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2023年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更新时间:2023-07-22 浏览次数:25 类型:中考模拟
一、单选题
  • 1. 下图是人们非常喜爱的四种色美食,其中富含维生素的是(   )
    A . 蔬菜煎饼 B . 鸭血粉丝汤 C . 辣子鸡 D . 羊肉板面
  • 2. 环境保护是2022年召开的党的二十大热点话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采取就地掩埋的方法来处理各种生活垃圾 B . 为减少塑料污染,把废弃塑料露天焚烧 C . 为减少公交压力,提倡多开私家车出行 D . 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
  • 3. 中国空间站梦天实验舱载有世界上第一套由冷原子锶光钟等组成的空间冷原子钟组。下图是锶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锶属于非金属元素 B . 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38 C . 锂原子的质子数为38 D . 锶的相对原子质量是87.62g
  • 4. 阿兹夫定片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口服小分子新冠病毒感染治疗药物,阿兹夫定化学式为 , 下列阿兹夫定片说法正确的是(   )
    A . 阿兹夫定属于有机物 B . 阿兹夫定中含有31个原子 C . 阿兹夫定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9:11:4 D . 阿兹夫定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 5.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 取用粉末状固体 B . 量取液体 C . 蒸发食盐水 D . 称量NaOH固体
  • 6. 生活中处处离不开化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墙内开花墙外香,是因为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 B . 燃着的煤炉会产生一氧化碳,在煤炉上放一壶水能防止人中毒 C . 硝酸铵(NH4NO3)能促进植物茎、叶生长茂盛,它是一种氮肥 D . 森林发生火灾时,可砍掉部分树木形成隔离带
  • 7. 树状分类法是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如图所示的是一种树状分类的运用实例。如表所列的分类与如图分类相符合的是(   )

    选项

    A

    单质

    液氧

    水银

    金刚石

    B

    溶液

    冰水混合物

    碘酒

    矿泉水

    C

    混合物

    不锈钢

    盐水

    蒸馏水

    D

    熟石灰

    纯碱

    烧碱

    A . A B . B C . C D . D
  • 8. 下列事实得出的观点可靠的是(   )

    选项

    事实

    观点

    A

    许多物质能与空气中O2反应,但不与N2反应

    N2化学性质不如O2活泼

    B

    锌粉比铝块和盐酸反应冒出气泡快

    锌的活动性比铝强

    C

    石墨具有导电性

    碳的单质都是电的良导体

    D

    镁在空气中燃烧后固体质量减少

    化学反应前后物质质量不守恒

    A . A B . B C . C D . D
  • 9.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
    A . 氢氧化钠可与盐酸反应,则能用氢氧化钠治疗胃酸过多 B . 氯化钠、碳酸钙等盐中都含金属元素,所以盐中一定都含金属元素 C . 铝与空气形成的物质对铝有保护作用,故铁与空气形成的物质对铁有保护作用 D . 常温下,pH大于7的溶液呈碱性,则碱性溶液的pH一定大于7
  • 10. 乙烯(C2H4)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用乙烯可制备乙醇,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从量的角度上看:反应前后原子总数减少 B . 从微观构成上看:图示物质均由分子构成 C . 从符号表征上看:乙醇的化学式是 D . 从物质类别上看:该反应体系中共有2种氧化物
  • 11. 下图为“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装置,“惰性电热板”通电发热后不与空气中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左右有隔板间距离为20cm。关于该实验的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 接通电源一段时间后,电热板上的红磷燃烧并产生大量白烟 B . 反应后剩余的主要气体既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C . 反应结束后切断电源,冷却至室温后左右隔板间距离约为16 cm D . 若装置气密性不好,测得空气中氧气含量会偏大
  • 12. 20℃时,向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加入60gZnSO4进行实验(忽略水的蒸发)。依据如图所示的实验和ZnSO4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硫酸锌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先增大后减小 B . 升温到40℃时,烧杯中的溶液为饱和溶液 C . 从60℃升温到80℃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不变 D . 100℃时,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7.5%
二、科普阅读题
  • 13. 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

    海水淡化能有效缓解淡水资源匮乏、目前常用的海水淡化方法有蒸馏法和膜分离法等。蒸馏法的简易装置如图,海水在阳光照射下蒸发,水蒸气遇塑料薄膜后重新凝结成水,并在烧杯中收集,从而得到淡水。膜分离法的原理为对海水加压,只有水分子能通过分离膜而其他微粒不能,从而得到淡水。除上述方法,科研人员目前也研制出一种可重复使用的新材料能快速吸附出水中的盐分及有害颗粒,从而得到淡水,这也为海水淡化提供了新思路。

    1. (1) 蒸馏法淡化海水的简易装置图中涉及的有机合成材料是。向烧杯中获得的淡水水样中加入肥皂水,振荡,观察到泡沫多,浮渣少,说明该水样为(填“硬水”或“软水”)。
    2. (2) 下列对膜分离法的相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
      A . 用分离膜淡化海水的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 B . 使用到的分离膜也可用滤纸代替 C . 加压后剩余海水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3. (3) 根据材料分析,科研人员研制的新材料可能具有结构。
    4. (4) 海水淡化后的浓海水进行综合利用可以得到一些产品,请你写出一条合理利用的措施
三、综合题
  • 14. 小明同学在实验操作考核中,要完成的题目是“氢气的制取、收集”下图是其实验所需的部分仪器,请完成下列题目。

    1. (1) 写出上述仪器A的名称
    2. (2) 写出实验室制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若要制取并收集较纯净的氢气,应选择的仪器组合是
    3. (3) 氢气是一种高能燃料,点燃氢气前需要
  • 15. 采用水解法生产高纯Al2O3的主要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Al(OH)3难溶于水。

    1. (1) Al2O3中Al的化合价为
    2. (2) 反应釜中搅拌的目的是,反应釜中发生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3. (3) 过滤机的作用是
    4. (4) 煅烧窑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6. 关于二氧化碳的研究是一项重要的课题。某兴趣小组以“探究二氧化碳的奥秘”为主题开展项目式学习。
    1. (1) 【任务1】实验室制取干燥的二氧化碳

      图1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 (2) B中需连接如图1所示装置Ⅰ、Ⅱ,为得到纯净CO2 , 装置Ⅰ、Ⅱ的导管口沿气体流动方向的连接顺序是。装置Ⅱ中饱和NaHCO3溶液的作用是
    3. (3) 【任务2】探究影响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CO2快慢的因素

      为探究影响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快慢的因素,实验小组进行了相关探究,实验设计和数据记录如下表所示。每个实验均在反应开始后,就立即用排水法连续收集多瓶CO2 , 表中“—”表示气泡太少,不再收集。

      序号

      反应物

      收集每瓶气体所用时间(单位:秒)

      盐酸浓度

      盐酸体积

      大理石形状

      第1瓶

      第2瓶

      第3瓶

      第4瓶

      第5瓶

      第6瓶

      实验1

      10%

      70mL

      小颗粒

      8

      9

      10

      12

      14

      19

      实验2

      块状

      11

      12

      15

      17

      21

      23

      实验3

      7.5%

      70mL

      小颗粒

      10

      13

      13

      15

      17

      26

      实验4

      块状

      12

      14

      16

      19

      22

      24

      实验5

      5%

      70mL

      小颗粒

      14

      18

      19

      32

      63

      实验6

      块状

      20

      31

      59

      注:本次实验所用的大理石质量均相等;收集的每瓶气体的体积均相等。

      ①该实验研究影响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CO2快慢的因素有

      ②对比表中实验1和3可得出的结论是

      ③每个实验均在反应开始后就立即收集第1瓶气体,请阐述理由

    4. (4) 【任务3】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取2mL饱和澄清石灰水于试管中,用4mL蒸馏水稀释,向其中缓慢通入足量CO2。测定反应体系的电导率变化如图所示。(忽略反应前后溶液体积的变化)

      【查阅资料】 

      材料一:溶液的导电能力越强,溶液的电导率越大。

      材料二:单位体积溶液中某离子的个数越多,则该离子的浓度越大,溶液的导电能力越强。相同浓度的不同离子导电能力不同。

      材料三:Ca(OH)2溶于水能完全解离出Ca2+和OH-

      CaCO3遇到溶有CO2的水时,能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在水中能完全解离出Ca2+

      ①石灰水中通入CO2气体,溶液的电导率先逐渐降低的主要原因是

      ②反应最终电导率的稳定值低于初始值的可能原因是

四、计算题
  • 17. 自救器是人在缺氧环境或出现高浓度有毒有害气体环境中使用的一种安全防护装置。某化学氧自救器的示意图如图所示,化学氧自救器主体是由“生氧罐”供氧,内部装有颗粒状超氧化钾作为“制氧剂”,其中涉及的一个反应为:。请计算:

    1. (1) 上述反应中X的化学式为
    2. (2) 根据上述反应,若生成0.96kg氧气,理论上需要消耗超氧化钾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