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

更新时间:2023-06-28 浏览次数:29 类型:期末考试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广(mào)   积(zǎn)   间不容(fā) B . 中伤(zhòng)   作揖(zuò)   抽丝剥茧(bǎo) C . 骈进(pián)   亵渎(xiè)   蹑手蹑脚(niè) D . 宽宥(yòu)   娉婷(pīn)   自惭形秽(suì)
  • 2.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诓骗   汹涌   富丽堂皇 B . 阴晦   鲜妍   行销骨立 C . 治裁   恭维   如雷贯耳 D . 坍塌   杜绝   心旷神贻
  • 3. 对下列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提高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将“提高”改为“推动”。

    B . 雨果在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中谴责了英法联军劫掠并火烧圆明园。

    在“谴责”前加上“强烈”。

    C . 第三十三届哈尔滨太阳岛国际雪雕艺术博览会总用雪量约为9万立方米左右。

    去掉“左右”

    D . 说真话需要付出代价,有时还需要勇气。

    将“勇气”与“付出代价”调换位置。

  • 4.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及名著的相关信息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老子》——道家的主要经典 B . 范仲淹——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C . 关羽——刮骨疗毒 D . 舍弟——称呼别人的弟弟
  • 5. 下面的情境中,语言表达最准确、得体的一项是(    )

    【情境】升入九年级以来,琪琪每天都学习到深夜,早晨起床较晚,总是来不及吃早餐就去上学。她的妈妈担心长期不吃早餐会伤害她的身体健康,影响她的学习,对她说:

    A . “孩子呀,天天熬夜,睡不够八小时,会伤害身体的。早点睡觉好吗?” B . “我告诉你,你明天早晨必须早点起床,吃完早餐再去上学。听见没有?” C . “你正在长身体,不吃早餐会伤害身体。你要是再不听话,我就去找你们老师。” D . “早睡早起,吃上早餐,身体健康,才会精力充沛地学习。明天一定要吃早餐哦!”
  • 6.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    )

    辩证分析是指分析事物既要___________,也要___________;既要___________,也要___________。

    A . 看到它的正面   看到它的反面   看到它与周围事物的联系看到它的本身因素 B . 看到它的反面   看到它的正面   看到它的本身因素看到它与周围事物的联系 C . 看到它的正面   看到它的反面   看到它的本身因素看到它与周围事物的联系 D . 看到它的反面   看到它的正面   看到它与周围事物的联系看到它的本身因素
  • 7. 按教材原文填空。
    1. (1) 我欲乘风归去,。(苏轼《水调歌头》)
    2. (2) ,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 (3) 政通人和,。(范仲淹《岳阳楼记》)
    4. (4) ,溪深而鱼肥。(欧阳修《醉翁亭记》)
    5. (5) 人生自古谁无死? 。(文天祥《过零丁洋》)
    6. (6) ,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7. (7) 伤心秦汉经行处,。(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二、阅读(45分)
  • 8. 阅读《唐雎不辱使命》选段,回答问题。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浸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有先生也。”

    1. (1)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①抢:

      ②徒:

    2. (2)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②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

    3. (3) 唐雎用“与臣而将四矣”向秦王暗示了什么?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 9. 阅读《一幅古画的动人之旅》,回答问题。

    一幅古画的动人之旅

    ①古画《千里江山图》的文化创新实践,为文物活化提供了可以借鉴的全新途径,由此,这幅古画开始了它的动人之旅。

    ②开发文创产品,让文物走进日常生活。例如,《千里江山图》异型茶具套组,仿山石造型制作,异型茶壶和公道杯正放为实用器皿,倒置后可做家居摆件装饰。《千里江山图》多功能艺术折扇、《千里江山图》艺术丝巾等亦相继面世。此外,故宫博物院还利用《千里江山图》经典的青绿配色,研发了包括耳饰、戒指等首饰系列,真正让青绿山水走进日常生活,走进寻常百姓家。

    ③采用数字技术,给人带来沉浸式体验。《千里江山图》的衍生开发与科技结合,寻求跨界突破,以游戏、音乐、数字展览等多种形式呈现给大众。以《千里江山图》为创作蓝本的《绘真妙笔千山》手机游戏,借鉴古画创作技法,通过技术手段,营造出“如入画境”的体验,满足更多公众尤其是年轻群体的爱好,有助于推动传统文化的普及。除了游戏,故宫博物院还与腾讯创新大赛、QQ音乐联合主办了“古画会唱歌”音乐创新大赛。此外,故宫博物院举办“星槎万里——紫禁城与海上丝绸之路”(注:星槎chá,泛指舟船)大型文物展览,其中的动态数码长卷“千里江山图3.0”糅合了传统美术与数码科技的优势,生动再现出宋代青绿山水巅峰之作的雄浑壮阔,让观众宛若置身于《千里江山图》中,带来全新的艺术体验。

    ④传统文化对接时代审美,让文物焕发新生。2022年央视虎年春晚舞台上,舞蹈诗剧《只此青绿》—舞绘《千里江山图》选段惊艳亮相,好评如潮。该剧以今人视角切入,溯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舞蹈诗剧的方式诉说了文化的沉淀、发现和传承。《只此青绿》吸引了很多年轻人的目光,节目中高难度的“青绿腰”成为网络热议的话题。《只此青绿》首轮演出在南通、上海、苏州、佛山等16个城市进行,演出大约50场。二轮全国巡演近40个城市,演出120余场,目前很多场次的演出已经一票难求。

    ⑤《千里江山图》的文化创新之旅,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找到了传统与现代的结合点,在创作中兼顾文化内涵、数字科技与实用价值,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1. (1) 说说第③段加点词“沉浸式”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
    2. (2) 文章是从哪些方面对《千里江山图》的文化创新实践进行说明的?
    3. (3) 分别指出下面两句话所使用的说明方法。(一个括号内只能填写一种说明方法)

      ①例如,《千里江山图》异型茶具套组,仿山石造型制作,异型茶壶和公道杯正放为实用器皿,倒置后可做家居摆件装饰。

      ②二轮全国巡演近40个城市,演出120余场。

    4. (4) 阅读第②段,说说《千里江山图》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还可以开发出哪些文化创新产品?请写出三个。
  • 10. 阅读《窗前的母亲》,回答问题。

    窗前的母亲

    肖复兴

    ①在家里,母亲最爱呆的地方就是窗前。

    ②自从搬进楼房,母亲就很少下楼,我们都嘱咐她,她自己也格外注意:楼层高、楼梯陡,自己老了,如果磕着碰着就会给孩子添麻烦。每天我们在家的时候,她和我们一起忙家务;我们一上班,孩子一上学,家里只剩下她一个人时,大部分时间,她就呆在窗前。

    ③那时,母亲的房间,一张床紧靠着窗子,那扇朝南的窗子很大,几乎占了一面墙,母亲坐在床上,靠着被子,窗前的一切就一览无余。阳光总是那样灿烂,透过窗子照得母亲全身暖洋洋的,母亲就像向日葵似的特别爱追着太阳烤,让身子有暖烘烘的感觉。有时候,不知不觉她就依在被子上睡着了。一个盹打过来,睁开眼睛,她会接着望窗外。

    ④窗外有一条还没有完全修好的马路,马路的对面是一片工地,恐龙似的脚手架簇拥着正在盖起的楼房,[A]切割着那片湛蓝湛蓝的天空,遮挡了远处的视线。由于马路没有完全修好,来往的车辆不多,人也很少,窗前大部分时间是安静的,只有太阳在悄悄地移动,从窗子的这边移到另一边,然后移到窗后面,留给母亲一片阴凉。

    ⑤我们回家,只要走到楼前,抬头望一下那扇窗子,就能看见母亲的身影。窗子开着的时候,母亲花白的头发会迎风摆动,窗框就像恰到好处的画框。等我们爬上楼梯,还没掏出门钥匙,门已经开了,母亲站在门口。不用说,我们从楼下看见母亲时,母亲也看见了我们。那时候,我们永远不怕忘记带房门钥匙,有母亲在窗前守候着,门后面总会有一张温暖的脸庞。有时我们晚上很晚才回家,楼下已经黑乎乎一片了,窗前的母亲也能看见我们。其实,母亲早就老眼昏花,不过是凭感觉而已,可她的感觉从来都十拿九稳,她总是那样及时地出现在家门的后面,替我们早早地打开门。

    ⑥母亲最大的乐趣,是对我们讲她这一天在窗前看见的新闻。她会告诉我们:今天马路上开过来的汽车比往常多了几辆;今天对面的路边卸下好多的沙子;今天咱们这边的马路边栽了小树苗;今天她的小孙子放学和同学一前一后追赶着,像一阵风似的;今天还有几只麻雀落在咱家的窗台上……都是些平淡无奇的小事,但她东一句西一句地讲起来时津津有味。

    ⑦母亲不爱看电视,总说她看不懂,但她看得懂窗前这一切,这一切都像是放电影似的,演着重复的和不重复的琐碎的故事,沟通着她和外界的联系。有时候,望着窗前的一切,她会生出一些不着边际的联想,大多是些陈年往事,不是过去住平房时的旧事,还有沉淀在农村老家的她年轻时的回忆。听母亲讲述那些琐事,让我感到岁月的流逝,人生的沧桑就是这样在她的眼睛里和窗前闪现着。有时候,我偶尔会想,要是把母亲的这些都写下来,那才是真正的意识流呢。(意识流,一种现代主义文学的表现手法)

    ⑧母亲在这座新楼里一共住了五年。母亲去世以后,好长一段时间,我出门总是忘记带钥匙。而每一次回家走到楼下的时候,我也总是习惯地望望楼上的那扇窗,[B]可那空荡荡的窗像是没有画幅的镜框。

    ⑨这时,我才明白那五年里窗前母亲的身影对我们是多么的珍贵而温馨,才明白窗前有母亲的回忆,也有我们的回忆。当然,我们更明白:窗前母亲的身影,是每个家庭里无声却最动人的一幅画。

    (有删改)

    1. (1) 文章第⑥段说,母亲最大的乐趣,是对子女讲她这一天在窗前看见的“新闻”,又说那“都是些平淡无奇的小事”,前后是否矛盾?为什么?
    2. (2) 揣摩文中两处画线的句子,说说这些语句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①[A]切割着那片湛蓝湛蓝的天空,遮挡了远处的视线。

      ②[B]可那空荡荡的窗像是没有画幅的镜框。

    3. (3) 说说第④段中的描写句“窗前大部分时间是安静的,只有太阳在悄悄地移动,从窗子这边移到另一边”,烘托了母亲怎样的心理感受?
    4. (4) 文章开篇说“在家里,母亲最爱呆的地方就是窗前”,请根据文章内容分析其中的原因。
    5. (5) 文章第⑨段连用了三个“明白”表达作者的感受,作者都明白了什么?请简要概括出来。
  • 11. 阅读《以严苛教人,以快乐化人》,回答问题。

    以严苛教人,以快乐化人

    ①许多专家呼吁,教育应当快乐。一位清华教授却称此观点是“带坏”教育的祸根。如何摆脱困境?我们迫切需要探寻一条出路。

    ②古往今来,中国的教育一直是一道难以跨越的坎。鲁迅先生在文章中写道:“中国人只要生得多,成不成才不重要。生他的人从不教他负做人的责任a”中国教育难,与偌大的人口基数不可分割。每一年参加高考的人数都达上百万。“多拿一分,干掉千人”的严酷氛围,教育选拔必然是严苛的。这是就外部环境而言。从人才成长内部而言,教育的严苛在一定程度上也给人带来痛苦,使被教育者须经过千锤百炼,方能成才。

    ③对尚且雅气未脱的儿童来说,学习的艰辛是成熟的途径;对热血心中燃的少年而言,学习的艰辛是对心智最好的打磨;对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而言,学习的艰辛提前教会了他们如何面对人生。人学习的艰辛使人如在烈火中炙烤,让人能够不惧烈焰。(一)

    ④但同时,接受教育的人终究只是些孩子,仍旧有着追求快乐的天性与纯真,值得被守护。

    ⑤也许当你多年后回忆起校园生活时,更多的是运动会上的肆意,是课外活动课的欢笑,是校园歌声中的陶醉。而没有这样欢乐记忆的人是失败的。这不仅是个人的失败,也是社会的失败。比如,鲁迅先生回忆起少年的学习时光,更多的是停驻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快乐。(二)学习不应该只是逼迫、埋头苦读,更应该是拥抱这个世界的美好。

    雨果说:“极端的痛苦与极端的快乐一样,难以长久延续。”(三)教育所带来的不应该是死板的低气压 , 不应该是一味的笑闹,而应当是苦与乐并存。从一方中汲取另一方缺失的东西,形成一个完整的人生,让每一个自我都有光感。

    ⑦以严苛教人,以快乐化人在学习的旅途中,收获耕耘的艰辛与成长的快乐。

    1. (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 (2) 作者认为“古往今来,中国的教育一直是一道难以跨越的坎”的原因有哪些?
    3. (3) 请依次指出文中画线句运用的论证方法。(一个括号内只能填写一种论证方法)

      ㈠人学习的艰辛如在烈火中炙烤,从而能够不惧烈焰。

      ㈡比如,鲁迅先生回忆起少年的学习时光,更多的是停驻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欢乐。

      ㈢雨果说“极端的痛苦与极端的快乐一样,难以长久延续。”

    4. (4) 第⑥段中“低气压”指的是
三、作文(50分)
  • 12.  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⑴命题作文

    令人震撼的电视剧《三体》,引领我们走进科幻的世界。让人感受到科学的“巨大的真实”;又让人惊诧于幻想的冷峻幽邃。科幻的世界带给你怎样神奇的体验与联想?科学与幻想的距离到底有多远?它们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科幻的世界将会是我们的明天吗……

    请以“科学与幻想”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作文纸第一行(题目前空四格)

    ②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

    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④不少于600字

    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⑵给材料作文

    孔子有个学生看到一小孩掉进湍急的河里,就奋不顾身跳下去把他救起。这个小孩的父亲很感动,于是送了一头牛给他表示感谢,他高兴地接受了。当时一头牛价格昂贵,类似现在的一辆豪华摩托车。大家议论纷纷,认为他太贪心,这让他很苦恼。孔子听说此事后对这个学生说,你做得对,因为你的行为向社会宣告:只要冒着危险救了人,无论多大的奖赏都可以心安理得地收下,这样可以鼓励更多的人去救人。

    这个材料至少给了我们这样一些启示:善举应该得到酬报,不让行善之人蒙受损失。传统观念里过分强调道德而忽视利益,其实二者并不矛盾,重义轻利但不排斥利。评价好事的标准应是于己于人都有好处,这样才能促进社会道德风尚的良性循环。

    请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所写文章主旨必须从所给材料中提炼,但不要对材料扩写,续写和改写,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②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

    ③不少于600字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