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重点学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

更新时间:2023-06-24 浏览次数:16 类型:期中考试
一、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 1. 默写。
    1. (1) ,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2. (2) ,惟解漫天作雪飞。(韩愈《晚春》)
    3. (3) 香远益清,。(周敦颐《爱莲说》)
    4. (4) 陆游的《游山西村》中,既描绘了农村明媚秀丽、变化万千的自然风光,又蕴含着哲理的诗句是:
    5. (5) 以诗言志是古代诗人常用的写法。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中,用“”来表达自己不畏奸佞、推行新法的决心和高瞻远瞩的气概;而清代的龚自珍则用“”来表达不忘报国之志的情感。
二、名著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12.0分)
  • 2. 《海底两万里》是一部极具神奇色彩的历险小说,也是一部充满想象力的科幻小说,七(1)班同学围绕“展示,交流,分享”这一主线,组织了一次读书会,邀请你参加!
    1. (1) 这是小红根据小说绘制的航海路线图(部分),请你帮她补充完整。

    2. (2) 在人物形象交流环节中,大家纷纷发表看法。

      小天:我觉得尼摩船长是个英雄,他勇敢无畏,在海底为救人果断地与望鱼、章鱼搏斗。

      明明:我觉得尼摩船长是个战士,他坚毅善良,不懈地同侵略行为做斗争,援助那些被压迫的穷苦民众。

      果果:我觉得尼摩船长是个学者,

      叶子:我觉得尼摩船长有时候也是一个普通人,他

      小雨:我也认同这一点,但也是因为他身上有缺点,这个形象才更丰满,更富魅力。

    3. (3) 有人说:二十世纪的一切努力都不过是把凡尔纳的预言变成现实的过程而已。你能从书中找到已经变成了现实的例子吗?

      示例:书中有一种具有高压电能的猎枪,动物被击中后可以像被雷击一般倒下,和现在的电击枪相似。

三、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40.0分)
  • 3. 阅读《爬山》,完成题目。

    爬 山

        ①我喜欢爬山。

        ②山,可不是容易亲近的。得有多少机缘巧合。才能来到山的脚下。其实,到了山脚,也才像看到书的封面:或瑰丽,或淡雅,或雄伟,或玲珑,在这后面,蕴藏着不可知。要想看到之后的那一页页内容,唯一的办法,是一步步走。

        ③山是老实的。山也喜欢老实的、一步一步走着的人。

        ④我们开始爬上方山。路起始处有几户人家,几棵大树,一点花草,点缀着这座光秃秃的山。向上伸展着的路,黄土白石,很倒是分明。到了一定的高度,便成为连续不断的之字形,从这面山坡转过去,不知通向哪里。

        ⑤“云水洞在哪儿?”侄辈问村舍边的老汉。

        ⑥“在那后面。”老汉仰首指着邻近山峰上的三根电线杆。“还在那杆后面。”他看看我们,笑道:“上吧!”

        ⑦山路不算险,但因没有修整,路面崎岖,很难行走。我爬到半山腰,已觉气喘吁吁。转身不需要仰首,便见对面山上云雾缭绕,山脚的几户人家,也消失在那一点绿荫中了。

        ⑧“能上去吗?”家人问。

        ⑨当然能的。我们略事休息,继续攀登。又走了一段,我心跳,头也发胀,连忙摸摸衣袋中的硝酸甘油,坐了下来。“不去了,好吗?”家人又问。

        ⑩当然要去的!只要多休息,从容些就行。我们逐渐升高,山顶越来越近了。

        ⑪已经有下山的人,他们是从另一侧上去的。“还有多远?”上山的人总爱问。“不远了,快一半了。”“值得看,那洞像天文馆一样。”下山的人说。在同一条山路上,互不相识的人总是互相关心,互相鼓励的。

        ⑫转过了山头,一条陡峭的路依着山峰向上爬去,尽管不像黄山、华山的有些路那样笔直地挂着,却因路面难于下脚,使得爬山很像爬山。

        ⑬翻过山头,便是下坡路了。可以看见对面山头上的三根电线杆,“那里就是了!”有人叫起来。大家为之精神一振,不觉加快了脚步。而我还是一步步有节奏地走着。山坳里不再光秃秃,森然的树木送来清凉的空气。走着走着,深深的山谷中忽然出现一堵高大的断墙,巨石一块块摞着,好像随时会倒下来。不知经过了多少年月,多少水流风力和地壳的变化,才叠成了这堵墙。

        ⑭余下一路风景平淡,我们终于到了云水洞。洞外更像个集市,乱哄哄都是人。洞里会是怎样?

        ⑮前面的人忽然发出一阵惊叹之声,我们进入了一个大厅堂。头上是一个大圆顶,这样的高大!似乎山也没有这样高。“那么山是空的了。”谁说了一句。我们还没有来得及惊叹,灯光灭了,眼前漆黑一片,惊叹声变作惋惜的叹声。我觉得头上便是黑夜的天空本身,亿万年前便笼罩着大地的天空本身。

        ⑯我们看到石的帐幔,又是这样高大!像是它撑住了黑色的天空。看到洞顶垂下的石钟乳,如同小小的瀑布;听讲解员敲了几下石鼓、石钟,鼓声浑厚,钟声清亮,却不知它们的形状。黑暗中看得最清楚的,是路边的一只骆驼。它站在那里,不知有几千万年了。等我们赶到最后一厅时,看到了一座座玲珑剔透的山峰,在忽然明亮的灯光下,宛如仙境。

        ⑰只匆匆的一瞥,那宏伟、那奇特、那黑暗都留在了我的眼前。这番见识,是靠一步步走,才得到的。

        ⑱我们又一步步下了山。山脚的老汉在路边摆出许多块上水石。他问:“上去了?”我对他笑。要知道,无论怎样的高山,只要一步步走,终究可以到达山顶的。到达山顶的乐趣自不必说,那一步步地走的乐趣,也不是乘坐直升机能够体会到的。

        ⑲不一步步爬,可怎么上山呢。

        ⑳我喜欢爬山。

    (节选自宗璞的同名散文,有删改)

    1. (1) 作者这次爬上方山,在路起始处看到的山,感觉它是①;到半山腰看对面的山,则有一种②之感;翻过山头,来到山坳,感觉则是③;而最终进入到云水洞中,整体感觉则是那样的④、黑暗久远。这番见识,是靠一步步走,才得到的。
    2. (2) 作者善用巧妙的比喻来传达对生活的感悟。请从这个角度,对文章第②段画线语句进行赏析。
    3. (3) 本文首尾两段反复强调“我喜欢爬山”,结合文意说说作者为什么喜欢爬山。
  • 4.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中国天眼•南仁东传(节选)

    王宏甲

    1972年,美国的阿雷西博射电望远镜口径350米。

    1993年,中国的射电望远镜口径只有25米。

    没人会想到,2016年,世界最大的500米口径射电望远镜会出现在中国贵州。

    “我们的落后是明摆着的。”1993年,南仁东提出争取把国际大射电望远镜建到中国来,他要表达的是:正是因为“落后”,我们更应该“奋起”。

    1994年,南仁东着手选址。他和团队用遥感技术及数据分析筛选出100多个洼地,再一个一个“用脚去选”。南仁东和伙伴们早已不记得走了多远的路,只记得坐在火边仰望璀璨的星空。

    2006年,由我国独立自主建造的500米口径射电望远镜项目正式决定选址贵州平塘大窝凼;2008年12月26日,FAST工程奠基典礼举行;2011年3月正式动工建设。这个大射电望远镜取名为FAST,蕴含着“追赶”“跨越”“领先”之意。

    此前,有外国人说:“一个连汽车发动机都做不好的国家,怎么能做大射电望远镜?”这激起南仁东痛彻的反思。多年来,我们多是引进外国零部件组装产品,自己只做外壳。缺少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岂能不落后!

    南仁东强烈地意识到:必须找回“自力更生”!这包括,即使有气吞山河的自信,仍需要面对重重困难。FAST建设期间,南仁东遇到很多技术难题,寻遍世界同类顶级技术,都无解。在他的倾情投入和亲自指导下,全国有近200家大学、科研院所和企业协同攻关,经过了近百次的试验和失败。“每一次失败都是有用的”,南仁东一次次研究失败的原因。终于,一项项世界性的难题得以攻克,并达到世界顶尖水平。同时,那么大的设备,那么长的钢梁,那么重的零部件,都是当地政府带领群众“蚂蚁搬家”,一点一点运进大窝凼的。科研队伍的力量、人民群众的力量,都在“自力更生”的旗帜下被极大地释放出来。注释①________

    2015年3月,南仁东病倒了,肺癌晚期。这一年,他70岁。秋天,手术后身体虚弱的南仁东返回工地,继续指导FAST的安装。

    2016年9月25日,是中国科学史上值得记住的日子。这一天,在贵州平塘大窝凼,FAST举行了隆重的落成启用典礼。国家主席习近平发来贺信。信中写道——

    “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被誉为‘中国天眼’,是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它的落成启用,对我国在科学前沿实现重大原创突破、加快创新驱动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正是在这封贺信里, FAST第一次被称为“中国天眼”。

    此前,因病情加重,南仁东被送回北京治疗。但在典礼前一天,他从北京回到天眼基地——他执意要先去看看 FAST:

    贵州,黄昏的高原上,夕阳又大又圆。南仁东戴上安全帽,表情兴奋而威严,俨然是一个将军。同事和学生要护送他,这是理所当然的事,但他平静地摆摆手:“让我自己走过去看。”南仁东慢慢地、一步一步向前走去。前方,就是他为之奉献一切而终于建成的世界最大的500米口径射电望远镜FAST。巨大的反射面在夕阳的映照下射出万道金光,绚丽无比。此时,南仁东早已泪流满面。注释②_______

    第二天,一轮朝阳喷薄而出。南仁东陪同前来参加落成启用典礼的国际天文学家们参观万山丛中的中国天眼。此时,开工之前曾考察过大窝凼的国际大射电望远镜 SKA计划总干事菲利普•戴蒙德感叹道:“几年前是一片荒芜,现在居然可以运行,真的很伟大!”

    FAST的胜利建成,证明了找回“自力更生”的中国科学家和建设者们有着多么巨大的创造力。

    2017年1月,南仁东入选国家科技创新人物。这是南仁东生命的最后一年,病中的他原本不去颁奖仪式现场。但听说中央电视台要向全国播出颁奖仪式,南仁东又去了。他要借央视这个平台,说一段不能忘怀的话。他嗓音沙哑,话语断断续续——

    “这个,荣誉,来得,太突然,而且,太沉重。我觉得我,个人,盛名之下,其实难副。但我知道,这份,沉甸甸的,奖励,不是给我一个人的,是给一群人的。我,更不能忘却的,就是,这二十二年,艰苦的岁月里,贵州省,四千多万,各族父老乡亲,和我们,风雨同舟,不离不弃……我再一次,借这个机会,感谢,所有,帮助过我们……帮助过FAST……谢谢!谢谢!”

    这是南仁东要表达的最后的声音。

    2017年9月25日,“天眼”落成启用一周年。

    可是,10天前,南仁东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2018年10月15日,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宣布,经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国家天文台于1998年9月25日发现的国际永久编号为“79694”的小行星被正式命名为“南仁东星”。

    2019年新年前夕,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了二〇一九年新年贺词:“此时此刻,我特别要提到一些闪亮的名字。今年,天上多了颗‘南仁东星’……”在新年贺词中,习近平主席还讲到,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70周年华诞,70年来,中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

    追思“中国天眼”艰苦卓绝的建造历程,最大的成功不是哪一项技术的创新成就,而是找回了“自力更生”。“中国天眼”是国之重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更是我们宝贵的国之重器。

    1. (1) 选文内容大多按时间先后顺序叙述,下列选项中没有按此顺序叙述的一项是(    )
      A . 500米口径射电望远镜项目正式决定选址在贵州平塘大凼。 B . 手术后身体虚弱的南仁东返回工地,继续指导FAST的安装。 C . 在北京治疗的南仁东回到天眼基地,要去看看建成的FAST。 D .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二〇一九年新年贺词中讲到“南仁东星”。
    2. (2) 选文多处写到外国、外国人的相关信息,下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 上世纪末,我国射电望远镜的建设水平在国际上很落后。 B . 外国人对我国科技水平的怀疑激起了南仁东痛彻的反思。 C . 中国人独立建成大射电望远镜这一壮举,让外国人敬佩。 D . 没参与中国大射电望远镜的建设,这让外国人深感遗憾。
    3. (3) 选文中划线处的批注有两处未完成,请补写完整,以说明其蕴含的情感。
    4. (4) 作者为何不用“南仁东传”作为标题?请简要分析。
四、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15.0分)
  • 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ㅤㅤ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ㅤㅤ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

    ㅤㅤ贞元十九年春,得常乐里故关相国私第之东亭而处之。明日, 履及于亭之东南隅,见丛竹于斯 , 枝叶殄瘁 , 无声无色。询于关氏之老,则曰:“此相国之手者。自相国捐馆,他人假居,由是筐篚者斩焉,彗帚者刈焉,刑余之材,长无寻焉,数无百焉。”又有凡草木杂生其中,有无竹之心焉。居易惜之乃除粪壤疏其间不终日而毕。于是日出有清阴,风来有清声。依依然,欣欣然,若有情于感遇也。

    ㅤㅤ嗟乎 !然则竹之于草木,犹贤之于众庶。竹不能自异 , 唯人异之。贤不能自异,唯用贤者异之。

    (节选自白居易《养竹记》,有删改)

    【注】①殄瘁:此指摧残。②贤:贤人,德才兼备的人。③众庶:百姓,普通人。④异:区分。

    1. (1) 根据你的理解,完成下面对话。

      小尚:乙文中“此相国之手植者”的“植”和我们学过的“亭亭净植”的“植”是一个意思吗?

      小成:不是,“亭亭净植”的“植”意思是①,“此相国之手植者”的“植”意思是②这是文言文中的一词多义现象,比如“蒙乃始就学”的“就”是“从事”的意思,而《活板》中“更互用之,瞬息可”的“就”是③的意思。

      小尚:【乙】文“履及于亭之东南隅,见丛竹于斯”用现代汉语怎么准确表述?

      小成:④

      小尚:诵读后,我发现【甲】文画波浪线句子的语言很有特点,具体分析如下:⑤

      小成:我发现“居易惜之乃除粪壤疏其间不终日而毕”这句话没有标点,应该怎样断句呢?

      小尚:你可以停顿三次,⑥

    2. (2) 【甲】【乙】两文的思想情感有何异同?请结合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加以分析。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嗟乎!然则竹之于草木,犹贤之于众庶。竹不能自异,唯人异之。贤不能自异,唯用贤者异之。

五、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60.0分)
  • 6. 按要求完成作文。

    如果有一天,你可以在浩瀚的宇宙中漫游,或者在神奇的微观世界中探索,或者在令人神往的历史岁月中徜徉,或者在让人憧憬的未来世界中观光?你会有怎样奇妙的经历呢?请你发挥想象,以“我在的奇妙旅行”为题,写一篇故事。

    要求:①请将完整的作文题目写在答题卡上。②作文内容积极向上。③字数在500-800之间。④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六、其他(本大题共1小题,共13.0分)
  • 7. 综合性学习。

    为争创全省文明城市,定远县开展了“文明你我他,争创靠大家”创建活动,请你参与。

    1. (1) 【文明之语我宣传】

      ​学校是创建文明的主阵地,文明是成功之花,是理想之帆,我们的文明素质就体现在一言一行中,请你为此次活动写一条宣传语。

    2. (2) 【文明之举我践行】

      ​阅读下面一组对话,请以孩子的口吻对父亲进行劝说。(不少于30字)

      “哇!又超了一辆豪车!真带劲!”

      “爸!这里限速50!”

      “有啥关系,没警察!这路段我熟,没测速的,放心吧!”

    3. (3) 【文明之策我参与】

      县文明办向全县市民征集“讲文明树新风”行为规范征文活动,请你献计献策,编写一篇行为规范准则去应征。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