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四川省乐山市市中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

更新时间:2023-06-04 浏览次数:33 类型:期末考试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15分,每小题3分)
  • 1. 阅读下列文字,按要求作答。完成各个小题。

    苏州园林的艺术特点一直为园林学界(甲)。园内素有移步换景之说,园景变化无穷,巧妙绝lún(乙)。

    “古木交柯”小院内,一林古柏老干(丙)枝,一树茶花鲜艳似火,霎时燃起了所有人的游兴。而与之一墙之隔的“花步小筑”却出奇地素净。中心景区临一池碧水,假山在侧,回廊盘曲,花影粉墙。水上桥堤搭一棚花架,_______;池中芙蕖盛放,_______;前行不远,至“闹木樨香”轩,此处遍植桂树,_______;山顶可亭,_______。总觉得建造园林的人应是像陶渊明那般,不喜尘世的(丁),便自建一方天地。

    1. (1) 下列选项中填入甲乙丙工四个空格中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
      A . 推崇    巧妙绝伦    虬枝(qiú)    喧嚣 B . 推荐    巧妙绝伦    虬枝(zhá)    喧哗 C . 推崇    巧妙绝纶    虬枝(qiú)    喧嚣 D . 推荐    巧妙绝纶    虬枝(zhá)    喧哗
    2. (2) 将下列四个选项依次填入文中①②③④处,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
      A . 凭栏可看荷花    春季可观紫藤    可作秋时幽赏    则为冬日赏雪佳处 B . 春季可观紫藤    凭栏可看荷花    可作秋时幽赏    则为冬日赏雪佳处 C . 凭栏可看荷花    可作秋时幽赏    春季可观紫藤    则为冬日赏雪佳处 D . 则为冬日赏雪佳处    凭栏可看荷花    可作秋时幽赏    春季可观紫藤
  • 2. 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 那里山水环绕,白鹭飞翔,田园村舍错落有致,高树低树俯仰生姿 , 散发出浓浓的“苏式”乡村韵味。 B . 明清时期,北运河漕运进入了最为发达的时期,呈现出一派舳舻相接、商贾云集、百货积山的繁华景象。 C . 中国动画具有极为丰富的底蕴,许多永垂不朽的神话故事、民间传说等,都适合通过动画形式来表现。 D . 融媒体时代,主持人未必要正襟危坐、字正腔圆,电视主持人也还可以是段子手、演讲者、带货员。
  • 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 2022 年卡塔尔世界杯足球赛,近百万中国出境游客,能“刷出”大约近900亿人民币的境外消费额度。 B . 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全方位推进、全区域治理,以“五清”行动为抓手,加快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C . 2022北京冬奥会的魅力,不仅体现在带动更多的人参与各种冰雪运动,还体现在运动员的精彩表现。 D . 面对韩国队,中国女足不屈不挠、逆风翻盘,时隔16年再夺亚洲杯冠军,书写了昂扬奋进的巾帼华章。
  • 4.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新闻体裁包括消息、通讯、新闻特写等,《首届诺贝尔奖颁发》属于消息,《“飞天”凌空》属于通讯,《一着惊海天》属于新闻特写。 B . 律诗是古体诗的一种,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有“五律”和“七律”之分,每两句成一联,共计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C . 《与朱元思书》的作者吴均,南朝梁文学家,工于写景,尤以小品书札见长,诗亦清新,多为反映社会现实之作,号称“吴均体”。 D . 《周亚夫军细柳》节选自西汉历史学家司马迁的《史记》,该书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的史事。
二、古诗文阅读(31分)
  • 5.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各小题。

    范滂,字孟博,汝南征羌人也。少厉清节,为州里所服。时冀州饥荒,盗贼群起,乃以滂为清诏使,案察之。滂登车揽辔、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及至州境.守令自知臧污,望风解印绶去。

    迁光禄勋主事。”时陈蕃为光禄勋,滂执公仪诣蕃,蕃不止之,滂怀恨,投版弃官而去。郭林宗闻而蕃曰:“若范孟博者,岂宜以公礼格之?今成其去就之名,得无自取不优之议也?”蕃乃焉。

    后诏三府掾属①举谣言②,滂奏刺史、二千石权豪之党二十余人。尚书责滂所劾甚多,疑有私故。故滂对曰:“臣之所举,自非叨秽奸暴,深为民害,岂以污简札④哉!以会日⑤迫促,故先举所急;其未审者,方更参实。若臣言有贰,甘受显戮。”吏不能诘。

    建宁二年,遂大诛党人。诏下,急捕滂等。督邮吴导至县,抱诏书,闭传舍⑥,伏床而泣。滂闻之曰:“必为我也。”即自诣狱。县令郭揖大惊,出解印绶,引与俱亡,滂曰:“滂死则祸塞,何敢以罪累君,又令老母流离乎!”其母就与之诀,滂母曰:“滂从龙舒君⑦归黃泉,得其所矣。惟大人割不可忍之恩,勿增感。”母曰:“汝今得与李、杜⑧齐名,死亦何恨。”跪受教,再拜而辞。行路闻之,莫不流涕。

    (选自《后汉书·范滂传》,有删改)

    [注]①掾属:下属的官。②谣言:群众反映官吏好坏的歌谣。③叨秽:贪污腐败。④简札:指奏章。⑤会日:指三公会议的日子。三公,即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⑥传舍:驿舍供外葬使节和传递政府文书者休息的地方。⑦龙舒君:范滂之父。⑧李、杜:指当时的贤臣李膺、杜密。

    1. (1) 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 郭林宗闻而蕃曰

      让:谦让

      B . 蕃乃

      谢:道歉

      C . 母曰

      白:告诉

      D . 勿增感

      戚:悲伤

    2. (2) 下列选项中加点词意义及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再拜辞    委去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B . 其母就与诀    舜发于畎亩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C . 何敢罪累君    残年余力(《愚公移山》 D . 乃以滂清诏使    天子动(《周亚夫军细柳》)
    3. (3) 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范滂品行高洁,志向远大。从小就磨砺出高洁的节操,冀州赴任时,慷慨激昂,有澄清天下污秽之志。 B . 范滂为人清高,不媚上司。去参见陈蕃,陈蕃接受了跪拜之礼,范滂心里很是生气,打算弃官而去。 C . 范滂不畏强权,敢作敢当。受到尚书的责备与怀疑,不为所屈大义凛然地表示如检举失实,甘受惩罚。 D . 范滂孝敬母亲,感动旁人。当郭揖提出“与俱亡”时,范滂选择逃跑,不愿因出逃而让母亲流离他乡。
    4. (4) 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①臣之所举,自非叨秽奸暴,深为民害,岂以污简札哉!(见上文)

      ②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与朱元思书》)

      ③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

  • 6. 古诗鉴赏

    [甲]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乙]

    野望

    杜甫

    西山白雪三城戍 , 南浦清江万里桥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注]①三城戍:西山三城的堡垒,三城,与吐蕃临界,为蜀边要塞。②“南浦”句:南浦泛指送别之地。万里桥,在成都杜甫草堂的东边。③风尘,指安史之乱造成的连年战火。④滑埃:细流与微尘,比喻微小。

    1. (1) 下列对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甲]诗首联借陶渊明“登东皋以舒啸”的诗句,交代时间(薄暮时分)、地点(东二皋)以及人物心情。 B . [甲]诗颔联和颈联写的都是恬淡自然的田园景色,但因诗人的心绪被染上了一层忧郁、孤独的色彩。 C . [乙]诗首联描写“望”之景,中间两联抒“望”之情,尾联点明“望”之方式与地点及“望”之忧虑。 D . [乙]诗中间四句由连年战乱推出怀念诸弟、自伤流落的情思,暗含诗人对当朝统治者昏庸无能的批判。
    2. (2) 两首诗歌题目同为“野望”,都是由“望”之景触发“望”之情,但两诗情感不同。请你任选其一,分析诗歌抒发的情感。
  • 7. 古诗文默写,根据语境填写适当的古诗文名句。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欧阳修感西湖“,不觉船移”之柔美;白居易品钱塘湖“,浅草才能没马蹄”之春来;郦道元悟三峡“悬泉瀑布,,良多趣味”之情趣。

    人品之洁,古来共赏。李贺赞“报君黄金台上意, ”舍身报国之品;刘桢赏“,终岁常端正”傲雪凌霜之品;陶渊明议“问君何能尔,”达观通透之品;李清照抒“我报路长嗟日暮,。九万里风鹏正举。”勇往直前之品。

三、现代文阅读(24分)
  • 8. 说明文阅读,完成各小题。

    中国古亭的历史沿革

    王盛

    ①亭是体现中国建筑特征的一种代表形式。它造型丰富,玲珑多姿,富有诗情画意,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十分深厚的文化内涵。亭就是中国古典建筑意匠的一个缩影

    ②许慎的《说文》中讲:“亭,亭也,人所停集也。凡驿亭、邮亭、园亭,并取此义为名。”亭的历史十分悠久,一直可以上溯到商周以前。但是亭字的出现,却相对较晚,大致始于春秋战国前后。甲骨文,金文中均未见有亭字,现在发现的最早的亭字,是先秦时期的古陶文和古玺文。因此,在秦以前,亭的基本形制或许并不是十分成熟,但是到秦汉时,亭已经十分普遍了,是一种有着多种用途,实用性很强的建筑。

    ③春秋战国时期的亭,是设在边防要地的小堡垒,称为亭障、亭燧,为“伺候望敌之所”。后来秦汉中央集权政府把它扩大到各地,成了维持地方治安的基层行政单位,同时也是职司的所在地。《日知录》中记载:“秦制十里一亭,十亭一乡。”汉高祖刘邦最初曾任泗水亭亭长,掌管治安警卫,兼管停留旅客,治理民事。

    ④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社会的变革,纵情山水、投身自然成为时尚,亭的性质也逐渐跟着发生了变化,出现了供人游览和观赏的亭。例如著名的会稽山阴兰亭,最初是一座带有邮驿性质的路亭。为了能够更好的观赏四周的湖光山色,它曾被太守移到了湖滨,后又被起筑在山巅,以便极高尽眺。这样兰亭由实用性的亭转向了观赏性的亭。

    ⑤隋唐以后,亭便成了园林中不可缺少的建筑物。按《大业杂记》中记载,隋炀帝榆林行宫的上建有“翠微亭”等十二座山亭,纵广均二丈有余。在唐代的一些宫苑中,亭不仅是苑中的重要景观建筑,而且在数量上也远远超过了其他类型的建筑。《长安志》中记载:“禁苑在宫城之北,苑中宫亭凡二十四所。”其中亭就十八座之多,占全苑列名建筑的百分之七十五,可谓历史上大量以亭入园之始。唐代官吏、士大夫于宅邸、别业中筑亭的也有很多人。例如诗人王维的辋川别业中的“临湖亭”,白居易家中的“琴亭”和“中岛亭”等等。

    ⑥到了宋代,亭的建造更为普遍,功能和用途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从《宋史·地理志》中可以知道,宋徽宗在艮岳中说“叠石为山,凿池为海,作石梁以升山亭,筑土岗以植杏林”。利用景龙江水在平地上挖湖堆山,人工造园,园中置亭颇多,并运用“对景”“借景”等手法,把亭和人工山池相结合。由此可见此间筑亭,已经不再是晋唐那样纯粹的因借自然山水形胜,而是把人的主观意念,把人对自然美的认识和追求纳入到建亭的构思之中,开始寻求寓情于物的人工景观的组织了。

    ⑦亭发展到明清时期,造型、性质和使用内容等各个方面都比以前大为发展,不仅在形式上极尽变化,集中了中国古典建筑最富有民族特色的屋顶精华,即便是同一平面形式,由于建筑意匠和处理手法的不同,也会从艺术形象中体现出不同的性格和风貌。在重视亭的造型的同时,对建亭的位置选择,以及周围环境的配置也都十分讲究,非常注意亭与其它建筑之间的关系,而且在风景区和园林中,亭的意境的创造,已成为刻意追求的目标。人们运用各种艺术手段,寓情于物,移情入境,把主观的情感融汇在客观的筑亭造景之中。所以;可以这样说,明清时期的筑亭,在建筑的艺术与技术两个方面,都已经达到了十分纯熟而又臻于完善的境地,进入了中国古典亭榭发展的鼎盛时期。.

    (节选自《浅谈中国亭建筑》,有删改)

    1. (1) 下面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
      A . 亭是一种有着多种用途的建筑,按其用途不同可分为驿亭、邮亭、园亭等。 B . 在春秋战国时期,亭发挥了很大作用,既可以伺候望敌,又可以维持地方治安。 C . 亭在唐代一些宫苑中成为重要的景观,而且在数量上远远超过其他类型的建筑。 D . 宋代筑亭把亭和人工景观相结合,已经不再是晋唐那样纯粹的因借自然山水形胜。
    2. (2) 下面对本文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开篇就对亭的总体特征进行说明,并强调了亭在中国建筑中的重要地位。 B . 第②段中加点词语“大致”是对“亭”字出现的时间表示估计,用语准确。 C . 第④段举兰亭的例子,说明亭子性质随着社会的变革由观赏性转向实用性。 D . 按时间顺序,先总后分,说明亭在造型、性质、功能和用途等方面的发展历程。
    3. (3) “亭就是中国古典建筑意匠的一个缩影。”下列关于中国古亭如何讲究意匠的说明有误的一项是(   )
      A . 明清时期的亭筑,集中国古典建筑最富有民族特色的屋顶精华,在建筑的艺术与技术两个方面十分纯熟。 B . 由于建筑意匠和处理手法的不同,即便是同一平面形式,也会从艺术形象中体现出不同的性格和风貌。 C . 重视亭的造型、建亭的位置选择,对周围环境的配置也十分讲究,非常注意亭与其它建筑之间的关系。 D . 人们寻求寓情于物的景观组织,把建亭的构思融入到人的主观意念、人对自然美的认识和追求之中。
  • 9. 散文阅读,完成各小题。

    野草的呼吸

    迟子建

    ①去年三月,雪花还未从北方收脚,寒流仍环绕冰城、不识相地穿街走巷时,盼春心切的我,一头扎进哈尔滨城郊的室内花卉市场,在姹紫嫣红的花中,选购了几盆色彩艳丽的四季海棠,抱回家中。

    ②这一簇簇的海棠花儿,在窗前,在桌畔,就像迎春的爆竹,等待点燃。而悄无声息燃响它们的,就是阳光了。在最初的一周,它们在日光中心思透明地大炫姿容,开得火爆。粉色的比朝霞还要明媚,鵝黃的娇嫩得赛过柳芽,橘色的仿佛通身流着蜜,火红的透着葡萄酒般的醇香,让人有啜饮的欲望。

    ③居室春意盈盈,叫人愉悦。每日晨起,我都做早课似的,先赏花儿。我喝一杯凉白开,也给它们灌上一点生水。也许是浇水频繁的缘故吧,十多天后,我发现粉色的四季海棠首先烂了根,花儿做了噩梦似的,花瓣边缘浮现出黑边,像是生了黑眼圈。鹅黄的四季海棠叶片萎靡,花朵也蔫了。我以为它们缺乏营养,于是又浇花卉营养液。可不管我怎样挽留,四季海棠去意已定,没有一盆不烂根的了,花茎接二连三倒伏,那一团团花朵,自绝于青春似的,香销玉殒。我只得清理了残花败叶,沮丧地将花盆摞起,扔在阳台一角。

    ④时隔多日,暮春时分,一个午后,我去阳台晒衣服,无意间低头,发现这摞花盆的最上一盆,有银线似的东西在闪光。A.我凑近一看,原来是一棵细若游丝的草,从干硬的土里飞出来了!它已生长了一段时日了吧,有半根筷子长了。因为是在板结如水泥般的土里顽强钻出来的,缺光少水,它看上去病恹恹的,单细不说,草色也极为黯淡。

    ⑤我想一棵草再折腾,也开不出花儿来,所以感慨一番,浇了点水,算是善待了它,由它去了。

    ⑥那期间我忙于装修新居,忙于外出开会,在家时虽也去阳台舀米取面,晾衣晒被,但哪会顾及一棵草的命运呢。它就在无人的角落中,挣扎着活。直到七月下旬我参加香港书展归来,打扫阳台时,才发现它已成了气候。盆中的野草不是一棵,而是七八棵了,它们相互搀扶着,努力向上,疏朗有致,绿意荡漾。这盆不屈不挠成长的野草,终于打动了我,我把它搬到卧室的南窗前,当花儿养起来。.

    ⑦有了阳光的照拂,有了水的滋养,野草出落得比春花还要漂亮。它们像一把插在笔筒的鹅毛笔,期待我书写着什么。有时我会朝它吹上一口气,看野草风情万种地起舞,将穿窗而入的阳光,也搅得乱了阵脚,窗前光影缭乱。还有时我会含上一口清水,“噗——”的一声,将清水喷射到野草上,看它仿佛沐浴着朝露的模样。我就这样与野草共呼吸,直到哈尔滨的菊花,在浓霜中耷拉下脑袋,所有户外的花儿,在冷风中折翼,我居室的野草,依然自由舒展着婀娜的腰肢。B.它仿佛知道我嫌它不能开花似的,居然长出花茎,开出几朵穗状的米粒似的花儿,如一面面耀眼的小旗子,宣示着它的春天

    ⑧这盆欣欣向荣的野草,直到年底,才呈颓势。先是开花的草茎,变得干瘪,落下草籽。跟着是花盆外缘的野草,朝圣般地匍匐下身子。到了春节,野草大都枯黄,只有中央新生的草,仍是绿的。它就这样一边枯萎一边生新芽,所以直到如今,这盆野草,依然活着。

    ⑨当一个人的呼吸,与野草的呼吸融合在一起时,在风刀霜剑的背后,在凉薄而喧嚣的世间,宁静与超然,安详与平和,善与慈,爱与美,就会在不老的四季中,缠绕在你的枝头,与你同在。

    ⑩我从事文学写作三十余年了,小说应该是我创作的主业,因为在虚构的世界中,更容易实践我的文学理想。但我也热爱散文,常常会在情不自禁时,投入它的怀抱。它就像一池碧水,洗濯着尘世的我。这些不经意间写就的散文,就像我居室的那盆野草,在小天地中,率性地生长,不拘时令,生机缭绕,带给我无限的感动和遐想。我愿将这样的野草,捧给亲爱的读者。

    (选自《迟子建散文系列》,有删改)

    1. (1) [散文·梳理]阅读全文,按照提示梳理文本内容,完成下列表格。

      花草形态

      作者行为

      四季海棠死去

      将花盆扔在阳台一角

      野草从花盆中长出

      把野草搬到卧室的南窗前

      和野草共呼吸

    2. (2) [散文·赏析]文中A、B两处画线句极为精妙,请选择其中一处进行赏析,并写下你的批注。

      我选择句批注:

    3. (3) [散文·思辨]本文的标题是“野草的呼吸”,可开头却用许多笔墨写四季海棠,这是否多余?请结合文字内容说说你的看法。
    4. (4) [散文·感悟]研究者普遍认为迟子建的散文带有-种自然之美。请结合文章内容和链接材料,谈谈你对“自然之美”的理解。

      链接材料一:大自然是世界上真正不朽的东西,它有呼吸,有灵性,往往会使你与它产生共鸣。——迟子建

      链接材料二:迟子建对大自然有着天然的亲近。她与自然共同呼吸,体现在她用与常人不同的眼光,去发现自然的美,并从中获得力量与勇气。——霍鹏丽

四、综合性学习活动及名著阅读(20分)
  • 10. 综合性学习活动

    11月5日-7日,第九届四川国际旅游交易博览会在乐山峨眉召开。为借助旅博会契机,进一步展现乐山丰富的文旅资源,市中区、犍为县、夹江县等也积极设立旅博会分会场,开展旅博会文旅活动,让全民参与其中。

    1. (1) 为了营造“旅博会”的氛围,你所在的班级要开展相关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为此次活动拟主题标语。(要求:至少用上一种修辞手法)
    2. (2) 为增进港澳青少年对乐山的认识,深入感受嘉州的魅力,乐山文旅部推出了独具特色、富有地域文化标记的研学旅游主题路线。请你从中任选一条路线为港澳青年做一份研学旅游指南,不少于100字。

      路线1:天下峨眉·世界大佛

      路线2:乐享美食·传承非遗

      路线3:红色文化·煤矿历史

    3. (3) 旅博会期间,乐山与世界各国青年相聚“云端”“隔空”对话,一起畅谈“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结合下面材料中我国文化遗产的现状,请你提出两点保护文化遗产的建议。

      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但不少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村镇)、古建筑、古遗址及风景名胜区整体风貌遭到破坏。文物非法交易、盗窃和盗掘古遗址古墓葬以及走私文物的违法犯罪活动在一些地区还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大量珍贵文物流失境外。由于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许多重要文化遗产消失或失传。因此,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刻不容缓。

  • 11. 名著阅读
    1. (1) 班级开展《昆虫记》专题阅读活动,小语同学摘录了下面这段文字,你猜测他研究的专题是(   )

      它的大腿更加地长,宛如扁平的纺锤,前半段内侧有两行尖利的齿刺。里面一行有十二颗长短相间的齿刺,长的黑色,短的绿色。这种长短齿刺相间增加了啮合点,使利器更加锋利有效。外面的一行简单得多,只有四颗齿刺。两行齿刺末端有三颗最长的。总之,大腿是一把双排平行刃口的钢锯,其间隔着一条细槽,小腿屈起可放入其间。

      A . 人性的光辉 B . 文学的美好 C . 科学的严谨 D . 哲学的思考
    2. (2) 班级围绕名著《红星照耀中国》中“可亲与可敬的人物”开展阅读交流会,请你参与。

      老师:《红星照耀中国》塑造了-大批鲜活而立体的革命领袖和革命将领形象,作者既突出了他们伟大卓越的一面,也刻画了他们作为常人的一面,请你围绕这两个方面来评价书中的人物。

      甲:毛泽东同志,他博览群书,高瞻远瞩,是一个极具天赋的军事家与政治家;他生活简朴,对于吃的东西很随便,有着南方人吃辣的嗜好。

      乙:周恩来同志,A

      丙:B同志,他才智过人,善于驰骋,是一位战功赫赫的红军将领;他性格爽朗,坦白率直,因为童年吃过许多苦,所以特别喜欢孩子。

五、表达与交流(60分)
  • 12.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请以“我是如此地热爱”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⑴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不少于600字;

    ⑵尽量避免大而空的内容,选取“小”而“新”的内容来写,文体自选(除诗歌外);

    ⑶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校名和师生姓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