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昭平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

更新时间:2023-07-01 浏览次数:24 类型:期中考试
一、积累(21分)
  • 1. 阅读回答问题。

         桂江如屈原笔下盛装打扮的不在仙列的神女山鬼,从屏障般的山坳那边款款而来。她风姿绰约地穿过县城,把县城拨开为东西两岸。如神女漫步的桂江,江面浩浩荡荡, (  )古以来,几乎都是如满怀期待去赴约的神女山鬼的脸—般笑意盈盈。她缓缓抬手轻抚,两岸丰饶的土地便生幽篁。她一呼一吸,气若幽兰,拂过林梢,奏出悦耳的仙乐,使长途跋涉而来的游子终于可以酣然入梦,使荷着镐头踏着暮色归去的淳朴、谦逊的农民消散一身的疲bèi (  ),使悠然结网的渔夫想象着阳光下金鳞竞跃,①

    1. (1) 阅读上面的文段,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②疲bèi

    2. (2) 上面的文章中有不少成语,请写出其中的三个。
    3. (3) 解释下列两个词语。

      ①酣然入梦

      ②幽篁

    4. (4) 请仿照划线句,在文章末尾①处补写一个句子。
  • 2.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 . 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其中不少优秀的文化著作,可作为青少年人格教育的读本。     B . 中法两国元首的会谈,是一次共商合作大计、共建合作平台、共享合作成果。 C . 近年来,我国重大科研项目捷报频传,增强了我们民族的科技自信和广阔前景。     D . 是否掌握垃圾分类的方法,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是解决垃圾处理问题的保障。
  • 3. 请根据下表提供的信息,整理诗文,按要求填写相关内容。

    题目

    作者

    批注

    诗文

    《木兰诗》

    郭茂倩(编)

    用对偶的修辞手法,表现边塞的苦寒,烘托木兰的坚强勇敢。

    《木兰诗》

    郭茂倩(编)

    使用互文的修辞手法,表现了战争的旷日持久,战斗的激烈悲壮。

    《竹里馆》

    王维

    月华如水,涤荡心灵,有明月在此,怎会感到孤独?

    《春夜洛城闻笛》

    伤离惜别的曲调,勾起诗人无尽的乡思。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岑参

    东望故园,长路漫漫,亲人远隔,怎能不令人泪雨滂沱!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孙权劝学》

    司马光(编)

    形容人短时间内进步巨大。

二、阅读(39分)
  • 4. 现代文阅读。

    台   阶

    曹尔嘉

    ①从一楼到二楼,很陡的灰黑色楼梯,在当时的你眼里显得格外高。

    ②一阵令人害怕的晕眩,使你扭转身抱住了他的腿,你哭着闹着不肯往上爬。“快点跑,咱俩比赛。”他不但不安慰怕得发抖的你,反而把你往前推,“快呀,我要追上你喽!”他做出一副张牙舞爪的样子在你身后虚张声势。你信以为真,忘记了害怕,使劲向上跑。“咚、咚、咚”,迈完第二十步,你咯咯笑着扑进在二楼微笑着等待的妈妈的怀中。回头望望,他正装出竭力向上爬的样子追赶着。那时的你,虽然知道他是故意让你赢,可是你单纯地沉浸在这样经常性的游戏中,不揣摩他为什么这样做。

    ③那时的你,5岁。二十级台阶,你是一步步地走。

    ④散步回来,你的心情似乎特别好。走到楼梯下,忽然忆起那遗忘多年的游戏。“咱俩比赛,你追我!”你用少年特有的明快的声音叫道,然后迈开长腿,一步两个台阶地向上跑去。在你身后,先是一片寂静,紧接着传来“咚、咚、咚”的脚步声,迈过第十步,你们几乎同时到达顶端。互相看看,你们同时大笑起来。你注意到他微微喘着气,微微驼着背,张着嘴在微微地笑。你觉得自己很开心,便不再费时间去陪着他微笑、说话、一起游戏。你还有很多事要做,还要写作业,还要和朋友煲电话粥……

    ⑤那时的你,15岁。二十级台阶,你是两个台阶跳着走。

    ⑥后来,你要去远方求学。他和你并排走下楼梯,帮你提着行李。他平静地谈着你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分离时的那一回头,你瞥见了他眼中的闪亮和风中的几丝白发。那一刻,你有些心酸。可不久以后,你便沉浸在异国的新奇与欢乐中,那种心酸,已经淡忘了。你和他之间,已不止那二十级台阶的距离了。

    ⑦终于,你春风得意地再次踏上故土。即使隔了这么多年,家,还是记忆中的那样。二十级台阶,你走在他前面,自己提着行李。年轻力壮的你三步两步登上顶端。回头望望,他正用一只手扶着栏杆,慢慢地走着。“咚——咚——咚——”那样迟缓而漫长的二十步。你在上面等,并不着急,因为你知道,他已经这样等了好多年、好多年。你从他的步伐看出了岁月的流逝,可当他抬起头,眉眼里的微笑却与二十年前一模一样……

    ⑧那一刻,你彻悟了——二十级台阶,他用日积月累的爱,为你筑就;二十级台阶,他用消逝了的年华为你铺成;二十级台阶,他用一步步的丈量为你守候……

    ⑨这二十级台阶呀,你日日月月地走啊,永远不愿走到头……

    1. (1) 文中的“他”是谁?请概括“他”的主要性格特点。
    2. (2) 除了“台阶”外,本文的另一条叙事线索是什么?“台阶”在文中有什么象征意义?
    3. (3) 朗读是阅读的重要方法,积累语言、养成语感、体悟情思,都可以从朗读中获得。朗读下面这段话,最合适的语气语调是

            那一刻,你彻悟了——二十级台阶,他用日积月累的爱,为你筑就;二十级台阶,他用消逝了的年华为你铺成;二十级台阶,他用一步步的丈量为你守候……

      A急促愉悦

      B慷慨激昂

      C深情感激

  • 5. 现代文阅读。

    童年读书

    莫言

    ①我童年时的确迷恋读书。

    ②那时候既没有电影也没有电视,连收音机都没有。只有在每年的春节前后,村子里的人演一些《血海深仇》《三世仇》之类的忆苦戏。在当时那样的文化环境下看“闲书”便成为我的最大乐趣。我体能不佳,胆子又小,不愿跟村里的孩子去玩上树下井的游戏。偷空就看“闲书”。父亲反对我看“闲书”,大概是怕我中了书里的流毒,变成个坏人,更怕我因看“闲书”耽误了割草放羊,我看“闲书”就只能像地下党搞秘密活动一样。后来,我的班主任家访时对我的父母说其实可以让我适当地看一些“闲书”,形势才略有好转。但我看“闲书”的样子总是不如我背诵课文或是背着草筐、牵着牛羊的样子让我父母看着顺眼。

    ③我偷看的第一本“闲书”,是绘有许多精美插图的神魔小说《封神演义》,那是班里一个同学的传家宝,轻易不借给别人。我为他家拉了一上午磨才换来看这本书一下午的权利,而且必须在他家磨道里看并由他监督着,仿佛我把书拿出门就会去盗版一样。这本用汗水换来短暂阅读权的书留给我的印象十分深刻,那骑在老虎背上的申公豹、鼻孔里能射出白光的郑伦、能在地下行走的土行孙、眼里长手手里又长眼的杨任等等,一辈子也忘不掉啊。

    ④后来又用各种方式,把周围几个村子里流传的几部经典如《三国演义》《水浒传》《儒林外史》之类,全弄到手看了。记得从一个老师手里借到《青春之歌》时已是下午,明明知道如果不去割草羊就要饿肚子,但还是挡不住书的诱惑,一头钻到草垛后,一下午就把大厚本的《青春之歌》读完了。身上被蚂蚁、蚊虫咬出了一片片的疙瘩。从草垛后晕头涨脑地钻出来,已是红日西沉。我听到羊在圈里狂叫,饿的。我心里忐忑不安,等待着一顿痛骂或是痛打。但母亲看看我那副样子,宽容地叹息一声,没骂我也没打我,只是让我赶快出去弄点草喂羊。我飞快地蹿出家院,心情好得要命,那时我真感到了幸福。

    ⑤我的二哥也是个书迷,他比我大五岁,借书的路子比我要广得多,常能借到我借不到的书。但这家伙不允许我看他借来的书。他看书时,我就像被磁铁吸引的铁屑一样,悄悄地溜到他的身后,先是远远地看,脖子伸得长长,像一只喝水的鹅,看着看着就不由自主地靠了前。他知道我溜到了他的身后,就故意地将书页翻得飞快,我一目十行地阅读才能勉强跟上趟。他很快就会烦,合上书。一掌把我推到一边去。但只要他打开书页,很快我就会凑上去。他怕我趁他不在时偷看,总是把书藏到一些稀奇古怪的地方,但我总是能把我二哥费尽心机藏起来的书找到,找到后自然又是不顾一切,恨不得把书一口吞到肚子里去。

    ⑥有一次他借到一本《破晓记》,藏到猪圈的棚子里。我去找书时,头碰了马烽窝,嗡的一声响,几十只马蜂蜇到脸上,奇痛难挨。但顾不上痛,抓紧时间阅读,读着读着眼睛就睁不开了。头肿得像柳斗,眼睛肿成了一条缝。我二哥一回来,看到我的模样,好像吓了一跳,但他还是先把书从我手里夺出来,拿到不知什么地方藏了,才回来管教我。他一巴掌差点把我扇到猪圈里,然后说:“活该!”我恼恨与疼痛交加,呜呜地哭起来。他想了一会儿,可能是怕母亲回来骂,便说:“只要你说是自己上厕所时不小心碰了马蜂窝,我就让你把《破晓记》读完。”我非常愉快地同意了。但到了第二天,我脑袋消了肿,去跟他要书时,他马上就不认账了。我发誓今后借了书也决不给他看,但只要我借回了他没读过的书,他就使用暴力抢去先看。

    ⑦有一次我从同学那里好不容易借到一本《三家巷》,回家后一头钻到堆满麦秸草的牛棚里,正看得入迷,他悄悄地摸进来,一把将书抢走,说:“这书有毒,我先看看,帮你批判批判!”他把我的《三家巷》揣进怀里跑了。我好恼怒!但追又追不上他,追上了也打不过他,只能在牛棚里跳着脚骂他。

    ⑧后来读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文化大革命”就爆发了,我童年读书的故事也就完结了。

    1. (1) 本文主要通过借阅的四本书讲述作者童年时因为迷恋读书遭遇到的一系列故事,请用简洁的语言依次概括。

      ①为读《封神演义》,

      ②为读《青春之歌》,

      ③为读《破晓记》,

      ④为读《三家巷》,钻到牛棚里看书,正入迷时被哥哥抢走。

    2. (2) 结合语境,根据要求品析下列句子。

      ①我心里忐忑不安 , 等待着一顿痛骂或是痛打。但母亲看看我那副样子,宽容地叹息一声,没骂我也没打我,只是让我赶快出去弄点草喂羊。我飞快地蹿出家院,心情好得要命,那时我真感到了幸福。(从词语运用的角度品析)

      ②他看书时,我就像被磁铁吸引的铁屑一样,悄悄地溜到他的身后,先是远远地看,脖子伸得长长,像一只喝水的鹅,看着看着就不由自主地靠了前。(从修辞的角度品析)

    3. (3) 结合全文说说第①段有什么作用。
    4. (4) 你印象最深的一本课外书是什么?请把你的阅读感受分享给大家吧。
    5. (5) 莫言在2012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莫言的成功给你什么启示?
  • 6. 古代诗歌阅读。

    木兰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 (1) 下面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 . 这是一首长篇抒情乐府民歌,赞扬了木兰勇敢善良的品质、保家卫国的热情和英勇无畏的精神。 B .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夸张地表现出木兰行进的神速,渲染出军情急迫、紧张的氛围。 C . 结尾以双兔奔跑,难辨雌雄的隐喻作结,巧妙解答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未被发现的秘密。 D . 这首诗以问答刻画人物心理,以铺陈排比描述行为情态,质朴生动,具有浓郁的民歌情味。
    2. (2) 有同学说“木兰功勋卓著却不想当官,不仅仅是因为她不慕荣利”,你同意此观点吗?如果木兰还家还有其他原因,你能说说是什么吗?
  • 7. 文言文阅读。

    【甲】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乙】南阳杨二相公精于拳术,每至演武场传授枪棒,观者如堵。一日,有卖蒜叟,咳嗽不绝声,旁睨而揶揄之。杨大怒,招叟至前,以拳打砖墙,陷入尺许,傲之曰:“叟能如是乎?”叟曰:“君能打墙,不能打人。”杨骂曰:“老奴能受我打乎?打死勿怨!”叟笑曰:“垂死之年能以一死成君之名死亦何怨!”老人自缚于树,解衣露腹。杨故取势于十步外,奋拳击之。老人寂然无声,但见杨双膝跪地,叩头曰:“晚生知罪矣。”拨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哀求良久,老人鼓腹纵之,已跌出一石桥外矣。老人徐负蒜而归,卒不肯告人姓氏。

    【注释】①揶揄:出言嘲笑、讽刺。

    1. (1) 解释加点的词语。

      ①但微

      我酌油知之

      ③老人负蒜而归

      不肯告人姓氏

    2. (2) 下列对【甲】【乙】两文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甲】文是一篇富含哲理与情趣的小品文章,其成功之处在于将大道理用生动的小故事加以渲染,发人深省。 B . 【甲】文短小精悍,记叙详略得当,详写了陈尧咨射箭,略写了卖油翁的酌油。 C . 【甲】【乙】两文主要从神态、语言、动作方面描写人物,使人物形神兼备,个性鲜明。 D . 言为心声,卖油翁的一句“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充分体现了他的冷静沉稳。
    3. (3) 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尔安敢轻吾射!

      ②每至演武场传授枪棒,观者如堵。

    4. (4) 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即可。

      垂死之年能以一死成君之名死亦何怨!

    5. (5) 高超的箭法和拳术是不是所有人仅凭“手熟”就能练就?为什么?
三、综合性学习(10分)
  • 8. 七年级(三)班开展以“个人命运与国家休戚与共”为主题的实践活动,请你与大家共同参与。
    1. (1) 【栏目一:读名著,忆往昔】

      请根据老舍的小说《骆驼祥子》填表。

      样子的人生起伏

      主要事件

      精神状态

      一起

      来到北平当人力车夫,苦干三年,凑足一百

      块钱买了辆新车。

      一落

      连人带车被宪兵抓去当壮丁,车没了,理想

      第一次破灭。

      二起

      卖骆驼,拼命拉车,省吃俭用攒钱准备买新车。

      不甘失败:坚韧,自尊好强。

      二落

      干包月时,祥子辛苦攒的钱被孙侦探敲诈搜

      去,第二次希望破灭。

      三起

      虎妞以低价给祥子买了邻居二强子的车,祥

      子又有车了。

      三落

      祥子卖掉了车。

      自甘堕落:麻木、潦倒、狡

      猾、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

    2. (2) 请在括号内填上角色名称。

            祥子一次送曹先生去看电影;在茶馆里碰见了饿晕在地的 和他的孙子;他是一个有自己车的车夫,他感叹道:“我算明白了,干苦活儿的打算独自一个人混好,比登天还难。”他的悲惨遭遇给祥子最大的希望蒙上了一层阴影,祥子隐约地感到即使自己买上车仍然没有好日子过。

            ……上吊自尽,让祥子所有的希望彻底破灭。

    3. (3) 祥子的性格发生了巨变,你认为造成祥子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4. (4) 【栏目二:知政策,惜温暖】

      如果祥子生活在今天,不论是在老家耕田种地还是到城市里开出租车(相当于拉人力车),遇到困难时都有相对应的惠民政策来扶持他。如果他担心孩子因贫困上不起学,你会跟他介绍哪些政策?(至少说两种)

    5. (5) 【栏目三:逢盛世,当自强】

      生逢盛世,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理应珍惜时光,努力学习,请写一则警句以自勉(原创、引用均可)。

四、写作(50分)
  • 9.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生活中,我们会为了某种目的或想法奋力向前,常常会忽略身后的一些人、一些风景、一些……转过身去,相信你会有不一样的发现,请以“转身,发现不一样的”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请补充完整题目;不少于600字,字要写得规范工整;文中不得出现与考生有关的人名、班别、校名;不得抄袭。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