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杭州临平区联盟学校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

更新时间:2023-07-04 浏览次数:62 类型:月考试卷
一、积累(20分) 
  • 1. 班级开展“诗意山水”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自古以来,山水带给文人以灵感,文人对山水怀有特殊的情结。观赏媚多姿的山花,文人感怀天地万物的生趣;驰(chěng)□风雪交加的驿道,文人寻觅着远方的乡音;望着夕阳(yìng)□照的湖水,文人感受到内心的空寂;顺着崎岖的山路级而上,文人联想到人生的坎坷与艰难。 

     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拼音,在□内填写合适的汉字。 

    1. (1) 妩媚(Awǔ  Bfǔ) 
    2. (2) 拾级而上(Ashí  Bshè)     
    3. (3) 驰(chěng)□       
    4. (4) (yìng)□照 
  • 2.  朱光潜在《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中提到,“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静”,能让你的内心空灵,丢开一切,悠然遐想,无穷妙语便连续不断地到来(①用成语替换画线内容)。如王维感受空山雨后的凉秋,用“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体现悠然自得的隐居之趣; 

     (②请仿照画线句,引用《桃花源记》或《题破山寺后禅院》中的句子进行仿写)。 

     ①用成语替换画线内容:。 

     ②仿写: 

  • 3. 漫步于山野,寻迹于古诗。古诗词带着我们游历山川的同时,也让我们感受诗人寄托的情思。 
    1. (1) 填写下面文字中的诗句。 

       孟浩然所写的有关洞庭湖的名句“①,②”,气势磅礴,雄伟壮阔,传诵千古;“③ ,只有香如故”,陆游赏梅时借咏梅歌颂坚贞不渝的气节;“此地一为别,④”,李白送别友人时依依惜别,难舍难分;而王勃则豁达乐观, “⑤,⑥”,一扫离别时的千古愁云;因写诗获罪的苏轼,则在寓居黄州时写下“拣尽寒枝不肯栖,⑦”,表现对理想的坚守。 

    2. (2) 同学们进行诗朗诵活动,如果给《蒹葭》配乐,你会选用下列哪一曲古乐?请说明理由。 

       A.《忆故人》——感伤惆怅       B.《高山流水》——清新明快 

       C.《平沙落雁》——绵远悠长          D.《十面埋伏》——壮丽雄伟 

  • 4. 在下面文字画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在一个并不太长的历史间隙里,浙江人创造了中国文学史上亘古未有的现代神话。鲁迅、茅盾、周作人、郁达夫、徐志摩……一大批浙籍文学大师在同一时间内集体亮相,____这也成为他们开拓新文学新疆域的动力源泉。 

     ①究其原因,水网密布、面海而居给浙江人带来了敢于冒险、向往自由的精神。 

     ②不仅照亮了家乡的山水、草木,也照亮了现代文学的发展之路。 

     ③而现代浙江才子们,骨子里也有着一种传承地域文化传统的自豪感和使命感。 

     ④如果没有他们的杰出贡献,我们是否能走出一条“新文化”之路? 

    A . ④①②③ B . ②④①③ C . ③②④① D . ①④②③
二、阅读(60分) 
  • 5. 下图概括了保尔的成长历程,请你根据小说内容在横线上填入相应的情节。 

     成长历程 

     

     故事情节 

  • 6. “钢是在烈火与骤冷中铸造而成的”,烈火的淬炼让钢不断去除杂质,变得坚硬纯净。保尔也是在不断“祛除杂质”中“淬炼成钢”的。请结合名著的具体内容,举出一例加以分析。 
  • 7. 文学作品阅读 

     两进虎跳峡 

     张鸿源 

     ①虎跳峡在滇西北,它是玉龙、哈巴两大雪山南北夹峙金沙江形成的。江心突兀一块巨石,传说曾有老虎从岸边跳上巨石,再纵身跳到对岸,“虎跳峡”之名由此而来。虎跳峡全长17公里,分为上峡、中峡、下峡三段。 

     ②我第一次进虎跳峡,是从中甸的虎跳峡镇步入上峡的。刚到金沙江畔,便看见对面的玉龙雪山高耸云天,皑皑白雪堆积在重重叠叠的峰脊上。时值盛夏夜雨初收的早晨,云雾游移在群峰间,愈显出玉龙雪山的高深莫测。 

     ③接着,我走上一条仅容一人行走的崎岖山路。这条过于简陋的人马驿道,横系在临江 

     八年级语文  第2页  共8页 

     的悬崖上,走在上面既艰且险。到了这里你才能体会到什么叫真正的山路:陡、细、长、险、滑……我觉得自己真像一只岩羊在峻峭的崖壁上颤栗着探行。 

     ④再往前,两岸高山越挤越拢,排列成一道道狭窄的天门。本来在宽阔江面上舒展流淌的江水,一下子挤进这难以容身的峡谷,它勃然大怒,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声。这声音在山谷间回荡传响,仿佛洪荒远古开天辟地的遗音。这里不是汪洋大海,但我却感觉到汪洋大海狂暴时的声势和威力:岩在崩,地在动,山在摇。我只觉头晕目眩,脚下站立不稳。据说,漂来的粗圆木和滚落的大石块,在这里都会被粉碎得无影无踪。我只能退到高处,遥遥承受这惊心动魄、热血沸腾的刺激…… 

     ⑤怀着上峡带给我的震撼走向中峡。迎面来了一队马帮 , 我闪身到路旁让道,听着马儿们艰难的足音,看着马帮慢腾腾地消逝在远处断崖后面……马帮就是这样从过去走到现在的。路途艰险,马帮却奋力前行,走成了峡谷中一道独特的风景。中峡的谷底礁石遍布,如满天星斗。这些从山上飞滚而来的落石,堆积江中,犬牙交错。江水在其间往复跳跃,浪花推着浪花,旋涡套着旋涡,一路5公里18个险滩相连至下峡。 

     ⑥我对下峡的感受,第二次比第一次强烈。三年后的正月初,我从丽江的大具乡乘车直奔下峡。抵达停车场,我不禁惊叹:“好个哈巴雪山!”仔细俯仰一番:没有零散的峰头断崖,整体性的山岳和巨型斜面板块造就出大气磅礴的雄姿。而后沿着栈道直至江边的观峡台,在台上远眺江两边玉龙、哈巴凌空对峙,峰连嶂合。此景正如清代孙髯翁所写:“一线中分天作堑,两山夹斗石为门。”前往渡口的路上,日头已经偏西,山巅阳光耀眼,峡谷里却笼罩着浓浓的阴影,几分雄浑,几分肃穆,几分苍凉。 

     ⑦从渡口乘船前往对岸。上岸后发现没有路,我只得寻着人踩过的痕迹,攀藤抓草往上爬,还得时时小心,脚下不能打滑,否则就会坠下深渊。我大汗淋漓地攀登了近1个小时,才算踏上新开辟的公路。 

     ⑧山高峡深,天黑得早,我只好投宿在下峡核桃园的一家小旅店。核桃园是个只有几户人家的小山村,这里的夜特别深沉,空寂得不像在人世间。浓墨似的山头上方,星星在一块不大的天幕上眨着眼,默默感受夜的静谧。人在此际,内心一片宁静,仿佛世间一切的纷杂都与我无关。我很快就带着白天的游兴进入了梦乡…… 

     ⑨第二天拂晓我就出发了,穿越中峡来到了上峡。上峡已经开发为旅游景点,修筑了栈道,可直下江边挨近虎跳石。峡中筑了公路,可以通车,游览更方便了,越来越多的人可以欣赏到一身豪气、雄奇威猛的虎跳峡。但留在我内心深处的,还是那个不经雕琢、野性十足的虎跳峡。我伫立江崖,仿佛又见一队马帮从远处断崖后慢腾腾地走来…… 

     ⑩两次进入虎跳峡,我如同经受了洪炉的冶炼,无论体魄还是心魄,都比过去强健许多。若要问我云南山川最富阳刚之美的地方在哪里,我定毫不迟疑地回答:在虎跳峡! 

     (选自《滇域探秘》,有删改) 

     【注释】①马帮:按民间约定俗成的方式组织起来的一群赶马人及其骡马队的称呼。马帮是大西南地区特有的一种交通运输方式,也是茶马古道主要的运载手段。 

    1. (1) 请梳理作者在虎跳峡所见的主要景物,概括其特征,并根据提示将下图补充完整。 

       所至 

       

       所见 

    2. (2) 请结合语境,从修辞运用的角度,对选文第④段画横线的句子进行赏析。 
    3. (3) 请根据选文内容,依次填入下面文字中空缺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作者的“所感”是游记的灵魂,也是游记的生命力所在。阅读选文时,我们发现作者两次写到马帮:第⑤段写马帮“走成了峡谷中一道独特的风景”,表达了作者对马帮的之情:第⑨段写“仿佛又见一队马帮从远处断崖后慢腾腾地走来”,表达了作者对马帮的之情。这就是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摄取所见,又不单是写实,处处流露作者的情思”。 

       A赞赏  震撼  B惊喜  怀念   C敬佩  追怀     D哀怜  慨叹   

    4. (4) 游记常见的写法有“移步换景”和“定点换景”,选文第⑥段使用了哪种写法?请简要分析。 
    5. (5) 请根据选文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你对第⑩段中画双横线句子的理解。 
  • 8. 非文学作品阅读 

     【材料一】 

             
     

     演讲的叙述结构 

     

     

        
     

     坡 道 

     

     “坡道”就是演讲时你一开始说出的那几个句子。
    它应当马上吸引听众的注意力,并有足够高的坡度。这样,无论接下来你说什么,都会引起听众的兴趣。 

     

     【小贴士】 

     

     ●掌握好“我”与“你(你们)”的比例。用一次“我”就要用十次“你(你们)”。 

     

     ●七秒法则:在听众决定是否关注你的讲话之前,你只有七秒的时间可以利用。 

     

     ●一些妙招:运用强大的统计数据,向听众提问,引导想象情境,讲述有趣的故事等。 

             
     

     发 现 

     

     不能强制性地将信息灌输到听众的大脑里,
    而要刺激听众主动发现些什么。要严格将中间部分的讲话归纳为三个要点,因为人的大脑,只能有效地对付三件事。 

     

     【小贴士】 

     

     ●三事原则:无论你需要讨论多少事情,将内容进行分类,类别不要超过三种,或者说发现要点不要超过三个。 

     

     ●列出“听众需要”知道的三个事项,从中找到“发现”的三个要点。 

     

     甜 点 

     

     甜点是正餐后的一道菜品,以此圆满地结束宴席。
    演讲也当如此,要让听众记住你的演讲结尾或者说甜点的工作就是要引起听众的情感共鸣,创造一种美好的感觉。 

     

     【小贴士】 

     

     ●右脑原则:世界神经科学的相关研究已经揭示,人类的决策不是经由处理数据和
    信息的左脑作出,而是由处理故事、情感、色彩以及幽默的右脑作出。 

     

     ●最好的甜点是一则故事或轶事,也可以是一个增强讲话要点的比喻或想象。 

     (选自《高效演讲》) 

     【材料二】 

     人民把生命交给了我们 

     〔以色列〕伊扎尔•拉宾 

     ①在柔嫩的16岁,我被发给了一支步枪。这不是我的梦。我曾想做一个水利工程师,我曾在农业学校学习。我曾想,在干热的中东,一个水利工程师是很重要的职业。我今天仍然这么想。然而,我却被迫求助于枪。 

     ②我在军队中服务了几十年。在我指挥下,那些想活、想爱的青年男女却是走向了他们的死亡。在我的指挥下,他们杀死了被派来杀害我们的敌方人员。 

     ③在中东我们的居住地,在以色列我们的家园,飞机上可以看到摄人心魄的景色:深蓝色的海洋和湖泊,深绿色的田野,五颜六色的沙丘构成的沙漠,石灰色的山脉,以及白墙红顶的房子点缀的整个乡村,还有一眼望不到边的一个个坟墓。同样在埃及、叙利亚、约旦、黎巴嫩,在飞机的舷窗旁、几千英尺高空之外,不计其数的墓碑一片沉默。但是几十年来,它们的疾呼从中东传遍世界。 

     ④今天站在这里,我希望向那些所爱的人致意——也向对手;我希望向所有这些国家在所有这些战争中的所有倒下者致意;向他们的家人致意,他们承受着丧失亲人的重压;向那些残废者致意,他们的创伤永远难以愈合。 

     ⑤儿童降生于一个混乱的世界,他不能选择他的父亲和母亲,他不能选择他的性别和肤色、他的宗教、国籍或家园。从他小拳紧攥地进入这个世界的那一刻起,他的命运就置于他的国家的领导人的手中。是这些领导人将决定他是生活于舒适之中还是绝望之中,是安全还是恐惧。他的命运交给我们来处置——所有国家的总统们、总理们。 

     ⑥正如没有两个指纹是相同的,也没有两个民族是一样的。每个国家都有它自己的法律和文化、传统和领袖。但是,有着一个能够适用于整个世界的普遍信息,有着一个对不同的 

     政体、不同的种族、相异的文化都适用共同的规律。 

     ⑦“那么,就好好地照看你自己。”这是生命神圣的信念。 

     ⑧各国的领导人必须为他们的人民提供这种条件,如果你能做到的话。这将使得他们能够享受生命。这些就是:言论和迁移的自由、食物和住所,而最重要的是生命自身。全世界每一个角落的军人墓地都在沉默地宣告着那些国家领导人在保护神圣的人类生命上的失败。 

     ⑨只有一个激进的方法可以保护神圣的人类生命:没有装甲、没有坦克、没有飞机、没有水泥防御工事。 

     ⑩这个激进的解决方法就是和平。 

     【注释】①伊扎尔•拉宾:以色列前总理,因与巴勒斯坦签署和平协议,获得诺贝尔和平奖。本文为拉宾获奖时的演说稿。 

     【材料三】 

     同学们,有句话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正值青春热血的我们,应该自强不息。自强是什么?自强是不沉郁在过去的坎坷中,不在坎坷中放弃自己的理想、迷失自我。 

     欧阳修被贬,寄情山水,与民同乐,意外地达到了自己的理想;苏轼被贬,可他却在水中藻荇交横中顿悟,“盖竹柏影也”,使他明白清者自清,最后自嘲“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杜甫即便是处在“长夜沾湿何由彻”的痛苦生活中仍能迸发出奔放的激情和不灭的希望,始终怀有博大的胸襟和崇高理想。 

     中华五千年,我们民族都是自强的,我们应当传承与发扬。 

    1. (1) 根据你对材料一的理解,选出下面说法不恰当的一项(    ) 
      A . 随着演讲时间的推进,设计完美的坡道、发现与甜点能提高听众参与的热情。 B . 演讲开头只有七秒的时间可以有效利用,而这将决定听众是否关注演讲的内容。 C . “我将谈谈我们的过去、现在以及未来”,这样的演讲更容易刺激听众发现要点。 D . 演讲结尾向听众传递新的信息或提供新的数据,可作为甜点加强演讲的效果。
    2. (2) 演讲要有听众意识。材料二拉宾的演讲针对的主要听众是(    ) 
      A . 各国部队军人 B . 战争遇难者家属 C . 各国政要 D . 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
    3. (3) 材料二中拉宾的开篇是否符合“坡道”原则?请谈谈你的看法。 
    4. (4) 材料二中拉宾的演讲从三个角度提供发现要点,请完成下面思维导图。 

       

    5. (5) 材料三是小杭的演讲稿,请你运用材料一的资料为他提出两条修改建议。(要求表达流畅,有理有据,100字左右) 
  • 9. 古诗文阅读 

     [甲] 

     莫干山 

     〔清〕周庆云 

     参差楼阁起高岗,半为烟遮半树藏。 

     百道泉源瀑布,四周山色幽篁。 

     [乙] 

     峡江寺飞泉亭记(节选) 

     〔清〕袁枚 

     登山大半,飞瀑雷震,从空而下。瀑旁有室,即飞泉亭也。纵横丈馀八窗明净闭窗瀑闻开窗瀑至。人可坐可卧,可踞,可偃仰,可放笔研,可瀹茗置饮,以人之逸,待水之劳,取九天银河,置几席间作玩。当时建此亭者,其仙乎□ 

     僧澄波善弈,余命霞裳与之对枰。于是水声、棋声、松声、鸟声,参错奏。顷之,又有杖声从云中来者,则老僧怀远抱诗集尺许,来索余。于是吟咏之声又复大作。天籁人籁,合同而化。不图观瀑之娱,一至于斯,亭之功大矣! 

     坐久,日落,不得已下山,宿带玉堂。正对南山,云树蓊郁,中隔长江,风帆往来,妙无一人肯泊岸来此寺者。僧告余曰:“峡江寺俗名飞来寺。”余笑曰:“寺何能飞?惟他日余之魂梦或飞来耳!”  

     (选自《小仓山文集》) 

     【注释】①瀹(yuè)茗:烹茶。瀹,煮。②澄波:僧人法名。③霞裳:袁枚的学生。④对枰(píng):对坐下棋。枰,博局,这里是比赛棋艺的意思。⑤怀远:僧人法名。 

     [丙] 

               论山水(节选) 

     〔清〕张潮 

     有地上之山水,有画上之山水,有梦中之山水,有胸中之山水。地上者妙在丘壑深邃;画上者妙在笔墨淋漓;梦中者妙在景象变幻;胸中者妙在位置自如。 

     (选自《幽梦影》) 

    1. (1) 甲诗中“半为烟遮半树藏”一句写出了莫干山的特点。 
    2. (2) 甲诗中“飞”“蘸”,炼字精妙,请任选其一加以赏析。 
    3. (3) 下面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人可坐可卧,可踞(像簸箕一样) B . 参错奏(一起) C . 又有杖声从云中来者(拖着) D . 来索余(序文)
    4. (4) 给乙文中画横线句断句,限断三处。 

       纵 横 丈 馀 八 窗 明 净 闭 窗 瀑 闻 开 窗 瀑 至。 

    5. (5) 用现代汉语写出乙文中这个句子的意思。 

       不图观瀑之娱,一至于斯,亭之功大矣! 

    6. (6) 乙文第一段结尾的空格处标点为“?”,还是“!”?请结合文意简述理由。 
    7. (7) 丙文中说“有地上之山水,有画上之山水,有梦中之山水,有胸中之山水”,柳宗元笔下《小石潭记》中的“小石潭”和乙文袁枚笔下的“飞泉亭”,分别属于怎样的山水?请结合选文内容,并联系所学,简要阐述。 
三、写作(40分) 
  • 10. 从下面作文题中任选其一,进行写作。 

     题一:夏天,就应该要有“夏”的滋味:木桌上绿皮红瓤西瓜的多汁爽口,树荫下白色栀子花的清香淡逸,体育课后教室里飘散的汗水味,酷暑里“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的艰辛劳作……请以《夏的滋味》为题写一篇文章。 

     题二:你被任命为2023年夏的使者。你可以化身为风,为酷暑中坚守岗位的人送去凉意;你可以变身为雨,为心灵干涸的人送去甘霖;你可以幻化为荷,为彷徨迷茫的人捎去清香……请以《夏的使者》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不少于600字;②不得抄袭、套作;③不得出现含有考生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