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安徽省黄山地区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

更新时间:2023-06-29 浏览次数:28 类型:期末考试
一、语言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
  • 1. 按要求默写。
    1. (1) 古人对“月”情有独钟。由杜子美《月夜忆舍弟》中“”可知“月”能抒发思乡怀亲之情;苏子瞻《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又以“”来表现对人世间的美好祝愿;“花间词”派代表人物温庭筠在《商山早行》中的“”一句抒发羁旅的愁苦之情。
    2. (2) 诗人常常用笔触使景物“活”起来,给人以动态的美感。如: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中“”呈现了山林早晚景色的变化;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以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展现洞庭湖的月夜美景。
  • 2. 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各题。

    那人托地从树上跳将下来,拔出解腕尖刀,割断绳索,pī碎盘头枷,就树边抱住A放声大哭。A开眼看时,认得是B,叫道:“小乙,莫不是魂pò与你相见么?”B道:“小乙直从留守司前,跟定这厮两个。见他把主人监在使臣房里,又见李固请去说话。小乙疑猜这厮们要害主人,连夜直跟出城来。主人在村店里被他践,小乙伏在外头壁子缝里都张得见。本要跳过来杀公人,却被店内人多不敢下手。比及五更里起来,小乙先在这里等候,想这厮们必来这林子里下手。被我两弩箭,结果了他两个。”

    1. (1) 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pī(      )碎      魂pò(      )     (      )践

    2. (2) 下列短语类型与“割断绳索”相同的一项(      )
      A . 阳光明媚 B . 调查研究 C . 美丽乡村 D . 克服困难
    3. (3) 以上选段出自《水浒传》,其作者是,选段中的A是(人名),B是

      (人名)。

    4. (4) 通过选段内容可以看出B有何性格特点?
    5. (5) 选段的情节,与前文在野猪林谋害林冲的情节相似,不同的是前文中林冲求情饶了董超、薛霸的性命,而这里被B一箭结果。作者在同一部书中写了不少类似的情节,相同之处见不同,各有所长分千秋。请你列举另一组相似情节,并简要分析其中的不同之处。
  • 3. 阳光中学九(1)班开展以“了解中国传统节日”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请你参加。
    1. (1) 【推进活动我宣传】请你选择一个中国的传统节日,为其拟一则宣传标语,要求体现节日特点并使用对偶的修辞手法。
    2. (2) 【落实跟进我邀请】本次活动邀请曲老师参加,请按照提示修改邀请函。

      邀请函

      尊敬的曲老师:

      为了更好地落实“传统节日进校园”活动要求,【甲】九(1)班将在学校开展“了解中国传统节日” , 我们真诚地邀请您于10月20日下午3点来我校报告厅参加此次活动,【乙】届时还请您对我们的工作提出真知灼见的宝贵意见。

      2022年10月15日                                                                               阳光中学九(1)班

      ①该函在格式上有一处不规范,请提出修改意见:

      ②【甲】句成分残缺,请提出修改意见:

      ③【乙】句语意重复,请提出修改意见:

    3. (3) 【传统节日我了解】有道“读古诗猜节日”题目,请你填写相应的节日名称。

      ①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

      ②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         )

      ③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         )

    4. (4) 【弘扬文化我献策】请阅读以下材料,针对“怎样才能让传统节日更受欢迎”提两条合理建议。

      材料一: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传统的过节形式已经淡出了很多人的生活,甚至一些老少咸宜的风俗民俗活动也在消失;更让人惋惜的是,很多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也在被渐渐遗忘。

      材料二:北京师范大学民俗与文化研究所教授杨利慧指出,过去我们传统节日的狂欢氛围并不亚于现在的“洋节”。舞龙舞狮、逛庙会、闹花灯等都很有趣。

二、阅读(55分)
  • 4. 阅读

    一折青山一扇屏

    丁立梅

    ①遇见那个守林人,是在一个秋日午后。我没想到,旷野之中竟有人家。那时候,他正弯腰在两间简陋的棚屋前埋头刨一截木头。他身后的棚屋顶上,爬满了开得好好的扁豆花,一簇一簇的小紫花, 像一个一个的小美人,在秋阳下呈现欢颜。棚屋前的晾衣绳上,晾晒着红红蓝蓝的衣裳。一条黑狗伏在屋旁,眯着眼在打盹。听见人来,它抬起头,(       )地打量一番,没叫,复又眯起眼打盹。

    ②我是去寻竹的,竹这种植物我从小亲近。小时,茅草屋的后面,就是一片竹林。每天放学回家,隔老远就望见那一堆墨绿,心里就会跳出欢腾来,哦,到家了。有家可回,是大幸福。几十年过去了,这种幸福感还在。

    ③城里无竹。听人说海边的林场有,于是驱车百余里,去林场。海边,天高地阔,各种植物相安无事地生长,白杨树、杉树、银杏,刺槐成片、成林、成海。有牛在林中的草地上,或卧着,或站着,一脸的幸福安详。星星点点的小野花, 遍布草间。居然发现一大块野葵地,无人欣赏,野葵就那样开得兴高采烈,朵朵金黄。看着眼前景,古人云:“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诚然如斯!

    ④守林人见到我们并不惊讶,他继续埋头刨他的木头,木头花落了一地。风吹过,不远处的竹林发出“沙沙沙”的鸣唱。

    ⑤我们守在一旁看了半天,到底敌不住好奇,便问:“ 你刨这个做什么用呢?"

    ⑥他答:“想做个灯笼。”

    ⑦灯笼?我望着他手中的那一截木头,怎么也不能与灯笼联系起来。

    ⑧“留着挂了玩的,装饰装饰。”守林人见我们一脸(       ),他伸直身子,笑了,伸手一指他的棚屋窗口:“就挂在那儿。 我家女人说,一定好看。”

    ⑨他穷,父母双亡,一直在海边护林,远离闹市,没有姑娘愿意嫁给他。这样一晃就晃到三四十岁。两年前,有人牵线,他认识了现在的女人。女人从贵州来,带了一个五六岁的小女孩。在婚姻中受了伤,不愿再回伤心地了,想在这里寻到一个好人家,安安稳稳地过日子。

    ⑩见面之前,他的情况女人都听人说了,女人不介意,只问了他一句:“你会对我和孩子好吗?”

    他木讷,不会说话,结巴半天才憋出一句:“我有一碗粥吃,就肯定分你们大半碗。”这是贫穷人的爱,更多的落在实处,供你温饱,让你安命。女人愣愣地看他半天,哭了。

    ⑫他们开始在两间棚屋里,享受平凡人的幸福。孩子很快跟他(       ),一口一个爸爸地唤他,亲热得不得了。女人的脸上渐渐漾满笑容,房前屋后地拾掇,种花种菜。这屋顶上的扁豆就是她种的,守林人嘿嘿笑了。复低头,在刨好的木头上雕刻。这个秋天,孩子被送到几十里外的集镇上去读小学,女人跟着去照应。每个周末,他早早在家备好菜,开了摩托车去接她们,一家人回到这海边来。

    ⑬四野安静,守林人雕刻木头的声音如鸟在啄食,细细碎碎。阳光照着这一寸温暖的土地,扁豆花兀自开得妖娆,这多像森林里的童话。我突然无端想起清朝刘嗣绾的诗句:“一折青山一扇屏。”诗人是有感而发,眼前青山翠微,秀美如屏,让他迷醉。我想的是,青山也好,这尘世里的一草一木、一人一花也好,有多少都守在自己的一隅,你看见或者没有看见,它们就在那里,寂然欢喜,温暖美好。

    1. (1) 在文中括号内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惊诧  怀疑  熟络 B . 惊奇  狐疑  熟悉 C . 惊诧  狐疑  熟络 D . 惊奇  怀疑  熟悉
    2. (2) 请按照括号中的要求赏析下面的文字。

      ①他身后的棚屋顶上,爬满了开得好好的扁豆花,一簇一簇的小紫花, 像一个一个的小美人,在秋阳下呈现欢颜。(从修辞手法的角度)

      ②他木讷,不会说话,结巴半天才憋出一句:“我有一碗粥吃,就肯定分你们大半碗。”(从描写手法的角度)

    3. (3) 文章②③自然段和守林人的故事无关,这部分内容可否删去?为什么?
    4. (4) 分析文章以“一折青山一扇屏”为题的妙处。
    5. (5) 德国哲学家尼采曾说:“对于平凡人来说,平凡就是幸福。”而对于幸福,作者说,“它们就在那里,寂然欢喜,温暖美好”。请结合文章内容,并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你觉得怎样做才能收获幸福呢?
  • 5. 阅读

    材料一: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日前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提出了十条针对性措施,持续提高防控的科学精准水平。

    我国抗疫近三年取得了重大战略成果,避免了数亿人感染、数百万人死亡,有效地保护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较好地平衡了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的发展。通过前期的努力,我们等来了奥密克戎病毒致病性明显下降,等来了有效的疫苗和药物,也等来了进一步优化疫情防控措施的时机。目前,我国的卫生应急机制不断完善,人民群众的健康素养水平不断提升,这些都为继续优化防控措施奠定了基础。随着对新冠病毒的认识不断加深,结合国内外疫情防控形势,我国不断优化完善防控措施。(选自《人民日报》2022年12月09日 第 11 版,有删改)

    材料二:疫情暴发以来,统筹好疫情防控与经济复苏成为各国的共同挑战。中国有效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发展,确保自身稳定发展的同时,也为全球抗疫和世界经济复苏作出贡献。

    【甲】从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到常态化疫情防控,再到迎战德尔塔、奥密克戎,中国共产党和政府始终把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置于首位,确定了“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动态清零”总方针,最大限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作为国际抗疫合作的积极推动者,在产能有限、自身需求巨大的情况下,【乙】中国迄今已向153个国家和15个国际组织提供了数千亿件抗疫物资,向12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了22亿剂疫苗,为受疫情影响的发展中国家抗疫以及恢复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20亿美元援助。中国用实际行动为全球团结抗疫注入源源不断的信心,为携手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贡献了中国力量。(选自《民生周刊》2022年24期,有删改)

    材料三:多名专家表示,迈出不判定次密接这一步,值得肯定。不过,部分专家有所担忧。德国华裔病毒学家、埃森大学医学院病毒研究所教授陆蒙吉表示,从病毒传播动力学来讲,次密接阳性率“3.1/10万”这个数字不算小,以1传5~10为基础计算,几天之内就是一大波感染者。

    “新十条”会起到怎样的效果要通过科学方法分析、追踪,进一步跟进,并公开相关数据,让更多研究人员参与拟定、微调措施,有助于疫情防控的科学化、常态化、精准化。

    每个人要切实强化个体防控意识,自己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唤醒个体的防范意识,真正把各项防控措施落到位,戴好口罩,勤洗手,减少聚集等,切忌“躺平”。

    (选自《中国新闻周刊》2022年43期,有删改)

    1. (1) 下列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新十条”出台,是对疫情防控措施的完善和优化。 B . 中国有效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发展,确保自身稳定发展的同时,也为全球抗疫和世界经济复苏作出贡献。 C . 所有专家都认为,迈出不判定次密接这一步,值得肯定。 D . “新十条”的效果还需通过科学方法分析、追踪,进一步微调措施。
    2. (2) 请根据材料一,分析出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新十条”,是基于什么考虑的?
    3. (3) 请按要求分析材料二中的画线语句。

      【甲】句运用了论证方法,作用是

      【乙】句运用了说明方法,作用是

    4. (4) 请结合材料三,谈一谈面对疫情防控的新形式,如何做好自我防护?
  • 6. 阅读

     [甲]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节选自《岳阳楼记》)

    [乙]滕子京负大才,为众妒忌,谪巴陵,愤郁颇见辞色。范仲淹与之同年,友善,爱其才。然滕豪迈自负,罕受人言,正患无隙以规之。子京忽以书抵仲淹,求《岳阳楼记》。故《记》中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其意盖在谏故人耳。

    (节选自《过庭录》)

    1. (1) 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增其旧(      )

      予作文(      )

      巴陵状 (      )

      正患无隙以规(      )

    2. (2) 翻译下列句子。

      ①微斯人,吾谁与归?

      ②为众妒忌,谪巴陵,愤郁颇见辞色。

    3. (3) 请联系【甲】【乙】两文,分别概括范仲淹写《岳阳楼记》的目的。
    4. (4) 根据两段文字,概括范仲淹具有怎样的精神品质?
三、写作(50分)
  • 7.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汪曾祺说,如果你来访我,我不在,请和我门外的花坐一会儿。

       同样的情境,一个人在花间,学会了思考;一个人在花间,会活成一朵花的样子。雨天,花是清澈明朗的姿态;晴天,花是光华灿烂的模样。无论如何,一个人也应该如此,在不同的环境里,拥有不同的心境,但不变的是如一朵花般怒放的信念。

    以上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悟与联想?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不得抄袭,字数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