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吉林省长春市绿园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

更新时间:2023-06-20 浏览次数:51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25分)
  • 1. 下列事件为建立新中国进行准备工作的是(   )
    A . 重庆谈判 B . 三大战役 C .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D . 开国大典
  • 2. 在国家各类节日庆祝活动中,五星红旗、北京天安门、《义勇军进行曲》等核心元素所构成的国家形象符号体系,在仪式上实现了合法化、神圣化。这些措施旨在(   )
    A . 保障民主制度 B . 宣传传统文化 C . 强化国家认同感 D . 提高国际影响力
  • 3. 新中国成立初期,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是(   )
    A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 .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4. 西藏是最后一块解放的大陆领土,其解放方式是(   )
    A . 和平解放 B . 武力攻克 C . 民族同化 D . 一国两制
  • 5. “用身躯堵枪眼,为部队开辟通路”的特级英雄黄继光的英勇事迹发生在(   )
    A . 北伐战争时期 B . 抗日战争时期 C . 解放战争时期 D . 抗美援朝时期
  • 6. 依据右图判断,我国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优先发展的是(   )

    A . 农业 B . 重工业 C . 轻工业 D . 交通运输业
  • 7. 毛主席的诗词“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中的“一桥”指(   )
    A . 南京长江大桥 B . 钱塘江大桥 C . 武汉长江大桥 D . 上海浦东大桥
  • 8. “不到万里长城非好汉,不吃全聚德烤鸭真遗憾”,在50年代中期,国家对全聚德进行改造时实行的政策是(   )
    A . 没收政策 B . 拍卖政策 C . 赎买政策 D . 购买政策
  • 9. 以下共和国英模人物中属于探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楷模的是(   )
    A . 王进喜 B . 孔繁森 C . 杨利伟 D . 邱少云
  • 10. 1966年-1976年我国很多干部、学者遭到无端迫害,这反映了当时(   )
    A . 民主与法制遭到严重践踏 B . 没有制定法律 C . 国民经济发展缓慢 D . 国家停滞不前
  • 11. “汲取了传统中国‘从俗从宜’的治边经验,根据不同的习俗、文化、制度和历史状态以形成多样性的中央—地方关系”,“这一制度”是指(   )
    A . 政治协商制度 B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 . 一国两制
  • 12. “转换经营机制”“产权清晰”“政企分开”“管理科学”权责明确”等流行语的出现,突出反映 了改革开放以来的(   )
    A . 农村新貌 B .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C . 经济重心转移 D . 法制建设
  • 13. (2022八下·弥勒月考) 1992年,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中国式体制”,也就是要(    )
    A .   促成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B . 促使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C . 推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 D .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14. 1992年,让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的是(   )
    A . “九二共识” B . “三不”政策 C . 实行“三通” D . 打破隔绝状态
  • 15. 历史兴趣小组设计了下面的年代尺,他们学习的主题是(   )

    A . 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确立与发展 B . 中国共产党的历次代表大会 C .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程 D .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确立
  • 1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   )
    A . 毛泽东思想 B . 邓小平理论 C . 科学发展观 D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17. 以下为1978-2019年各大报刊出现的高频率词汇,其中最有可能属于2012- 2019 年的是(   )
    A . 和谐社会,加入世贸 B . 改革开放,一国两制 C . 中国梦,不忘初心 D . 市场经济,“三个代表”
  • 18. 1954年,缅甸总理吴努访华时表示「中国好比大象,缅甸好比羔羊,大象会发怒,无疑会 使羔羊常常提心吊胆。”周恩来访问缅甸后,缅甸人逐渐消除了“这种恐惧”,主要是因为中国(   )
    A . 奉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B . 确定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 倡导多边外交 D . 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 19. 习近平提出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   )

    ①社会主义    ②国家富强    ③民族振兴    ④人民幸福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 20. 旧中国有海无防,而新中国的海军能够保卫祖国的海疆。2012年9月,我国交接入列的第一艘航空母舰是(   )
    A . “辽宁舰” B . “致远舰” C . “厦门舰” D . “山东舰”
  • 21. 在极为艰苦的科研条件下,成功提取出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新方法的科学家是(   )
    A . 钟南山 B . 邓稼先 C . 屠呦呦 D . 钱学森
  • 22. “它是由亚非国家自己处理自己事务的国际会议,会议的成就表明亚非国家已作为一支新兴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舞台。”引文中的会议是指(   )
    A . 联合国成立大会 B . 万隆会议 C . 日内瓦会议 D . 金砖国家会议
  • 23. 1964年10月16曰,中共中央、国务院向某试验现场发贺电:“这对美帝国主义核垄断、核讹诈的政策是一个有力的打击,”这一贺电是为了祝贺(   )
    A .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 . 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 C . 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D . 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 2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取得了蛟龙探海、天眼探空、悟空探秘、墨子传信等一系列重大成 果,主要体现了新发展理念中的(   )
    A . 创新 B . 开放 C . 协调 D . 共享
  • 25.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涌现出一批优秀文艺作品,如长篇小说《红岩》《青春之歌》、话 剧《茶馆》、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电影《英雄儿女》等。这主要得益于(   )
    A . “双百”方针的实行 B . 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C . “863计划”的制定 D . 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
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35分)
  • 26.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命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梦想实现】

    材料一:1950年国家副主席刘少奇的姐姐刘绍懿被定为地主,写信给弟弟希望能够得到帮助。时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的刘少奇在写给湖南老家姐姐的信中说:“你家过去主要是靠收租吃饭的,是别人养活你们的,……我当了中央人民政府的副主席,你们在乡下种田吃饭,那就是我的光荣。如果我当了副主席,你们还在乡下收租吃饭,或者不劳而获,那才是我的耻辱。”

    ——摘编自《搜狐网:小乐讲党史》

    【由分到合】

    材料二:农民分到土地后,农村经济基本上还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劳动生产率低下,假如任其自由发展,可能会导致农村贫富两极分化。如果不引导农民走组织起来的路, 不仅不能改善农民的生活,而且农村也不可能为工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商品、粮食、轻工 业原料等条件。

    ——摘编自《历史纵横》

    【探索失误】

    材料三:小轩的爷爷今年70岁了,是吉林省有名的企业家,捐资修建了好几所学校。他非常节俭,最看不得别人的浪费。他常对小轩说:“我6岁那年,全村开始大规模炼钢铁 ……我们西新人民公社也成立了 …… 实行吃饭不要钱,‘鼓足干劲生产,放开肚皮吃饭' 是这时流行的口号。唉,我怎么看着有些不对劲呢?”

    【农业新梦】

    材料四:1968年5月18日,他视为自己生命的试验田里的秧苗竟然全部被人连根拔起,整个试验田被彻底破坏。事发后第4天,痛不欲生的他才在学校的一口废井里找到残存的5根秧苗,继续坚持试验。

    ——摘编自《从中国到世界同一个声音》

    【造福世界】

    材料五:随着中美关系大门的打开,1979年5月,美国著名的圆环种子公司总经理威尔其访华时,中国农业部种子公司送给他1. 5公斤杂交稻种,1980年1月,威尔其第三次来华,双方正式签订了合同。合同规定:中方将杂交稻制种技术传授给美方,在美国制种。圆环种子公司每年从制种总收入中提取6%付给中国作为报酬,合同期20年。这是中国农业第一个对外技术转让的合同。这一重大科研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不仅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的粮食增产,而且引起了世界的普遍关注,让杂交水稻开始造福全世界更多 的人。

    ——摘编自《从中国到世界同一个声音》

    【改革先锋】

    材料六:真正的改革先锋不是国营企业,而是那些落后的被边缘化的群体。在这些边缘 革命中,意义最为重大的变革是在中国经济最为薄弱的环节 农业中爆发。中国政府 于1979年着手改善农业环境,然而真正意义上的农业改革是自下而上展开的。

    ——摘编自《变革中国——市场经济的中国之路》

    1. (1) 根据所学指出刘少奇的姐姐是在建国初期的哪一运动中被定为地主的?根据所学指出这场运动中刘绍懿家会出现什么变化?这场运动摧毁了哪一剥削制度?
    2. (2) 材料中“组织起来的路”指的是什么?依据材料,概括指出引导农民走这样一条路的 原因(写出两点)。
    3. (3) 材料反映出当时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严重失误有哪些?造成了怎样的后果?
    4. (4) 材料中的“他”是谁?当时中国正处在哪一动荡时期? “他”在极其不利的情况下取得了哪一农业科技成就? “他”因此获得了哪一荣誉称号?
    5. (5) 1979年打开“中美关系大门”的是哪一历史事件?七年前为“打开中美关系大门”做出 突出贡献的美国总统是谁?根据材料归纳我国这项农业技术的重要影响。
    6. (6) 根据所学指出中国“农业改革”的创举是什么?依据材料,你能得到关于“农业改革” 的哪些历史信息?(写出两点)
    7. (7) 我国农业发展中既有教训也有经验,你从中获得了什么启示?
  • 27. 阅读材料,按要求完成任务。

    材料一:“新时期中国对外开放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对外开放,让世界进入中国:第二个阶段还是对外开放,但中国开始走向世界:第三个阶段依然是对外开放,中国已经开始改变世界了。”

    ——摘编自新加坡《联合早报》

    材料二: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中国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宝。报告提出的全面开放内涵丰富,既包括开放范围扩大、领域拓宽、层次加深,也包括开放方式创新、布局优化、质量提升。

    ——摘编自《党史百科》

    1. (1)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新加坡媒体概括的中国对外开放的三个阶段进行论述。 要求:①自拟题目②举出5例史实(每个阶段至少举出一例),并写出中国对外开放形成的格局③史实准确,表述成文,字数200字左右。
    2. (2) 依据材料,中国的“全面开放”包括哪些方面?谈谈你对中国对外开放的一点认识。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