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辽宁省铁岭市西丰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

更新时间:2023-06-11 浏览次数:32 类型:期中考试
一、积累与运用(满分30分)
  • 1. 某中学学生会起草了一份倡议书,请你根据下面要求帮他们完善。

    “寻找最可爱的人”倡议书

    同学们:

    习近平总书记说:“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青年的进步在于向榜样学习,本学期我们在课文中认识了众多“最可爱的人”。他们有的是杰出人物,让我们感受到非凡的气质,如而不舍、慷淋漓的闻一多,鞠躬尽cuì、矢志爱国的邓稼先…他们有的是平凡人物,身上闪现优秀品格的光辉,如青年守guǎ却淳朴善良的长妈妈,孤苦无依但老实厚道的老王,辛苦一生实现建造高台阶梦想的父亲……这些“最可爱的人”引导着我们向善、务实、求美。在我们的身边,也不乏像他们这样“最可爱的人”。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去寻找“最可爱的人”吧!让我们书写、歌颂他们吧!

    xx中学学生会

    2023年4月20日

    1. (1) 根据拼音写汉字。

      鞠躬尽cuì(    )    守guǎ(    )

    2. (2) 给倡议书中的加点字注音。

      (    )而不舍    慷(    )淋漓

  • 2. 进出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 专家指出,不要在微不足道的事情上浪费自己的宝贵时间。 B . 大庭广众之下说脏话,是一种不文明的行为。 C . 他上课时老是心不在焉 , 所以老师讲什么,他根本不知道。 D . 对于作文中的病句和错字,许多同学都不以为然 , 觉得不是大问题。
  • 3. 阅读

    国无防不立,_____________。征兵工作是治国安邦的大事,参军入伍是每个符合要求的应征青年的责任和义务。世界并不安宁,和平时代也有激荡的风云。人生需要锤炼,军营是津炼成铜的大熔炉。初中正是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的我们。让我们放眼天下,胸怀爱国报国之志,从见在起就确立军旅之梦吧。

    1. (1) 选出填入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家有钱则富 B . 人有品则高 C . 民无兵不安 D . 城无兵不存
    2. (2) 文段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在下面写出改正后的句子。
  • 4. 选出对下面两幅书法作品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注释】①内容: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②内容:勤俭持家惜分阴而崇啬宝,耕读为本熟谷种以继书香。

    A . 毛泽东的作品是行草,笔随情走,酣畅淋漓,一气呵成,大气磅礴。 B . 毛泽东的作品与红军面对困难无惧无畏、气定神闲的从容互为映照。 C . 林则徐的作品是楷书,横平竖直、圆润典雅,有一种行云流水之感。 D . 林则徐的作品端正有力,彰显出他勤俭持家、勤耕奋读的治家理念。
  • 5. 选出下列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A . 岑参工诗,长于七言歌行,边塞诗尤多佳作,本诗就是作者远赴西域时所作。 B . 第一句是写眼前的实景,“故园”指的是在长安自己的家,“东望”是点明长安的位置。 C . 第三四句完全是行者匆匆的口气,意思是:走马相逢,没有纸笔,也顾不上写信了,就请你给我捎个平安的口信到家里吧! D . 这首诗语言优美华丽,充满了浓郁的边塞生活气息,既有生活情趣,又有人情味,清新明快。
  • 6. 班级开展名著阅读活动,请你填写阅读记录卡的空缺处。

    阅读策略

    内容呈现

    阅读记录

    关注人物

    他只是个有时候教点书,有时候也作些别的事的一个中等人物。他自居为“社会主义者”,同时也是个唯美主义者,很受了维廉·莫利司一点儿影响。

    选文中的“他”关心底层人民,渴望成为革命战士。“他”是(人物)

    关注情节

    他越想着过去便越恨那些兵们。他的衣服鞋帽,洋车,甚至于系腰的布带,都被他们抢了去,只留给他青一块紫一块的一身伤,和满脚的疱!

    他刚经历了人生“三起三落”的第“一落”。第“一落”事件:

    活动探究

    全身没有一点干松的地方,湿裤子裹住他的腿,上面的雨直砸着他的头和背,横扫着他的脸。他想避避雨再出发,但是手机却不断传来“订单即将超时”的提醒,他只能加速一头扎进暴雨里。

    雨中送餐的外卖小哥让你想到了谁?请联系《骆驼祥子》,谈谈他们身上有什么共同点?将答案写在横线处。

  • 7. 选出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山海经》是中国先秦重要古籍,也是一部富于神话传说的最古老的奇书,保存了包括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相关内容在内的不少胎炙人口的远古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 B . 汉乐府指由汉朝乐府机关所采集的诗歌。汉乐府是汉朝诗苑中的奇葩,在思想性和艺术性方面都有较高的成就,对后世的诗歌创作影响很大。 C . (孙权劝学)节选自《资治通鉴》,作者是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资治通鉴》是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D . 《卖油酷》的作者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 8. 古诗文默写

    诗言志、诗缘情,优秀的传统文化承载着先贤的高远情怀。他们沉醉于“杨花榆荚无才思,”(韩愈《晚春》)的美景,享受独处时“,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的惬意,怅然于“,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的思念,他们心怀自然,为之描绘、为之歌咏。在国家有需要时,他们抱着“,从此替爷征”的决心坚定出发,“”(《木兰诗》的战地生活没有销蚀他们的意志,“”(《木兰诗》)的激烈战斗没有使他们退却,他们关心祖国的命运,为之前行为之牺牲。面对“策勋十二转,”的奖赏,他们选择“,送儿还故乡”,这种淡泊是多少英雄崇高品格的缩影。中国古典诗词展示了古代文人对家国的赤诚挚爱,是独属于中华民族的浪漫情歌。

二、阅读理解(满分40分)
  • 9.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各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 , 迨能倍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 , 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终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选自《三朝名臣言行录》)

    【注释】①患:担忧,忧虑。②既:已经。③帷:借指专心读书。④绝编:借指读书勤奋⑤迨:到:等到。

    1. (1) 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一处停顿。

      用 力 多 者 收 功 远

    2. (2)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A当涉猎(    )        B即刮目相待(    )

      C迨能倍诵止(    )    D温公言(    )

    3.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②或在马上,或终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4. (4) 【甲】【乙】两文讲的都是关于读书的事,【甲】文中孙权给吕蒙指出的读书方法是;【乙】文中能概括司马光读书的主张的句子是。(用原文填空)
    5. (5) 结合【甲】【乙】两段文字,写出你在读书求学方面得到的两点启示。
  • 10.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各题

    ①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像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

    ②他“嗯”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他一手提着个瓶子,一手提着一包东西。我忙去接。瓶子里是香油,包裹里是鸡蛋。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我也记不起他是怎么说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们的。

    ③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④他只说:“我不吃。”

    ⑤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他也许觉得我这话有理,站着等我。我把他包鸡蛋的一方灰不灰、蓝不蓝的方格子破布叠好还他。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我忙去给他开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绊楼梯摔倒,等到听不见脚步声、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那直僵僵的身体好狼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推骨头。我不能想像他是怎么回家的。

    ⑥过了十多天,我碰见老王同院的老李。我问:“老王怎么了?好些没有?”

    ⑦“早埋了。”

    ⑧“呀,他什么时候……”

    ⑨“什么时候死的?就是到您那儿的第二天。”

    ⑩我没再多问。

    ⑪我回家看着还没动用的那瓶香油和没吃完的鸡蛋,一再追忆老王和我对答的话,捉摸他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谢意。我想他是知道的。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1. (1) 选出下列对作品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本文语言质朴,描写细腻而真实,平和的语调中,时时流露出真挚的感情。 B . 第①股中的“镶嵌”是比拟、夸张的写法,形象地写出了老王当时身体僵直的形态。 C . 老王给作者送鸡蛋,一是因为他不吃鸡蛋,二是他想用简单实在的方式来表达谢意。 D . 第⑤段中画浪线部分是心理描写,从中可以看出作者的善良,对不幸者的关爱和同情。
    2. (2) 比较下面两组句子,联系上下文,说一说哪一句表达得更好。

      ①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②我笑着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3. (3) 从描写的角度赏析文中第①段画线句子。
    4. (4) 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选文中作者的善良具体表现在哪些行为上?(写出三点即可)示例:对老王的病感到吃惊。
    5. (5) 你的生活周围有像老王这样的人吗?你是怎样对待他们的?说出你的做法或想法。
  • 11.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各题

    春的脚步

    赵丽宏

    ①谁能阻档春天的脚步呢?该来的时候,她就悄悄地来了。那奇妙的脚步声,响在空气中响在原野上,响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那是冰河开裂的声音,是天空鸟儿欢快的鸣叫声,是暖风里花儿吐蕊。

    ②寒风还在呼啸,春天的脚步就已经在我们的身边响起。此刻,我窗下的两棵腊梅正在开花。金黄的花朵吐出一缕又一缕幽昏,在料峭的春寒中飘荡。绽开在严寒中的腊梅,是春姑娘的莞尔一笑。春天的序幕,就在这清新的微笑中被悄悄拉开。

    ③在我的生命中,这是第七十个春天了。人生实在太匆匆!我曾经无数次用文字描绘我看到的春天容颜,记录春天的脚步在我心里留下的回声。在我的记忆中,春天是生命的启迪、是希望和憧憬。

    ④关于春天的脚步,在生命的海一段旅程中,都有不同的记最。我现在还能找到五十多年前的日记。那时,我是一个“知青”,在崇明岛“插队落户”。晚上住在一间茅草屋里,窗外北风呼啸,薄薄的被子裹着疲惫的身体,冷得难以入睡。早晨,天蒙蒙亮时,突然被窗外的声音惊醒……

    ⑤我当时在日记本上这样写道:早晨,有人轻敲我的窗户。打开窗户,发现敲窗的竟然是窗外的桃树。风吹桃树,树枝晃动,碰到了我的窗户。枝头的桃花含苞待放,露水在花蕾上闪动,早霞照在花枝上,一片玫瑰色的嫣红……花枝敲窗,是什么美妙的预兆?……我起床、开窗,让结满蓓蕾的树枝进入我的小草屋。你好春天,谢谢你用这样的方式来到我的身边。

    ⑥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那一年,我参加了高考。1978年春天,背着行李去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报到时,那是做梦一样的情景。那时,眼里看到的、耳畔听到的、心中感受到的,都是春天的气息。我们在教室里听教授们讲历史谈文学,在图书馆里尽情阅读世界名著,在教室门外走,的墙壁上展示新写的诗文。晚上,在宿舍里就着手电筒的微光看书,在收音机里收听大地上的各种好消息。改革开放带来的变化,每天都让人激动惊喜。我忍不住写诗,写散文,表达自己的心情。一次,我写了一首长诗,题为《春天呵,请在中国落户》,抒发了迎来春天的喜悦!

    ⑦一天上午,有同学跑到宿舍里告诉我:“快去看,你的长诗在报上发表了!”我走到文史楼下的报栏前,只见很多人围在那里看,长诗发表在《文汇报》副刊上,很醒目。

    ⑧写这首诗,已经是很遥远的事了。时过四十多年,还有人在各种场合朗诵这首诗。我想,并不是这首诗写得有多好,而是人们一直心存对春天的钟情和喜爱。

    ⑨这两年,出门少了,坐在书房里读书写作的时间多了。我书房的西窗外,有一棵大橡树,不管春夏秋冬,树冠总是绿意荡漾,不时有我不认识的小鸟飞到树上鸣唱,有时还会飞到窗台上,隔着玻璃窗,睁着亮晶晶的眼睛窥视坐在书桌前的我。人类有树木花鸟作为朋友,是多么美好的事情。

    ⑩春天的脚步,依然如期而至,在我的心里激荡起奇妙的回声。深藏在心中的很多念头,在春天的脚步中萌动了,苏醒了。那是对生命的思索和期望,如梦中之梦,是无羁的奇思,是孩童一般纯真的幻想。去年,我写成了长篇小说《树孩》。一棵生长了一百年的黄杨树,在我的小说中有了智慧和灵性。他在一场山火中死里逃生,被雕刻成一个可爱的孩童,开始了奇异的流浪和探索。树孩在世间的经历,让他感受到人间的爱,也见识了大自然对生灵无微不至的关照。树孩的流浪,止于重返大地的春天。在春的脚步声中,树孩在解冻的泥土中生根长叶,又变成了一棵年轻的树。

    ⑪小说的尾声,是一只黄鹂鸟在这棵树上歌唱。且让我也用歌声为这篇短文结尾吧:这生生不息的大地,让我们一起为生命歌唱。

    (选自《人民日报》2022年2月7日,有改动)

    1. (1) 文章以“春的脚步”为题目有什么好处?结合选文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2. (2) 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①段画线句子。

      那奇妙的脚步声,响在空气中,响在原野上,响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3. (3) 品味第④段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晚上住在一间茅草屋里,窗外北风呼啸,薄薄的被子裹着疲惫的身休,冷得难以入睡。

    4. (4) 文章④-⑧段运用了插叙的写法,插叙了两件事:;插叙这两件事丰富了文章的内容,交代春天是我的生命希望的原因,脉络更加清晰,深化了文章的中心,表达了作者对,使文章结构紧凑浑然一体。
    5. (5) 《春的脚步》与朱自清的《春》有什么异曲同工之妙?
三、作文(满分30分)
  • 12. 请从以下两题中任选其一完成作文。

    (一)“一生择一事”是一种选择,更是一种坚持:“摘星星的妈妈”王亚平为畅游浩瀚星空,坚守初心,心无旁骛:“华为之父”任正非为成就通讯领域的“荣耀”,苦心孤诣,攻坚克难;“最美奋斗者”路遥为书写“平凡的世界”,呕心沥血,笔耕不辍……他们坚定选择,不懈奋斗,拥有了精彩丰盈的人生。今天的青少年个性独立,思想多元,如能秉持这种“一生择一事”的信念,生命会更加美好充实。你在学习、生活中坚持做过什么有意义的事?有怎样的收获和感受?

    请以“这件事,我坚持了”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二)请以“这样的人让我”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如选题目二,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立意自定,文体不限,不少于500字;字迹工整,书写清楚,卷面整洁;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