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陕西省渭南市韩城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

更新时间:2023-06-26 浏览次数:18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24.0分)
  • 1. 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与中央人民政府经过充分协商,达成重要协议。协议第一条规定:西藏人民团结起来,驱逐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出西藏,西藏人民回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祖国大家庭中来。协议的签署表明( )
    A . 新中国成立时机成熟 B . 祖国统一大业已完成 C . 帝国主义被赶出中国 D . 西藏获得了和平解放
  • 2. 罗伯特•奥古斯德在《有限战争》中写道:“当中国变成第一个在重要战役中取得打败西方军队胜利的国家时,似乎一夜之间,中国便跃进为世界强国之列。”这说明抗美援朝战争(    )
    A . 使中国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B . 稳定了朝鲜半岛的局势 C . 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D . 打破了美国对中国的封锁
  • 3. 如表反映出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特点是(    )

    时间

    成就

    1953年

    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建成投产

    1956年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汽车

    1956年

    中国第一架喷气式飞机试制成功

    1956年

    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A . 农业、工业协调发展 B . 工业技术领先世界 C . 工业门类齐全 D . 优先发展重工业
  • 4. 社会主义法制是体现广大人民意志的法律制度。我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其法律依据是(    )
    A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C .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D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5. 从1954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改造的方式是(    )
    A . 中外合资 B . 强制收购 C . 公私合营 D . 建立生产合作社
  • 6. (2023八下·靖江月考) 有学者认为,尽管在三大改造的后期存在一些问题,但是在一个几亿人口的大国中比较顺利地实现这场社会变革,为社会主义工业化积累了资金、提供了原料产地和产品销售市场,的确是一个伟大的历史性胜利。材料意在强调三大改造(  )
    A . 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B . 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C . 促进了工业化建设 D . 推动市场经济发展
  • 7. 中共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并于1961年初开始落实,这主要是为了(    )
    A . 缓和“文革”造成的社会混乱 B . 改变我国在外交上的不利局面 C . 恢复新中国初期遭破坏的经济 D . 应对1959-1961三年严重的经济困难
  • 8. 1966年2月7日,新华社播发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好榜样》,同日,《人民日报》刊登这篇通讯,并发表社论,号召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学习“党的好干部”、县委书记的榜样(    )
    A . 王进喜 B . 焦裕禄 C . 邓稼先 D . 孔繁森
  • 9. 1985年1月江苏省人民政府作出决定:将一批省属企业下放给所在地(市)领导管理,下放的企业中有南京机床厂、江南水泥厂、江苏玻璃厂等34个省属企业。该决定主要是为了(    )
    A . 增强企业活力 B . 调整工业布局 C . 鼓励租赁经营 D . 实行“赎买”政策
  • 10. 1992年初,邓小平到南方视察时讲到:“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他的讲话(    )
    A . 描绘了中国梦的宏伟蓝图 B . 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C . 确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D . 明确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 11. “低碳生活”就是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低碳”正渗透到百姓生活和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越来越多的人成为“低碳”生活的践行者。这体现的思想理论是(    )
    A . “三步走”战略部署 B .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C .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D . 科学发展观
  • 12. 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体制,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举措有(    )

    ①实施“一带一路”建设

    ②提出新发展理念

    ③筹建和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④提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③ D . ②④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6.0分)
  • 1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广大新解放区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共没收征收地主土地约 7亿亩,分配给约3亿多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得到土地的农民欢天喜地,农村中到处是一派兴旺的景象:兴修水利、大量购买牲畜和农具,增施肥料,精耕细作。1952年同1949年相比,全国粮食产量增长了44.8%,棉花增长193%,油料增长64%。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二:要克服农民分散经营的困难和局限,使广大农民富裕起来,使农业生产满足国家工业化的需要,必须提倡发展劳动互助的积极性。……从互助组到初级社,再到高级社,发展农业合作化,必须采取说服、示范和国家援助的方法使农民自愿联合起来,由低级到高级,由小到大,由点到面,决不能实行盲目急躁的冒险主义。

    ——摘编自王桧林《中国现代史》(第三版)

    材料三:1978年底,小岗村的18户农民在生产队长严俊昌的带领下决定实行大包干。农民取得了生产自主权和产品支配权,小岗村1979年的粮食产量大幅增长。这一做法引起很大争议,安徽省委书记万里却说:“如果不关心群众生活,不发扬民主,想要发展快,办不到。”安徽的做法得到邓小平、陈云的肯定。到1984年,中国农村99%的生产队选择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建国初期土地改革运动完成的意义。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我国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的目的,并概括农业合作化经历的主要阶段。
    3. (3) 根据材料三,归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以在全国农村实行的原因。
    4. (4)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中国农村改革中得到的启示。
  • 1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共八大为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制定的路线是正确的,提出的许多新的方针和思想是富于创造精神的。大会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指出了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对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党的事业的发展有着长远的指导意义。

    材料二: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会场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重要会议,它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端正了党的指导思想,重新树立了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

    ——摘编自《中共党史的80件大事》

    ​材料三:

    ​习近平在中共二十大上

    墨西哥经济和社会研究中心研究员埃赫卡特•拉萨罗指出,中国是21世纪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国家之一。中共二十大作出的决策将影响全世界,当然也包括拉美地区。印度的报道称,印度和世界都密切关注中共二十大的召开,因为它包含未来几年可能会看到的中国内政和外交方向的重要线索。

    ——摘编自云南网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共八大提出的“主要任务”。中共八大的召开有什么积极影响?
    2. (2) 指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历史性决策。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历史意义。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确立的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分析中共二十大备受国际关注的原因。
  • 1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以宽广的眼光观察世界,提出了“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的论断。他总结了我国长期故步自封、闭关自守造成停滞落后的教训,指出“中国要谋求发展,摆脱贫穷和落后,就必须改革开放。开放不仅是发展国家间的交往,而且要吸收国际的经验。”

    ——摘编自《邓小平理论与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

    材料二:上海位于东南沿海地区,海运非常便捷,同时它还是内河航运的中心点。1990年,党中央、国务院负责同志姚依林到上海视察工作时指出,开发浦东对于上海和全国都是一件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大事,不仅可以充分发挥上海的综合优势,振兴上海经济,而且对内地具有强大的辐射力、可以促进和带动长江两岸经济的发展,同时也是进一步对外开放的一个战略措施。同年4月,上海浦东开发区建立。之后,对外开放的地域向纵深推进,相继开放了重庆、武汉等内地沿江城市。

    ——摘编自《中国经济发展史》

    材料三:

    ​中国代表签署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议定书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使中国经济在全球化进程中获得参与制定规则和竞争的有利位置。……从2002年至201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10年间,中国货物贸易额的全球排名由第六位上升到第二位。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邓小平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分析党中央为什么将开发浦东作为“进一步对外开放的一个战略措施”?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形成的对外开放格局。
    3. (3) 中国于哪一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根据材料三,简述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意义。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