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吉林省长春市2023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仿真模拟试卷一

更新时间:2023-05-29 浏览次数:55 类型:中考模拟
一、积累与运用(15分)
  • 1.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鲁迅先生曾说过汉字有“三美”;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日,意美以感心。阴阳上去传递音律和谐,点横撇nà呈现精妙组合,含英咀华彩显意蕴无尽。语言大师们借此特点创作文学作品,婉转和谐,节奏鲜明,意趣无限,美感无穷[甲]书法大师们借此特点创作书法作品,笔走龙蛇,跌宕有致,铁书银钩,冠绝古今。汉字之美经得起咀嚼品味,细细欣赏。一个“看”字,便可用“”等不同字来描述。仔细揣摩,便会衍生出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深层的陶醉和美感。作为炎黄子孙,我们有责任学好汉字,用好汉字,让这个“东方魔块”释放出更为灿烂而厚重的美,切不可让最美的声音戛然而止,销声匿迹

    1. (1) 根据拼音填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①点横撒nà然面止

    2. (2) 上文[甲]处,应填入标点的正确选项是( )
      A . . B . C . D . ……
    3. (3) 对上文语段中加点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咀嚼”在句中是“用牙齿磨碎食物”的意思 B . “观、视、望、職、瞧、脉、瞄、隌、效等虽然郊是“看”的意思,但是又有着细微的差别,比如“瞰”专指从高往下看俯视的意思 C . “衍生”在句中是“演变发生”的意思。 D . 销声匿迹:形容消失得无影无踪,隐藏起来不出声不露面。
    4. (4)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 “阴阳上去”中的“上”读shǎng B . “传递、彰显、揣摩、灿烂”中这四个词的词性相同。 C . “音律和谐”考“意趣无限”短语关型相同。 D . “作为炎黄子。我有责任学好汉字,用好汉字,让这个‘东方魔块”释放出更为灿烂而厚重的美……一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 2. 古诗文默写填空
    1. (1) ,山河表里关路。(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2. (2) 出门东向看,(《十五从军行》)
    3. (3)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运用生动的细节描写,为冷色基调的画面涂抹上一丝暖色,反衬得整个境界更加洁白,更加寒冷的句子是:
    4. (4) 文天祥《过零丁洋》中的”两句,表达了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爱国之情。
二、阅读(45分)
  • 3. 文言文阅读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上①谓侍臣曰:“治国如治病,病虽愈,犹宜将护。傥②遽③自放纵,病复作,则不可救矣。今中国幸安,四夷俱服,诚自古所希,然朕日慎一日,唯惧不终,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魏征曰:“内外治安,臣不以为喜,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

    (选自《资治通鉴》)

    【注释】①上:皇上,指唐太宗。②傥:倘若。③遽(jù):迅速。

    1. (1) 下列各组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乱其所为                 蒙络摇缀,参差披(《小石潭记》) B . 益其所不能                 而计其长不盈寸(《核舟记》) C . 犹宜                       意隧入以攻其后也(《狼》) D . 数闻卿辈谏争也       孤岂卿治经为博士邪(《孙权劝学》)
    2. (2)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于”的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故天将降大任是人也

      A . 宋君令人问之丁氏   (《穿井得一人》) B . 力恶其不出身也       (《大道之行也》) C . 欲报之陛下也          (《出师表》) D . 皆以美徐公             (《邹忌讽齐王纳谏》)
    3. (3) 下列对【甲】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B .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C .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D .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4. (4) 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和分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 【甲】文蕴含深刻道理,告诉我们常处忧愁祸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发展,常处安逸快乐之中可以使人颓废死亡。 B . 【乙】文唐太宗虽然身处太平盛世,但他能时时保持小心谨慎,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希望能经常听到大臣的谏言。 C . 【甲】【乙】两文都谈及国家治理之道。【甲】文侧重议论,表达孟子鲜明的观点;【乙】文侧重描写,通过语言描写表达唐太宗的治国思想。 D . 【甲】文从国家到个人,论证经受磨炼的好处,最终提出中心论点;【乙】文从治病到治国,表明虽然国家强大了,但国君仍要居安思危。
  •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甲)这个世界需要你

    ①千年前,你曾奋笔疾书,犯颜直谏;你曾啸聚竹林,诗酒弹唱;你曾周游列国,风尘仆仆;你也曾对月题诗,笔力峥嵘。而如今,我在茫茫人海中踮足眺望,却望不到你峨冠博带的身影,为什么看不到一个正心诚意、上下求索的读书人?这个世界需要真正的读书人!

    ②这世界需要为真理而读书的人。为真理而读书,就会勇敢无畏、坚韧执着。像那被烈火焚身的“异教徒”布鲁诺,宁可以身殉道也绝不放弃“日心说”;像那率领船队穿越好望角的麦哲伦,用生命为人类走出一条新路;像那“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亚里士多德,面对柏拉图这样的巨擘也敢于说“不”。而放弃了对真理追求的读书,就免不了被凡尘中的物欲干扰、诱惑,丧失做人的底线,陷在“名利”的染缸里不能自拔,失去了铮铮傲骨,迷失了人生方向,活得自私又狭隘,粗俗又劣质。

    ③这世界需要为梦想而读书的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多少读书人的梦想啊!可是现如今大批的人为金钱、为名利而忙碌在书山文海中,没有梦想的读书人,是多么悲哀啊!“伪读书人”看到大学生就业难,研究生工资低,就匆忙地移开脚步,不肯为知识造一个梦想的外壳,他们也终究会被梦想抛弃。“大衣哥”朱之文,用浑厚的男中音,从破败的小屋,一路唱到“星光大道”的周冠军。他没有读过多少书,但他凝神静思读乐谱的那一刻,谁能说他不是一个有梦想的读书人呢?梦想似飞鸟,读书恰似为梦想插上了闪光的翅膀,让梦想载着丰硕的知识在浩瀚的苍穹中自由翱翔。

    ④这世界需要为修养而读书的人。“内圣外王”是读书的境界,或许一般人难以企及,但是加强自身的修养,让生命焕发出应有的光彩却是大多数人可以做到的。商鞅市门立木的诚信可以从书中读到;钱伟长的赤子之心可以从书中读到;郭明义当代雷锋的精神,更能够从书中读到。不仅如此,太史公毁身扬志、挥笔疾书的身影,史铁生生死煎熬、大笔如椽的身姿更能让我们在品读唏嘘中了悟生命的坚韧。温家宝说:“读书可以改变人。”我想,他强调的就是修身吧。

    ⑤熙熙攘攘的世界,多需要一些真正的读书人啊!如余秋雨一般用千百年的梦想踏出一条文化苦旅,如李敖一般用犀利的笔调勾勒出一副铮铮傲骨,如刘墉、毕淑敏一样,将生命打磨得玉润珠圆。

    ⑥这个世界需要你,真正的读书人!

    (有改动)

    1. (1) 选文第③段画线句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2. (2) 选出下列名言中最适合充当选文第④段论据的一项( )
      A .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B . 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 C . 书籍是改造灵魂的工具。——雨果 D .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
    3. (3) 结合选文谈谈,要想成为真正的读书人,你现在该如何努力。
  • 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草的事

    刘江滨

    ①农村长大的孩子跟草最有缘,他们几乎是一起疯长的。田间地头,院落街道,甚至房顶,到处都是草的芳踪,有草的地方就有小孩子的身影。在农村,树需要植,庄稼需要播,蔬菜需要种,这些绿色植物需要精心侍弄,浇水、施肥、管理、看护,唯独草,被称作野草、杂草,人们欲除之而后快,因此,孩子们的一大任务就是割草。

    ②割草最怵头的是炎热的夏天钻进玉米地里,密不透风,闷热难耐,身上的汗水如小溪流个不止,玉米叶子刮到裸露的肌肤上,划出道道红印,被汗水蜇得又痒又疼。这个时候,玉米地里的草没法用锄头锄,只能用手薅,薅不动的就用镰刀割。而最惬意的是在苜蓿地里割草,尤其是傍晚时分,小风儿溜溜吹着,苜蓿地平展展的,干起活儿来很清爽。阳光给簇簇狗尾草穗子镀上了一层亮色,在微风中有些嘚瑟地摇曳。记得有一次,割得累了,我躺在苜蓿上,像躺在绿色的毯子上,听着草丛里虫子的鸣唱,望着白云悠悠的天空,享受着清风蓝天。

    ③割完草,用箩筐背回家,晾晒在场院里。青草的气息一直萦绕在空气中,甜丝丝的,很好闻。如果家里养着猪和兔子,就拿一些喂它们,多数情况下,是晒干之后交给生产队牲口棚,算作工分。我们邻村有一个县里的马场,有时候我们把草打成捆用排子车拉过去,卖给马场,赚些家用。草是牲畜的粮食,称作草料。鲁迅说,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是也。

    草的种类繁多,可不像庄稼,只有麦子、玉米、高粱、谷子等几类,草像天上的星星,不知凡几。小的时候,为了记住草的名字,也是为了消遣,我经常把草的名字跟村里的人名连在一起,编成顺口溜,诸如,燕子荑,找修己;灰灰苕,找军涛;蒲公英,找建东;马齿苋,找福建……当然,许多草的名字我是记不住的。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出现了大量植物(包括草)的名称,孔子说,读《诗经》的功能之一便是“多识鸟兽草木之名”,这是对大自然最原始的亲近。据统计,《诗经》共305篇,其中153篇写到植物,草字头的字满目皆是。如“葑”“菲”“芾”“荠”“荼”“蓼”“苓”“莪”“茆”“蒿”“薇”“蕨”“芣苢”……草色青青,绿意幽幽。

    ⑤草是最低矮的植物,匍匐在大地的胸膛之上。相较于蔬菜、庄稼、树木,草是最无用的东西,牛吃马嚼,任人践踏,与竹头木屑同类,因此地位卑微,遭人轻视。鲁迅在其《野草》中说,野草“当生存时,还是将遭践踏,将遭删刈,直至于死亡而朽腐”。所以,生活在最底层的人被称作草民、草根,上山的土匪被称作草寇。旧时代的平民百姓在上层统治者眼里就如同草芥蝼蚁,草菅人命是常有的事。

    ⑥然而,卑贱者又何其没有高贵的一面。草也是大自然之子,也是地球上的生命体,所有的生命一样应该得到尊重。怀有一颗大自然之心的诗人爱称其为“香草”“芳草”“幽草”,在他们笔下,这是一片美丽的风景。“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李商隐),“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苏轼),“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英国博物学家理查德·梅比著有《杂草的故事》,对杂草予以辩护,他写道:“有时候,一种植物成为杂草,继而成为纵横多国的凶猛杂草,是因为人类把其他野生植物全部铲除,使这种植物失去了可以互相制约、保持平衡的物种。另有一些可怕的杂草则纯粹是人类的短视所致……”在这本书里,他将杂草比作我们的亲戚。其实,虽然杂草有时是多余的甚至有害的,但草却是人类生存必要的构成,如果没有草的存在,大地失去了植被,必会造成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山体垮塌,岂不最终和月球一样荒凉?

    ⑦民间多有“仙草”的传说,比如《白娘子传奇》中,白素贞盗仙草(灵芝)救了夫君许仙。“神农尝百草”,中国对世界医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现在普遍使用的中草药有5000种左右。人参、灵芝、枸杞、当归、黄芪、茯苓、白芷……这些草药的名字人们耳熟能详,如数家珍。明代医学家李时珍著《本草纲目》成为中草药的经典、人类的福祉。草成为仙草灵丹,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谁还敢小视睥睨?

    ⑧如果说散落在世界角角落落的草,像散兵游勇,那么来到草原,就像来到草的根据地、大本营。“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是草的世界,草的海洋,莽莽苍苍,横无际涯,绿色的波涛汹涌起伏,草们恣意撒欢儿,自由自在,任风抚慰,任阳光亲吻,盏盏各色各样的小花仿佛星星点灯,叫人心醉神迷。

    ⑨“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在草的身上,我们看到了生命的坚韧、顽强,它们打不垮,毁不掉,挫不败,这是人类需要向草致敬的最宝贵的品格。(节选自《特别关注》2018年第8期)

    1. (1) 结合选文内容,试分析选文从哪些方面来的写有关“草的事”。
    2. (2) 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④段文中画线句子。

      草的种类繁多,可不像庄稼,只有麦子、玉米、高粱、谷子等几类,草像天上的星星,不知凡几。

    3. (3) 结合短文内容,试分析第⑨段在文中的作用。
    4. (4) 结合选文内容,说说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5. (5) 结合短文内容,试赏析本文运用的写作手法。
  • 6. 阅读名著选段,完成问题

    自此,A的病,一日重似一日,再不回头。诸亲六眷都来问候。五个侄子穿梭地过来陪郎中弄药。到中秋以后,医家都不下药了。把管庄的家人都从乡里叫了上来。病重得一连三天不能说话。晚间挤了一屋的人,桌上点着一盏灯。A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得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奶妈抱着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眼前,故此纪念。”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赵氏慌忙揩揩眼泪,走近上前道:“爷,别人都说的不相干,只有我晓得你的意思!”……赵氏分开众人,走上前道:“爷,只有我能知道你的心事。你是为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A,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1. (1) 这段文字选自章回体小说《》,刻画的主要人物是,它主要采用了手法来达到讽刺的效果。
    2. (2) 在赵氏之前有好几个人猜测A(人物)为什么“伸着两个指头”的原因,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而没有一下子就让赵氏来说?
    3. (3) 选段人物A迟迟不肯断气的原因是什么?你认为文中的主人公严监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三、综合实践(10分)
  • 7. 某班开展“迎端午 过中华节”主题活动,请你参与。
    1. (1) 我国传统节日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有悠久的历史和特殊的文化内涵。请你从下面几副对联中选出与“端午节”相关的一项( )
      A . 叶落疏桐秋正半,花开丛桂月常圆。 B . 话旧他乡曾作客,登高佳节倍思亲。 C . 艾草驱瘴千门福,碧水竞舟十里欢。 D . 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
    2. (2) 请你为此次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要求含有一种修辞手法)
    3. (3) 下面是李华同学的部分演讲稿,请你帮助他修改。

      它从汨罗江的波涛里悄然走来,几千年前的那朵浪花犹如一滴水彩,把中华大地染成粽叶式的青绿。【甲】从此每一条河川都回荡着振聋发聩 , 每一个角落都弥漫着亘古不变的艾香。【乙】而是否具有传承创新意识,是民族文化兴旺的决定性因素

      ①【甲】处画线句子成分残缺,应在句末加上“”。

      ②【乙】处画线句子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4. (4) 活动过程中,王凡认为端午节没有什么意义,不想参加此次活动,你要如何劝说他?
四、写作(50分)
  • 8. 以下作文,任选其一。

    1)请以“这里的风景真美”为题作文。

    要求:①文体自选;②不少于600字(写成诗歌不少于16行);③不得套写、抄袭(包括本卷中的材料);④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村头有口大井,井旁有棵大树,树上住着许多鸟儿。每天清晨和傍晚,鸟儿都会看到村里人络绎不绝地来打水。喝过水的人都会称赞这井水甘甜醇美。鸟儿对大井说:“你为村里人提供了这么甘甜的井水,他们真应该好好感谢你!”大井谦虚地说:“我正想好好感谢村里人呢!”“他们从你这里取走了甜美的井水,”鸟儿奇怪地问,“你还要感谢他们?”“你说的不错,”大井又答道:“我为人们提供甘醇的井水,但也正是人们不断地来打水,使井底新鲜的活水不断地涌来,才让我始终充满着青春活力!”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诗歌除外),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