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

更新时间:2023-06-17 浏览次数:27 类型:期中考试
一、感受家国情怀(22分)
  • 1. 课文中的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是人类共有的一种朴素情感,它意味着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热爱家乡的土地人民,愿意为保家卫国奉献自己的一切。就像在家国存亡的关头,诗人光未然站在高山之diān ①               , 向黄河母亲唱出的豪迈颂歌;就像红军战士翻越老山界的qiào②               壁时展现出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就像魏巍笔下那群“最可爱的人”奔赴朝鲜战场的义无反顾。家国情怀,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凝聚力。一篇篇课文告诉我们,中华民族走到今天的不易。而作为新时代学子的我们,也可以做时代的号角手,③               民心士气,④               爱国精神,⑤               历史使命!

    1. (1) 根据拼音写出①②处相应的汉字。
    2. (2) 为空白处③④⑤分别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字母)

      A弘扬

      B担当

      C提振

  • 2. 古诗词里的家国情怀。
    1. (1) 完成下面对话。

           小文: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每个人的生命体验都同时与家与国紧密相连。就像春风中飘来的笛声也能勾起李白的思乡之情:“①,②”(《春夜洛城闻笛》)。

           小语:我想起了岑参在《逢入京使》中的两句诗:“③,④。”

           小文:这两句抒写报国与亲情难以两全,以及思念亲人又不愿让亲人挂念的复杂情绪,我也喜欢。同样事关家国,花木兰代父从军,向父亲尽了孝的同时,也完成了报效国家的使命。其中“⑤,⑥”两句就在表现战争的旷日持久,战斗的激烈的同时,展现了木兰的英勇善战。

           小语:是的。老师还说过,这两句运用了⑦的修辞,上下句互相交错,互相补充。所以这两句的实际意思应该是⑧

    2. (2) 结合具体词句探究下面这首诗里蕴含的家国情怀。

      扬子江

      文天祥

      几日随风北海游,回从扬子大江头。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注释】①宋恭帝德祐二年(1276年)正月,文天祥被任命为右丞相,代表南宋政权入元营谈判,被扣留。临安沦陷,文天祥被押送北上,于镇江乘隙逃脱。本诗为文天祥历尽艰辛从北海经长江口南下时所作。②南方:这里指南宋王朝。

  • 3. 名著里的家国情怀。

    请帮助小文完成《红岩》阅读积累卡。

    书名

    《红岩》

    作者

    罗广斌、杨益言

    摘抄

    A高高地亮开红旗,无畏的声音里充满着幸福的感情:“让五星红旗插遍祖国每一寸土地,也插进我们这座牢房。”

    批注

    从动作、语言等方面描写A:(填人名)亮开红旗,宣布胜利到来的情景,向我们展现了一个①的女性形象。

    阅读感受(围绕情节、人物)

二、品悟小人物精彩(35分)
  • 4. 名作联读。

    (一)

           放下车,他看见曹先生手上有血,急忙往院里跑,想去和太太要药。

           “别管我,先看你自己吧!”曹先生跑了进去。祥子看了看自己,开始觉出疼痛,双膝,右肘全破了;脸蛋上,他以为流的是汗,原来是血。不顾得干什么,想什么,他坐在门洞的石阶上,呆呆的看着断了把的车。

           ……

         “先生!”祥子低着头,声音很低,可是很有力:“先生另找人吧!这个月的工钱,你留着收拾车吧:车把断了,左边的灯碎了块玻璃;别处倒都好好的呢。”

           “先洗洗,上点药,再说别的。”曹先生看着自己的手说,太太正给慢慢的往上缠纱布。

        “先洗洗!”高妈也又想起话来。“先生并没说什么呀,你别先倒打一瓦!”

        祥子还不动。“不用洗,一会儿就好!一个拉包月的,摔了人,碰了车,没脸再……”他的话不够帮助说完全了他的意思,可是他的感情已经发泄净尽,只差着放声哭了。辞事,让工钱,在祥子看就差不多等于自杀。可是责任,脸面,在这时候似乎比命还重要,因为摔的不是别人,而是曹先生。假若他把那位杨太太摔了,摔了就摔了,活该!对杨太太,他可以拿出街面上的蛮横劲儿,因为她不拿人待他,他也不便客气;钱是一切,说不着什么脸面,哪叫规矩。曹先生根本不是那样的人,他得牺牲了钱,好保住脸面。他顾不得恨谁,只恨自己的命,他差不多想到:从曹家出去,他就永不再拉车;自己的命即使不值钱,可以拼上;人家的命呢?真要摔死一口子,怎办呢?以前他没想到过这个,因为这次是把曹先生摔伤,所以悟过这个理儿来。好吧,工钱可以不要,从此改行,不再干这背着人命的事。拉车是他理想的职业,搁下这个就等于放弃了希望。

    (节选自老舍《骆驼祥子》)

    (二)

         这是民国六年的冬天,大北风刮得正猛,我因为生计关系,不得不一早在路上走。一路几乎遇不见人,好不容易才雇定了一辆人力车,叫他拉到S门去。不一会,北风小了,路上浮尘早已刮净,剩下一条洁白的大道来,车夫也跑得更快。刚近S门,忽而车把上带着一个人,慢慢地倒了。

        跌倒的是一个老女人,花白头发,衣服都很破烂。伊从马路边上突然向车前横截过来;车夫已经让开道,但伊的破棉背心没有上扣,微风吹着,向外展开,所以终于兜着车把。幸而车夫早有点停步,否则一定要栽一个大斤斗,跌到头破血出了。

        伊伏在地上;车夫便也立住脚。我料定这老女人并没有伤,又没有别人看见,便很怪他多事,要是自己惹出是非,也误了我的路。

        我便对他说,“没有什么的。走你的罢!”

        车夫毫不理会,——或者并没有听到,——却放下车子,扶那老女人慢慢起来,搀着臂膊立定,问伊说:“您怎么啦?”

        “我摔坏了。”

        我想,我眼见你慢慢倒地,怎么会摔坏呢,装腔作势罢了,这真可憎恶。车夫多事,也正是自讨苦吃,现在你自己想法去。

        车夫听了这老女人的话,却毫不踌躇,搀着伊的臂膊,便一步一步的向前走。我有些诧异,忙看前面,是一所巡警分驻所,大风之后,外面也不见人。这车夫扶着那老女人,便正是向那大门走去。

    (节选自鲁迅《一件小事》)

    阅读上面语段,完成阅读任务单。

    文本出处

    《骆驼祥子》

    《一件小事》

    主人公

    人力车夫

    核心事件

    车夫拉车摔(撞)了人之后的表现

    细节摘录

    “先生!”祥子低着头,声音很低,可是很有力:“先生另找人吧!这个月的工钱,你留着收拾车吧:车把断了,左边的灯碎了块玻璃;别处倒都好好的呢。”

    ①   

    批注

    ②   

    通过动作和语言描写,刻画了一个正直善良,敢作敢当的人力车夫形象,字里行间展现了作者对底层劳动者的赞美。

    疑问

    ③语段中的车夫虽然都是底层的小人物,但是在类似的情况下都展现出了美好的品质。可是读过原著的我们知道,祥子很快就丧失了这些品质。请结合你阅读《骆驼祥子》整本书的经验,从个人和社会角度,探究祥子悲剧命运的原因。

  • 5. 时文赏读。

    衣襟带花的男人

    顾晓蕊

    ①清晨的街道上,薄雾飘荡,老潘骑辆破旧的三轮车,穿行在小镇的街巷里。他边骑边大声吆喝,“收破铜烂铁,收旧书报,收酒瓶喽……”声音苍老而空茫。

    ②小镇上的人们舒展着腰身,开始一天的忙碌。听到这熟悉的声音,会从屋子里走出来,用家中的旧物来换钱,又或是想瞧个热闹。在这个小镇上,谁不知道老潘,一个收破烂儿的老头,偏又是个“怪人”。

    ①开头两段由简单的环境描写引出主人公老潘,但包含的信息量不低,比如                     

    ③老潘其实也就五十来岁,常年穿梭于街头,使得他黝黑削瘦,脸上皱纹纵横,像是位饱受风霜的老人。他穿着件洗得泛白的灰布衫子,衣兜或领口处斜插着一枝鲜花,显得突兀,又有些怪异。

    ④一群顽皮的孩子,时常围在他身边,嬉笑地看看他,又看看花儿,忍不住起哄,取笑,兴致勃勃地嚷闹着,谑称他“破烂王,怪老头……”

    ⑤老潘爱花,亦喜养花。那些花花草草、破盆烂罐,原本是人们随手丢弃的垃圾,被他当宝贝似的捡来,搬回居住的老院。在他的细心莳弄下,枯萎的花草重又焕发生机,开得叶茂花繁,娇艳丰盈。

    ⑥早上出门前,老潘总要折一枝花,别在衣襟上,这才骑着三轮车出去。

    ⑦“我有旧书卖。”教书的李老师拦住老潘,盯着他襟上的一朵花,看了又看,晃着头说,“在宋朝有男人戴花,那是文人士大夫的风雅。现在都啥年月了,你也别朵花,这算什么事?”

    ⑧旁边的街坊王婶撇撇嘴,讥笑道:“男人别朵花,真笑死个人了。”

    老潘也不多语,只管低头称书,找钱,然后骑上车走了。李老师轻叹口气,扭身对王婶说:“这个老潘,虽说性情怪些,却是个苦命的人,还是个孝子。”

    ②一连串的动作,简洁而准确地展现了                     

    ⑩早年间,李老师跟老潘住同一条巷子里,后来搬了家,知道他过往的经历。他的父亲去世得早,自幼与母亲相依为命,母亲靠做手工杂活,供他上学读书。后来,母亲患了病,瘫痪在床,他只得辍学回家,照顾起母亲。

    ③这一部分的插叙,作用在于                     

    ⑪那些年,为了给母亲治病,还借了许多钱。母亲的病稍好些,他便出去回收旧物换些钱,留很少的钱维持生活,其余的用来还账。

    ⑫其后,30余年的光阴里,他全心侍奉母亲,怕她寂寞,养了满院子的花。母亲去世以后,只剩他独身一人,依然每日忙碌,还清了所有欠账。

    ⑬令小镇人感到惊讶的是,不知从哪天起,再见到老潘,衣襟上总别着朵花。自然地,引来一阵哂笑,有人打趣地说,这个老潘打了半辈子光棍,老了老了犯起花痴,他这是把花儿当成伴了。

    ⑭他听了不恼不急,也不辩驳。任由别人怎么说,他依然每天在衣襟上别着朵花,还变换着不同的花。好似有了这些花儿,暗淡的日子,就会多几分明媚。

    ⑮夏日又至,雨水多了起来,接连下几天大雨。临近黄昏,几个妇人急慌慌来找王婶,“河水突涨,有人瞧见你家小翠被水冲走,快去看看吧!”王婶吓得面色灰白,跟随众人向河边跑去。

    ⑯镇上的孩子上学,要淌过一条河,平日里水浅,倒也没什么。女儿小翠早上出门时,王婶还叮咛她过河慢些,哪料想放学路上,竟真的出事了。

    ⑰到了那里,在河滩边找到小翠,浑身湿透,正惊惧地大哭。

    ⑱从她断断续续的哭诉中,大伙明白了事情的经过:小翠被上涨的河水冲走,恰巧老潘从这里经过,跳进河中救人,将她推上滩岸时,他却被翻涌的浪头卷走,冲向下游。

    ⑲人们沿河继续向前寻找,还好在相距不远处发现老潘。他被斜向河中的一截大树杈绊住,腿被树枝划伤,只是擦破点皮,所幸并无大碍。

    ⑳雨过天晴后,小镇恢复了往日的宁静。这天早上,老潘又骑着三轮车出门,市井街巷中,响起他苍老浑迈的声音。

    ㉑“老潘来了,正等你呢。”嗓音清脆响亮,王婶边说边拎着个旧麻袋走来,“这些个旧物件,堆着没什么用,你收拾走吧!”

    ㉒待到近了,王婶盯着老潘衣襟上的花,微笑着问他:“这是什么花哟?”

    “要说这个花,有个好听的名字。”老潘悠悠地说,“它是白兰花嗨。”

    ㉔“还真是好听呢。”王婶应道。正说着,一阵微风吹过,王婶深吸了口气,忽觉一阵花香轻盈盈飘过来,直沁入心底。

    1. (1) 请帮助小文完成她为本文所做的批注。
    2. (2) 小文想在课堂上朗读本文,却对第㉓段的读法有疑问,请你帮她设计一个朗读方案(从重音、停连、节奏等方面考虑),并说明理由。
    3. (3) 文章标题为“衣襟带花的男人”,“衣襟带花”对老潘来说意味着什么?
    4. (4) 同样都讲述小人物的故事,小文想推荐这篇文章与第三单元的一篇现代文进行联读,你觉得哪篇最合适?请在选择后简要说明理由。

      A《阿长与<山海经>》

      B《老王》

      C《台阶》

  • 6. 古文演读。
    1. (1) 请你帮小文和小语一起将下面的短文《卖蒜叟》改编成课本剧剧本。

      原文

      剧本

      第二幕

      南阳县有杨二相公者,精于拳勇。能以两肩负两船而起,旗丁数百以篙刺之,篙所触处,寸寸折裂。以此名重一时,率其徒行教常州。每至演武场传授枪棒,观者如。忽一日,有卖蒜叟,龙钟伛偻,咳嗽不绝声,旁而揶揄之。众大骇,走告杨。

      (杨二演练枪棒,旁观的人群中有个卖蒜叟。)卖蒜叟(弓着腰,咳嗽着,斜着眼看着):A 。(众人很惊骇,跑去告诉杨二。)

      第二幕

      杨大怒,招叟至前,以拳打砖墙,陷入尺许,傲之曰:“叟能如是乎?”叟曰:“君能打墙,不能打人。”杨愈怒骂曰:“老奴能受我打乎?打死勿怨!”叟笑曰:“垂死之年,能以一死成君之名,死亦何怨?”乃广约众人,写立誓券。

      杨二(招老人上前,一拳打在砖墙上,墙身陷入尺许。转身抬头挺胸):“老头你能够像这样吗?”卖蒜叟(B ):“你也就能打墙,打不了人。”杨二(生气,怒喝):“老家伙你能让我上一拳吗?被打死了不要怨恨我。”卖蒜叟(笑着):“C 。”双方叫了很多人,立了字据。

      第二幕

      令杨养息三日,老人自缚于树,解衣露腹。杨故取势于十步外,奋拳击之。老人寂然无声。但见杨双膝跪地,叩头曰:“晚生知罪矣。”拔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哀求良久,老人鼓腹纵之,已跌出一石桥外矣。老人徐徐负蒜而归,卒不肯告人姓氏。(选自袁枚《子不语》)

      (老人把自己捆在树上,脱掉衣服露出肚皮,杨二在十步外摆好姿势,举起拳头用力向老人打去。老人一点声音也没有发出。杨二(突然跪倒在地,向老人磕着头):“晚辈知道错了。”(当杨二想拔出拳头,却发现已经被夹在老人的肚子里,动弹不得。杨二向老人哀求了很久之后,老人才把肚子一挺放开杨二,只见杨二已经摔得翻过一座桥了。)

      解释加点词语,扫除字词障碍。

      ①观者如

      ②旁而揶揄之

      ③    徐徐负蒜而归

    2. (2) 给下列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拔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

    3. (3) 改编剧本。

      第一幕:

      结合原文“揶揄”二字,A处我设计了这样的台词:

      第二幕:

      B处我给卖蒜叟设计了这样的神态或动作:

      结合原文,C处的台词我这样设计:

三、写作(40分)
  • 7. 按要求写作。

         进入中学已历大半年,教室、操场、食堂……处处留下了你的印记。同学、老师、门卫师傅……多多少少也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有没有一个人、一个场景或一个生活片段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请以“难忘那一幕”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5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含有考生真实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