日,在中国斡旋下双方复交,这为化解国家间矛盾树立了典范。中国用实际行动诠释(   )

    ①中国积极扮演国际事务的领导者      ②中国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③中国积极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④中国积极发挥负责任大国的作用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有5小题,按序为8分、8分、10分、8分、12分,共46分)
  • 28. 下图为“某国部分区域示意图”及其“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 (1) 甲为(国家名称),地跨两大洲,主要人种为
    2. (2) 说出乙河流的水文特征并说明原因。
    3. (3) 根据上述材料,分析影响该国向日葵分布的主导因素和其他有利因素。
  • 29. 战争与和平是人类历史的常态,追求合作与和平是人类的美好愿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战争结束后,战胜国……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帝国主义的国际新秩序……主要内容包括:德国及其盟国承担战争罪责,战败国向战胜国割地赔款,裁减军备,德国的海外殖民地被战胜国瓜分;承认波兰复国,承认捷克斯洛伐克和南斯拉夫等国家独列强同意将“门户开放”“机会均等”作为侵略中国的共同原则。

    ——摘编自晏绍祥《中外历史纲要(下)》

    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直接由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引起的,法西斯主义就是战争。建立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是战胜德、意、日轴心国的重要保证。

    ——摘编自入江昭《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三:冷战结束后,世界正在呈现出一种新面貌。资本、信息、技术、商品和人员的高速流动……局部冲突频仍,核威胁依然存在,恐怖主义威胁和霸权主义行径并行。此外,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等非传统的不安全因素在侵蚀、威胁着这个星球。

    ——摘编自许平《世界通史·当代卷》

    1. (1) 材料一中“国际新秩序”的建立与哪两次会议有关?两次会议有何共同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结合史实说明各国是如何团结协作共同打败法西斯势力的。
    3. (3) 根据材料三,说明世界未来的发展趋势。
  • 30. 江河竞流,炎黄同尊。长江文化谱写着中华民族的壮丽篇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滚滚长江东逝水,长江流域通江达海,当之无愧是中华文明的源头之一。它依次连接三大文化区,又可细分为羌藏、滇黔、巴蜀、荆楚、湖湘、赣皖和吴越等文化。

    材料二:宋以后,特别是明、清时期,商品性农业发展,商业城市兴盛,开放度提高,成为彼时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的典型特征。从“苏湖熟,天下足”到“湖广熟,天下足”,彰显了长江一带经济的重要性。

    ——高元武《中国民族》杂志2021年第4期

    材料三:长江文化与域外文化的交流是多层次、多维度的,彼此融通经历了  A  、制度、   B   三个阶段……长江流域的江南制造总局、汉阳铁厂等,引进西洋技术、设备,在提升中华民族物质生产力方面开始新的尝试……五四新文化运动之际,周恩来、邓小平等人出国勤工俭学,走出去再回归的“长江人”影响着20世纪中国的发展。 

    ——高元武《中国民族》杂志2021年第4期

    1. (1) 材料一的区域文化共涉及个(数量)省级行政区域的简称。请列举一条长江中游河段的重要支流
    2. (2) 长江流域在不同年份的雨季长短会发生变化,这是受季风的哪一特点影响?下列举措与图中长江各河段的水文特征最相适应的是

      A.①——管控航运,保护生态环境

      B.②——禁建水电站,保护水力资源 

      C.③——疏通河道,加强防洪能力

      D.④——禁止耕作,防止水土流失

    3. (3) 宋时商业城市兴盛,请写出当时位于长江流域的最大城市。“湖广熟,天下足”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4. (4) 材料三中的三个阶段亦概括了近代我国与西方融通的趋势,请完成A、B两处填空。并举出一例史实分析这群“长江人”如何影响20世纪中国的发展?
  • 31. 整治网络暴力,共建清朗网络家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年来发生的多起网络暴力事件,不断刺痛着人们的心。网络世界里,信息可以秒速扩散,负面效应甚至会出现几何级的放大,对受害人造成极大的伤害。网络不是法外之地,言论自由有界限。

    材料二: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推动形成良好网络生态。整治网络暴力,需要进一步加大建章立制力度,需要政府、网络平台、网民等社会各方共同努力,共同抵制网络暴力行为,共建清朗网络家园。

    1. (1) 结合权利义务关系的相关知识,评析“网络不是法外之地,言论自由有界限”这一观点。
    2. (2) 从厉行法治角度谈谈如何共同抵制网络暴力行为? 
  • 32. 向未来!杭州奋力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城市范例,率先探索具有普遍意义现代化路径,展示中国式现代化的显著优势和巨大魅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推进现代化生活提升,打造共享新天堂】

    材料一:2012-2021年杭州市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倍差

    【推进现代化战略支撑,打造创业新天堂】

     材料二:杭州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呼、我有所为”;探索建立社区自治组织,让挂在墙上的‘乡规民约’‘居民公约’在社区治理中发挥特定作用;深入推进杭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吸引更多“国之重器”落户杭州;加快杭州国际化进程步伐,为杭州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城市范例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推进现代化文化培育,打造精彩新天堂】

    材料三:走进杭州国家版本馆数字馆展厅,眼前是一套大型“裸眼3D+沉浸式光影”系统,虚拟化、数字化的版本珍品别样呈现。元代龙泉窑青瓷舟形砚滴,化身一艘灵活的瓷质小舟漂浮在碧波之上;五代雷峰塔经卷,那一个个穿越千年的文字随着光影在眼前穿梭,沉浸式的体验让版本“活”了起来。

    1. (1) 上述图表反映了哪些信息?
    2. (2) 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材料二中杭州探索对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有何启示?
    3. (3) 从文化的角度,阐述让版本“活”起来的重要意义。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