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三...

更新时间:2023-07-04 浏览次数:16 类型:月考试卷
一、语言知识运用
  •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 我们沿着山路(shí)级而上,站在魁山山顶,将大半个中江城尽收眼底。 B . (qíng)纶是合成纤维的一种。其性质接近于羊毛,有“合成羊毛”之称。 C . 连续几场雨, 让田间( guī)裂的泥土终于变得湿润, 玉米苗又焕发生机。 D . 每到秋天,成群结队的候鸟飞往南方,躲避风雪(zài)途的寒冬。
  •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老王处事刻板,不懂变通;老李处事圆滑,处理人情世故游刃有余。 B . 古代的人们在现实中生活坚难,就想象有一个世外桃园来满足他们心中所想。 C . 人.的一生中会有几次重要决择。每当这时,我们一定要深思熟虑。 D . 文艺展演时,舞台上烟雾潦绕,演员轻歌慢舞,给同学们带来一场视听盛宴。
  • 3.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 五一期间,慕名到成都悬空玻璃艺术馆的游客接踵而至 , 不断到来,茂业百货大楼被挤得水泄不通。 B . 弟弟每次上街,都会从街头吃到街尾,从公园街吃到夜市街,是我们家名副其实的“大胃王”。 C . 学习要专心致志,才能提高学习的效率。特别在自习课上,我们要目空一切 , 不受干扰。 D . 不法分子总想着不劳而获。他们以各种手段骗取钱财,连救命钱也不放过,真是令人叹为观止
  • 4. 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星期五放学时,通过交警同志对校门口交通的疏导,让同学们回家的路变得顺畅了。 B . 学生的学习成绩能否提高,关键在学生上课时是否认真听讲、积极思考、不懂就问。 C . 本年度教育工会乒乓球赛在各个赛场相继陆续开展,有力地激发了老师运动的热情。 D . 目前,凯州新城湖区公园建设的进度已达 70%左右,吸引了很多市民前来游览打卡。
  • 5. 幸福社区准备策划一次“以和为贵”为主题的社区摄影展。现在向小区居民征集宣传标语。请你为该小区写一条宣传标语。
二、现代文阅读(共 35 分)
  • 6. 说明文阅读
    “刷脸时代”来临,您准备好了吗?

    ①“漂亮的脸蛋能出大米吗?”曾是一句著名的电影台词。在刷脸支付时代来临的当下, 每一张普通的脸蛋都有可能刷出钱来。作为一种新型支付方式,刷脸支付采用了人工智能、生物识别、大数据风控技术,让用户在无需携带任何设备的情况下,凭借刷脸完成支付。

    靠谱的刷脸技术

    ②刷脸认证的靠谱程度到底有多高?准确度能与人眼识别相比吗?对此,有关专家举了   个例子:像《碟中碟》里汤姆·克鲁斯那样采用人皮面具这招,已无法从目前人脸识别技术   下蒙混过关,因为其识别准确率已达到 99.99%。

    ③刷脸支付具有以下特点:采用人脸检测技术,可防止用照片、视频冒充真人,有高安全性;人脸比对结果实时返回,有高实时性;采用海量人脸比对,有高准确率。例如某餐饮企业在进行人脸识别前,会用 3D 红外深度摄像头进行检测,判断采集到的人脸是否是照片、视频等,能有效避免各种人脸伪造带来的身份冒用情况。

    尤其利好老年人

    ④刷脸技术用于银行卡等的小额支付时,对老年人很友好。老年人一般记性会变差,各种   卡的密码又不能设得太简单。刷脸支付,用户不必记住多个复杂的密码,降低了老年用户使用难度。

    ⑤人脸识别技术,可以很好地解决身份证、社保卡等容易丢失或被盗的问题。在授权的应用程序上,用户刷脸完成身份核验后,就能领取电子交通卡、电子社保卡等,不再需要随身携带实体证件。部分人担心的因化妆等使容颜发生变化的问题,要看具体情况。机器可识别化妆,但若整容幅度过大,或脸部信息随着年龄增长而改变,则可能无法识别。不过,使用者只   需去系统更新脸部照片就可解决。

    进入“弱隐私”时代

    ⑥刷脸支付就好比是一把“芝麻开门”的钥匙,开启系统进入应用过程中,大量用户的“人脸”信息被采集并储存。与之连通的商业机构等均有可能“正当”地获取用户的个人信息,包括娃名、职业、手机号……还有你的脸,甚至你不同的表情等。在信息即价值的时代,这样精准翔实的“立体”资料,必将成为各方环伺围猎的目标。但并不是说,“人脸”被收录就必然指向泄漏,乃至被用来行骗牟利;只是刷脸技术的成熟,让我们真正进入了一个“弱隐私”时代。加之行业内各自为政,缺乏统一标准,使得形势更为严峻。

    ⑦在这个技术日新月异、个人信息收录十分便捷的时代,如何看好我们的“脸”,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

    1. (1) 下列选项与原文意思相符的一项是(    )
      A . 根据第二段文字,我们可以确定:在现阶段,刷脸认证完全靠谱,任何方式都无法从人脸识别技术下蒙混过关。 B . 在信息即价值的时代,用户精准翔实的“立体”资料,已经成为各方环伺围猎的目标。   C . 刷脸支付是采用人工智能、生物识别、大数据风控技术,让用户无需携带设备就可刷脸完成的新型支付方式。 D . “人脸”被收录就必然指向泄漏,刷脸技术的成熟,让我们进入了一个“弱隐私”  时代。
    2. (2) 下列选项对原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选文标题运用设问的修辞方法,既介绍了说明对象,又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引起读者思考。 B . 第③段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有力地说明了刷脸支付具有高安全性的特点。 C . 第④段中的“一般”一词,说明了老年人记性变化的普遍情况,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D . 第⑥段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用刷脸支付使大量用户信息被采集与储存。
    3. (3) 根据选文内容,下列情况不可能发生的是(    )
      A . 刷脸支付已在全市普及,李大爷将自己的个人信息(含照片)上传到了社保系统, 他在社区取药可以刷脸支付了。 B . 张女士从整容医院回来,相貌有了较大变化,她不能通过刷脸进入小区。她只需要在小区管理系统重新上传照片即可。 C . 陈大爷在某银行的刷脸支付系统中上传了个人信息,以后他取钱可以直接刷脸,再也不用担心忘记密码的事了。 D . 未来,刷脸技术将日益成熟,人们不用采用任何措施,“刷脸”就可以进行支付、验证身份、办理各项业务等。
  • 7. 文学类文本阅读

    壶口瀑布

    梁衡

    ①壶口在晋陕两省的边境上,我曾两次到过那里。

    ②第一次是雨季,临出发时有人告诫:这个时节看壶口最危险,千万不要到河滩里去, 赶巧上游下雨,一个洪峰下来,根本来不及上岸。果然,车还在半山腰就听见涛声隐隐如雷,河 谷里雾气弥漫,我们大着胆子下到滩里,那河就像一锅正沸着的水。壶口瀑布不是从高处落下,让人们仰视垂空的水幕,而是由平地向更低的沟里跌去,人们只能俯视被急急吸去的水流。其时,正式雨季,那沟已被灌得浪沫横溢,但上面的水还是一股劲地冲进去,冲进去我在雾中想寻找想象中的飞瀑,但水浸沟岸,雾罩乱石,除了扑面而来的水汽,震耳欲聋的涛声,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只有一个可怕的警觉:仿佛突然就要出现一个洪峰将我吞没。于是,只急慌慌地扫了几眼,我便匆匆逃离,到了岸上回望那团白烟,心还在不住地跳。

    ③第二次我专选了个枯水季节。春寒刚过,山还未青,谷底显得异常开阔。我们从从容容地下到沟底,这时的黄河像是一张极大的石床,上面铺了一层软软的细沙,踏上去坚实而又松软。我一直走到河心,原来河心还有一条河,是突然凹下去的一条深沟,当地人叫龙槽,   槽头入水处深不可测,这便是壶口。我倚在一块大石头上向上游看去,这龙槽顶着宽宽的河面,正好形成一个丁字。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而山是青冷的灰,天是寂寂的蓝,宇宙间仿佛只有这水的存在。当河水正这般畅畅快快地驰骋着时,突然脚下出现一条四十多米宽的深沟,它们还来不及想一下,便一齐跌了进去,更涌、更挤、更急。沟底飞转着一个个漩涡,当地人说,曾有一头黑猪掉进去,再漂上来时,浑身的毛竟被拔得一根不剩。我听了不觉打了一个寒噤。

    ④黄河在这里由宽而窄,由高到低,只见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个无形的大洞吸着,   顿然拢成一束,向龙槽里隆隆冲去,先跌在石上,翻个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一川大水硬是这样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从沟底升起一道彩虹,横跨龙槽,穿过雾霭,消失在远山青色的背景中。当然这么窄的壶口一时容不下这么多的水,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 沿着龙槽的边沿轰然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尽管这样,壶口还是不能尽收这一川黄浪,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的,乘隙而进的,折返迂回的,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漩。还有那顺壁挂下的,   亮晶晶的如丝如缕而这一切都隐在湿漉漉的水雾中,罩在七色彩虹中,像一曲交响乐,一幅写意画。我突然陷入沉思,眼前这个小小的壶口,怎么一下子集纳了海、河、瀑、泉、雾所有水的形态,兼容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种感情。造物者难道是要在这壶口中浓缩一个世界吗?

    ⑤看罢水,我再细观察脚下的石。这些如钢似铁的顽物竟被水凿得窟窟窍窍,如蜂窝杂陈,更有一些地方被旋出一个个光溜溜的大坑,而整个龙槽就是这样被水齐齐地切下去,切出一道深沟。人常以柔情比水,但至柔至和的水一旦被压迫竟会这样怒不可遏。原来这柔和之中只有宽厚绝无软弱,当她忍耐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以力相较,奋力抗争。据徐霞客游记中所载,当年壶口的位置还在这下游一千五百米处。你看,日夜不止,这柔和的水硬将铁硬的石一寸寸地剁去。

    ⑥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正像一个人,经了许多磨难便有了自己的个性;黄河被两岸的山,地下的石逼得忽上忽下,忽左忽右时,也就铸成了自己伟大的性格。这伟大只在冲过壶口的一刹那才闪现出来被我们看见。

    1. (1) 写了黄河水的几种形态。阅读语段,完成表格。

      对象

      特点

      平坦如席

      洪流

      各路细流

      闪亮轻柔

    2. (2) 作者写了壶口瀑布的水之后,为什么又要写“脚下的石”?
    3. (3) 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车还在半山腰就听见涛声隐隐如雷,河谷里雾气弥漫,我们大着胆子下到滩里,那河就像一锅正沸着的水。

    4. (4) 文章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任选一种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 8. 实用类文本阅读

    “整理与收纳”是当下的热门话题。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题目。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①“整理”是否仅仅意味着收拾房间呢?

    ②当然不是!“整理”的意义远不止于让空间变得干净整洁,它更利于培养人的逻辑思考能力和决断能力。

    ③在平日学习和工作中,经常会发现:在一件事情还没结束时,就开始做另一件事情,这很容易使前者半途而废,且后者也没能做好。一旦这类情况持续发生,将会导致无法完成的事务不断堆积,甚至于泛滥成灾。

    ④假如无法管理好进行中的事务的先后顺序,无法掌控它们的整体进度,那么一个人的学习和工作就容易变得缓慢和低效。

    ⑤因此,需要做好整理规划。根据物品的使用频率、个人习惯以及事务的轻重缓急,按照优先原则进行判断和排列。这些能力,需要人们从小在整理房间、收纳物品等实践中,多次锻炼才能获得。

    ⑥“整理”,还可以引导人们发现并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绝大多数的人,小时候没有明确的人生目标,但他们有“喜欢的玩具”“好玩的游戏”“正在玩的东西”等简单概念,通过日常的物品整理,可以强化这些概念,进而培养出选择与判断的能力。在这过程中,人们会渐渐知晓内心的追求,明确人生的目标,拥有有序而又精彩的未来。

    ⑦衷心期待更多的孩子能参与“整理”这项活动,从小培养判断与选择的能力,逐渐变得智慧,主动地掌控自己的美好人生。

    (节选自《收纳,孩子受益一生的思维整理训练》,有删改)

    1. (1) 阅读材料三,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 短文开篇用设问的方式引出观点:整理有利于培养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决断能力。 B . 接着,论述了不会整理规划的弊端和做好整理规划的重要性。 C . 最后,作者希望孩子们通过整理与收纳变得智慧、主动掌控自己的美好人生。 D . 全文用总分的结构方式,运用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的方法,思路清晰,观点明确。
    2. (2) 有人建议将“整理与归纳”纳入劳动教育课程,并根据三则材料陈述以下理由,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材料一表格说明 00 后缺乏日常整理与收纳的习惯,将“整理与收纳”纳入纳入劳动教育课程,对其进行教育很有必要。 B . 材料二介绍的整理与收纳的方法具有可操作性,将其纳入劳动教育课程具有可行性。 C . 材料三论述了整理与收纳对培养人的能力的意义,可见“整理与收纳”纳入劳动教育课程对全面育人有重要价值。 D . 三则材料揭示了“劳动托起中国梦”的重要意义,阐明了“劳动是一切幸福的源泉” 的道理。
    3. (3) 有的同学课桌上下凌乱,根据材料二内容,给他们提出两条具体的整理与收纳建议。
三、古诗文阅读(30 分)
  • 9. 文言文阅读

    【甲】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庄子·北冥有鱼》

    【乙】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鲲鹏与斥鴳》

    1. (1) 下面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 B . 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 C . 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 D . 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
    2. (2)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 徙于南冥也(之:主谓之间,无实意)      此小大辩也(之:助词,的) B . 视下也(其:他,代指大鹏)        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表示选择) C . 而飞(怒:生气)      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羊角:如羊角状的旋风) D . 生物之以相吹也(息:气息)        且南冥也(适:去,往)
    3. (3) 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甲】文中对鹏的描写,表现了鹏硕大无比、志存高远的特点。 B . 【乙】文中斥鴳无力高飞,却嘲笑大鹏,表现了它浅陋无知的特点。 C . 【甲】【乙】两文都用了比喻、对比、夸张的手法塑造大鹏的形象。 D . 【甲】【乙】两文都体现了庄子希望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地生活的思想。
    4. (4) 将选文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②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

  • 10. 古诗赏析。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联描写洞庭湖烟波浩渺、水天合一的宏伟象。 B . 颈联转入议论,诗人正式向张丞相表白自己事。 C . 尾联巧妙借用典故,隐喻想出来做官而没有径。 D . 全诗委婉地表达了作者希望一展才华的政治负。
    2. (2)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二句,笔力千钧,备受后人赞赏。请作简要赏析。
  • 11. 古诗文默写
    1. (1) 挥手自兹去,。(李白《送友人》)
    2. (2) 谁见幽人独往来,。(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3. (3) 蒹葭萋萋,。(《蒹葭》)
    4. (4) ,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5. (5) 白居易在《卖炭翁》中用“”两句表现了卖炭翁的艰难处境和复杂矛盾的心里。
    6. (6) 同窗多年的好友因他父母的原因,将要转到哈尔滨求学,你们分别时,可以用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共勉。
四、名著阅读
  • 12. 阅读名著回答问题

    朱自清先生在《经典常谈》的序文里说“在中等以上的教育里,经典训练应该是一个必要的项目,再说做一个有相当教育的国民,至少对于本国的经典,也有接触的义务。”

    叶圣陶先生在《重印<经典常谈>序》中说:“我又想,经典训练不限于学校教育的范围而推广到整个社会,是很有必要的。”

    阅读经典很必要,但仍然有很多人不愿意读经典,甚至不了解经典。请你结合书中具体内容,阐述读经典的必要性,写一段推荐语把这本书推荐给你的同学。

五、作文(60 分)
  • 13. 片段作文

    音乐、美术纳入中考范围,社会各界有不同的声音。有人认为此举非常必要,也有人认为没有必要。班会课上大家对此展开了讨论。请你写一则 150 字左右的即席发言稿。

  • 14. 大作文

    亲人生日,我们会买蛋糕作为礼物表示祝福;我们取得进步,家人满足我们的心愿作为礼物表示鼓励;同事取得成就,送一束鲜花作为礼物表示祝贺;重要节日,给远方的亲友打个电话、发条短信作为礼物以示牵挂,给师长寄张贺卡作为礼物表示感恩、祝福 礼物,

    传递着亲情、友情、爱情;礼物,代表着祝福、牵挂、期望、感恩......

    请根据你的经历和体验,以“礼物”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 ②不少于 600 字,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③不得出现包含考生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④字迹工整,卷面整洁。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