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义乌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5月教学质...

更新时间:2023-06-23 浏览次数:52 类型:月考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 1.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语境完成后面的题目。

    阅读可以滋养我们的心灵,读鲁迅的《社戏》,我们眼前仿佛就会出现那jiǎo_______洁月光下行船的情景;读利奥波德的《大雁归来》,我们可以跟着这位生态伦理学楚领略从3月的天空洒下来的带着野性的大雁的诗歌;读闻一多的《最后一次讲演》,我们定会对这位伟大的民主战士产生深深地miǎn         怀之情,读王选的《我一生中的重要jué_______择》,我们可以品味作者把演讲、作报告说成“卖狗皮膏药”的谦逊与幽默……

    1. (1) 加点字“翘”在文中的正确读音是(     )
      A . qiáo B . qiào
    2. (2)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jiǎo

      miǎn怀

      jué

  • 2. 古诗文默写。
    1. (1)  ,在河之洲。
    2. (2) 气蒸云梦泽,
    3. (3) 可怜身上衣正单,
    4. (4) ,寂寞沙洲冷。
    5. (5) 《北冥有鱼》一文中,用两个夸大的数字展现大鹏起飞的广度和高度的句子是“ ,”。
    6. (6)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 , ”两句把前面淡淡的伤离情绪一笔荡开,抒发了诗人乐观豁达的情感。
  • 3. 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回延安》全诗采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两节一行,节内押韵,形式活泼,节奏自由。 B . 《诗经》中,“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民歌;“雅”是祭祀乐歌,用于宫廷宗庙祭祀;“颂”是正统的宫廷乐歌,用于宴会的典礼。 C . “黄发垂髫”指老人和小孩,“小生”指年轻男子。 D . 《石壕吏》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均为杜甫在“安史之乱”时期的名作,表现了诗人对战争的控诉和对民生疾苦的关怀。
  • 4. 801班正在进行“古诗苑漫步”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帮助各小组完成相应任务。
    1. (1) “别出心裁品古诗”小组在选择表现诗歌的艺术形式时,小绣和小湖产生了分歧。请你帮小绣分析理由。

      小绣:我选诗《式微》,我认为这首诗非常适合演唱,因为它的语言有这样的特点(结合诗句内容说明):

      小湖:这首诗歌是一首劳役者的悲歌,冲突强烈,我认为用话剧的形式去表现会更好。

    2. (2) “分门别类辑古诗”小组以诗人为专题编辑了几位诗人的专集,请你仿照上海古籍出版社《杜甫诗集》的腰封文字,选择下列一部诗集,结合《经典常谈》中关于该诗人的内容配上一段腰封文字(80字左右)。

      A.《陶渊明诗集》    B.《李白诗集 》     C.《白居易诗集》

二、阅读与鉴赏(41分)
  • 5. 文学作品阅读

    近侍家堂又一年

    王瑞锋

    ①春节,我回到于庄——我出生又费尽万般辛苦逃离的北方小庄。

    ②逃离的路径只有一个,半耕半读,听起来颇有诗意实则艰辛。于庄像一柄弹弓,耕地和读书是两根皮筋儿,铆的劲儿愈足,石子飞得愈远。

    ③我总算被投进了城里,斑马线、地下铁、办公隔断、鸽子笼,像娘养的春蚕。每只蚕都有自己的隔断,吐丝作茧,井井有条。

    ④即使人生轨迹滑得再远,血脉、宗亲、文化……一种无法言说的魔力,把我拽回了原点。

    ⑤现在的我,城里人——其实不过是个在广州租住隔断间的广漂,作为家族中唯一读书走出去的男丁,被允许侍立在老爷(乡音,即爷爷)侧旁,参与家族古老的春祭。

    ⑥于庄称祖先为“家堂”,请家堂,即把逝去先人的魂魄请回家,由家族长者主持。王家的仪式自是老爷主持。

    ⑦对于劳作一年的于庄人来说,春节是对祖先恩赐的回馈,同时祈求祖先再予恩赐,赐福麦子,赐福桑麻,赐福繁衍,赐福世俗的一切,这是信仰,简单而不可冒犯。

    ⑧年三十早晨8点,当朋友们沉浸在红包、美食和旅游的喜庆中,我正陪老爷洒扫庭院,准备“请家堂”。

    ⑨堂屋内,大八仙桌居正中,摆满丰盛的供品,鸡、鱼、肉、菜,鸡须为公鸡。左右太师椅。一张卷轴高高挂起,内画一座大四合院,数代祖先名字按辈分由高到低排列。

    ⑩一切收拾妥帖,老爷双手执一把燃香,毕恭毕敬立在大门口,待我把鞭炮点燃,烟雾缭绕中,他口中念念有词:“祖先们,请照顾好咱们的家人小辈,保佑他们平安。”

    ⑪“列祖列宗,过年了,(回)家来吧。”喊毕,老爷把燃香逐一插到门两侧,再将一根丈长的木棍横在门前,仿佛那能阻挡一切牛鬼蛇神。随后,他走进堂屋,在写满祖先名字的卷轴前,恭敬地将三支香插进装满麦粒的香炉内,家堂算被请了回来。

    ⑫《论语》有言:“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这时,我仿佛看见逝去的亲人们正排着队,从空中飞回于庄,飞进他们曾经的家,在八仙桌旁落座。

    ⑬中午12点,一年当中最丰盛的饭食——“年饭”开始了。老爷将一盘炖公鸡端到八仙桌上,念叨些吉祥话,祭洒鸡汤、白酒,再放一挂鞭炮后,大家才能开始享受美食。此后三天,每餐每食,也都遵循这样的礼数。

    ⑭几十年来,于庄的春节没有丝毫变化,饭菜一模一样,礼数一模一样。是日晚上,外界万家灯火吃年夜饭,于庄人则要斋戒,熬五更,等到午夜12点,烧纸钱元宝,放鞭炮,跪拜祖先后,才能进食——水饺,馅儿是芫荽豆腐,取延岁得福之意。

    ⑮翌日大年初一,庄重的一日。男丁一拨,女眷一拨,孩童一拨,次第给祖先牌位和老人磕头拜年,称为“拜家堂”。

    ⑯在最严苛的时代,即便谱碑被砸,家谱被烧,我的乡村干部老爷仍会在一张红纸上,于深夜暗暗写下祖辈的名字,摆在八仙桌上,磕头,偷偷烧掉,算是祭拜了祖先。

    ⑰磕头,亦称跪拜,源出《周礼》,要五体投地。历经千年沿革,曾一度被废除,但难究其因,跪拜礼在于庄却留存了下来。

    ⑱现在,我跪在席子上,双掌撑地,额头触地,给祖宗牌位磕四个头,再给老爷和奶奶磕两个头。

    ⑲不过,当我上初中时,历经思想洗礼,也曾像牛逼哄哄的时代里那些牛逼哄哄的人物一样,勇敢地站在祖先牌位前,大声斥责磕头跪拜是封建礼教,立誓废除这些礼节。不到一分钟,我的雄心壮志被我爷(乡音,即爸爸)一巴掌打碎。

    ⑳祖先到底是什么?他们在哪里?又如何保佑族人平安?就像牌位前香炉中的缕缕青烟,飘忽不定。

    ㉑青烟氤氲中,我看到了大老爷的牌位,这才意识到,他去世两年了,已成了祖先。更老的老人还健在,大老爷不能入卷轴,老爷把他的名字歪歪扭扭写在一张黄色的火纸上。

    ㉒大老爷在世时烟袋不离手,大字不识但逢人便念叨“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我离开于庄,他是最坚定的支持者。

    ㉓大老爷是老爷的亲哥,老爷忌恨了他一辈子。他们的爷就像余华《活着》里的地主福贵,卖地卖房败光家业,新中国成立后被阴差阳错划成中农。老爷是大炼钢铁的热血青年,眼瞅着将成为工人阶级,却被大老爷拽回于庄生产队。彼时家里已揭不开锅,多一个劳力多一份工分和粮食。

    ㉔一族之风俗,一年之盛仪。大年初二,年的最后一天,也最隆重。下午三点,五十多名族人聚集到祖坟麦地,“送家堂,送祖先回去”。老爷点燃火纸,扬洒谷汤,祈福祖先保佑,稼穑丰饶,子孙炽盛。刹时鞭炮齐鸣,震耳欲聋。

    ㉕麦子黄了又青,人来复去,只剩茫茫的麦田、桑树和新鲜的雾霾。几天后,我也离开于庄,漂回城市,继续学着如何出人头地。

    我想,祖先更恐惧一个寂静无声的春节。离开,大概只是为了思念。

    1. (1) 本文运用全景扫描的方式展示了一个北方小村庄——山东于庄“侍家堂”的风俗活动全过程。请你在下面的空格中各填入一个动词,概括“侍家堂”的三个风俗活动。

      家堂—— 家堂——家堂

    2. (2) 本文的语言于疏淡处见雅致,别有韵味。品读句子,回答括号内的问题。

      ①我总算被进了城里,斑马线、地下铁、办公隔断、鸽子笼,像娘养的春蚕。每只蚕都有自己的隔断,吐丝茧,井井有条。(从加点字和修辞角度赏析句子)

      ②一切收拾妥帖,老爷双手执一把燃香,毕恭毕敬立在大门口,待我把鞭炮点燃,烟雾缭绕中,他口中念念有词:“祖先们,请照顾好咱们的家人小辈,保佑他们平安。”(请从表达方式的角度赏析句子)

    3. (3) 文章的第㉒、㉓小节插叙内容有什么作用?
    4. (4) 结合全文和材料,探究“我想,祖先更恐惧一个寂静无声的春节”的深层意蕴。

      材料一:宗族的文化功能是一种以传承乡间传统礼俗为特征,以形式多样的宗族活动为载体,唤起广大族众历史感、道德感和归属感的功能。——百度

      材料二:“当有一天,中国的年轻人,已经不再相信,他们老祖宗的教导和他们的传统文化,我们美国人就不战而胜了……”——尼克松《不战而胜》

  • 6. 非文学作品阅读

    岁时茶俗

    “元旦出拜亲友谓之‘拜年’,亦谓之‘贺节’。家设果茶、蒸糕,以待客至,茶毕,即留饮酒”。

    (引自清同治十三年《安吉县志》)

    安吉礼仪性的岁时茶俗,首推“三碗茶”,是指敬奉甜茶、咸茶和清茶。

    客人进门,主人敬奉的第一碗茶,是镬(读huò)糍茶。     ①    一碗软糯滑溜、甜儿不腻的镬糍茶就泡好了。寓意甜甜蜜蜜。

    第二碗茶,即橙子芝麻烘豆茶(或称熏豆茶)。以烘豆与茶为主料,以橙子皮、丁香萝卜、老姜、桂花等为辅料。这碗咸茶一般喝10~20分钟,然后宾客要入乡随俗,以示融洽,将碗(杯)内主料、辅料一并吃掉,故名“吃茶”。寓意      ②    

    第三碗茶—清茶。在瓷白的茶盅或透明的玻璃杯中放一小撮绿茶,先闻茶水的清香,然后慢慢品饮,宾主边喝边聊,亲情、友情、乡情不知不觉间融入清茶之中。寓意  ③ 

    客来敬茶

    唐白居易《麴生访宿》诗云:“村家何所有,茶果迎来客。”“客来敬茶”在中国流传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了。

    客来敬茶,要体现出文明礼貌。应做到饮茶场所窗明几亮,整洁优雅。泡茶的茶具要洗得干干净净,主人应陪同客人饮茶。敬茶时,恭恭敬敬双手捧住茶托,举至胸前,轻轻道声“请用茶!”这时客人也应稍稍向前,道一声“谢谢”。通过敬茶,体现安吉人重情好客的礼仪。

    泡茶时,不宜一次将水冲得过满,可分两次冲水。第一次冲至三分满,待几秒钟后,再冲至七分满,这叫洒下的是“七分茶”,留下的是“三分情”。送茶时,切不可用五指抓住碗口或杯沿提与客人,这样既不卫生,又缺少礼貌。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客来敬茶的茶俗:

    ⒈以茶代酒。安吉白茶自发现利用以来,无论谁家宴请贵宾,凡是遇到酒量小的或不会饮酒的,都允许以茶代酒。在安吉,这并不认为有损礼仪,反而有优礼相待之感。

    ⒉捂杯不续。在安吉,当客人杯中的茶水仅留1/3时,就得续水。如果客人不想再饮,或想告辞,客人会平摊右手掌,手心向下,捂在茶杯之上。表示:谢谢,请不要再续水。主人见此情景,已经会意,便不再续水。用这种方式,有时比语言挑明更含蓄,更富人情味。

    ⒊茶食相融。茶不仅是饮料,也可掺入食物。唐代陆羽的《茶经》中,也提及“南方有蜀妪作茶粥卖”。这种茶食相融的遗风,如今依然随处可见。每逢佳节安吉人用熏豆茶相待,这种茶一经冲泡,饮起来甘醇之味一应俱全,吃起来鲜爽可口,又耐咀嚼,又能充饥饱肚。

    (选自《安吉白茶的传统茶俗与茶文化》,有删改)

    1. (1) 小绣对镬糍茶的制作过程产生兴趣,请在①处填写其步骤。(    )

      ①烧火用糯米稻草把或松毛丝,火要匀和。

      ②用锅铲在镬子中摊榻糯米饭,做成厚薄匀称的镬糍。

      ③选用上好的纯白糯米,煮成油光烁亮的糯米饭。

      ④将镬糍放入小饭碗中七成满,配以白糖,再用沸水冲泡。

      A . ②①③④ B . ③①②④ C . ③2①④ D . ④③①2
    2. (2) 小湖认为,“三碗茶”寓意不同,请在文中处填入恰当的寓意。

      A.彬彬有礼     B.茶香情深     C.和谐美好

    3. (3) 小湖认为熏豆茶中蕴含“和为贵”的思想,请结合材料说说你的理解。
    4. (4) 读完选文,小绣想写一篇题为《一片叶子的文化》的读后感,准备引入“链接”事例,你觉得合适吗?请说说你的看法。

      链接:唐代陆羽,曾隐居长兴,被后人称为“茶圣”。他撰写的《茶经》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全面介绍茶的专著,推动了茶的普及。他推崇长兴紫笋茶,将其视为茶中上品。

  • 7. 古诗文阅读

    【甲】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

    驽骥杂处饮水食刍嘶鸣啼啮求其所以异者盖寡。及其引重车,取夷路,不屡策,不烦御,一顿其辔而千里已至矣。当是之时,使驽马并驱,则虽倾轮绝勒,败筋伤骨,不舍昼夜而追之,辽乎其不可以及也,夫然后骐骥腰袅与驽胎别矣。古之人君,知其如此,故不以天下为无材,尽其道以求而试之耳。试之之道,在当其所能而已。

    (节选自王安石《材论》)

    【注释】①骥:良马。后文的“骐”与此同义。②刍:喂牲畜的草。③腰袅:骏马名。④驽胎(tái):劣马。

    【丙】辛未闰四月即事(节选)

    张九成

    相马须相骨,探水须探源。

    君如识此理,知人若神仙。

    有时阴求人,得意初无言。

    如闻失一士 , 每食不下咽。

    人才何其鲜,求一于百千。

    岂独今世欤,自古皆已然。

    【注】①张九成:南宋人,曾任礼部侍郎兼刑部侍郎等官职。②士:指人才。

    1. (1) 请你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文中的加点词。

      文言词语

      方法

      解释

      其辔而千里已至矣

      语境推测法:根据上下文文意

      不烦

      查阅词典法

      ①驾驭;②控制,统领;③任用,使用;④抵御,抵挡

      (填序号)

      积累迁移法

      其船背稍夷

      不屡

      策之不以其道

    2. (2) 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与例句的用法一样的是(    )

      例句:在当所能而已

      A . 真无马邪 B . 真不知马也 C . 岸势犬牙差互 D . 远而无所至极邪
    3. (3) 用现代汉语翻译选文中的句子。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4. (4) 请用“/”为文中划线句子划分节奏。(限3处)

      驽骥杂处饮水食刍嘶鸣啼啮求其所以异者盖寡

    5. (5) 根据情境,补充对话。

      小义:我发现三篇古诗文的作者都是以“马”为出发点,围绕人才问题在发表看法,但我不明白,他们发表的看法是不是完全相同。你们能帮我解答一下吗?

      小绣:我认为他们的看法是相同的,他们都强调,比如甲文说只有伯乐才能发现千里马;乙文说要让驽骥并驱,才能发现哪个是良马;丙文说明白“” (原句)的道理,就能知道哪个是人才。

      小湖:我认为他们的说法有相同的地方,但也各有侧重,比如,甲文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即人才众多,但善识者少;乙文从结尾两句可知其侧重点在于;丙文则是侧重于强调 ,从“”(原句)可以看出。

三、名著阅读与写作(56分)
  • 8. 名著阅读

    绣湖中学“青春 · 成长”第三届读书节正在进行,八年级即将开展主题为“读名著,悟人生”的活动,将邀请大家作主题演讲。为了帮助同学们写好演讲稿,语文老师将带领大家结合《经典常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这几本名著来收集关于“成长”的资料。抛开演讲的开头和结尾,演讲的主体部分最多不要超过三个,请按照要求完成三个任务。

     

    1. (1) 任务一:“好姑娘,你别担心,我可不会这么容易就进棺材的。我还要活下去,哪怕有意跟那些医学权威的预言捣捣蛋也好嘛。他们对我病情的诊断完全正确,但是写个证明,说我百分之百失去了劳动能力,那就大错特错了。我们走着瞧吧!”保尔坚定地选择了一条道路,决心通过这条道路回到新生活建设的队伍中去。

      保尔“选择了一条道路”,这条道路指什么? 从他的人生经历和影响来看,我们可以学习保尔的什么精神来鼓舞信心?

    2. (2) 任务二:人生的悲剧尤其能使我惊心动魄,许多人因为人生多悲剧而悲观厌世,我却以为人生有价值正因其有悲剧。我们所居的世界是最完美的,就因为它是最不完美的。

      以上经典名句是朱光潜先生在哪封信里告诉青年们的?你从中获得了怎样的启迪?

    3. (3) 任务三:朱自清先生在《经典常谈》序言里说:“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 《经典常谈》共十三篇,从内容上看,有的一部书是一门学问,有的一部书是一种生活习俗,有的一部书是一段历史……请以书中的某篇为例,谈谈你读完后获得了什么新文化知识,从而拓宽了自己的视野。
  • 9. 写作

    通过上面的学习,相信大家已经掌握了收集要点资料的方法,下面请同学们写一篇题为《成长路上,有你为伴》的演讲稿。

    要求:⒈演讲的主体部分选择三个要点(不与18题中的要点重复),然后用阅读过的书籍中的素材作为论证材料。⒉字数不少于600,不出现与学生有关的真实的地名、小名、人名等信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