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八步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

更新时间:2023-05-29 浏览次数:39 类型:期中考试
一、阅读·积果(共20分)
  • 1. 阅读课文,让我们有不同的收获:鲁迅先生笔下的平桥村,虽是一个临河的偏僻小村庄,却让我们收获了朴实淳厚的民风;安塞腰鼓一打起来,就使(    )静的阳光变得飞溅,让我们收获了西北人民对新生活的渴望;而《灯笼》中祖父轻易不提(    )旋的情事,又让我们收获了不少的人情世故。认真去品味,各种收获都会yíng(    )绕在我们的脑pàn(    )。
    1. (1) 阅读以上这段文字,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    )静      (    )旋       yíng(    )绕   脑pàn(    )

    2. (2) 请从上段文字中,找出一个形容词、一个动词写在横线上。

      形容词:                                 动词:

  • 2. 阅读

    截至2021年底,礼贤镇共完成了2.9万亩造林绿化。镇政府坚定不移地走“生态礼贤”的绿色道路,带动辖区发展。他们通过公园绿地、生态景观,建成了蓝天、碧水、田园为一体的绿色空间。他们顺利完成北京大兴国际机场高速绿色通道建设工程,实现了穿过绿色森林廊道进入飞机场的总体目标。经过多年努力,终于创造出了“碧水田园,京畿绿廊”的国门景观。

    1. (1) 结合语境,写出加点词语“生态礼贤”的具体内容。
    2. (2) 画线的语句作为这段文字的总结句,有一处表达欠妥,请加以修改。
  • 3.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民间认知天象、物候、时令和大自然变化规律的知识体系,这一认知谱系在国际气象界被认为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下列古诗横线上对应的分别是哪个节气,正确的一项是(    )

    ①______江南见未曾,今年方始是严凝。(宋·陆游)

    ②不怕南风热,能迎______开。(唐·独孤及)

    ③玉阶生______,夜久侵罗袜。(唐·李白)

    ④邯郸驿里逢______,抱膝灯前影伴身。(唐·白居易)

    A . 白露、大雪、小暑、冬至 B . 大雪、小暑、白露、冬至 C . 白露、冬至、大雪、小暑 D . 大雪、白露、小暑、冬至
  • 4. 按要求填写相关内容。

    阅读,让我们品尝人生百味:;可以体味恋人相思之孤独“纵我不往,”(《诗经·郑风·子衿》),以及为追求伊人左右求索的迫切焦急“”(《诗经·蒹葭》);可以体验贤者求仕的苦楚“”(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也会惊叹于王勃面对别离时将缺憾置于广袤时空的豁达“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还可以品鉴核舟者技艺之精巧,“嘻,!”(魏学洢《核舟记》);更可以感受寻常百姓生活安宁的幸福“”(陶渊明《桃花源记》)。阅读,能让我们获得知识,收获希望,更从中学会成长和面对,找寻到成长路上的信仰和坚强。

二、阅读·思考(共37分)
  • 5. 现代文阅读I

    【材料一】

    据统计 , 我国城市餐饮业仅餐桌食物浪费量就高达1700万~1800万吨,相当于3000万~5000万人一年的口粮。

    ②大型餐馆的食物浪费量更大,因为这样的场合往往是朋友相见、商务聚会的场所,点餐、就餐往往更注重“面子”。这类聚会还伴有大量酒水消费,因而会减少对其他食物的食用,常常导致更为严重的食物浪费。据统计,大型餐馆商务聚会类型的平均浪费率高达38%。校园也是浪费的“重灾区”。各种供餐方式中,以盒饭浪费最严重,浪费量高达每人每餐216克,约占食物供应量的1/3,换句话说,1/3学生的盒饭被倒掉了。

    ③对于餐饮浪费,地方行政部门也做过相关调研,上海餐饮业每天产生泔水垃圾1100多吨,餐厨垃圾2000多吨,其中被浪费掉的食物至少占总量的一半;哈尔滨每月至少扔掉1.2万多吨食物;山西省烹饪协会调查显示,太原市餐饮行业日均浪费饭菜就高达500多吨,折合人民币200多万元;湖北省黄石市仅宴席剩菜率就达15%,一年要倒掉2.1亿元饭菜。

    【材料二】

    ①或许很多人还未意识到,餐桌浪费不仅意味着大量食物被扔掉,更意味着生产这些食物时所投入的大量淡水资源、能源、土地以及生产资料等的无效消耗。同时,处理这些厨余垃圾也将给城市带来巨大的环境压力。

    ②前世界自然基金会中国首席代表卢思骋在谈及食物浪费对环境的影响时表示,全球现有农业生产使用了70%的淡水资源、33%的土地和30%的能源,排放了20%的温室气体。用这样的环境代价生产出来的食物,却在餐桌上被我们不知不觉地浪费掉,这是多么令人痛心的事!

    ③如果说植树造林是对环境的友好表达,那么减少食物浪费就是举手之劳的环保举动;只要减少1千克牛肉的浪费,就能减少13.17千克的二氧化碳排放,相当于一辆小轿车在公路上行驶两天的排放量;只要减少一个鸡蛋的浪费,就能节省下185升的水,这个数字相当于你在日常生活中3次淋浴的用水量。

    【材料三】

    ①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指出,全球每年浪费的食物多达16亿吨,其中可食用部分达到13亿吨。欧盟数据显示,欧盟国家每年浪费的食物为8800万吨,造成的损失超过1400亿欧元。

    ②美国《世界日报》2019年报道,美国每年约有6000万吨农产品被丢弃。一个名为“重新思考食物浪费”的非政府组织报告称,美国餐饮业每年会产生1140万吨的食物垃圾。

    ③日本人被公认为素质高、重视环保,但《日本经济新闻》报道称,日本人每年丢弃的可食用食物高达634万吨,这个数字居“全球第一”。

    ④在我国,为遏制浪费而立法的呼声多年来一直未断。早在2009年全国人大会议期间,就有人大代表建议尽快对浪费粮食的行为进行立法,明确规定节约粮食的鼓励制度和浪费粮食的重惩制度。

    ⑤对于制止浪费、厉行节约,我国宪法第十四条规定:“国家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民法典中也有“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规定。

    1. (1) 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舌尖上的浪费”现象在日常生活中令人触目惊心。 B . 大型餐馆的食物浪费量更大,在这样的场合就餐人们往往更注重“面子”。 C . 【材料二】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举例子和列数字两种说明方法,准确地说明了珍惜食物对于环保的巨大作用。 D . 美国每年浪费的食物造成的损失超过1400亿欧元.
    2. (2) 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语删去后,对句意影响较小的一项是(    )
      A . 据统计 , 我国城市餐饮业仅餐桌食物浪费量就高达1700万~1800万吨,相当于3000万~5000万人一年的口粮。 B . 对于餐饮浪费,地方行政部门也曾做过相关调研…… C . 山西省烹饪协会调查显示,太原市餐饮行业日均浪费饭菜就高达500多吨…… D . 欧盟数据显示,欧盟国家每年浪费的食物为8800万吨,造成的损失超过1400亿欧元。
    3. (3) 请结合材料内容和实际生活,针对餐饮浪费现象提三条合理化建议。
  • 6. 现代文阅读Ⅱ

    心是一棵会开花的树

    顾晓荔

    ①故乡的家是一个四合小院,院里有棵粗壮挺拔的洋槐树。阳春四月,巨大的树冠华荫如盖,素淡的花苞次第开放,满院流溢着醉人的清香。

    ②槐花盛开的时节,团团簇簇洁白的花朵,像迎风舞动的风铃,摇出阵阵欢快的笑声。最开心的,要数采摘槐花。弟弟爬上高高的树杈 , 用带钩的竹竿把槐枝扭断,我拾起落到地上的枝条,沿着细茎轻轻一捋,一嘟噜花朵落进筐里。

    ③在那贫寒的年代,槐花无疑是一道美食。或蒸或炒,皆唇齿留香。然而,苍翠遒劲的老槐树,在一个电闪雷鸣的夜晚,如巨人般轰然倒下。翌日清晨,发现槐树被拦腰截断,细碎的花瓣飘落一地,生命的华美与脆弱瞬间交替,让人久久地怅然无语。

    ④此后不久,我们便搬家了。十余年时光缓缓淌过,日子过得平淡而适意。三年前的一天,宁静的生活被突如其来的电话打破。妈妈放下电话,脸色煞白,双手颤抖,对爸爸说:“儿子在工地上出事了!”

    ⑤那是怎样惊心的一幕,现场发生爆管事故,弟弟身上多处烫伤,从八米平台跌落下来。他在重症病房里,度过了生命中最难捱的两个月。出院后,他不愿照镜子,也不愿出门见人,每天把自己锁在房间里,独自舔舐着心底的伤痛。

    ⑥妈妈说:“这样会闷出病来,出去走一走吧。”我想了又想,决定陪弟弟回故乡,踏上魂牵梦萦的热土,我的心里充满期待与忐忑,不知这一趟旧地重游,将给弟弟带来怎样的影响。

    走进童年的小院,一阵阵清香扑面而来,浓烈而又执着。抬头望去,记忆里被风雨摧毁的洋槐树,竟奇迹般出现在眼前,变得更加枝繁叶茂。弟弟径直向前,缓缓走到槐树下,把身体贴近树干,紧紧地拥抱那棵树。

    ⑧那一刻,安静极了。忽一阵清风拂过,雪白柔软的槐花,落在他的衣襟上。他捏起几朵放进嘴里,细细地嚼,两行清泪落了下来。自从弟弟受伤以来,这是我第一次,也是我唯一的一次,看到他流泪。

    ⑨泪痕很快被风吻干。他侧过身来,说:“姐姐,给我照张相吧。”我掏出数码相机,紧张地按了三次快门,才拍下这美好的瞬间。弟弟倚着老槐树,感叹地说:“槐花虽小,却有阳光的味道。”他笑了,目光变得坚强,从灵魂深处射出来。半个月后,我们回到家。照片洗了出来,弟弟把它摆在床头,背面写着一行蓝色小楷:树是大自然的智者与强者,人应该像树一样活着。至此,我那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很快,弟弟又回到工作岗位,开始了全新的生活。

    ⑩心是一棵会开花的树,那枝叶是信念,那树干是平和,那深入地底的根须,就是默默地承受。人这一生,有这么一棵树,不管经历多少风雨,依然能凭借一缕心香,从容抵达幸福的彼岸。

    1. (1) 根据提示,将横线上的内容补充完整。

      线索一:挺拔的槐树花香醉人→①→重生的槐树更加繁茂

      线索二:少时的弟弟快乐健康→②→③

    2. (2) 结合语境,按要求品析文中画线句子。

      ①走进童年的小院,一阵阵清香扑面而来,浓烈而又执着。(环境描写)

      ②弟弟径直向前,缓缓走到槐树下,把身体贴近树干,紧紧地拥抱那棵树。(人物描写)

    3. (3) 有人认为“故乡的老槐树”比“心是一棵会开花的树”更适合作文章的标题,你同意这个看法吗,为什么?
    4. (4) 赏析文章最后一段画线句子的作用。

      人这一生,有这么一棵树,不管经历多少风雨,依然能凭借一缕心香,从容抵达幸福的彼岸。

  • 7.  古诗词鉴赏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 (1) 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诗歌采用赋中见兴的手法,通过对眼前景物的描写,描绘出了优美的意境。 B . 诗歌以雎鸠、荇菜统领全诗。 C . 诗歌大量运用重章叠句,增加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音乐美。 D . 这首诗表达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爱情(或美满生活、幸福生活)的追求。
    2. (2) 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结合本诗谈谈你对“乐而不淫”或者“哀而不伤”的理解。
  • 8. 文言文阅读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顺宗即位,王叔文、韦执谊用事 , 尤奇待宗元。与监察吕温密引禁中,与之图事。转尚书礼部员外郎。叔文欲大用之,会居位不久,叔文败。与同辈七人俱贬。宗元为邵州刺史,在道,再贬为永州司马。既罹窜逐 , 涉履蛮瘴 , 崎岖堙厄 , 蕴骚人之郁悼,写情叙事,动必以文。为骚文十数篇,览之者为之凄侧。

    (节选自《旧唐书·柳宗元传》)

    【注】①用事:执掌政权,②奇待:器重礼遇。③禁:宫禁,帝王的住处。④罹窜逐:遭遇放逐。⑤涉履蛮瘴:经历蛮地瘴疠之苦。⑥堙厄:指道路艰难。

    1. (1) 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 从小丘西行            西面 B . 清洌               格外 C . 百许头            大约 D . 骚人之郁悼        积聚
    2. (2) 下列选项中与【乙】文中“为骚文十数篇”中的“为”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 B .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C . 不足为外人道也 D .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3. (3)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②叔文败。与同辈七人俱贬。

    4. (4) 结合【甲】【乙】两个文段,分析作者感到“凄神寒骨”的原因。
    5. (5) 【甲】文第二段中作者是怎样描写水的清澈的?试作简要分析。
三、阅读·实践(13分)
  • 9.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任务。

    【材料一】

    他却采取了断章取义的办法,用《诗》来讨论做学问做人的道理。“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本来说的是治玉,将玉比人。他却用来教训学生做学问的工夫。“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本来说的是美人,所谓天生丽质。他却拉出末句来比方作画,说先有白底子,才会有画,是一步步进展的;作画还是比方,他说的是文化,人先是朴野的,后来才进展了文化——文化必须修养而得,并不是与生俱来的。他如此解诗,所以说“思无邪”一句话可以包括“《诗》三百”的道理。

    【材料二】

    执行迄今最长一次太空飞行任务,神舟十三号航天员目前已是太空驻留时间最长的中国航天员乘组,也是第一个在太空过年的乘组。在距离地球约400公里的中国空间站里,怎样把第一个“太空春节”过得年味十足、充实惬意?

    写福字、贴春联、挂灯笼……除夕,航天员很是忙碌。

    提前准备红纸、练习书法,航天员提笔自己写春联。翟志刚擅长书法,挥毫泼墨,潇洒飘逸;王亚平下笔有神,娟秀大方;叶光富一笔一画,严谨细致。失重环境下,中国结、福字和航天员卡通形象的祝福贴纸无风自动。

    航天员的年夜大餐吃得欢乐惬意。饺子在面前飘浮,王亚平用勺子轻轻拨动,一整个饺子就慢悠悠飘进了嘴里。小水球状的汤汁,瞿志刚轻轻一吸,顺势咽下。

    中国航天员中心航天营养与食品研究室主任臧鹏说,为了让航天员春节能够吃到香喷喷的饺子,科技人员准备了3种馅:猪肉白菜馅、鲅鱼馅和黄花莱馅。

    【材料三】

    中国文化重视人与自然之间,各族群、民族之间,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统一关系,所谓“天人合一”,包含经过区分天人、物我之后,重新肯定的人与自然的统一,强调的是顺应自然而不是片面征服、绝对占有自然。中国人在观念上形成了“和而不同”“协和万邦”“天下一家”的文化理想,既重视各民族、族群及其文化、宗教的分别性、独特性,又重视和合性、统一性。在人与人的关系问题上,善于化解与超越分别与对立,主张仁爱、和平和为贵与协调性,有民胞物与的理想,厚德载物,兼客并包,爱好和平,从不侵略别人,反对以力服人,主张“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1. (1) 【材料一】出自《经典常谈》中的《<诗经>第四》,作者阐述了(填人名)对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解读,结合选段,从内容或语言方面,说说作者如何让艰涩深奥的古典文化更容易为读者所理解。
    2. (2) 阅读【材料二】,说说除了神舟十三号航天员在空间站里涉及的春节习俗之外,我们还有哪些春节习俗,请写出一个,再写出另外一个传统节日及对应习俗。
    3. (3) 概括【材料三】的主要内容,并结合生活实际说说你如何践行这一观点。
    4. (4) 结合以上三则材料,说说你怎样看待中国文化。(不少于50字)
四、阅读·写作(50分)
  • 10.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2023年4月1日,由贺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主办,贺州市图书馆承办,贺州市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中心协办开展了2023年阅读推广导读活动一推荐书目《经典常谈》。贺州市图书馆负责人表示,将充分利用和发挥公共图书馆职能,组织文化志愿者经常性开展阅读推广导读活动,引导市民特别是青少年更多的关注经典、欣赏文学,进一步推进全民阅读、打造“书香寿城”品牌。

    弗朗西斯·培根在《论读书》中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变,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以上材料引发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②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可记叙经历,可抒发情感,可发表见解,也可进行文学创作;③不少于600字,不得套写、抄袭;④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