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西省省际名校2023年高考历史联考试卷

更新时间:2023-06-02 浏览次数:39 类型:高考模拟
一、选择题
  • 1. 据《周礼》记载,周代学校的音乐课程包括“乐德”“乐语”“乐舞”等,重点培养德行、语言技巧、舞蹈等。用“六律”“八音”“六舞”等一起配合演奏,“以和邦国,以谐万民,以安宾客”。这反映出,周代的音乐教育(   )
    A . 形成了较完整的理论体系 B . 彰显和谐的文化特色 C . 重视提升国人的音乐水平 D . 在各诸侯国得到普及
  • 2. 汉武帝时,随着均输平准的推行,莱黄的鲐鱼行销于没有鱼鲜的区域,南方的桔柚在北方的市场上大量出现,北方的毛织品源源地运往南方各地出售,“有无相通,余缺得以调剂”。据此可知,均输平准政策的推行(   )
    A . 得益于发达的海陆交通 B . 促进区域经济均衡发展 C . 改变了传统的抑商政策 D . 打击了富商大贾的势力
  • 3. 下表是据史书整理的宋代笔墨纸砚之价格(部分),这反映出宋代(   )

    时间

    产品名称

    数量单位

    价格

    宋太宗时

    散卓笔

    1管(枝)

    0.1贯

    1103年

    宣城笔

    1枝

    1贯

    宋初

    澄心堂纸

    1幅

    0.1贯

    北宋中期

    陈瞻墨

    1斤

    0.5贯,后增至50贯

    南宋中期

    涵星砚

    1枚

    150贯

    A . 文化产业在全国各地兴起 B . 文化用品价格上下波动大 C . 文化用品呈现品牌化特征 D . 文人间奢侈攀比之风盛行
  • 4. 有学者认为,清代军机大臣除“面奉谕旨,书成文字,并予转发”的职责外,还“可以和皇帝面议政事”,其参政议政不是固定的职权,皇帝要求参议某事,才可以发言。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军机处(   )
    A . 仅按照皇帝旨意处理公务 B . 一定程度上可以参与决策 C . 是非正式设立的行政机构 D . 实际上对皇权形成了制约
  • 5. 1900年6月,由上海等地官员与各国驻上海领事议定的《保护上海长江内地通共章程》中规定:“各国以后如不待中国督抚商允,竟至多派兵轮驶入长江等处,以致百姓怀疑,借端启衅,毁坏洋商、教士人命产业,事后中国不认赔偿。”这从侧面反映出(   )
    A . 列强改变了侵略中国的态度 B . 清政府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 C . 中国人民抗争对列强的冲击 D . 地方割据的局面已基本形成
  • 6. 下表为五四运动后创办的具有代表性的进步刊物。据此可知,五四运动后(   )

    刊名

    主持

    刊行年月

    出版地点

    宗旨(倾向)

    《星期评论》

    戴季陶等

    1919.6.8

    上海

    研究和介绍社会主义

    《少年中国》

    王光祈

    1919.7.1

    北京

    社会主义

    《湘江评论》

    毛泽东

    1919.7.14

    长沙

    宣传新思想

    《建设》

    孙中山

    1919.8

    上海

    研究革命理论和建设新中国方案

    A . 走社会主义道路成为共识 B . 革命刊物成为报刊业的主流 C . 上海成为中国革命的中心 D . 出现探寻救国新道路的趋势
  • 7. 1927年5月,中共五大闭幕后,中央政治局委员蔡和森多次强调中央要作军事计划,要以暴动对付暴动,决不能作釜底游鱼,静候人家来处置我们,而要积极准备武力,以备万一。这说明当时(   )
    A . 中共总结大革命失败的教训 B . 民主革命任务出现重大变化 C .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初步形成 D . 中国革命道路面临艰难抉择
  • 8. 1994年,国务院改革外贸体制,将审批制改为登记制,继续采取鼓励出口的政策措施,大量民营企业进入外贸经营领域。同时,不再给进出口企业下达外贸承包指令性计划指标、全部取消出口补贴。这些举措(   )
    A . 加快了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B . 改变了长期贸易入超局面 C . 结束了政府对外贸的管理 D . 实现了与世贸组织的接轨
  • 9. (2023高一下·郎溪月考) 亚历山大征服埃及后,埃及祭司宣布他为太阳神的儿子,法老的合法继承人。在耶路撒冷,亚历山大皈依了犹太教。在巴比伦城,他派人把巴比伦最崇拜的拜尔神庙重新修建起来。这说明亚历山大(   )
    A . 弘扬亚非地区传统文化 B . 利用当地宗教强化统治 C . 推动各区域间信仰融合 D . 得到了当地民众的支持
  • 10. 18世纪的思想家、文学家哈曼认为,所有理性思维能做的只是将迥然不同的事物进行分类,形成固有的模式,但这些模式本身与现实根本不符。理性思维至多只能给出骨架,而诗歌可以使骨架充实。上帝用诗歌而不是数学来表达观点。这说明哈曼(   )
    A . 对理性主义进行反思 B . 强调诗歌是启蒙的工具 C . 用理性解释基督教义 D . 认为理性与现实相脱节
  • 11. 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提出了著名的巴黎公社原则,论述了巴黎工人七十二天中武装起义、武装斗争、武装自卫的过程,以历史的事实证明:“无产阶级专政的首要条件就是无产阶级的军队。工人阶级必须在战场上争得自身解放的权利。”这说明巴黎公社运动(   )
    A . 受到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B . 使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 C . 确立城市暴动的革命道路 D . 丰富和补充了马克思主义
  • 12. 如图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法国能源结构变化情况。这一变化(   )

    A . 推动第三次科技革命到来 B . 给经济发展带来严重隐患 C . 基本解决了环境污染问题 D . 使传统能源退出历史舞台
二、非选择题
  •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礼法合治”思想自西汉至清末的两千年间,伴随着秦汉封建专制一体化的形成和发展,逐渐积淀于民族心理之中。所以礼法两种文化的交锋反而促进了两者的发展,形成了“礼法合一,德刑兼治”。自西汉儒学家们发动“引经决狱”将经义凌驾于法律之上,实践于审判活动中;东汉儒臣掀起“引经注律”的热潮,将法以儒家的思想解释于法家之律文;唐律“以经立法”“一准乎礼”的思想铸就了中华法系鼎盛时期,至此“礼法合流”即成,成为了“礼为本,法为用;礼为主,法为从;礼为先,法为随;寓礼于法,明法彰礼”的法律价值体系,可以说当时礼乐教化的儒家思想渗入了社会的方方面面。

    ——摘编自黄孚劫《礼乐教化对法治思想的影响》

    材料二:清末法理派在法律实践中力图建立较为完善的法律体系,在以沈家本为代表的法理派的努力下,无论是对法的一般理论的理解,还是对法律学科的研究,包括对法律人才的培养、对执法者的管理规范、对犯法者的惩治教育,都在努力超越传统法观念,试图用西方近代法律理念来“会通中西”。在对宪法、刑法、民法、商法等部门法,包括司法制度等法律体系的框架构建和具体法律的修订中,更多地倾向于移植西方近代法律体系。通过法理派积极推进变法修律,最终形成了以《大清新刑律》为首的一批成果。

    ——摘编自桂林《论清末法理派的法律思想》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法治思想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法治思想的新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3. (3)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至清末法治思想演变的历史启示。
  •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据史晋川、李建琴《当代中国经济》

    从上图中任意选取一个时间段,概括该时段中国三次产业发展的特征,并进行简要阐释。(要求:时间段明确,特征源自材料,史论结合,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 1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世纪60年代,沙皇政府一般是以官方订货方式来刺激工业生产,对与铁路修筑以及机车制造有关的工业和企业的订货价格往往高于市场上的价格;成立有工商业者参加的工业会议和商业会议,讨论工业、商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开办技术学校,培养技术人员;出版有关杂志,以交流生产经验。为保证俄国铁路、重工业的发展,1868年沙皇政府准许免税进口冶金、机械制造、钢轨工业所需要的生铁、熟铁和一部分机器。随后,当外国商品大量涌入,影响本国生产发展时,沙皇政府便应本国企业主的要求,实行了巩固关税壁垒的措施。1868-1891年,生铁关税增加9倍,钢轨关税增加3倍半。高额关税还涉及绝大部分工业品,沙皇政府在1861年改革后相当注意引进西方先进国家的机器设备、重要工业原料和新技术。改革前50年,俄国进口的工具和机器总计为83974件,“木犁与链枷、水磨与手织机的俄国,开始迅速地变为铁犁与脱谷机、蒸汽磨与蒸汽织机的俄国”。

    ——摘编自张桂荣《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再思考》

    1. (1) 根据材料,概括19世纪60年代俄国经济改革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世纪60年代俄国经济改革的影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