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西部区域联考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

更新时间:2023-06-14 浏览次数:83 类型:期中考试
一、梳理与探究。(20分)
  • 1. 班级开展《古诗苑漫步》活动,某同学写了一段开场白。请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无论是巍巍青山(yì)立,还是浩浩江水流(shì),当有一天,它们遇到了一双诗人的慧眼,山水便有了悲喜境界,立意恒久。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漫步“古诗苑”,再一次跟随诗人的眼睛,重返青山绿水,感受诗意(pīan)然而至,追(sù)过去的时光,在流光溢彩中放飞青春。

  • 2. 漫步古诗苑,诗词大闯关,让我们一起来挑战吧!
    1. (1) 第一关:补写诗句。

      ,②,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陶渊明《桃花源记》)

      青树翠蔓,③。(柳宗元《小石潭记》)

      ,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挡住了……(贺敬之《回延安》)

    2. (2) 第二关:古诗文PK流行语

      请给下面的这句流行语配上相应的古诗文名句。

      现代流行语

      古诗文

      分分钟都想见!

      ,⑥!——《子衿》

    3. (3) 第三关:请根据语境填写连续的两句古诗文名句。

      好朋友要远行,你借用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两句诗送别略显伤感,不妨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诗句“⑦,⑧”更显豪迈。

    4. (4) 第四关:中国人取名经常从古诗中寻找灵感,如“陈云梦”这一人名就出自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的“⑨,⑩”这两句诗。
  • 3. 小语在“古诗苑漫步”的综合性学习中整理出有关花的古诗,你认为下列属于不同季节的花的一组是(  )
    A . 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B .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C .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D .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 4. 同学们的赏析,不符合下面这首诗的音韵之美的是(  )

    十亩之间

    《诗经•魏风》

    十亩之间兮,桑者闲闲兮,行与子还兮。

    十亩之外兮,桑者泄泄兮,行与子逝兮。

    【注释】①〔桑者〕采桑的人。闲闲:宽闲、悠闲的样子。②〔行〕且,将要。③〔泄泄〕和乐的样子。④〔逝〕往。

    A . 这首诗运用叠词,如“闲闲”“泄泄”,不仅展现了采桑女子满足悠闲之情状,而且使诗歌的节奏整齐。——小语       B . 这首诗采用了赋、比、兴的手法,一唱三叹,节奏明快,韵律优美。——小文   C . 这首诗每句五个字,三句一个段落,句式整齐,读起来自然顺畅。——小温       D . 诗中每一句末都用了语气词“兮”,这样自然拖长了语调,还表达了一种轻松愉悦的心情。——小州
二、阅读与鉴赏。(50分)
  • 5. 读名著,完成下列任务。
    1. (1) 请为下列名著选择合适的“推荐语”,贴在相应的括号内。

      A.一部引人入胜的小说,一部通俗而有趣的哲学启蒙读物。

      B.户外随笔写作的最佳作品……一本犀利的书,充满了美好、活力和感染力。

      C.普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启蒙经典,是概览中国古典文学的首选佳作。

      D.这本书营造出对坐晤谈的氛围,读来如听长者交心,语重心长,情辞恳切。

    2. (2) 我们读一本书,根据自己的兴趣、读书的目的或策略的不同,可以采用各种阅读方法。如《西游记》就适合“精读”和“跳读”。请根据自己的阅读经验 , 从以上三部作品中任选一部 , 说说运用了哪些阅读方法,有哪些阅读收获。

      示例:我采用“精读”法读《西游记》中孙悟空三调芭蕉扇的故事,悟空一借芭蕉扇被骗后,其他师徒三人关于“西行”的对话,沙僧认为“进退两难”,深为取经前途担心,八戒想“拣无火处走”,复燃“散伙”想法,唐僧“只欲往有经处去”,表达了坚定不移的取经决心。通过比较人物语言,让我感受到书人物鲜明的个性,同时让我明白面对挫折,信念越坚定,就越会为解决困难找方法。

  • 6. 文学类文本作品阅读。

    近侍家堂又一年

    王瑞锋

    ㅤㅤ春节,我回到于庄——我出生又费尽万般辛苦逃离的北方小庄。

    ㅤㅤ逃离的路径只有一个,半耕半读,听起来颇有诗意实则艰辛。于庄像一柄弹弓,耕地和读书是两根皮筋儿,铆的劲儿愈足,石子飞得愈远。

    ㅤ我总算被投进了城里,斑马线、地下铁、办公隔断、鸽子笼,像娘养的春蚕。每只蚕都有自己的隔断,吐丝作茧,井井有条。

    ㅤㅤ即使人生轨迹滑得再远,血脉、宗亲、文化……一种无法言说的魔力,把我拽回了原点。

    ㅤㅤ现在的我,城里人——其实不过是个在广州租住隔断间的广漂,作为家族中唯一读书走出去的男丁,被允许侍立在老爷(乡音,即爷爷)侧旁,参与家族古老的春祭。

    ㅤㅤ于庄称祖先为“家堂”,请家堂,即把逝去先人的魂魄请回家,由家族长者主持。王家的仪式自是老爷主持。

    ㅤ对于劳作一年的于庄人来说,春节是对祖先恩赐的回馈,同时祈求祖先再予恩赐,赐福麦子,赐福桑麻,赐福繁衍,赐福世俗的一切,这是信仰,简单而不可冒犯。

    ㅤ年三十早晨8点,当朋友们沉浸在红包、美食和旅游的喜庆中,我正陪老爷洒扫庭院,准备“请家堂”。

    ㅤ堂屋内,大八仙桌居正中,摆满丰盛的供品,鸡、鱼、肉、菜,鸡须为公鸡。左右太师椅。一张卷轴高高挂起,内画一座大四合院,数代祖先名字按辈分由高到低排列。

    ㅤㅤ一切收拾妥帖,老爷双手执一把燃香,毕恭毕敬立在大门口,待我把鞭炮点燃,烟雾缭绕中,他口中念念有词:“祖先们,请照顾好咱们的家人小辈,保佑他们平安。”

    ㅤㅤ“列祖列宗,过年了,(回)家来吧。”喊毕,老爷把燃香逐一插到门两侧,再将一根丈长的木棍横在门前,仿佛那能阻挡一切牛鬼蛇神。随后,他走进堂屋,在写满祖先名字的卷轴前,恭敬地将三支香插进装满麦粒的香炉内,家堂算被请了回来。

    ㅤ《论语》有言:“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这时,我仿佛看见逝去的亲人们正排着队,从空中飞回于庄,飞进他们曾经的家,在八仙桌旁落座。

    ㅤ中午12点,一年当中最丰盛的饭食——“年饭”开始了。老爷将一盘炖公鸡端到八仙桌上,念叨些吉祥话,祭洒鸡汤、白酒,再放一挂鞭炮后,大家才能开始享受美食。此后三天,每餐每食,也都遵循这样的礼数。

    ㅤ几十年来,于庄的春节没有丝毫变化,饭菜一模一样,礼数一模一样。是日晚上,外界万家灯火吃年夜饭,于庄人则要斋戒,熬五更,等到午夜12点,烧纸钱元宝,放鞭炮,跪拜祖先后,才能进食——水饺,馅儿是芫荽豆腐,取延岁得福之意。

    ㅤㅤ翌日大年初一,庄重的一日。男丁一拨,女眷一拨,孩童一拨,次第给祖先牌位和老人磕头拜年,称为“拜家堂”。

    ㅤㅤ在最严苛的时代,即便谱碑被砸,家谱被烧,我的乡村干部老爷仍会在一张红纸上,于深夜暗暗写下祖辈的名字,摆在八仙桌上,磕头,偷偷烧掉,算是祭拜了祖先。

    磕头,亦称跪拜,源出《周礼》,要五体投地。历经千年沿革,曾一度被废除,但难究其因,跪拜礼在于庄却留存了下来。

    ㅤ现在,我跪在席子上,双掌撑地,额头触地,给祖宗牌位磕四个头,再给老爷和奶奶磕两个头。

    ㅤ不过,当我上初中时,历经思想洗礼,也曾像牛逼哄哄的时代里那些牛逼哄哄的人物一样,勇敢地站在祖先牌位前,大声斥责磕头跪拜是封建礼教,立誓废除这些礼节。不到一分钟,我的雄心壮志被我爷(乡音,即爸爸)一巴掌打碎。

    ㅤ祖先到底是什么?他们在哪里?又如何保佑族人平安?就像牌位前香炉中的缕缕青烟,飘忽不定。

    ㅤㅤ青烟氤氲中,我看到了大老爷的牌位,这才意识到,他去世两年了,已成了祖先。更老的老人还健在,大老爷不能入卷轴,老爷把他的名字歪歪扭扭写在一张黄色的火纸上。

    ㅤ大老爷在世时烟袋不离手,大字不识但逢人便念叨“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我离开于庄,他是最坚定的支持者。

    ㅤㅤ大老爷是老爷的亲哥,老爷忌恨了他一辈子。他们的爷就像余华《活着》里的地主福贵,卖地卖房败光家业,新中国成立后被阴差阳错划成中农。老爷是大炼钢铁的热血青年,眼瞅着将成为工人阶级,却被大老爷拽回于庄生产队。彼时家里已揭不开锅,多一个劳力多一份工分和粮食。

    ㅤ一族之风俗,一年之盛仪。大年初二,年的最后一天,也最隆重。下午三点,五十多名族人聚集到祖坟麦地,“送家堂,送祖先回去”。老爷点燃火纸,扬洒谷汤,祈福祖先保佑,稼穑丰饶,子孙炽盛。刹时鞭炮齐鸣,震耳欲聋。

    ㅤㅤ麦子黄了又青,人来复去,只剩茫茫的麦田、桑树和新鲜的雾霾。几天后,我也离开于庄,漂回城市,继续学着如何出人头地。

    ㅤ我想,祖先更恐惧一个寂静无声的春节。离开,大概只是为了思念。

    1. (1) 本文运用全景扫描的方式展示了一个北方小村庄——山东于庄“侍家堂”的风俗活动全过程。请用简洁的文字概括“侍家堂”的三个风俗活动。
    2. (2) 本文的语言于疏淡处见雅致,别有韵味。阅读下列句子,回答括号内的问题。

      ①我总算被进了城里,斑马线、地下铁、办公隔断、鸽子笼,像娘养的春蚕。每只蚕都有自己的隔断,吐丝作茧,井井有条。(体会加点词或比喻的妙处)

      ②一切收拾妥帖,老爷双手执一把燃香,毕恭毕敬立在大门口,待我把鞭炮点燃,烟雾缭绕中,他口中念念有词:“祖先们,请照顾好咱们的家人小辈,保佑他们平安。”(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句子)

    3. (3) 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回忆或故事的叙述方法。文章22、23小节插叙内容有什么作用?
    4. (4) 结合全文和链接材料,探究“我想,祖先更恐惧一个寂静无声的春节”的深层意蕴。

      (链接材料)

      ㅤㅤ材料一:宗族的文化功能是一种以传承乡间传统礼俗为特征,以形式多样的宗族活动为载体,唤起广大族众历史感、道德感和归属感的功能。

      ——百度

      ㅤㅤ材料二:“当有一天,中国的年轻人,已经不再相信,他们老祖宗的教导和他们的传统文化,我们美国人就不战而胜了……”

      ——尼克松《不战而胜》

  • 7. 非文学作品阅读。

    死里逃生

    阿西莫夫

    ㅤㅤ1989年3月23日,地球又一次死里逃生。当时有一颗很小的、直径约半英里的小行星,在距地球约50万英里,即2倍于地球与月亮之间的距离的地方呼啸而过。当然,这听起来好像是安全距离,而有人说这可谓是“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ㅤㅤ不管怎样,这块“石头”沿着差不多与地球的轨道相交的轨道运行,而偶尔(要经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当地球和小行星同时到达两者轨道的交点时,会使我们经历一场呼啸而过的九死一生的劫难。

    ㅤㅤ如果地球和小行星两者的轨道一直保持原样的话,那么,可以证明50万英里或更近一点,也许是两者所能遇到的最近距离,但是它们并不都是那样。地球是个大质量天体,因而它的轨道很稳定,可是相比之下,小行星显得很微小,当它运动时会受到地球、月球、火星和金星的引力,所以它的轨道在不断地做微小变动。

    ㅤㅤ小行星的轨道也许变动得使它远离地球,而也有可能更靠近地球,因此它的运动使它进入与地球碰撞的过程的几率是非常小的,但不等于0。

    ㅤㅤ麻烦在于这样的小行星不是绝无仅有。

    【甲】

    ㅤㅤ回溯到1937年,被天文学家命名为赫尔姆斯的小行星在离地球20万英里以内经过,而它比刚才未击中我们的那颗小行星要大。它的直径也许有1英里。

    ㅤㅤ另外在1972年8月10日,一颗直径只有40英尺的小天体,事实上在蒙大拿州南部上空仅30英里处与地球呼啸着擦肩而过。它已经穿过了地球大气层的平流层。

    ㅤㅤ有些天文学家认为,可能至少有上百个直径在半英里以上的天体,其所在的轨道可使它们在地球旁掠过。并且可能还存在几千个直径为几十英尺的更小天体。显然由所有这些小天体中的某一个最终将撞击地球的几率远大于某个特定天体(例如刚才未击中我们的那颗小行星撞击地球的几率)。

    ㅤㅤ甚至一个比较小的天体,像未击中蒙大拿南部的那个小天体,假若它真的撞击到地球,也会产生可怕的破坏。如果它击中陆地,会凿出一个相当大的陨星坑。当它们击中地球时,这些抛射物可能会以每秒20英里的速度运动着。

    【乙】

    ㅤㅤ如果该天体再大一些,它也许能击穿地壳,引起火山活动,引发全球范围的森林火灾,淹没一半的陆地,并会把如此多的尘埃抛入平流层,以至于长时期地遮蔽住太阳光。这样的一次巨大撞击或许能使生命的大部分以至全部死亡,实际上,许多人认为在6500万年前就是这样的一次巨大撞击曾经使恐龙灭绝。

    ㅤㅤ较小的碰撞近来曾经发生过。在亚利桑那州,有一个直径为0.8英里,深600英尺的陨星坑,它可能是在50000年前,因为一次碰撞形成的。因为当时人类尚未到达美洲,很可能没有人死亡。1908年,在西伯利亚中部,一次更小得多的碰撞击倒了方圆20英里之内的每棵树,但这次撞击发生在荒无人烟的地区,因而也无人死亡。

    ㅤㅤ事实上,在历史上没有关于人类因陨星撞击而死亡的记载,但是我们不可能永远保持那样的幸运。

    1. (1) 理思路,补充思维导图。

    2. (2) 关注下面语段中括号里的句子,请结合上下文,说说它的作用。

      不管怎样,这块“石头”沿着差不多与地球的轨道相交的轨道运行,而偶尔(要经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当地球和小行星同时到达两者轨道的交点时,会使我们经历一场呼啸而过的九死一生的劫难。

    3. (3) 下面材料可以放在文中【甲】【乙】哪一处?请结合文本说明理由。

      ㅤㅤ直径为半英里的天体,如1989年3月经过地球的那颗小行星,应有相当于200亿吨梯恩梯(TNT,即一种烈性炸药)的威力。如果它撞击到纽约,无疑将会立刻摧毁整个城市并消灭几百万人。如果它撞击到海洋,情况甚至会更糟。由于海洋中的海水将剧烈地晃动,因而巨大的“潮汐波”,即几百英尺高的水山,会闯入邻近的海岸,能淹死几千万人。

  • 8. 文言文阅读。

    【甲】核舟记(节选)

    [明]魏学洢

    ㅤㅤ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ㅤㅤ……

    ㅤㅤ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乙】论书法与人品

    [明]李日华

    ㅤㅤ姜白石论书曰:一须人品高。文徵老自题其米山曰:人品不高,用墨无法。乃知点墨落纸,大非细事。必须胸中廓然无一物然后烟云秀色与天地生生之气自然凑泊②笔下 , 幻出奇诡。若是营营世念,澡雪未尽,即日对丘壑,日摹妙迹,到头只与髹采圬墁之工 , 争巧拙于毫厘也。

    (选自《古代小品文鉴赏辞典》)

    【注释】①〔米山〕宋代书画家米芾及子友仁,皆善画山水,所作疏秀脱俗,自成一派,世称米家山,简称米山。这里指山水画。②〔凑泊〕会合、聚集。③〔澡雪〕清洗、洗涤。④〔髹采圬墁之工〕指漆匠、泥水匠等工匠。

    学习文言文要注意方法的整理。以下是“寻宝”小分队的发现,分享给大家。

    1. (1) 请参考下表中提供的方法,解释句中的加点词

      方法

      文言词语

      解释

      查阅字典法:A声音小。B精致。C细微;细小。

      大非

      课内迁移法:吾日三省吾身

      对丘壑

      结合语境法

      佛印绝弥勒

      勾连成语法:历历在目

      珠可历历数也

    2. (2) 翻译要注意特殊句式,如翻译倒装句需要调整语序。请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①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②到头只与髹采圬墁之工,争巧拙于毫厘也。

    3. (3) 请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三处)

      必须胸中廓然无一物然后烟云秀色与天地生生之气自然凑泊笔下

    4. (4) 艺术是相通的。小分队队员们对【甲】文“技亦灵怪矣哉”的评价有不同看法。请联系【乙】文论述,谈谈核舟的作者王叔远仅仅是“技法”高超吗?
  • 9. 诗歌鉴赏。

    丹阳送韦参军

    [唐]严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注释】①丹阳:地名,今属江苏镇江。②参军:古代官名。

    1. (1) 诗歌前两句点明了送行的时间、地点和友人出行的方式,诗人巧妙地运用拆字法,明写秋而隐写,耐人寻味。
    2. (2) “寒鸦飞尽水悠悠”与《诗经•子衿》中的“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都有“悠悠”一词,它们所蕴含的情感相同吗?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三、表达与交流。(46分)
  • 10. 如图是干粉灭火器图示,请根据图示及提示语写一段说明性的文字,按步骤介绍干粉灭火器的使用方法。(120字以内)

    【提示】

    位置:距火源3米左右,上风口

    方法:对准火焰根部喷射

    步骤:①看压力表; ②上下晃动; ③拔出保险销;④握住; ⑤对准要点:扫射、直立。

  • 11.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在成长的历程中,一定有许多让你感动的人物,感怀的事情,沉醉的美景和启人心智的哲理。这些点点滴滴如甘泉濡湿着你的成长,丰盈着你年轻的生命。

    请以“相伴”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可记录故事,抒发情感,发表见解;可撰写书信,模拟演讲,交流读后感……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②不少于500字;

    ③文中不得出现含有考生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