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2022-2023学年下学期八年级语文期末复习专题:文...

更新时间:2023-06-10 浏览次数:24 类型:复习试卷
一、文言文阅读
  • 1. (2023八下·顺德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甲】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

    南阳刘驎之,高率 , 善史传,隐于阳岐。于时苻坚临江,荆州刺史桓冲将尽讦谟之益 , 征为长史,遣人船往迎,赠贶甚厚。驎之闻命,便升舟,悉不受所饷,缘道以乞穷乏,比至上明亦尽。一见冲,因陈无用,翛然而退。居阳岐积年衣食有无常与村人共值己匮乏村人亦如之。甚厚,为乡闾所安。

    (节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率:率直。②尽讦谟(xū mó)之益:实现自己的宏图大业。③贶(kuàng):赐予。④乞:这里指“赠送”。⑤陈:陈述。⑥翛(xiāo)然:洒脱、自由自在的样子。

    1. (1)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答之()   ②不知有汉()   ③余人各复至其家()

    2. (2)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3. (3)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人船往迎()

      道以乞穷乏()

    4. (4) 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居 阳 岐 积 年 衣 食 有 无 常 与 村 人 共 值 已 匮 乏 村 人 亦 如 之

    5. (5) 试比较【甲】文的作者陶渊明和【乙】文中的刘驎之有何异同。
  • 2. (2023八下·凤县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南郡庞士元闻司马德操在颍川,故二千里候之。至,遇德操采桑,士元从车中曰:“吾丈夫处世,当带金佩紫,焉有屈洪流之量,而执丝妇之事?”德操曰:“子且下车。子适知邪径之速,不虑失道之迷。昔伯成耦耕,不慕诸侯之荣;原宪桑枢,不易有官之宅。何有坐则华屋,行则肥马,侍女数十,然后为奇?此乃许、父所以慷慨,夷、齐所以长叹。虽有窃秦之爵,千驷之富,不贵也。”士元曰:“仆生出边垂,见大义,若不一叩洪钟、伐雷鼓,则不识其音响也!”

    (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有删改)

    【注释】①邪径:斜径,小路。②伯成:指伯成子高,尧时贤人,禹为天子,他辞掉诸侯官职回家种地。③原宪:孔子弟子,宁愿过贫寒生活也不为官。④许、父:许由和巢父。尧舜时期的两位隐士,尧想把君位让给许由,许由拒绝,归隐箕山。

    1.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士元从车中                        ②吾丈夫处世

      ③不贵也                               ④见大义

    2. (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 二千里候之                      温而知新(《〈论语〉十二章》) B . 焉有屈洪流量                   已而细柳营(《周亚夫军细柳》) C . 许、父所以慷慨            去后至(《陈太丘与友期行》) D . 有窃秦之爵                      我之死(《愚公移山》)
    3. (3) 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昔伯成耦耕,不慕诸侯之荣;原宪桑枢,不易有官之宅。

    4. (4) 从司马德操和庞士元的对话中可以看出司马德操是一个怎样的人?
  • 3. 课外阅读

    赵广拒画

      赵广,合肥人,本李伯时家小史①。伯时作画,每使侍左右,久之遂善画,尤工作马,几能乱真。建炎中陷贼②。贼闻其善画,使图所掳妇人。广毅然辞以实不能画。胁以白刃,不从,遂断右手拇指遣去。而广平生实用左手。乱定,惟画观音大士而已。

    【注释】①李伯时:宋代名画家。小史:书童。②建炎:南宋高宗的年号。贼:这里指金兵。

    1. (1) 下列划线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 作马(擅长) B . 能乱真(表数量) C . 使所掳妇人(绘画) D . 而广平生用左手(其实)
    2. (2) 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只标一处)

      遂 断 右 手 拇 指 遣 去

    3.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伯时作画,每使侍左右,久之遂善画。

    4. (4) 文中赵广是个什么样的人?请你再列举出一位与他相类似的历史人物,并用一句话简述其事迹。
  • 4. (2023八下·义乌开学考) 文言文阅读

    【甲】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节选自《史记·周亚夫军细柳》)

    【乙】

    戚继光,字元敬,世登州卫指挥佥事。家贫,好读书,通经史大义。

    嘉靖中任浙江都司,充参将,分部宁、绍、台三郡。三十六年,倭犯乐清、瑞安、临海,继光援不及,道阻不罪。寻会俞大猷兵,围汪直余党于岑港。久不克坐免官戴罪办贼。已而倭请,他倭复焚掠台州。给事中罗嘉宾等劾继光,无功且通。方按问,旋平汪直功复官,改守台、金、严三郡。继光至浙时,见卫所军不习战,而金华、义乌俗称剽悍,请召募三千人,教以击刺法,长短兵迭用,由是继光一军特精。又以南方多薮泽,不利驰逐,乃地形制阵法,审步伐便利,一切战舰、火器、兵械,精求而更置之。“戚家军”名闻天下。

    明年,倭大举犯福建。是时宁德已屡陷。距城十里有横屿,四面皆水路险隘,贼结大营其中。官军不敢击,相守逾年 。宗宪复檄继光剿之。先击横屿贼。人持草一束,填壕进,大破其巢,斩首二千六百。乘胜至福清,捣败牛田贼,覆其巢,余贼走兴化。急追之,夜四鼓抵贼栅。连克六十营,斩首千数百级。平明入城,兴化人始知,牛酒劳不。继光乃旋师。

    (节选自《明史·戚继光传》)

    【注释】①卫所:明朝使用的一种军队编制制度。例如明朝慈溪“一卫二所”,观海卫、龙山所、三山所,现仍有此种说法。②薮(sǒu)泽:水草茂密的沼泽湖泊地带。

    1. (1) 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字词。

      文言词句

      方法

      解释

      道阻不罪

      同义参照法:旋平汪直功复官

      地形制阵法

      课内迁移法:罔不势象形(《核舟记》)

      ③无功且通

      查阅词典法:①更替,轮流;②次,回:③古时对汉族以外各族或异国的称呼。(《古代汉语词典》)

      ④牛酒劳不

      参考成语法:络绎不

    2. (2) 用“/”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限断两处)

      久 不 克 坐 免 官 戴 罪 办 贼

    3. (3)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

      ②请召募三千人,教以击刺法,长短兵迭用,由是继光一军特精。

    4. (4) 【甲】文中,周亚夫有“真将军”的美誉,【乙】文中,戚继光能否称得上“真将军”?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理由。
  • 5.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问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沙猎,见往事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初,权谓蒙及蒋钦曰:“卿今并当涂掌事,宜学问以自开益。”蒙曰:“在军中常苦多务,恐不容复读书。”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令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少时历《诗》《书》《礼记》《左传》《国语》,惟不读《易》。至统事以来,省三史、诸家兵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如卿二人,意性朗悟,学必得之,宁当不为乎?宜急读《孙子》《六韬》《左传》《国语》及三史。孔子言:‘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孟德亦自谓老而好学,卿何独不自勖助邪?”蒙始就学,笃志不倦,其所览见,旧儒不胜。后鲁肃上代周瑜,过蒙言议,常欲受屈。肃拊蒙背曰:“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密为肃陈三策。肃敬受之,秘而不宣。权常叹曰:“人长而进益,如吕蒙、蒋钦,盖不可及也……”

    1. (1)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①孰若孤? ②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B . ①即更刮目相待 ②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C . ①在军中常苦多务 ②必先苦其心志 D . ①自以为大有所益 ②益慕圣贤之道
    2. (2)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与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 . ①蒙辞军中多务 ②钱覆其口 B . ①蒙始就学 ②重修重阳楼 C . ①结友别 ②成礼 D . 不可及也 ②以诱敌
    3. (3)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①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②学必得之,宁当不为乎?

    4. (4) 如果从文中选择一人加入你的微信读书群,你会选择谁?请结合两个语段概括说明理由(至少两条)。
  • 6. (2022八下·定远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鸣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韩愈《马说》)

    【乙】上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德彝惭而退。

    (选自《唐太宗论举贤》)

    【注释】①上:皇上,指唐太宗。②封德彝(568-627):唐代官员。③致治:治理国家达到大治。④正:只。

    1. (1)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虽有名马            故:

      ②一食尽粟一石       或:

      ③食之不能尽其材       食:

      ④策之不以其道         策:

      ⑤岂借才于异代乎?    岂:

    2. (2) 翻译下列句子。

      ①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②上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

    3. (3) 两文反映的都是统治者对人才的态度,【甲】文用“”比喻有才能的人;【乙】文中,唐太宗对人才的态度是:“”。(用原文词语填空)。
    4. (4) 结合【甲】【乙】两个文段,你认为成为“千里马”的必要条件是什么?
  • 7. (2022八下·达州期中) 【A 卷】课内文言文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村,芳草鲜美,   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   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伊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   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   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晉。此   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   道也。”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1. (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不足外人道也    武陵人捕鱼 B . 其中往来种    设酒杀鸡 C . 屋舍俨    欣规往 D . 见渔人,大惊    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 (2) 下列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行    前:名词作状语,向前 B . 渔人甚之    异:名词的使动词用法,使……惊异 C . 其林    穷:形容词作动词,穷尽,走到尽头 D . 处处之    志:名词作动词,做记号
    3. (3) 翻译选文中划线的句子。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4. (4) 作者向往的理想生活是“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而现实生活与之反差深大。   从现实与理想中,你看到了怎样的陶渊明?

      【链接材料】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尝著《五柳先生传》曰:“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其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①融然②。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性不解音,而畜③素琴一张,弦徽④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节选自《晋书》,有删改)

      注:①适:满足。②融然:和悦快乐的样子。③畜:同“蓄”。④弦徽: 琴弦与琴徽,琴徽即琴弦音位的标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