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安徽省黄山地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

更新时间:2023-06-29 浏览次数:34 类型:期末考试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共25分)
  • 1. 古诗文默写。
    1. (1) ,若出其里。       (曹操《观沧海》)
    2. (2) 夜发清溪向三峡,。(李白《峨眉山月歌》)
    3. (3) 何当共剪西窗烛,。(李商隐《夜雨寄北》)
    4. (4) 河流大野犹嫌束,。(谭嗣同《潼关》)
    5. (5) ,可以为师矣。    (《论语》)
    6. (6) 虽至暮年,忧思报国的南宋诗人(填作者)发出“僵卧孤村不自哀,”的感慨。
  • 2. 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那三千诸佛、五百罗汉、八金刚、四菩萨合掌近前礼毕,问曰:“闹天宫搅乱桃者,谁也?”如来道:“那厮乃花果山产的一妖猴,罪恶滔天,不可名状。概天神将,俱莫能降伏,虽二郎捉获。老君用火锻炼,亦莫能伤损。我去时,正在雷将中间,扬威耀武,卖弄精神,被我止住兵gē,问他来历。他言有神通,会变化,又驾筋斗云,一去十万八千里。我与他打了个赌赛,他出不得我手,却将他一把抓住,指化五行山,封压他在那里。玉帝大开金瑶宫,请我坐了首席。立安天大会谢我,却方辞驾而回。”

    1. (1) 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兵gē(          )     桃(       )       金(     )

    2. (2) 以上文段选自明代吴承恩的《》,小说中孙悟空自号,小说中表现孙悟空最具有反抗精神的情节是。孙悟空在五行山下悔过自新,后被救出,保护其西天取经。孙悟空后来被佛祖封为
  • 3. 在第三单元《写人要抓住特点》的写作课中,小昱发现鲁迅写作时最能抓住人物特点。下面三句,是他从《朝花夕拾》摘录的,请你分别写出相对应的人物。
    1. (1) 先生便和蔼地在一旁答礼。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
    2. (2) (她)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
    3. (3) 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藐)视。
  • 4.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寓言一般比较短小,常常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人格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 B . 《诫子书》是诸葛亮写给儿子的,殷殷教诲中蕴含着深切的期望。书,是书信的意思。 C . 蒲松龄,字留仙,世称聊斋先生,明代文学家,著有文言小说集《聊斋志异》。 D . “她讲得很明白”和“你明白其中的道理吗?”中“明白”的词性不同。
  • 5. 班级开展了“少年正是读书时”综合性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 (1) 小昱给班刊写了一段开篇词,请找出一处病句,并改正。

      ①人文经典是一座圣殿,它就在我们身边,一切时代的思想者正在那里聚会。②我们只要走进去,就能听到他们的嘉言隽语。③有的人生活在时间中,与古今哲人贤士相晤谈。有的人生活在空间中,与周围邻人俗士相往来。④随着阅读的深入,使我们的思想越来越开阔,思维越来越敏捷。⑤阅读人文经典,丰富少年生活。

      病句修改意见:

    2. (2) 请写出两则与读书勤学有关的诗文或名人名言,丰富班刊内容。
二、阅读理解(共42分)
  • 6. 阅读

    植树的牧羊人(节选)

    让•乔诺

    ①那是在1913年,我走进法国普罗旺斯地区,在游人稀少的阿尔卑斯山地,做了一次旅行。这里海拔一千二三百米,一眼望去,到处是荒地。光秃秃的山上,稀稀拉拉地长着一些野生的薰衣草。在无边无际的荒野中,我走了三天,终于来到一个废弃的村庄前。我在倒塌的房屋旁边支起帐篷。从前一天晚上起,就没有水喝了。现在,我必须去找点儿水。我猜想,这里虽然成了废墟,但是,像马蜂窝一样、一间挨一间的房子周围,总会有一口水井,或是一眼泉水吧!我确实找到了一个泉眼,可惜已经干涸了。这里有五六栋没了屋顶的房子,任由风吹雨打。旁边还有一座教堂,钟楼也已经坍塌了。这一切,让人能想象出当时人们在这里生活的情景。如今,却一点儿生气也没有了。那是六月晴朗的一天,太阳快要把人烤焦了。在毫无遮拦的高地上,风吹得人东倒西歪。狂风呼啸着穿过破房子的缝隙,像一只饥饿的野兽发出吼叫。我打消了在这里过夜的念头。

    ②继续向前走了五个小时,我还是没有找到水,连一点儿希望都没有。到处是干旱的土地和杂草。我看见远处有一个黑影。开始,我以为是一棵枯树。但没有选择,我还是朝那儿走了过去。原来是一个牧羊人,他周围有三十来只羊,懒懒地卧在滚烫的山地上。

    ③牧羊人让我喝了水壶里的水,又带我去了他山上的小屋。他从一口深井里给我打了一些水,井水甜丝丝的。井台上,装着简单的吊绳。这个男人不太爱说话,独自生活的人往往这样。不过,他显得自信、平和。在我眼里,他就像这块不毛之地上涌出的神秘泉水。

    ④他不住帐篷,而是住在一座结实的石房子里。看得出,他是一点一点地把一座破旧的房子修整成现在的样子的。房顶很严实,一滴雨水也不漏。风吹在瓦上,发出海浪拍打沙滩的声音。房间里收拾得很整齐,餐具洗得干干净净,地板上没有一点儿灰尘,猎枪也上过了油。炉子上,还煮着一锅热腾腾的汤。看得出,他刚刚刮过胡子。他的衣服扣子缝得结结实实,补丁的针脚也很细,几乎看不出来。⑤我们一起喝了热汤。饭后,我要把烟袋递给他。可是,他回答说不吸烟。他的那条大狗也像主人一样,安静,忠厚,不张扬。

    ⑥牧羊人拿出一个袋子,从里面倒出一堆橡子,散在桌上。接着,一颗一颗仔细地挑选起来。他要把好的橡子和坏的橡子分开。我抽着烟,想帮他挑。但他说不用我帮忙。看他挑得那么认真,那么仔细,我也就不再坚持了。这就是我们所有的交流。过了一会儿,他挑出了一小堆好的橡子,每一颗都很饱满。接着,他按十个一堆把它们分开。他一边数,一边又把个儿小的,或者有裂缝的拣了出去。最后,挑出了一百颗又大又好的橡子,他停下手来,我们就去睡了。

    ⑦和牧羊人待在一起,让人心里很平静……

    1. (1) 用一句话概括选文第⑥段的内容。
    2. (2) 选文第①段画线句子属于什么描写,试分析其作用。
    3. (3) 从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选文第③段的画线句子。

      在我眼里,他就像这块不毛之地上涌出的神秘泉水。

    4. (4) 结合选文,说说牧羊人是个怎样的人?
  • 7. 阅读

    野鸟

    冯骥才

    ①我书房中常有鸟,非我所养,乃是野鸟。

    ②我书房外的连廊,是用木头搭建的。日子一久,檐角张开,便有些小鸟飞来筑巢。连廊上草木繁多,鸟儿们误以为是它们玩乐的地方,便从檐下的裂缝钻进房来,但这些误入房中的鸟儿很快就会惊慌失措,大声尖叫,失魂落魄地飞来飞去。如果是雏鸟,它们的叫声又尖又细,充满恐惧,它们的父母便会在外边着急地呼叫,可是这些鸟儿是很难从原来的入口飞出去的。

    ③这一来,就要我动手去捉,捉到之后开窗放去。屋中捉鸟是很难的,东西太杂,常常撞得东翻西倒。

    ④这种事年年都有几次。我曾用棉布把檐下的裂缝堵住,可不久又被鸟儿们啄开。难道它们也喜欢我的书房?

    ⑤我便不再去堵房檐的裂缝,它们想来就来,来了就任它们飞一阵,然后捉住,开窗,放去。

    一次捉到一只雏鸟,抓在手里。我用手指点着它毛茸茸的小脑袋说:“记住了,你要再来,就别想你爹妈了!”它哪里能听懂我的话?一双圆圆的小眼睛看着我,闪闪发光,天真可爱,惹得我亲了它一下,放它飞去。这样,我书房的野鸟日渐多了起来,有一天早晨听到书房里叽叽喳喳地叫,过去一看,居然有两只鸟儿,边叫边飞。我朝它们喊了一声:“你们要翻天了!”

    ⑦还有一天,我发现书桌的稿纸上竟有鸟屎。

    ⑧我笑了。这种野趣哪里去找?

    ⑨可是,一天清扫房间时,我从一个大花盆的后边发现一只死鸟,大概死了多日,已经又干又硬。不知它哪天进来的,怎么没见它飞,没听它叫呢?多半是我出门在外时,一连几天,它没吃没喝,又渴又饿,走投无路,死去了,样子很可怜!于是我请来装修师傅把连廊的屋顶檐边好好修补一遍,所有裂缝全部严严实实堵好。

    ⑩从此,屋里再无飞鸟。这样一来,我却又觉得发空,好像失去了什么。

    1. (1) 阅读全文,根据提示填写下表。

      “我”的发现

      鸟儿的反应

      “我”的行动

      大声尖叫,失魂落魄地飞来飞去

      捉了放飞

      早晨听到书房里叽叽喳喳的叫声

      /

      修补房檐,堵裂缝

    2. (2) 阅读全文,完成下面两道题。

      ①“我”两次堵裂缝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②请从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⑥段画线的句子。

    3. (3) 请概括文中“我”的形象特点,并结合文章和链接材料谈谈人类应该怎样处理和自然的关系。

      【链接材料】澳大利亚为了2000年悉尼奥运会兴建奥林匹克公园时,曾因一群濒临绝种的青蛙,而让工程停了数星期,以修改工程设计,保护这数以百计的青蛙。有关方面本来设想把青蛙迁到别处,后经慎重研究决定还是保留青蛙的栖息地,用布将这块地围起来保护青蛙,并安排了新的设计配合,这样花在保护措施上的费用达到40万澳元。

      在澳大利亚,严重破坏自然环境的行为会受到国家法令的处罚,违法者得坐牢2年,或罚款10万澳元。

  • 8. 文言文阅读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

    【乙】世家子弟最易犯“奢”字、“傲”字。不必锦衣玉食而后谓之奢也,但使皮袍呢褂俯拾即是,车马仆从习惯为常,此即日趋于奢矣。见乡人则嗤其朴陋 , 见雇工则颐指气使 , 此即日习于傲矣。京师子弟之坏,未有不由于“奢”“傲”二字者。初五夜,又接弟信,余固恐弟之焦躁也。余前年所以废弛,亦以焦躁故尔。一经焦躁,则心绪少佳,办事不能妥善。弟总宜平心静气。尔与诸弟戒之,至嘱至嘱!

    (节选自《曾国藩家书》)

    注释:①朴陋:粗俗鄙陋。②颐指气使:不说话而用面部表情或口鼻出气发声来示意,形容有权势的人随意支使人的傲慢神气。

    1. (1) 请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非宁静无以远 ( )

      淫慢则不能精 ( )

      此即趋于奢矣 ( )

      此即日于傲矣 ( )

    2. (2) 请选出下列加点词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 )。
      A . 修身余前年所废弛 B . 夫君子行尔与诸弟戒 C . 淫慢不能励精见乡人嗤其朴陋 D . 意与去此即趋于奢矣
    3. (3) 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②余前年所以废弛,亦以焦躁故尔。

    4. (4) 【甲】文中诸葛亮认为“学须静也,才须学也”,以“ ”四字比喻了过度懈怠、不静心于学的人精力衰竭、失去活力的状态;【乙】文中曾国藩以自己为例劝诫弟弟,提出做事宜“”,否则会导致“心绪少佳,办事不能妥善”的结果;【甲】【乙】两文的作者都认为会阻碍“静”的养成,从而影响学习与做事。
三、写作(30分)
  • 9. 写作

        进入初中以后,我们在学习上,生活上一定发生了不少变化,这些变化也许使我们快乐、兴奋、充满信心,也许使我们困惑、忧虑、不知所措......这时,老师的理解,亲友的鼓励,环境的熏陶,书籍的启迪,都是我们不断前进的动力。

    请以“遇见你,真好”为题,作文。

    【提示与要求】不限文体(除诗歌外),字数不少于600字;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