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南省岳阳市2023届高三下学期历史教学质量监测(二)试卷

更新时间:2023-06-07 浏览次数:61 类型:高考模拟
一、选择题: 共15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春秋管子言:“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战国商君曰:“农战之民千人,而有《诗》《书》辩慧者一人焉,千人者皆怠于农战矣。……《诗》《书》、礼、乐、善、修、仁、廉、辩、慧,国有十者,上无使守战。国以十者治,敌至必削,不至必贫。“上述思想(   )
    A . 适应了封建国家的统治需要 B . 反映了社会教化的重要影响 C . 体现了变革时期的治国探索 D . 确立了重本抑末的经济政策
  • 2. 两汉时期,在户籍管理上,户内有男性成员的情况下,女性也可以成为户主;尊长与卑幼同时存在的情况下,尊长或卑幼均可能成为户主。三国时期出现了新的趋向,若户内有成年男性,则女性和未成年男子已不能成为户主。据此可知三国时期(   )
    A . 户籍制度日趋完备 B . 国家治理效能显著提高 C . 女性社会地位低下 D . 儒学逐渐渗入基层管理
  • 3. 大多数史学家都认为唐朝的两税法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以下史实能够说明上述观点的是(   )
    A . 改变了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 B . 国家一年按照夏季和秋季两次收税 C . 以庸代役保证农民有较充分的劳动时间 D . 赋役合并折银征收彻底废除人头税
  • 4. 曲宴是古代帝王赐宴的一种,具有私宴性质,用以拉拢臣下,便于对朝政的控制,参加的人员一般是皇帝近臣、宗亲等。表中北宋曲宴人员变化能够反映出(   )
    时期 曲宴记载
    太祖朝 建隆二年,“宴刺史、统军、军指挥使以上及诸道进奉使于广政殿”
    乾德二年,“宴大将王全试于崇德殿”
    真宗朝 咸平五年(1002年)“癸亥,赐近臣岁节宴于宰相吕端第。自是遂以为例”三年八月八日甲寅,诏近臣观书于龙困阁,遂宴于崇和殿”
    A . 宋初政治改革的方向 B . 科举制度的日益完善 C . 帝王将相的关系亲疏 D . 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 5. 据统计,自顺治九年(1652年)至康熙十三年(1674年)的22年间,广西境内共恢复府、州、县各级官学51所,其中府学10所,县学41 所,基本覆盖了清廷实际控制下的广西全境。上述举措的主要意图是(   )
    A . 稳定传统宗藩体系 B . 重构教化以增强政治认同 C . 推动全国统一进程 D . 兴办学校以传播程朱理学
  • 6. 1887年,刘铭传上奏道:“台湾四面皆海,防不胜防……新竹,彰化带,海口分歧,万难遍布军队……如遇海疆有事,敌船以早队猝登,隔绝南北声气,内外夹击,危迫将不忍言。若修铁路既成,调兵极便,何处有警,瞬息长驱”。据此可知,刘铭传(   )
    A . 敦促清政府在台湾建省 B . 意识到台湾面临日本窥伺 C . 呼吁政府加强海军建设 D . 主张兴办铁路以巩固国防
  • 7. 1910年10月,直隶谘议局对总督陈夔龙未经同意奏请续募公债提出质问书,质问所办公债是作为地方公益之用还是充当行政经费之用,但陈夔龙不予理睬,于是谘议局在常年会闭会之后又召开临时会,特提出“陈总督侵权违法案”,呈请资政院核办。这反映出当时(   )
    A . 预备立宪成果斐然 B . 民主政治理念付诸实践 C . 三权分立原则确立 D . 督抚权力受到有效制约
  • 8. 据学者统计,1933年中国制造产品只有30%出口到国际市场,而70%提供给国内市场。华资工厂生产的部分轻工业产品已经占有60%以上的国内份额。这一经济格局(   )
    A . 改变了中国工业分布不均衡的布局 B . 标志着中国建立起独立的工业体系 C . 为中国应对经济危机提供一定保障 D . 主要得益于列强对华进行资本输出
  • 9. 下图为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作战示意图。这一行动(   )

    A . 成为敌后战场游击战典范 B . 得到了正面战场的有效配合 C . 打破了日军的“囚笼”政策 D . 逆转了中日双方的力量对比
  • 10. 1949年11 月,刘少奇在世界工人理事会发言指出:“工人阶级反对帝国主义斗争的基本形式一这就是武装斗争, 是人民解放军的战斗行动”。 这发言旨在强调(   )
    A . 中国革命的胜利具有世界属性 B . 反帝是新中国外交的首要任务 C . 人民解放战争是社会主义革命 D . “一边倒”是新中国的必然选择
  • 11. 在中世纪的法国,乡村共同体作为一个自治性质的单位,以习惯法为基础,在得到领主同意后,通过村民会议自主管理公共事务。17 世纪开始,领主及其代表出席或主持村民会议的权利被进一步限制,村民会议逐渐为王室监察官所掌控。据此可知,17世纪的法国(   )
    A . 已经形成完备的成文法体系 B . 乡村共同体丧失了自治权 C . 民族国家形成影响社会管理 D . 基层治理的水平不断提高
  • 12. 《旧欧洲:一种关于延续的研究》中,把100 180年的欧洲称为“旧欧洲”,并列举了相关“旧”的特征,如下表:
      “旧欧洲的特征”
    经济观 认同的是使用价值 而非交换价值(①)
    社会观 认同的是差异等级 而非竞争能力(②)
    文化观 认同的是群体意识 而非个人精神(③)
    宗教观 认同的是蒙昧盲信 而非自然主义(④)

    根据表格信息,请预测新欧洲特征出现的历史原因对应正确的是(   )

    A . ①世界市场形成 B . ②文艺复兴 C . ③重商主义 D . ④近代科学产生
  • 13. 1848年,英国通过颂行颁行《公共卫生法》成立卫生总署;1858年创建枢密医务部;1871年成立地方政府事务部,从而最终构建出一套以地方政府为核心,辅以中央政府监督引导的公共卫生管理制度。这(   )
    A . 改善了英国城乡的公共卫生状况 B . 折射转型期的英国公共卫生状况恶化 C . 表明英国率先构建社会保障体系 D . 表明英国地方政府行政权力有所扩张
  • 14. 下表是法国、德国、美国、英国四国工业生产在资本主义世界所占的比重(单位:%)。其中④是(   )
    国家
    年份
    四国合计
    1913 14 36 6 16 72
    1920 14 47 5 9 75
    1937 11 42 5 12 70
    1948 11.2 53.4 3.9 3.6 72.1
    A . 德国 B . 英国 C . 美国 D . 法国
  • 15. 2022年美国商务部以“供应链透明度”为由,要求台积电、三星等晶圆代工厂交出被视为商业机密的库存量、订单、销售记录等数据。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表示,如果他们不自愿分享信息,她可能会援引冷战时期的《国防生产法》,迫使他们分享信息。这表明(   )
    A . 美国力图解决全球芯片短缺问题 B . 科技的自主创新是企业发展根本 C . 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空前加强 D . 当前全球治理体系变革面临阻力
二、非选择。共55分:其中16题14分,第17题17分,第18题12分,第19题12分。
  • 1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代的黄册以里甲为单位编造,它先标明户别,如军户、民户、匠户、灶户等等,户别一般不能更改:再登记各户人口情况;然后登记土地、房屋、牛具等财产情况。每户的人口、田粮,都以“旧管、开除、新收、实在”四项列明, 号称“四柱”。“旧管”,是指原来造册时的情况;“开除”,是指在上次登记后,人口死亡、田产减少情况;“新收”,则指人口、田产增加情况;“实在”是“开除”与“新收”相抵之后,现有人口、田产的情况。

    ——摘编自 王洪源《管理臣民的户籍制度》

    材料二:1909年,民政部上奏《调查户口章程折》指出进行选举“不可不以年龄、职业、籍贯、住址等资格为准。若户籍登记之法不能实行,则议员选举之事必多窒碍”。之后,清廷又颁布了《调查户口章程》和《户籍法》。《调查户口章程》将所有户类分为“正户”与“附户”,户类之间以入住时间为区分,无高下之别。《户籍法》将户籍制度的登记内容限定于“人籍”与“户籍”,前者侧重于登记个人身份信息,后者则侧重于登记人户的变动。国民有依法呈报户籍信息的义务,否则将面临处罚;同时国民也有查阅及誊抄“入籍”信息的权利,当权益受损时,国民有“抗告”权。《户籍法》对国民的“移籍”“入籍”未作任何限制。

    ——摘编自叶再兴 《清末以降中国的户政制度与实践(1909—1953 )》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朝黄册制度实施的影响。
    2. (2) 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与明朝黄册制度相比,清末户籍制度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
  •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北宋汴京和南宋临安,既是当时全国的政治、军事中心,又是全国性的商业经济中心。像汴京“八荒争凑,万国成通,集四海之珍奇,皆归市易”,当时汴京城里有不少大型定期交易场所,而临安城中的行业组织就有414个,这些行业或相时集中在一定区域,或分散在各个街市。宋代以前,太湖流域的县城大多只是小规模的政治据点,至宋代,它们逐新发展成为具有一定规模的经济和社会中心,宋代因工商业发展而出现的地区性经济中心城市更是遍及全国,如京兆(今西安)、西京(今洛阳)、福州、广州等,宋代城市格局由封闭转向开放经济职能增强,城市经济空前繁荣。

    ——摘编自郭学信《论宋代城市发展的时代特征》

    材料二: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出现主要是经济自然发展的结果。城市最早的手工业是为满足城镇及周围乡村居民日常需要的,如铁器制作、皮革珠制和皮具是其基本行业,城市是农产品与城镇手工业产品相交换的场所,乡村的部分农产品也通过城布运往外地市场,农村居民所需的外地商品,也主要从城市市场上取得。如,瑞士莱因菲尔登城的外来商品中,有来自阿尔萨斯的葡萄酒,萨尔茨堡和洛林的盐,在城市工商业发展基础上形成的商品货币关系,以极强的渗遗力,对农村经济形成了前所未有的侵蚀和瓦解,引起了农奴制和庄园制的解体和崩溃。同时,还从法律道德、社会意识、大众心态等社会生活各个层面对乡村施加着深刻影响。

    ——摘编自刘景华《中世纪西欧城市与城乡关系的转型》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城市的特点。
    2. (2) 比较材料一、二,说明中世纪西欧城市宋代城市相比的不同点,并根据材料二分析城市在推动西欧社会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
  •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50—2012年中国GDP增长速度波动曲线

    ——摘自郭旭红 《新中国GDP增长速度发展演变研究》

    从材料中提取三条及以上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列出信息,论题明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 1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地中海示意图

    材料二:大西洋示意图

    请以地中海的称呼为例,围绕历史上的大西洋,自拟一个称呼,并运用世界史具体史实,予以论述。(要求:以称呼为题,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