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

更新时间:2023-05-16 浏览次数:69 类型:期末考试
一、积累与运用(19分)
  • 1. 根据语境,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夕阳常带给人美的享受、无限情思。“树树皆秋色,”(王绩《野望》)展现静谧、恬淡日落之景;“,沉醉不知归路”(李清照《如梦令》)带给词人美好回忆;“,沉鳞竞跃”(陶弘景《答谢中书书》)呈现灵动、生机山川之美;风物依旧药时光飞逝,令人不禁暗问:“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晏殊《浣溪沙》):“大漠孤烟直,”(王维《使至塞上》)则描绘了边塞日落的壮美。

    而战争则往往触动古人的心灵,唤起他们的沉思。“”(杜牧《赤壁》)因断戟发出物是人非,岁月流逝的感慨;“(杜甫《春望》)表达诗人渴望得到家人音信的迫切心情;孟子在分析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后得出“,失道者寡助”(《孟子·公孙丑下》)的论断。

  • 2. (2022八上·安溪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今年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起步30年,也即将完成“三步走”的梦想蓝图。在这(   )的征程中,正是一代又一代的追梦者,    ①    (huì)聚起每个人的涓滴梦想,以可上九天    ②    (lǎn)月的豪情壮志和无穷智慧,用30年跨越发达国家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把中国人自己的空间站送上苍穹,成为“太空中最闪亮的星”,(     )梦想可以抵达的高度。

    在搜索浩瀚星空的道路上,使追梦人永远青春洋溢。中国载人航天探索的脚步不会只停留在近地轨道,一定会飞得更稳、更远。新时代的航天人,以老一代航天人为    ③    (bǎng)样,敢于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勇于攀登航天科技高峰,必将不断(      )航天事业壮丽篇章,早日实现建设航天强国的伟大梦想。

    ——(摘自2022.11.30《人民网》)

    1. (1) 根据拼音,依次写出相应汉字(正楷字或行楷字)。
    2. (2) 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波澜壮阔   标注   谱写 B . 波澜壮阔   标记   撰写 C . 波澜不惊   标注   撰写 D . 波澜不惊   标记   谱写
    3. (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在搜索浩瀚星空的道路上,追梦人永远青春洋溢。 B . 在探索浩瀚星空的道路上,追梦人永远青春洋溢。 C . 在搜索浩瀚星空的道路上,使追梦人永远青春洋溢。 D . 在探索浩瀚星空的道路上,永远使追梦人青春洋溢。
二、阅读(71分)
  • 3. (2022八上·安溪期末)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题目“雁门太守行”是乐府曲名,本诗借此叙写当时战事。 B . “角声满天”写军中号角声响彻天空,倍显将士英雄气概。 C . “半卷红旗”“霜重鼓寒”从视、听角度来描写战场环境。 D . 诗歌最后化用典故,表达了对当朝统治者穷兵黩武的不满。
    2. (2) 陆游曾评价李贺的诗“五色炫耀,光夺眼目”,请从本诗一二句中找出表现色彩的词语,并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 4. (2022八上·安溪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汉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威阳。召诸县父老豪桀曰:“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如故。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 , 无恐!”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沛公又让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项羽遂西,屠烧咸阳秦宫室,所过无不残破。秦人大失望,然恐,不敢不服耳

    ——(选自《史记·高祖本纪》,有删改)

        【注释】①案堵:安居   ②飨:用酒食慰劳。

    1. (1) 根据语境,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加点词语

      方法提示

      解释(填写文字)

      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

      关联教材

      “使人称谢”(《周亚夫军细柳》)

      使:

      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使用词典选择义项

      为:①是;②以为;③做,担任。

      为:

      人又益喜

      参考成语

      “精益求精”

      益:

    2. (2)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 B . 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 C . 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 D . 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
    3. (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

      ②秦人大失望,然恐,不敢不服耳。

    4. (4) 沛公为什么能成就一番霸业?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
  • 5. (2022八上·安溪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母亲的儿子

    段晓华

    妻在外面叫他。一封电报,从故乡发来。他心里一阵紧。

    “母病速归。”

    他愣了一下。猛然想到,昨晚辗转难眠,原是母亲在唤他。

    记得那年夏天,天气炎热,蝉声聒噪。他和弟弟、妹妹正在厨房看母亲做解暑的绿豆甜面片,忽听对面卧室扑通一声,他们赶紧跑过去,只见父亲急促地喘息着,已不能言语。

    正值盛年的父亲署理崇阳县不足两年,一句话没来得及说就突然离去。当年他只有13岁,弟弟10岁,妹妹8岁,此后的日子,兄妹三人的成长便全维系在单薄瘦小的母亲身上。

    他与在联大地质系的弟弟联系,商量一起尽快返乡。

    没过多久又有一封电报发来:“母故速归。”母亲竟来不及等他了。

    兄弟二人先从昆明飞到重庆,再坐轮船到宜昌,宜昌已被日本人占领,只好从上游上岸,徒步翻山越岭三四天,才见到汽车,又三四天,终于到达唐河县城。在县城,他见到了一身孝服的堂兄。

    母亲祖上来自福建,清初随军屯垦唐县,定居于此。冯家祖上来自山西,在唐河做生意,后来买田置地,因重视教育,渐成耕读之家。

    父亲和母亲都多次讲过冯家的家训:不希望子孙代代出翰林,只希望子孙代代出秀才。因为翰林是当官的,秀才虽不一定当官,却是读书人。一个家族只要每一代都有一个秀才,便能耕读传家。

    父亲那一辈,伯父、叔父都是秀才,父亲是戊戌年进士。光绪三十三年,父亲得了一个缺,署理湖北崇阳知县。父亲刚去世时,在官场混迹多年的师爷说,老爷在世时爱惜名声,现在不在了,趁官印未交,报些亏空,好给少爷们日后上学用。但母亲坚决不允。①她对师爷说,人死人在,要一个样

    “汝为君子儒,毋为小人儒。”她要培养的是斯文之士。

    自崇阳县归来,母亲较以往更重视他们的学业了。读书,进取,日日不可荒废。这是父亲在世时一再交代的话。

    县里没有中学,省里最好的中学在开封,叫中州公学,为进步乡绅所办,在开封城南一座北宋古塔脚下,从前是一所书院。和伯父商议后,母亲决定让他到开封上学。那天,母亲送他。车轮滚滚,尘沙四散,渐渐没有了母亲遥望的身影。

    此后,到上海中国公学,到北京大学,再到大洋彼岸的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一路走,一路求索,每一步,竟都有母亲迈着小脚在前方指引。

    母亲不但清醒,更果决坚毅。

    当时女孩家,通常到十岁后就不再上学了,但家中读书的氛围对小妹影响甚大,她在心中埋下了文学的种子。小妹冰雪聪明,勤读自学,很快竟能作出像六朝小赋那样的小品文章了。刚巧北京女子师范学校要招国文专修科,小妹知道后一心想报名。但父亲在世时,已将小妹许了人家。小妹求学之心决绝,对母亲说,若是怕我上学花钱,那我将来结婚时,什么嫁妆也不要,母亲同意了。族人提醒,此事应与亲家商量一下。母亲说,既已决定,再商量,若不同意反不好办了。

    他后来说过,母亲是他一生最敬佩,也是对他影响最大的人。人生的无数艰难时刻,母亲的话都犹在耳畔。她说人最怕整天忧心忡忡,“忧最伤人”,故而人生无论遇到多大困难,都要学会振作精神。

    小妹如愿去北京上学,母亲嘱咐小妹,不能徒恃聪明,读书要扎扎实实,就像你大哥一样,他虽没你二哥聪明,但他不停地往前走,从不间断,从不止息,这就厉害。

    他日夜守在母亲的灵堂旁,有人来时磕头还礼,没人来时就神情专注地看书。

    他是母亲的儿子,母亲在或不在,都应一个样

    在那个时代,母亲一双小脚,尚且如此步履不停,七尺男儿更应一路向前,永不止息。

    院中的蜡梅花开了,幽香弥漫。

    他闭上眼睛,仿佛母亲就在身旁。

    多年后,他为家乡学校捐建了一栋教学楼,校方想以他的名字命名,他说,如果非要用,就用我母亲的名字吧。他挥毫题额:

    清芝楼。纪念冯母吴清芝太夫人。

    冯友兰字芝生,意即清芝所生也。

    (摘自《光明日报》2022年12月2日,有删改)

    【注释】①署理:凡官员出缺或离任,由其它官员暂时代理职务。

    1. (1)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第一段写他接到电报后的反应,暗示将有重要事情发生,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B . 回忆父亲去世时写三个子女的具体年龄,是为了突出母亲的肩上担子特别重。 C . 写兄弟俩从昆明辗转多地多时才到达唐河县城,只为表现他们不怕旅途劳苦。 D . “院中的蜡梅花开了,幽香弥漫”是借物喻人,巧妙借梅花表现母亲的品格。
    2. (2) 本文回忆了母亲的哪几件事?请根据示例简要概括。

      抚养子女—→—→—→

    3. (3) 文章要重视修改。仔细比较下面的初稿和修订稿,简要分析这样修改的好处。

      初稿

      修订稿

      好处

      “正值盛年的父亲署理崇阳县不足两年,一句话没来得及说就离去。”

      “正值盛年的父亲署理崇阳县两年,一句话没来得及说就突然离去。”

       

       

      “但家中读书的氛围对小妹影响甚大,她在心产生了强烈的欲望。”

      “但家中读书的氛围对小妹影响甚大,她在心中中埋下了文学的种子。”

       

    4. (4) 文中画波浪线的①②两句话中的“一个样”含义是否相同?请简要分析。
    5. (5) 你认为文章最后两段是否多余?请简要分析。
    6. (6) 和文中小妹决意求学一样,《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也有不少年轻时就反抗不公、追求理想的人,请从以下备选人物中任选一位,结合相关情节简要阐述。

      备选人物: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徐海东等

  • 6. (2022八上·安溪期末)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问题。

    福建闽江河口湿地天堂生境

    ①近日,福建闽江河口湿地,进入《世界遗产预备名单》。

    ②湿地,是与森林、海洋齐名的地球三大生态系统之一,在调节气候、净化空气、涵养水源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被称作“地球之肾”。

    ③中国拥有湿地面积6600多万公顷,约占世界湿地面积的10%,以亚洲第一、世界第四的姿态傲视群雄。在众多湿地中,福建闽江河口湿地凭什么脱颖而出?

    ④闽江河口湿地,位于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东北部闽江入海口,总面积2381.85公顷,内部野生动植物有1089种,其中水鸟152种,占福建水鸟种群80.4%。2013年,国务院批准闽江河口湿地升格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20年列入国家重要湿地名录。

    ⑤这里水草丰茂,芦苇飘荡,风景旖旎,是鸟类梦寐以求的天堂。由于其位置位于候鸟种类和数量最多的东亚——澳大利西亚迁徙路线(EAAF)的核心位上,前来迁徙的鸟类数量多得惊人。目前已观测到的鸟类有313种,列入IUCN红色名录中极危等级鸟类有5种。

    ⑥其中,有着“神话之鸟”之称的中华风头燕鸥是闽江河口湿地的核心优势。

    ⑦中华凤头燕鸥,IUCN 红色名录上的极危物种,是中国最珍稀的鸟类,其数量在全世界都极其稀少,仅有100多只,在中国更是比大熊猫还要稀有的存在。由于其数量过于稀少,目击记录屈指可数,踪迹极其难觅,因此在观鸟者们的眼中,它们被称作传说中的神话之鸟。

    ⑧1861年,中华凤头燕鸥在印度尼西亚的一个小岛上被发现,随后被命名,一直鲜为人知。1937年,中华凤头燕鸥出现在山东青岛的沐官岛,此后在长达63年里一直销声陵迹,再也没有人目击过它们的存在,一度被怀疑已经彻底灭绝。2000年,消失已久的中华凤头燕鸥突然被一位摄影师在马祖列岛目击,它们,没有灭绝!此后,有更多的中华凤头燕鸥被人们发现。而闽江河口湿地,则是它们最重要的繁殖地之一,这里的中华凤头燕鸥最高纪录高达16只。

    ⑨每年盛夏,神鸟们在这里求偶、交配、觅食,享尽天伦之乐。而到寒冬,它们则披星戴月,飞尽千里长途,前往广东、福建、菲律宾、婆罗洲马来半岛海岸等地迁徙越冬。

    ⑩从2009年开始,每年全球最早的中华凤头燕鸥观测记录都诞生在闽江河口湿地。不仅如此,黑脸琵琶、勺嘴鹬、卷羽鹈鹕、遗鸥等众多全球极危及濒危鸟类都在这里有所栖息,年均栖息水鸟数量超5万只。闽江河口湿地,正是全球候岛迁徙的重要驿站。

    (选自《中国国家地理》2022.10.31,有删改)

        备注:①生境是指物种或物种群体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

    1. (1) 阅读上述材料,指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第④段主要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突出水鸟在其内部野生动植物比例之高。 B . 数量极其稀少的中华凤头燕鸥在印度尼西亚的一个小岛被发现,随后被命名。 C . 第⑨段的“享尽天伦之乐”将神鸟们拟人化,生动写出它们的幸福快乐生活。 D . 文章采用总分的结构,层次清晰地介绍了闽江河口湿地是很多鸟类的栖息地。
    2. (2) 结合全文,概括闽江河口湿地进入《世界遗产预备名单》的原因。
    3. (3) 闽江河口湿地举行“国际珍稀动物保护日”主题活动,请你参加。

      ①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为本次活动拟写一则宣传标语。

      ②活动推荐阅读《昆虫记》,请你选择书中的一种昆虫,说说它的生活习性,并分享法布尔的探究带给你的启发。

  • 7. (2022八上·安溪期末)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传统之“福”

    “福”字最早见于甲骨文,为“双手举酒祭天”的象形文字。《说文解字》有言:“福,祐也,从示昌声,方六切。”有盛满贡品供奉祖先或神灵,祈求得到庇护之意。中国的“福”文化早在先秦时期已经逐渐形成并具有了丰富的内涵,在诸如《诗经》《尚书》《礼记》等先秦典籍中已有体现——“富,福也”(《毛诗故训传》)、“千禄百福”(《诗·大雅·假乐》),“福者,备也。备者,百顺之名”(《札记祭统》)。在古代“福”文化中,“福”与佑、吉、祥、顺、助等联系在一起,“福”是人们一切美好的过去、现实、愿景和想法,也是人生追求的理想目标。

    《尚书·洪范》中关于五福的概念:“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是古代中国人对于“福”文化表现形态的直观理解。

    【材料二】闽南之“福”

    图一:闽南正月初九“敬天公”   图二:闽南正月十五“闹元宵”

    【材料三】现代之“福”

    传统之“福”的重要不足在于少有思考“福”的供给。“福”似乎是天然存在的,只要人们一心向善,加强个人修养,“福”就会自然而然地能够获取。这是一种被动的、祈求式的“福”之态度,显然,也是难以实现的。在中国传统的“福”文化中,“福”更多是个人层面的追求。

    新的时代,除了要继承传统“福”文化的精髓,引导人们勤修私德,“祈福”和“求福”之外,还要拓展“福”文化的内涵,把“福”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紧密结合起来,激发人民当家作主的主人翁意识,完善社会治理,拓宽“福”的公共供给,“造福”人民。

    ——(选自《福建日报》2022年2月7日)

    1. (1) 下列表述与材料不符的一项是(     )
      A . 在古代“福”文化中,“福”常与祐、禄、富、顺等美好愿望联系在一起。 B . “福”文化先秦时期逐渐形成,“五福”概念是对其表现形态的直观理解。 C . “福”是天然存在的,只要我们多做好事,“福”就会自然而然地获取到。 D . 我们既要肯定、继承传统“福”文化的精髓,也要对其不足之处有所思考。
    2. (2) “福”文化常见于闽南民俗活动中,请结合【材料一】,简要分析【材料二】供品和花灯的寓意。
    3. (3) 传统之“福”有什么不足之处?“福”文化未来该如何转变发展?请结合【材料三】简要分析。
三、作文(60分)
  • 8. (2022八上·安溪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作。

        劳动是什么?收拾房间是劳动,下厨做饭是劳动,勤学苦读是劳动……为了更好推进劳动教育,提升综合素养,八年(1)班班主任决定组织一场劳动实践分享会。

        假如你是该班的一名学生,请结合自身的一次劳动经历,写一篇文章在分享会上发言。

    要求:体现交流意识:题目自拟;不要套作、抄袭,不要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6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