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四川省乐山市市中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

更新时间:2023-05-30 浏览次数:47 类型:期末考试
一、积累(36分)
  • 1. 班级拟开展“少年正是读书时”主题活动,请你阅读文段,完成各小题。

    初中语文课本为我们打开一扇文学之门,开启一段学习之旅。旅途中,我们吟冬诵春赏四季,游山历水看八方。杨柳清风带春来,我们闻到了酝(甲)在空气中的泥土气息;阅读《散步》,我们懂得了解决分歧的最佳方式是体谅和尊重;学习白求恩精神,我们知道了对工作不能(      );探求动物世界,我们见识了研究动物行为科学家的      ;遥望piāo miǎo(乙)的天上街市,我们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吟诵“尚思为国戍轮台”,我们读到了诗人的爱国热(丙)。不要pái huái(丁),把时间花在阅读上,去感受文学的韵味吧!

    语文学习的天地非常广阔。我们既可以探访历史,      ;又可以走进自然,      ;还可以感受亲情,      ;更可以了解社会,      。语文之旅,让人欣喜,让人着迷。通过语文学习,不仅是培养我们的生命意识,更落地于知识的习得,使我们拥有强大的精神世界来抵御人生无处不在的暗礁激流。同学们,相约读书写作,奔赴诗意的语文之旅,尽情畅游语文世界吧!

    1. (1) 下列选项中填入里乙丙丁四个空格中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 (niàng)    缥缈    热(chén)    徘徊 B . (niàng)    飘渺    热(zhén)    徘徊 C . (liàng)    缥缈    热(chén)    彷徨 D . (liàng)    飘渺    热(zhén)    彷徨
    2. (2) 下列选项中依次填入①②的词语,最为恰当的一项是(   )
      A . 不求甚解    小心翼翼 B . 拈轻怕重    荒诞不经 C . 惊慌失措    不可救药 D . 精益求精    神采奕奕
    3. (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语文学习不仅是培养我们的生命意识,更落地于知识的习得,使我们拥有强大的精神世界来抵御人生无处不在的暗礁激流。 B . 通过语文学习,不仅是知识的习得,而且落地于培养我们的生命意识,使我们拥有强大的精神世界来抵御人生无处不在的暗礁激流。 C . 语文学习不仅是知识的习得,更落地于培养我们的生命意识,使我们拥有强大的精神世界来抵御人生无处不在的暗礁激流。 D . 通过语文学习,不仅落地于知识的习得,更是培养我们的生命意识,我们拥有强大的精神世界来抵御人生无处不在的暗礁激流。
    4. (4) 依次填入文段第二自然段横线处的句子,恰当的一项是(   )

      ①观赏世间美景②享受温暖盛宴③感受风云变化④品味人世百态

      A . ①③②④ B . ④①③② C . ③①②④ D . ③②①④
    5. (5) 下列关于语法知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在现代汉语中,数词和量词一般结合起来使用表示数量,比如“一扇”。 B . 语段中的词语“懂得”“诗人”“广阔”分别是动词、名词、形容词。 C . “吟冬诵春赏四季,游山历水看八方”这两句对仗十分工整,词性相对。 D . “闻到”“体谅”“尊重”“热忱”都是带有褒义感情色彩的词语。
    6. (6) 下列同学的做法中,学习过程无法达成目的的一项是(   )
      A . 小金想拍摄一个关于“敬老爱幼”的微视频,他准备以莫怀戚《散步》中所写的祖孙三代一起散步的生活小事为素材。 B . 小明想参加以“宋代儿童的智慧故事”为主题的故事会,于是从《世说新语》中搜集了谢道韫、陈元方等人的聪慧事迹。 C . 小文想组织一次关于安徒生童话故事会,于是读了安徒生的主要作品《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丑小鸭》等。 D . 小语想做一期关于“母爱”的微信公众号文章推送,于是编选了史铁生《秋天的怀念》、冰心《荷叶·母亲》两篇文章。
  • 2. 班级举办“组建属于我们自己的文学部落”活动,小语邀请你参加。
    1. (1) [布置读书角X班级决定选择教室中的一角布置为读书角,请你拟一条标语。
    2. (2) [自创新刊物]为配合本次活动,班级自创新刊物中要拟一个栏目名。根据入选作品的类型,下列栏目名最为恰当的一项是(   )

      入选作品

      《孙犁的“白洋淀纪事”:人情美、人性美》

      《圣洁的情感,深邃的意境——读泰戈尔《<吉檀迦利>有感》

      《“文学湘西”世界的一块重要拼图:我读沈从文<湘行散记>》

      A . 成长笔记 B . 咬文嚼字 C . 名作品悟 D . 名家访谈
    3. (3) [读书交流会]文学兴趣小组各成员就“跟名家学作文”的问题发表了很多看法,以下是两位同学的发言。你能从名家的话中听出对写作文有帮助的经验吗?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

      小语“假若有个人告诉我们,他刚下过两次水,可是决定马上去参加国际游泳比赛,我们会相信他能得胜而归吗?不会!我们必定这么鼓舞他:你的志愿很好,可是要拼命练习,不成功不拉倒。这样,你会有朝一日去参加国际比赛的。我看,写作也是这样。”老舍在《别怕动笔》中这样写道。

      小文莫言说:“中学生出手不凡,大学生反而写得像小学生,原因就在于中学生能模仿。”他认为,很多中学生写的东西像鲁迅,是因为他们背的多,学的多。

  • 3. 古诗文默写,根据语境填写适当的古诗文名句,使前后语意连贯。

    古诗文在典雅凝练的文字里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或抒凌云壮志,曹操的“日月之行,若出其中;,若出其里”(《观沧海》)借助奇特的想象来展现诗人开阔的胸襟与宏伟的抱负;或心忧天下,陆游的“,铁马冰河入梦来。”(《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借写风雨梦境抒发报国之志和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心;或感时惜时,孔子的“”(《<论语>十二章》)感慨人生世事变幻之快,亦有惜时之意在其中;或感慨身世,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借“落花”慨叹个人身世之悲和国家凋零之殇;或思乡怀人,“”(请写出七上教材里相关的连续两句诗文)表达对故乡或亲友的思念之情……容天下诸事,抒万千情思,这就是古诗文流传至今的魅力所在。

二、阅读(54分)
  • 4. 名著阅读
    1. (1) 班级开展“大话西游”名著阅读交流活动,大家就小语的提问进行了激烈的讨论。请你结合《西游记》的具体情节,补全他们的对话。

      小语:西行路上,师徒四人一路披荆斩棘,大家觉得哪一关最难?

      小文:狮驼岭一役最难,因为狮驼岭被青毛狮子怪、黄牙老象、大鹏雕三魔王占据,而三魔王实力超群,法宝威力十足,最后是如来佛祖亲自收了三魔王,收妖的神仙级别最高。

      小金

    2. (2) 在《朝花夕拾》中鲁迅记录了自己生命中出现的一些重要人物,下面是小语整理的人物关系图,请在横线处填入合适的人名。

      亲人

      父亲周伯宣  母亲鲁瑞

      朋友

      闰土、

      老师

      、藤野先生

      其他

      邻居衍太太、保姆阿长

  • 5. 文学类文本阅读,完成各小题。

    城堡旁的老树

    (意大利)马西米利亚诺·弗雷扎托

    阅读提示:《城堡旁的老树》是一则意味深长的寓言。阅读时,需要我们从有趣的情节中抽丝剥茧,细细咀嚼有趣的语言,找到隐藏在故事中的智慧。

    很久以前,有一座小山丘,微风轻轻拂过山头。山头有一棵老树,还有一座破旧不堪的城堡。

    没有人知道,他们已经存在多久了。城堡里蔓延着无尽的回忆,老树就坐在那里,微笑着俯瞰山下的世界。

    一天,一只老鼠颤巍巍地跑到树下,“嗖”地躲进老树浓密的树根间。紧接着,一只老鹰扇动着巨大的翅膀掠过树顶。老鼠得救了。这时他发现,树根下有什么金灿灿的东西。

    “好美的王冠啊!”老鼠心想,“是我的了。”

    许多年后,老鼠又回来了。这时的他,已经成了鼠王。他对老树说:“我现在是国王了,你所在的这片土地是属于我的。我喜欢这儿,我要在这里重建一座城堡!”

    老树沉默不语。

    鼠王兴高采烈,开始建造他的城堡。没过多久,雄伟坚固的城堡建成。城上旗帜飘扬,城下卫兵重重。

    鼠王威风凜凛,再也不似当年那般胆小柔弱。可是他不知道,这片土地也曾被另一位国王占领过。

    有一天,蟾蜍国王骑着他的坐骑,来到这座宏伟的城堡下。他对着鼠王愤怒地喊道:“你是哪里来的强盗?竟敢践踏我的土地!赶快离开这里,否则我就向你宣战!”

    鼠王站在高高的城墙上大吼:“我现在谁都不怕。别说是你,就是老鹰来了,我也不怕!”

    于是,老鼠国和蟾蜍国之间开战,两个国家的子民纷纷加入。战争很残酷,整座山都在颤抖。

    很快,秋天来了,但战争还在继续。鼠王向老树下达命令:“我要你把所有果实拿出来,分给我的将士们吃。如果他们吃不饱,这场仗我们是赢不了的。”

    老树沉默着,一句话也没说。

    漫长的冬天来了。刺骨的严寒像一把利剑。鼠王非常担忧,向老树提出要求:“我需要你的树枝,给我的将士们烧火取暖。不然,这场仗我们就输了。

    老树依旧沉默。

    春天终于来了,鼠王也迎来了胜利。他又来到老树面前,提出最后的要求:“我们打败了那群蟾蜍!我们要好好庆祝一番!我要把你点燃,做篝火。”

    老树还是一句话也没说。他在沉默中被老鼠们点燃,没有哭泣,也没有嚎叫。

    那晚,老鼠王国举办了一场盛大的庆功宴,鼠王得意洋洋,享受着胜利的喜悦。

    第二天,太阳迟迟没有露面。整个天空,像是被一个大斗篷遮住,灰蒙蒙的。原来是老树燃烧后化成的灰烬。灰烬犹如千万只翅膀,乘着风,一点一点遮蔽了天空。

    直到一百年后,太阳的光芒才再次照耀大地。然而,老鼠王国早已不存在了。只剩下一座残破的城堡, 一顶古老的王冠,还有一株新生的树苗。

    (于晓玮译)

    1. (1) [寓言·故事]下面是老树讲的故事,请你根据文章内容,将故事补充完整。

      很久以前,有一只老鼠

      后来啊,老鼠成了鼠王,在我身边重建了一座城堡。

      再后来,

      最后,鼠王带病打败了蟾蜍国,老鼠们把我点燃,当做篝火,庆祝胜利。唉,就讲这些吧……

    2. (2) [寓言·形象]文中反复提到老树一再保持“沉默”,这引起了某同学的思考。在细读相关内容后,该同学由老树联想到了以下长者形象,其中和文中老树形象最不符合的一项是(   )
      A . 深沉内敛的长者 B . 主动奉献的长者 C . 善良宽厚的长者 D . 隐忍大度的长者
    3. (3) [寓言·意义]寓言是寄寓着道理的故事,往往批判了某种社会现象或某一类人物,让读者通过反思获得启迪。阅读本则寓言,结合故事情节和形象,联系生活现象,谈谈你获得的启示。
  • 6. 记叙类文本阅读,完成各小题。

    父亲的玳瑁

    王鲁彦

    ①[A]在墙脚唰然溜过的那黑猫的影,又触动了我对于父亲的玳瑁的怀念

    ②净洁的白毛的中间,夹杂些淡黄的云霞似的柔毛,恰如透明的妇人的玳瑁首饰的那种猫被称为“玳瑁猫”。我们家里的猫正是那一类,父亲就给了它“玳瑁”这个名字。

    ③它什么时候来到我们家里,我不很清楚, 据说大约已有三年光景了。父亲给我的信,从来不曾提过它。但当我去年回到家里的时我看到了父亲和玳瑁的感情了。

    ④每当厨房的碗筷一搬动,父亲在后房餐桌边坐下的时候,玳瑁便在门外“咪咪”地叫了起来。这叫声是只有两三声,从不多叫的。它仿佛在问父亲,可不可以进来似的。

    ⑤于是父亲就说了,完全像对什么人说话一样:“玳瑁,这里来!”

    ⑥我初到的几天,家里突然多了四个人,玳瑁似乎感觉到热闹与生疏的恐惧,常不肯即刻进来。

    ⑦“来吧,玳瑁!”父亲望着门外,不见它进来,又说了。过了一会,玳瑁在大家的不注意中,已经跃上了父亲的膝盖。

    ⑧我们弯过头去看,它伏在父亲的膝上,睁着略带惧怯的眼望着我们,父亲立刻理会它的感觉,用手抚摩着它的颈背。

    ⑨我们吃着饭,玳瑁从不跳到桌上来,只是静静地伏在父亲的膝上。父亲吃完饭,站起来的时候,玳瑁便先走出门外去。它知道父亲要到厨房里去给它预备饭了。玳瑁的饭每次都有鱼,或用鱼汤拌着。父亲自己这几年来对于鱼的滋味据说有点厌,但即使自己不吃,他总是每次上街去,给玳瑁带一些鱼来,而且给它储存着。

    ⑩白天,玳瑁常在储藏东西的楼上,不常到楼下的房子里来。但每当父亲有什么事情将要出去的时候,玳瑁像是在楼.上看着的样子。便溜到父亲的身边,绕着父亲的脚转几下,一直跟父亲到门边。父亲回来的时候,它又像是在什么地方远远望着,静静地倾听着的样子,待父亲一跨进门,它又在父亲的脚边了。它并不时时刻刻跟着父亲,但父亲的一举一动,父亲的进出,它似乎时刻在那里留心着。

    ⑪半个月后,玳瑁对我也渐渐熟了。它不复躲避我。然而它从不自己走近我。我叫它,它仍不来。就是母亲,她是永久和父亲在一起的,它也不肯走近她。父亲呢,只要叫一声“玳瑁”,甚至咳嗽一声,它便不晓得从什么地方溜出来了,而且绕着父亲的脚。

    ⑫有两次玳瑁到邻居家去游走,忘记了吃饭。我们大家叫着“玳瑁玳瑁”,东西寻找着,不见它回来。父亲却猜到它哪里去了。他拿着玳瑁的饭碗走出门外,用筷子敲着,只喊了两声“玳瑁”,玳瑁便从很远的邻屋上走来了。

    ⑬“你的声音像格外不同似的,”母亲对父亲说,“只消叫两声, 又不大,它便老远就听见了。”

    ⑭“是哪,它只听我管的哩。”

    ⑮[B]对于寂寒地度着残年的老人,玳瑁所给予的是几子和孙子的安慰,我觉得。

    ⑯六月四日的早展,我带着战栗的心回到家里,父亲躺在床上远远地望了我一下,便疲倦地合上了眼皮。我悲苦地牵着他的手在我的脸上抚摩。他的手已经有点生硬,不复往日柔和地抚摩玳瑁的颈背那么自然。据说在头一天的下午,玳瑁曾经跳上他的身边,悲鸣着,父亲还很自然的抚摩着它,亲密地叫着“玳瑁”。而我呢,已经迟了。

    ⑰从这一天起,玳瑁便不再走进父亲的以及和父亲相连的我们的房子。我代替了父亲的工作,给玳瑁在厨房里备好鱼拌的饭,敲着碗,叫着“班瑁”。玳瑁没有回答,也不出来。一星期后,家里的亲友渐渐少了。玳瑁仍不大肯露面。无论谁叫它,都不答应,偶然在楼梯上溜过的后影,显得憔悴而且瘦削。

    ⑱现在距我们离家的时候又已一月多了。[C]玳瑁应该很健康吧?我希望能再见到和父亲的灵魂永久同在着的玳環。

    (选自《阅读》,有删改)

    1. (1) 文中“父亲的玳瑁”是一只怎样的猫?请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分析。
    2. (2) 小语在阅读文章时,摘录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请你结合加点字,从描写方法的角度做批注。

      摘录

      批注

      但每当父亲有什么事情将要出去的时候,玳瑁像是在楼上看着的样子,便到父亲的身边,着父亲的脚几下,一直父亲到门边。

    3. (3) 仔细阅读文中画波浪线的三个句子,说说它们在文章结构和内容上分别起什么作用。
    4. (4) 本文与郑振铎的《猫》都叙述了人与猫之间的日常生活小事,请你分析两篇文章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7. 文言文阅读,完成各小题。

    [甲]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诸葛亮《诫子书》)

    [乙]

    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

    (节选自刘开《问说》)

    1. (1) 下列加点词意思有误的一项是(   )
      A . 非宁静无以

      致:达到

      B . 成枯落

      遂:最终

      C . 不达于事

      或:有的人

      D . 决焉

      奚:何,怎么

    2. (2) 下列选项中的“而”与例句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好学不勤问

      A . 相委 B . 人不知不愠 C . 博学笃志 D . 择其善者从之
    3. (3) 根据选文[甲]和[乙]的内容填空。

      两段文字都谈到了学习,[甲]文强调是学习的前提,[乙]文则论述了的关系。

    4. (4)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见甲文)

      ②)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见乙文)

      ③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

  • 8. 鉴赏,完成各小题。

    [甲]秋词(其一)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乙]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 (1) 下列关于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甲]诗一反常态,不写悲秋,而写爱秋,呈现出明朗刚健的风格。 B . [乙]曲除最后一句外,全都是悲凉之景,字字都是扣着“情”来写的。 C . [甲]诗意境壮丽,气势不凡;[乙]曲用语精炼,言简而意丰。 D . [甲][乙]都采用了直抒胸臆的手法,表达出诗人对秋天的独特感悟。
    2. (2) 有人评价[甲]诗中的“鹤”虽然是孤单的,但却是不屈志士的化身,是奋斗精神的体现。请分析“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这两句诗所蕴含的情感。
三、写作(60分)
  • 9. 这一学期,一定发生了一些特别的事,让你感动、后悔、震惊、愤怒、快乐等,请你以《那一次,我真     》为题,写一篇以记事为主的作文,不少于600字。

    提示:⑴用一个表示心理活动的词将题目补充完整,这个词直接表明这件事对你强烈的情感冲击。⑵叙事要有重点,主要突出事件中触动你情感的那部分。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