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

更新时间:2023-05-29 浏览次数:41 类型:期中考试
一、      
  • 1. 阅读语段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故乡的美景,每一眼都可谓万种风情,每一处都是画里江山,每一种都让人流连忘返。鲁迅笔下的故乡,有月明千里的夜空,广袤(  )无垠的大海,碧绿溜圆的西瓜,令人心驰神往;沈从文心中的故乡,有白鹭在空kuànɡ(  )的稻田上优雅掠过,水车在河边悠悠然转动,石碾在屋檐下咕噜咕噜画圈,是如诗如画的世外桃源。山明水秀、诗情画意,这都是人们对故乡的热切渴望,也是生命在追寻着的一种归宿。

    1. (1) 阅读以上文字,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袤( ) kuànɡ( )

    2. (2) 以上文字中,有不少成语,请写出其中的三个。
  • 2. 阅读语段

     “自古达人轻富贵,例缘乡味忆还乡”,故乡的味道,最是难忘。大家恪守传统做法,把关切与牵挂融入食物,盛进餐盘和行囊,就把故乡带去了远方。普通的食材,经过各地人民孜孜不倦地研究,其味道千变万化。这些味道,已经在漫长的时光中和乡情、乡愁混合在一起,才下舌尖,又上心间,让我们几乎分不清哪一个是滋味,哪一种是情怀。人们走过千山万水,尝尽不同的食物,却总会在思乡时念叨“还是没有故乡的好吃”。

    1. (1) 解释文段中画横线的词语。

      恪守                    孜孜不倦

    2. (2) 根据对联的要求及文段的相关提示,从以下句子中选出关于“乡景”和“乡味”的对联各一副,并按上下联顺序填写。

      ①乡间水秀见风情   ②灯红酒绿夜璀璨   ③故土山明展画卷

      ④邻里和睦道德崇   ⑤眼前佳肴惹乡愁   ⑥心中美味牵旧梦

      乡景:

      乡味:

  • 3.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家乡的风俗,最是特别。吴伯箫提起家乡的“灯笼”,就会想起看社戏时闹嚷嚷的观众,香喷喷的花生篮,甜蜜蜜的冰糖葫芦,大花脸的小丑。汪曾祺忆起家乡的端午,总不能忘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放黄烟子、吃“十二红”、挂“鸭蛋络子”……虽百里而异习,然思念最是真切。故乡的一切,都早已烙印在每个游子的记忆深处,在内心由衷地荡起他们的悠悠乡情。

    下面从以上几个文段中选出来的句子,属于病句的一项是()

    A . 故乡的美景,每一眼都可谓万种风情,每一处都是画里江山,每一种都让人流连忘返。 B . 山明水秀、诗情画意,这都是人们对故乡的热切渴望,也是生命在追寻着的一种归宿。 C . 人们走过千山万水,尝尽不同的食物,却总会在思乡时念叨“还是没有故乡的好吃”。 D . 故乡的一切,都早已烙印在每个游子的记忆深处,在内心由衷地荡起他们的悠悠乡情。
  • 4. “故乡”是永恒的创作主题,经典诗文多有吟咏故乡之作。请根据下面提供的信息,整理下列与“故乡”相关的诗文,按要求填写内容。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中听《折杨柳》,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句子是①

    岑参《逢入京使》中用夸张手法传达对家乡、亲人无限眷念之情的句子是②

    岑参《逢入京使》中由于行色匆匆,只好用捎口信方式表达怀亲之情的句子是③

    《木兰诗》中描写木兰征途遥远行军神速的句子是④

    《晚春》韩愈珍惜光阴,不失时机,春光不负杨花榆荚的句子是⑤

  • 5. 阅读

    为什么口音很难改变

    ①说着同一种语言的人,口音却可能千差万别。口音是怎样形成的?为什么口音形成后很难改变?

    ②环境对于语言有重要的影响,人们分散在不同的地理空间,随着时间的推移,往往会形成特定的发音方式。说着同样语言的一群人如果被分为两部分,分别在两个孤立的岛上生活,随着时间流逝,地理距离与社会隔离会让他们发展出各自的方言或口音,甚至像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语言。

    ③一些专家认为,口音还与地方气候有关。例如,西北地区海拔高,空气干燥,声波传播远,故语音高亢嘹亮;四川盆地气候湿度大,声波衰减快,故四川话尾音粗长而通透;江浙地区气候温润,故语速快,声音清悦;广东湿热,海风大,故鼻音重;东北气候寒凉,吸气慢,呼气快,主要靠嘴呼吸,口音也是口腔共鸣多,鼻腔共鸣少。

    ④人的口音一般是在幼时形成的,随着年龄增大,想改掉口音并不容易。这是因为在婴幼儿阶段,我们的大脑中有着极为丰富和敏感的神经突触,使得我们具有强大的语言学习能力。然而,在青春期结束后,学习语言会变得越来越困难,学习新语言的能力会逐渐下降。有实验证明,人脑纹状皮层的神经突触增长最旺盛的时期是在人出生2-4个月,在出生后8-12个月的时候达到顶峰,这个时候婴幼儿的神经突触比成年人要多50%左右,随后神经突触慢慢减少。到十多岁时,会丧失40%的神经突触。这些丧失的神经突触是被大脑自动修剪掉的。这就是为什么在人生的早期阶段,我们有语言本能,能够轻松学会几种语言,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本能就会减弱。普通人在十多岁之后,语言学习变得不那么容易、自然。因此,一个人成年后很难改变他幼年形成的口音。

    ⑤我们还会发现:大多数中国人说外语总是改不了中式发音,大多数外国人说中文也有很奇怪的口音。这可以说是一种普遍现象,如日本人说英语、印度人说英语也带有独特的发音。

    ⑥为什么我们很难说一口纯正的外语 ?人在幼时学习母语,一开始都是吞吞吐吐的,这是因为幼儿刚开始用口腔肌肉练习发音,后来练得越来越熟练,口腔的肌肉已经形成下意识的动作了,自然就伶牙俐齿了。而当我们成年后学习外语时,发音时口腔肌肉已经习惯用母语的发音方式了。这就是为何成年人矫正口音十分困难的原因。因为我们的母语会干扰外语发音。成年人学习外语时,听到外语发音,大脑首先会在自己熟悉的母语发音中去寻找与之相似的音,然后会认为听到的这个音就是母语中的某个音。如日本人说英语r、l不分,不是因为舌头硬,也不是口腔结构有问题,而是因为日语里也有个r,这个r的发音介乎于英语的r和l之间,干扰了他们对英语r、l的识别。而印度人说英语口音很重,因为印度曾是英国的殖民地,有庞大的英语使用群体,有标准的用本地文字表示英语的方式, 这使得印度的英语口音独特而稳定。

    (选自《百科知识》2022年第4期,有删改)

    1. (1) 下面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A . 环境会影响语言,说着同样语言的人被分在不同的地理空间生活必定发展出不同的方言。 B . 我们有强大的语言学习能力,得益于婴幼儿阶段大脑中有着极为丰富和敏感的神经突触。 C . 大多数中国人说外语改不了中式发音,大多数外国人说中文有奇怪口音,这是普遍现象。 D . 人幼时学母语能从吞吞吐吐到伶牙俐齿,是因口腔肌肉经过发音练习已形成下意识动作。
    2. (2) 下面对本文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 . 开篇提问,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指出说同一种语言的人口音可能千差万别,难以改变。 B . 第③段采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来强调不同地域的口音伯仲难分、各有特色,极具说服力。 C . 第④段加点词“左右”表示估计,说明句中所说的50%是个大概的数据,用语严谨准确。 D . 本文为事理说明文,按照逻辑顺序,科学详尽地解释了人的口音形成及难以改变的原因。
    3. (3) 唐代诗人贺知章有诗云:“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请用本文内容来说明诗中所说的“乡音无改”的原因。
  • 6. 阅读

    抵押 海寒

    ①十几年前的一天,母亲拿着一个厚厚的账本走进镇信用社大院。

    ②那位信用社主任大约头一次遇到这样的贷款户——拿一个厚厚的账本办理贷款。他听母亲坐在办公桌对面条分缕析地讲完,一口茶差点笑喷了:“这位大嫂,我们这里是银行,你家孩子要读书,还债要用钱,我很同情,但原谅我们不能给你办这个贷款。贷款要有担保、有抵押,你拿这个来给我们看,没什么用啊。”

    ③那账本上,是我家欠亲戚朋友两万多块钱的债。

    ④母亲大约也是头一次听到“担保“抵押”这样的新鲜词儿,她原以为只要跟他们讲清贷款的理由就好。

    ⑤担保是什么?抵押是什么?母亲满脸茫然。

    ⑥主任耐心地给母亲讲了大半天,站起来要送母亲出门。谁料母亲听完那些竟然笑了:“要担保,要抵押,这好说啊。”

    ⑦主任举到半空的手又落下来:“你家有可抵押的财产?”

    ⑧“当然有啊。”母亲满脸的茫然已经变成笃定。

    ⑨“有啊,俺有仨孩子,抵押给你们吧。”

    ⑩母亲话一出口,柜台后面的头都抬了起来。

    ⑪母亲就当没看见,兀自说下去:“俺有仨孩子,大闺女在北京读大学,二闺女在县城读高中,一个小儿在市里读中专。俺们家穷是不差,可俺穷不是因为花天酒地胡吃海喝不过日子才穷的,俺穷是为了供俺孩子读书。有困难,找政府。这不,俺就来找政府了。像俺们这种贷款户,你们应该热烈欢迎才是啊。俺还不是那种做买卖的,做买卖还有赚有赔呢。赚了还好,你们也跟着赚;赔了呢,你们就惨了,要账都找不到人儿。俺这生意,可是稳赚不赔。你想,俺家就在那里,长不了腿跑不了,你们想啥时找就去找。俺家孩子在那里,一天比一天能耐,等他们都读了书、长了本事,就只管赚钱给国家做贡献了,到时候,莫说你们贷我们三万两万,就是贷个十万八万,俺仨孩子一人担一份儿,说不定不到一年就还上了。何况俺现在还年轻,能劳动。你们这也是积德行善的事,是给国家培养人才……”

    ⑫母亲的话匣子打开了,听得信用社里那些工作人员全都咧嘴乐了。他们从来没遇到过这么能说的农家老太太。

    ⑬最后,那位信用社主任竟被母亲的长篇大论说服了,破例答应给母亲想想办法。

    ⑭第二天早上,母亲拿着我们全家人的身份证,乐颠地去办理了三万块钱的贷款。然后,一个个给我们打电话告知:你们都被我抵押给银行了,从现在起,你们个个儿都得给我好生混……咱得说话算话,到时连本带利一厘不少还给国家。

    ⑮此后,就是我们一家人漫长而艰辛的还贷路。

    ⑯那三万块钱,母亲拿出两万五,把这些年的新账陈账都一一还上了,还剩下五千块钱,她放手里当流动资金,买了几只羊,买了几窝长毛兔,又买了几十只下蛋的鸡……从年头到年尾,像侍候小孩儿一样上心地侍候着那些小生灵。

    ⑰毕竟小生灵们身小力薄,一年到头赚的那几个钱还填不了利息的一半。三万块钱不但没能按时还上,倒是驴打滚一样越滚越多。

    ⑱母亲却不恼。她依旧是那一句:你们好好混,混好了,那些钱总有还上的一天。

    ⑲母亲跟父亲,年年都为还那笔巨额利息在奋斗。母亲却再也不用低声下气在众人面前含着小心说话了。人不欠人一般高,她也不怕跟人说自己穷。

    ⑳母亲甚至说,我们家是村上最富的人家。一个庄户院儿一下子供出三个大学生,你问问,十里八乡可有?众人当面附和,掉转身就撇嘴:看把她烧的。

    ㉑母亲说得没错,债是越还越少的,到点肯定能还完。

    ㉒几年后,母亲那笔“巨债”总算是还完了。不但还完了,她还有了有生以来第一张银行卡。

    ㉓我们姐弟几个也各自成家立业,在不同城市安了家。平日里寄点钱给她,她不舍得花,全存上,自己还养鸡养兔子,弄点零花钱,也存上。

    ㉔“你还存那么多钱干吗?你还缺钱花吗 ?”回老家,我们劝母亲不要再那么省俭。

    ㉕母亲笑笑,半天,才不好意思地说:“这些年缺钱缺怕了,从来没有过银行卡。当初为贷款把你们几个都抵押了,想想都对不住你们。现在有钱了,就想使劲存使劲存,等把那卡上存满了,就给你们姐弟几个花,你们用钱的地方多着呢。”

    ㉖闻听此言,我们笑得眼泪都流出来了。大半生没有银行卡的母亲,哪里知道那张小小的卡怎么存也存不满,一如她这一生给我们的爱,怎么给也不嫌多。

    1. (1) 分析本文在详略安排上的特点及原因。
    2. (2) 结合上下文分析信用社主任破例贷款的原因。
    3. (3) 结合文中的具体描写,说说“母亲”是怎样的人。
    4. (4) 标题“抵押”言简意赅,请分析其妙处。
  • 7. 阅读

    【甲】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欧阳修《卖油翁》)

    【乙】

    陈尧咨善射,百发百中,世以为神,常自号曰“小由基”。及守荆南回,其母冯夫人问:“汝典郡有何异政?”尧咨云:“荆南当要冲日有宴集尧咨每以弓矢为乐坐客罔不叹服。”母曰:“汝父教汝以忠孝辅国家,今汝不务行仁化而专一夫之伎 , 岂汝先人志邪?”杖之;碎其金鱼

    (选自《碎金鱼》,有删改)

    [注释]①由基:养由基,战国时楚国神箭手。②典郡:掌管郡务。③罔不:无不。④伎:同“技”。⑤金鱼:古人的一种佩饰。

    1. (1) 选出朗读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
      A . 荆南当要冲/日有宴集尧咨/每以弓矢为乐/坐客罔不叹服。 B . 荆南当要冲日/有宴集尧咨/每以弓矢为乐坐客/罔不叹服。 C . 荆南当要冲/日有宴集/尧咨每以弓矢为乐/坐客罔不叹服。 D . 荆南当要冲日/有宴集/尧咨每以弓矢为乐坐客/罔不叹服。
    2. (2) 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
      A .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B . 以我酌油知之世以为神 C . 及守荆南回及鲁肃过寻阳 D . 释担而立不务行仁化而专一夫之伎
    3. (3) 用现代汉语表达下列句子。

      ①尔安敢轻吾射!

      ②汝父教汝以忠孝辅国家。

    4. (4) 选出对甲乙两文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
      A . 甲文中“陈康肃公”中的“公”是古代对男子的一种尊称;乙文中“岂汝先人志邪”中的“先人”古代一般指祖先、古人,此处专指陈尧咨死去的父亲。 B . 甲文通过对卖油翁酌油时的一系列动作描写,写出了卖油翁娴熟的技能,让我们明白了熟能生巧的道理。 C . 我们通过乙文中陈尧咨对母亲提问的回答可以看出:陈尧咨驻守荆南,每日苦练射箭本领,令人叹服。 D . 甲文中卖油翁“睨之”“微颔之”说明卖油翁对陈尧咨的射箭本领并不欣赏,甚至还有轻视之意。
    5. (5) 请结合甲文中卖油翁和陈尧咨两人对待自己长处的态度,谈谈现实生活中的你应该如何看待自己和别人的长处?
  • 8. 阅读

    木兰诗

    乐府诗集 〔南北朝〕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 (1) “东市买……北市买长鞭。”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作用?
    2. (2) 分析“旦辞爷娘去……”“旦辞黄河去……”这两句话的表达效果。
    3. (3)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这两句话运用了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4. (4)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这两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
  • 9. 为了更好地把握戏剧舞台的人物形象,完成下面的表格。

    台词

    人物

    经典形象魅力

    “先不要管自己吧,还是得先回去看看曹家的人。只剩下曾太太与高妈,没一个男人!难道那最后的五块钱不是曹先生给的么?”

    “我的灵魂同你的灵魂在对话,就仿佛我们两个人穿过坟墓,站在上帝脚下,彼此平等——本来就如此!”

    简·爱

    一个敢于争取自由平等的女性形象

  • 10. 读《骆驼祥子》材料,分析问题。

    屋里已被小福子给收拾好。回来,他一头倒在炕上,已经累得不能再动。眼睛干巴巴地闭不上,他呆呆地看着那有些雨漏痕迹的顶棚。既不能睡去,他坐了起来。看了屋中一眼,他不敢再看。心中不知怎样好。他出去买了包“黄狮子”烟来。坐在炕沿上,点着了一支烟,并不爱吸。呆呆地看着烟头上那点蓝烟,忽然泪一串串地流下来,不但想起虎妞,也想起一切。到城里来了几年,这是他努力的结果,就是这样,就是这样!他连哭都哭不出声来!车,车,车是自己的饭碗。买,丢了;再买,卖出去;三起三落,像个鬼影,永远抓不牢,而空受那些辛苦与委屈。没了,什么都没了,连个老婆也没了!虎妞虽然厉害,但是没了她怎能成个家呢?看着屋中的东西,都是她的,她本人可是埋在了城外!越想越恨,泪被怒火截住,他狠狠地吸那支烟,越不爱吸越偏要吸。

    把烟吸完,手捧着头,口中与心中都发辣,要狂喊一阵,把心中的血都喷出来才痛快。

    不知道什么工夫,小福子进来了,立在外间屋的菜案前,呆呆地看着他。

    他猛一抬头,看见了她,泪极快地又流下来。此时,就是他看见只狗,他也会流泪;满心的委屈,遇见个活的东西才想发泄;他想跟她说说,想得到一些同情。可是,话太多,他的嘴反倒张不开了。

    选文出自老舍先生的代表作《骆驼祥子》。选文中提到的三起三落中的第一落是指祥子好不容易攒钱买了新车,却连人带车被宪兵抓去当壮丁;第二落是指      ;第三落是指        。选文是第       段落。横线上应填( )

     

    A . 祥子辛苦攒的钱被孙侦探搜去,再次买车的希望破灭了      为了置办虎妞的丧事,祥子又卖掉了虎妞给他买的车         二 B . 为了置办虎妞的丧事,祥子又卖掉了虎妞给他买的车      祥子辛苦攒的钱被孙侦探搜去,再次买车的希望破灭了          二 C . 祥子辛苦攒的钱被孙侦探搜去,再次买车的希望破灭了         为了置办虎妞的丧事,祥子又卖掉了虎妞给他买的车        三 D . 为了置办虎妞的丧事,祥子又卖掉了虎妞给他买的车         祥子辛苦攒的钱被孙侦探搜去,再次买车的希望破灭了         三
  • 11. 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 《骆驼祥子》的体裁是小说,小说描写了一个普通人力车夫的一生,反映了一个有良知的作家对底层劳动人民生存状况的关注和同情。 B . 《骆驼祥子》中,祥子最终走向毁灭的命运悲剧令人震撼,作者带着对民族、文化的出路的关切来剖析祥子的命运,对被侮辱与被损害的弱者寄寓深切的关怀和同情,对摧残人的社会进行了无情的否定。 C . 《骆驼祥子》中,作者灵活运用多种心理描写手法,或内心独白,或第三人称叙述,或通过景物描写,或通过他人的眼睛,立体多维地刻画了文中人物的形象。 D . 老舍是一位公认的语言大师。他创造性地运用天津市民的口语,在读《骆驼祥子》时,我们可以感受到小说的地方特色,感受到作品中浓浓的“津味儿”。
二、填空题
  • 12. 《骆驼祥子》是现代作家的作品,小说描写了祥子周围的人物,如残忍霸道的车主,大胆泼辣而有点变态的,一步步走向毁灭的以及受到政治迫害的大学教授等等。
三、     
  • 13. 分类整合请将下面读书笔记本空缺的内容补充完整。

    读书笔记本

    暴风雨

    烈日

    云还没铺满天,地上已经很黑,极亮极热的晴午忽然变成黑夜了似的。风带着雨星,像在地上寻找什么似的,东一头西一头地乱撞。北边远处一个红闪,像把黑云掀开一块,露出一大片血似的。

    批注:运用夸张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描绘了暴风雨来临前夕天气恶劣的场景,渲染了压抑、恐怖的氛围,衬托了祥子着急、焦虑的心情。

    六月十五那天,天热得发了狂。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像下了火。一些似云非云,似雾非雾的灰气低低地浮在空中,使人觉得憋气。一点风也没有。

    批注:

  • 14. 驻足故乡的土地,人生就有了根基;回到温暖的家中,生命就有了底气;沉浸丰富的精神世界,心灵就有了归属。

    请以“家园”为话题,可写实,可想象,叙写属于自己的故事,抒发真情实感。

    要求:自拟题目,把题目誊抄到答题卡指定位置;不抄袭,不套作,不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不少于6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