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金华市东阳市横店镇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

更新时间:2023-05-22 浏览次数:42 类型:期中考试
一、
  • 1.   阅读下面一段话,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或给加点汉字注拼音。

    历史的星空,因有众多杰出人物而灿烂:两弹元 ( xūn)邓稼先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诠释了中国男儿的责任与担当;闻一多先生研究学问,锲而不舍,反对独裁,慷 ( kǎi)淋漓。亦有无数平凡的小人物闪现人性的光彩:《山海经》仅是一部刻印粗 )的本子,却寄寓着长妈妈对迅哥儿的爱;老王的鸡蛋香油中蕴藏的深情厚谊使“我”深感愧 ( zuò)……这样的光辉引导我们务实、向善、求美,抵达更高的人生境界。

  • 2.   古诗文默写。

    ,弹琴复长啸。(《竹里馆》王维)

    ②谁家玉笛暗飞声,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③因曰:我亦无他, 。(《卖油翁》欧阳修)

    ④网络时代的信息传递不再依赖于纸和笔,也无需依赖“ ”,有情人即使远隔重洋,也能通过短信、视频等方式进行实时交流,缓解相思、挂念之苦。(岑参《逢入京使》)

    ⑤《木兰诗》中用四句排比,写木兰紧张地购买战马和乘马用具的句子是:东市买骏马, ,北市买长鞭。

    ⑥人要不断学习,才时时进步,评价一个人不能仅凭印象,要用《孙权劝学》“ ”的发展的眼光去审视。

    ⑦韩愈《晚春》中写暮春时节,花木仿佛知晓春将逝去,特别珍惜春光,争芳斗艳,尽情舒展生命本色的句子是

  • 3. 下面选项中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   鲁迅对长妈妈怀有深厚的感情,在《朝花夕拾》中,有好几篇文章回忆到与长妈妈有关的往事,除了《阿长与<山海经>》,还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二十四孝图》等。 B . 《木兰诗》是一首乐府诗,主要叙述的是我国古代巾帼英雄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作者是北宋的郭茂倩。 C . 《邓稼先》一文,作者杨振宁以中华几千年的文化为背景,以一百多年来的民族情结、五十年的朋友深情为基调,用饱含感情的语言介绍了一位卓越的科学家、爱国者——邓稼先。 D . 古人对自己和他人的称谓有区别,比如,“孤”是王侯的自称,“卿”是对臣子的爱称,“大兄”是对兄长和朋友辈的敬称。
  • 4.   名著阅读。

    祥子的脸通红,手哆嗦着,拍出九十六块钱来:“我要这辆车!”铺主打算挤到个整数,说了不知多少话,把他的车拉出去又拉进来,支开棚子,又放下,按按喇叭,每一个动作都伴着一大串最好的形容词;最后还在钢轮条上踢了两脚,“听听声儿吧,铃铛似的!拉去吧,你就是把车拉碎了,要是钢条软了一根,你拿回来,把它摔在我脸上!一百块,少一分咱们吹!”祥子把钱又数了一遍:“我要这辆车,九十六!”

    1. (1) 老舍是公认的语言大师,他创造性地运用了较多纯正地道的北京口语,极富地域文化特色。如“一边儿”是“同样”的意思,“小过节儿”就是“小矛盾”,选文中卖车的铺主说的“少一分咱们吹”中“咱们吹”的意思 。另外老舍对人物的描写也很鲜明、独特,请结合选段中的语言描写,分析一下祥子的性格特点。
    2. (2) 老舍先生说:“我的主角(祥子),不但吃的苦、喝的苦,连一阵风、一场雨也给他的精神以无情的苦刑。”请结合《骆驼祥子》整本书中有关祥子的人生经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二、
  • 5.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透早的枣子园

    林清玄

        ①返乡的时候,我的长裤因脱线裂开了,妈妈说:“来,我帮你车一车。”

        ②我随妈妈走进房间,她把小桌上的红绒布掀开,一台裁缝车赫然呈现在我的眼前,这个景象震慑了我,这不是三十多年前的那台裁缝车吗?怎么现在还在用?而且看起来像新的一样?

        ③“妈?这是从前那一台裁缝车吗?”

        ④妈妈说:“当然是从前那一台了。”

       ⑤妈妈熟练地坐在缝纫机前,把裤脚翻过来,开始专心地车我裂开的裤子,我看着妈妈专注的神情,忍不住摩挲着缝纫机上优美的木质纹理,那个画面突然与时空交叠,回到童年的三合院。

        ⑥当时,这一台缝纫机摆在老家的东厢房侧门边,门外就是爸爸种的一大片枣子园,妈妈忙过了养猪、耕田、晒谷、洗衣等粗重的工作后,就会坐在缝纫机前车衣服,一边监看在果园里玩耍的我们。

        ⑦善于女红的妈妈,其实没有什么衣料可以做衣服,她做的是把面粉袋、肥料袋车成简单的服装,或者帮我们这一群“像牛一样会武”的孩子补撕破的衫裤,以及把太大的衣服改小,把太小的衣服放大。

        ⑧妈妈做衣服的工作是至关重大的,使我们虽然生活贫苦,也不至于穿破衣去上学。不车衣服的时候,我们就会抢着在缝纫机上写功课,那是因为孩子太多而桌子太少了。抢不到缝纫机的孩子,只好拿一块木板垫膝盖,坐在门槛上写字。

       ⑨有一次,我和哥哥抢缝纫机,不小心跌倒,撞在缝纫机的铁脚上,在我的耳后留下一条二十几厘米的疤痕,如今还清晰可见。

        ⑩我喜欢爬上枣子树,回头看妈妈坐在厢房门边车衣服,一边吃着清脆香甜的枣子。那时的妈妈青春正盛,有一种秀气而坚毅的美。由于妈妈在生活中表现的坚强,常使我觉得生活虽然贫乏素朴,心里还是无所畏惧的。

        ⑪如果是星期天,我们都会赶透早去采枣子,因为清晨刚熟的枣子最是清香,晚一点就被兄弟吃光了。

        ⑫妈妈是从来没有假日的,但是星期天不必准备中午的便当,她总是透早就坐在缝纫机前车衣服。

        ⑬坐在枣子树上,东边的太阳刚刚出来,寒冬的枣子园也变得暖烘烘的,顺着太阳的光望过去,正好看见妈妈温柔的侧脸,色彩非常印象派,线条却如一座立体派的浮雕。这时我会感到无比的感动,想着要把刚刚采摘的最好吃的枣子献给妈妈。

        ⑭我跳下枣子树,把口袋里最好吃的枣子拿去给妈妈,她就会停下手边的工作,摸摸我的头说:“真乖。”然后拉开缝纫机右边的抽屉放进枣子,我瞥见抽屉里满满都是枣子,原来,哥哥弟弟早就采枣子献给妈妈了。

        ⑮这使我在冬日的星期天,总是透早就去采枣子,希望第一个把枣子送给妈妈。有时觉得能坐在枣子树上看妈妈车衣服,生命里就有无边的幸福了。

        ⑯“车好了,你穿看看。”妈妈的声音使我从回忆中回过神来,妈妈忍不住笑了:“大人大种了,整天憨呆憨呆。”

         ⑰我看着妈妈依然温柔的侧脸,头发却都花白了,刚刚那一失神,时光竟匆匆流过三十几年了。   

    (注:“透早”是闽南方言,指清晨)       

    (摘自林清玄《谈品人生》)

    1. (1) 联系文本,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句子是:______
      A . 文中开头写到妈妈的缝纫机,是为了设下悬念,吸引读者,引起下文对三十多年前妈妈用裁缝车陪伴我们度过艰苦童年的温馨回忆。 B . 童年的我们都“透早就去采枣子”是因为清晨刚熟的枣子最是清香,晚一点就被兄弟吃光了,而且大家都希望自己是第一个把枣子送给妈妈的人,表达出孩子们对母亲浓浓的热爱。 C . 本文采用了插叙的记叙顺序,通过作者的“一失神”主要回忆了两件与母亲有关的往事,一是:母亲为我们车衣服,二是:我们为母亲摘枣子。 D . 文中多次刻画母亲为了我们勤劳缝制衣服的画面,表达了母亲对孩子们浓浓的爱意。
    2. (2) 赏析下面加线句子、词语的妙处。

      ①坐在枣子树上,东边的太阳刚刚出来,寒冬的枣子园也变得暖烘烘的,顺着太阳的光望过去,正好看见妈妈温柔的侧脸,色彩非常印象派,线条却如一座立体派的浮雕

      ②我随妈妈走进房间,她把小桌上的红绒布掀开,一台裁缝车赫然呈现在我的眼前,这个景象震慑了我,这不是三十多年前的那台裁缝车吗?

    3. (3) 结合文章内容,第5段中划线字“那个画面”所指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4. (4) 文中的妈妈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课文内容,至少列举三点。
    5. (5) 作者说“有时觉得能坐在枣子树上看妈妈车衣服,生命里就有无边的幸福了”,你有过类似的体会吗?请结合自身实践,仿写出你生命中两个类似的幸福镜头。

      ①有时觉得能坐在枣子树上看妈妈车衣服,生命里就有无边的幸福了。

      ②有时

      ③有时

  • 6.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云教育”是指基于云计算应用的教育平台服务。集教学、管理、学习等于一体,它搭建了一个可供教育主管部门、学校、教师、学生以及家长分工协作的在线平台,从而共同达成教学目标和育人任务。近年来,“云教育”受到国内外众多教育界人士关注,此次疫情的发生让“云教育”在我国得以大面积推广。不可否认,在实践过程中,“云教育”在新技术的运用、教学内容的设计、教育质量的保证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同时,“云教育”不可能完全代替线下教育,传统课堂仍具有无可取代的重要作用。当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逐渐恢复,相信有关“云教育”的探索不会也不应停滞。

    (摘编自杨国营《云教育拓展未来教育想象空间》)

    材料二:

    图一:学生喜欢的上课模式(传统课堂、线上教学 1、线上教学2)调查(可选取两项)

    图二:你认为线上教育的优点有哪些?(答题人数451人)

    (来源:衡州新闻网)材料三:

           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于2月17日正式开通后,一直运行平稳顺畅,浏览人次逐步攀升,覆盖各省份。截至5月11日,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浏览次数达20.73亿,访问人次达17.11亿。中国教育电视台空中课堂收视率大幅跃升,在全国卫视关注度排名进入前10。家长和学生普遍反映网络云平台界面清晰、使用便捷、内容丰富、资源优质、观看流畅。

         “在‘停课不停学’工作中,各地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积累了宝贵经验。”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介绍,教育部与工信、广电等部门在政策、技术上的密切合作是开展大规模在线教育的重要保障。线上教育为保障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发挥了重要作用,促进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共用,特别是为薄弱学校、艰苦边远农村地区输送了优质资源,是推进教育公平的重要途径。吕玉刚同时表示,这次在线教育实践,也暴露出网络运行保障能力还存在不足,体系化的优质数字教育资源不足,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不足等问题,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破解。

           如何保证在线学习与线下课堂教学质量实质等效?“教师需要在实时交互的场景下,及时准确地采集学生的学习成效数据,随时调整教与学活动。在线教育要从‘单声道’向‘双声道’转变,从‘教师中心”向‘学生中心’转变。”清华大学在线教学指导专家组组长于歆杰介绍。

    (摘自《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浏览次数达20.73亿》,《人民日报》2020年5月5日)

    1. (1) 下列关于“云教育”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 . “云教育”集教学、管理、学习等于一体,有共享性、重复性、不受时空限制的便利性等优势,但也有自身的短板。 B . “云教育”要达成教学目标和育人任务,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学校、教师、学生以及家长的分工协作,缺一不可。 C . 疫情期间“云教育”在我国能够大面积推广,得益于教育行政部门的重视与推动,工信、广电等部门的积极配合。 D . 未来的“云教育”如果实现与线下课堂教学质量实质等效,将成为未来教育主流,并逐渐取代传统课堂。
    2.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 . 从材料二图一可以看出,课堂教学与互动式的线上教学融合最受学生青睐,听讲式的线上教学最不受欢迎。 B . 从材料二可以看出,线上教育两种模式都具有课堂教学不可复制的三大优点,解决了传统课堂存在的问题。 C . 这次疫情中,在线教育得到了广大用户的认同,他们普遍反映网络云平台使用便捷、内容丰富、资源优质。 D . 新冠疫情期间,在线教育为全国中小学实现“停课不停学”提供了有力支持,产生了巨大的社会价值。
    3. (3) 材料一结尾说:“当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逐渐恢复,相信有关‘云教育’的探索不会也不应停滞。”请结合上述材料简要分析复课后“云教育”继续探索的必要性。
三、
  • 7.   阅读回答问题。

    【甲】

    【乙】

    品古诗

    秋斋独宿

    [唐]韦应物

    山月皎如烛,风霜时动竹。

    夜半鸟惊栖,窗间人独宿。

    钟山即事

    [宋]王安石

    涧水无声绕竹流,竹西花草弄春柔。

    茅檐相对坐终日,一鸟不鸣山更幽。

    知背景

    唐大历十二年(777年),诗人因贤淑勤勉的妻子去世而写19首组诗吊之。时隔六年后,诗人作此诗。

    宋熙宁二年(1069年),作者主持变法。后变法失利辞去相位退居金陵,某日游钟山时有感而作。

    1. (1) 古诗写“静”,或“以静写静”,或“以动衬静”。【甲】诗中 一句“以动衬静”;【乙】诗中“一鸟不鸣山更幽”一句属于“ ”。
    2. (2) 两诗都以“鸟”“竹”为意象,请结合诗中的内容赏析两首诗不同的情感。
  • 8.   古诗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复儿子书来信均悉 , 兹再汇汝日本洋五百元。儿自去国至今,为时不过四月,何携去千金业皆散尽?是甚可怪!汝此去,为求学也。求学宜先刻苦,又不必交友酬应。千金之资,亦足用一年而有余,何四月未满即已告罄?汝苟在理应用者,虽每日百金,力亦足以供汝,特汝不应若是耳。汝如此浪费,必非饮食之豪,起居之阔,必另有所销耗。且汝亦尝读《孟子》乎?大有为者,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之后,而始能作。用钱事小,而因之怠弃学业,损耗精力,虚度光阴,则固甚大也。 余前曾致函戒汝须努力用功何竟忘之?光阴可贵,求学不易,此中甘苦,应自知之,毋负老人训也。

    (选文有改动)

    【注释】①悉:知道。②兹:现在。③业:已经。④告罄:财物用尽。⑤苟:假如。⑥特:不过。⑦戒:同“诫”,告诫。⑧训:教诲,教导。

    1. (1) 联系已有的文言积累,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字词的意思。

      ①儿自 国至今

      甚可怪

      ③求学 先刻苦

      ④特汝不应若是

    2. (2) 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余前曾致函戒汝须努力用功何竟忘之?

    3. (3) 阅读本文和《孙权劝学》,你会发现两文都提到了“学习”。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就“学习”相关问题,完成下面表格中的比较阅读。

      序号

      文章

      句子(学习)

      感悟

      《孙权劝学》

      不可不学

      这是孙权劝学的话,一语破的,双重否定加强语气,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即因其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学”。

      《复儿子书》

      求学宜先刻苦

    4. (4) 下面是两位同学在读了本文后的对话,为了支持自己的观点,小涵会怎么说?

      小文:结尾说“毋负老人训”,无非是希望儿子万事要节俭而已。

      小涵:那不是,你的理解有些片面,这里的“毋负老人训”内涵丰富……

四、
  • 9.   同学们,你一定有家长接送你上下学的经历吧,或许还有家长到学校探望你的经历。请你以此为内容,精心选择几个细节,运用你的巧手来描绘你的家长,表达你的情感吧。
  • 10.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ㅤㅤ邓稼先始终站在研究第一线,昼夜忙碌计算的样子,很美;阿长穿着蓝布衫,高兴地拿着《山海经》的样子,很美;父亲为了造新台阶,在露水与晨雾中认真踏黄泥的样子,很美……一个坚守,一次选择,一种努力,一份真诚……都会让我们感受到一个人不同寻常的美丽。

    ㅤㅤ请以“你   ▲  的样子很美”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ㅤㅤ要求:把题目补充完整;说真话,抒真情,忌抄袭;文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书写工整,不少于6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