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南省南阳市桐柏县方树泉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

更新时间:2023-06-14 浏览次数:31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共20小题,20分。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的英文字母代号写在括号中)
  • 1. (2023七下·高明月考) 北宋王安石变法涉及经济、军事、教育领域,下列措施属于经济方面的是(    )

    ①方田均税法    ②募役法    ③保甲法    ④农田水利法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 2. 金与西夏、南宋的贸易很繁荣,金向南宋输出的主要物品有:北珠、人参、松子、甘草、北绢等。南宋向金输出的物品以茶为大宗。这说明了双方侧重于(    )
    A . 种植作物的交流 B . 语言交流 C . 饮食交流 D . 贸易交流
  • 3. 下列是关于元昊治国措施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 创制西夏文字 B . 发展农牧经济,鼓励垦荒 C . 仿效唐宋制度,设置行政机构 D . 开发东北地区,使民族交融进一步加强
  • 4. 南宋时期,一位外国商人运送一批货物到广州销售,他抵达广州后办理手续应该去的机构是(    )
    A . 市舶司 B . 澎湖巡检司 C . 宣政院 D . 广州十三行
  • 5. 下列是某学者考究宋朝地方政治体制的内容,其中正确(    )

    ①文臣是地方州县的长官

    ②地方长官要接受三年一换的制度

    ③通判对地方官行使监察权

    ④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各州留一部分用作地方的必要支出,其余一切税收由中央掌控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④
  • 6. 综合“现成黄袍之预备;禅位诏之事先草拟;即位之后,赵匡胤斩封邱的守门官,升了陈桥驿守门官的官职”这些要素,可以得知(    )
    A . 陈桥兵变的发生乃是天意 B . 陈桥兵变是一次有预谋的军事政变 C . 陈桥兵变没有流血就实现了改朝换代 D . 陈桥兵变发生在960年
  • 7. “南海一号”古沉船为研究宋代历史提供了极其重要的材料。当年“南海一号”从广州出发前往海外贸易,办理手续应去的机构是(    )
    A . 蕃坊 B . 市舶司 C . 蕃市 D . 知府衙门
  • 8. 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与灿烂的文化,诗词作为中华民族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精神财富,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而且富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将下列诗词中所反映的历史时期进行先后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②“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③“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④“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A . ②①③④ B . ①②③④ C . ②③①④ D . ①④②③
  • 9. (2018七下·东台月考) 北宋建立后,在政治、经济、军事各方面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关北宋初期加强中央集权的表述错误的是(    )
    A . 暗示石守信等统军大将交出兵权 B . 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导致“重文轻武”抗辽不力 C . 派武将担任地方长官,并设置通判和转运使 D . 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 10.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描写的节日场景是宋朝的(    )
    A . 中秋节 B . 春节 C . 重阳节 D . 端午节
  • 11. 史书记载,宋太祖谓“宰相须用读书人”;北宋宰相文彦博说,是皇帝“与士大夫治天下”;南宋高宗则谓,宋朝“设科取士,本欲得贤以共治天下”。为此,宋代实行文治。下列属于其加强文治内容的是(    )

    ①改革和发展科举制    ②增加科举取士名额

    ③让文官担任要职    ④设立进士科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 12. (2020七下·桐城期中) 岳飞在《满江红》中写道:“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其中的“匈奴”指的是(   )
    A . 匈奴统治者 B . 女真统治者 C . 契丹统治者 D . 党项统治者
  • 13. “辽国号的意思是槟铁,显示它们的坚硬,但镔铁也会锈坏,只有金永不变质,我们国家就称大金吧。”你认为说这段话的人物最有可能是(    )
    A . 阿保机 B . 阿骨打 C . 元昊 D . 赵构
  • 14. “和议成.立盟书,约以淮水中流画疆,岁奉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你知道签署“盟书”的两个政权是(    )
    A . 北宋和辽 B . 北宋和西夏 C . 南宋和西夏 D . 南宋和金
  • 15.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该诗写作的主要目的是(    )
    A . 赞美杭州的繁华 B . 讽刺南宋统治者的醉生梦死 C . 咏写了西湖秀色与人的关系 D . 讽刺金朝统治者的醉生梦死
  • 16. 岳飞因抵抗金军而有功,宋高宗要为他建宅第、立家室,以褒奖他的赫赫战功。他辞谢道:“金兵未灭,何以为家!”岳飞一生矢志不渝,终于留下千古美名。某学生以此为素材进行作文写作,其最合适的题目是(    )

    ①生命的价值    ②唐朝将领的风采    ③享乐与追求    ④个人精神与时代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②③④
  • 17. 唐朝后期的藩镇割据为北宋王朝的建立者提供了反面教材。有鉴于此,宋朝采取的针对性措施是(    )
    A . 打击地方豪强势力 B . 进一步完善隋唐以来的科举制度 C . 加强对整个官僚集团的分权与监督 D . 加强对边疆地区的防守
  • 18. 在现代社会中,移动支付已成为一种时尚,但是纸币仍然在流通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    )
    A . 圆形方孔钱 B . 开元通宝 C . 五铢钱 D . “交子”
  • 19. 女真族在金太祖时期势力迅速壮大的原因不包括(    )
    A . 颁行女真文字,发展生产 B . 改革女真部落军政体制 C . 模仿中原王朝制度 D . 金灭西夏后壮大了自己的力量
  • 20. 杨家将的故事流传至今已有800多年,这些故事反映的是“澶渊之盟”订立前(    )
    A . 南宋与金的争战 B . 北宋与金的争战 C . 北宋与辽的争战 D . 南宋与辽的争战
二、非选择题(5小题,30分)
  • 2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初“始置诸州通判”,“凡民兵、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

    ——《宋史·职官志》

    材料二: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

    ——宋代谚语

    材料三:文官得到重用⋯⋯由于政治机构重叠,相互牵制,官吏冗余,人浮于事,既导致办事效率下降,又增加了朝廷的财政支出。

    1. (1) 依据材料一写出宋太祖为防止知州的权力过大难以控制,采取了什么措施。为防止宰相权力过大,又采取了什么措施?
    2. (2) 材料二的谚语反映了宋朝实行的什么政策?该政策的实行有什么影响?
    3. (3) 材料三表述的是哪方面的内容?
  • 2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朝时期,少数民族政权所控制的范围也极大,他们已不再是附属性的少数民族政权,而是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都足以与中原王朝抗衡的少数民族王朝。与汉唐相比,宋时民族关系已发生了新的变化,中原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处于并立状态。

    材料二:辽与宋议和,辽军撤回,宋朝给辽岁币,澶州旧称澶渊,所以这次宋辽盟约称“澶渊之盟”。

    ——摘自部编版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 (1) 材料中的辽是由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2. (2) 根据材料,指出“澶渊之盟”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3. (3) 你认为应该怎样评价“澶渊之盟”?(提示:从对宋、辽、中华民族三方面的影响来谈)
    4. (4) 你认为我们今天应该如何正确处理民族关系?
  • 2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北宋东京城内人口稠密,居民超过百万,是中国最大的城市。城里买卖和居住的地方已经分不清,随处可开设商店,小商贩也不限在特定的市区之内,城乡内外均可沿门叫卖,商品可以在白天、夜间交易,三鼓以后还可夜市,通晓不绝。城内还有饮食街、马行街衣料铺、药铺等。

    ——大河网

    材料二:《东京梦华录》记载:茶坊每五更点灯,买卖衣服图画花环之类,至晓集散,谓之“鬼市子”。……大抵诸酒肆瓦市,不以风雨寒暑,白昼通夜。

    1. (1) 归纳材料一东京商业活动的特点。(不得照抄原文,至少两点)
    2. (2) 材料一、材料二反映了北宋东京怎样的经济景象?
    3. (3) 分析出现这一经济景象的主要原因。
  • 2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概从公元200年到500年之间,全球气候发生变化,与以往相比各处都变得更为寒冷,在中国北方地区寒冷气候出现得更……由于气候改变的关系,草原上的民族慢慢地向南移动;核心地区的汉人,也许因为人口增加,也许因为南方土地肥沃,也慢慢向南移动。……大量的北方族群侵入南方……改变了中国本来的人口结构。同样,中国北方原来的人口在骨牌效应下,也一波一波地不断南迁,改变了南方的人口结构。

    材料二:海外贸易的兴盛刺激了中国的内部生产,宋代的冶铁数量在当时整个世界应该是数一数二的,其他如制造瓷器、丝绸、茶叶、酒类以及各种工艺品,数量之大、种类之多也是惊人的。也因为这些缘故,宋代面对强大的北方敌国可以用金钱和丝帛换取和平。而在完全失去北方以后,偏安在南边的南宋,地方小了,人口少了,但农民的生活条件居然比过去还好。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人口南迁的两种基本情形及其原因,并指出北方民族南迁的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举出一个“宋代面对强大的北方敌国可以用金钱和丝帛换取和平”的事例。
    3. (3) 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材料二中南宋农民“生活条件居然比过去还好”体现在哪里。
  • 25.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二:“南海一号”长30.4米,宽9.8米,经考证它是一艘远洋贸易商船,船中文物以行销海外的瓷器为主……集中了中国古代名窑的数千件完整制品。

    材料三:宋朝时期,国家财政收入的百分之八十左右来自淮河以南地区,《宋史》中有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1. (1) 唐朝经济繁荣,农业生产工具有很大改进。材料一是当时便于耕作和灌溉的生产工具,请写出它们的名称。
    2. (2)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列举唐、宋时期在陶瓷业方面的典型成就各一例。
    3. (3) 根据材料三,总结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