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深圳市35校联考2023年中考历史4月模拟试卷

更新时间:2023-06-26 浏览次数:94 类型:中考模拟
一、选择题: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共23道题,每小题2分,共计46分)
  • 1. 良渚文化时期的社会制度发生了激烈的变革,社会已经分化成不同的等级阶层,这在墓葬遗存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贵族墓地大都建有人工堆筑的大型墓台,都具有宽大的墓穴、精致的葬具,特别是随葬有一大批制作精美的玉礼器。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A . 私有制的出现 B . 贫富不均的出现 C . 生产力的发展 D . 国家机器的出现
  • 2. 汉武帝把全国划分为十三州部,每州部设置刺史一人。刺史的职权:一、限制地方大族兼并土地;二、打击地方高级官员以权谋私的不法行为;三、打击地方高级官员执法不公平的行为……由此可见,刺史的职责是( )
    A . 负责地方赋税征收 B . 协助丞相处理政务 C . 监察地方官和诸侯 D . 镇压地方诸侯叛乱
  • 3. “唐代《送子天王图》又名《释迦降生图》,此画以释迦降生为中心,画中诸神、鬼皆着唐装”。以上材料说明( )
    A . 佛教文化成为中国的主流 B . 佛教文化最先起源于唐代 C . 外来文明与中华文化相融 D . 中华各民族交往日益频繁
  • 4. 文物是历史的活化石,是传承文化最好的物质载体。以下文物共同反映了宋元时期( )

    A . 高超的绘画艺术 B . 多样的娱乐生活 C . 精彩的歌舞技艺 D . 激烈的体育竞技
  • 5. 《文献通考》记载:“王安石变法后,熙宁(宋神宗)十年(1077年),国家财政收入增加与治平(宋英宗)时相比增长了4倍……中央职蓄的钱粟,数十百巨万,作为户部的经费,可以支二十年之用”。据此史料反映了王安石变法( )
    A . 抑制土地兼并 B . 增加财政收入 C . 阻碍商品经济的发展 D . 加强对人民的控制.
  • 6. 下图是某中学生创作的漫画。该漫画反映的实质是( )

    A . 君主专制的强化 B . 地方权力的分散 C . 社会文明的进步 D . 思想控制的加强
  • 7. 在恭亲王向咸丰帝汇报“目睹情形,痛哭无以自容”后,远在承德的病重皇帝咸丰朱批六个颤抖的大字:“ 览奏曷胜愤怒!”。恭亲王所汇报之事可能是( )
    A . 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B .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C . 黄海大战北洋舰队惨败 D . 《马关条约》赔款2亿两白银
  • 8. 有学者认为,太平天国运动后地方士绅权力扩大,督抚专权出现,上层汉族官僚势力迅速增长,中央权力下移。这表明太平天国运动( )
    A . 激发了中国社会的变革 B . 影响晚清政治权力结构 C . 加速了清政府的垮台 D . 结束了中央集权统治
  • 9. 历史学家张岂之指出康有为的变法思想,“一是来源于中国古代的变易理论……二是来源于西方近代政治学说,例如自由、平等、博爱等民主思想。他对待这两种学说的态度是各取所需……”从上述材料可知,康有为( )
    A . 坚定中国传统文化 B . 批判西方近代学说 C . 糅合汲取中西理论 D . 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
  • 10. 戊戌前后,无锡人裘延梁创《白话报》,提出了“论白话为维新之本”的主张。新文化运动后,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推广白话文。由此可推断( )
    A . 维新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 B . 白话文从戊戌变法开始推广开来 C . 戊戌变法和新文化运动目的相同 D . 文化发展具有趋同性
  • 11. 下表为1937年中国部分主要商品的自给率。据此可以推知,当时中国民族工业( )

    自给率

    高于50%

    低于50%

    商品名称

    火柴(101.5%) 、植物油(237.8%)纺织品(200. 0%)、棉纺织品(79. 0%)、水泥(83. 3%)

    电气(49. 6%)钢铁(5. 0%)、机械(23. 5%)、石油汽油(0. 2%)

    A . 区域分布不均衡 B . 发展陷入困境 C . 结构严重不合理 D . 发展环境宽松
  • 12. 书信承载着深厚的家国情怀。右侧两封书信(节选)共同印证了( )

    国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为其死,毫无其他办法……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与诸弟共勉之。

    ——小兄张自忠手启

    现在儿就要离开大别山,走上最前线消灭敌人,保卫中华,望双亲不要悲伤挂念。儿为伟大而生,光荣而死,是我做儿子最后的心意,罪甚!罪甚!

    ——程雄(新四军战士)

    A . 正面战场的抗战 B . 中国实行了全民族抗战 C . 敌后战场的抗战 D .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 13. 如图是1902年与1912年中国新式学校数量数据图,促成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数据来源: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A . 清廷救亡图存发展近代教育 B . 科举制废除促进近代教育发展 C . 洋务运动推动近代教育转型 D . 近代西方思想在中国广泛传播
  • 14. 以下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两次重要会议,对其共同点解读正确的是( )

    时间:1956年9月

    概况: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时间:1978年12月

    内容: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A . 都形成了新的中央领导集体 B . 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C . 都是社会主义道路良好开端 D . 都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益探索
  • 15. 下图是恢复中国在联大席位的投票情况曲线图,③段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中国( )

    A . 积极推进全方位外交 B . 与美国关系正常化 C . 实行务实的外交策略 D . 赢得苏联全力支持
  • 16. 聂帅说:“许多科学家说, “文革”归‘文革’,氢弹归氢弹。他们还在拼干……”爆炸原子弹两年八个月后(即1967年6月17日),我国就成功爆炸了一枚氢弹,速度比苏英法快。材料反映了( )
    A . 科学家们的奉献精神和无比的智慧 B . “文革”对我国的总体影响不大 C . 制造氢弹比制造原子弹要容易一些 D . 我国得到了苏英法等国家的支持
  • 17. 古代东西方文明各放异彩,主要源自于( )

    A . 山川河海阻碍了文明之间的交流 B . 农耕和畜牧经济发展的局限 C . 各文明都受制于封建制度的束缚 D . 自然环境与历史条件的不同
  • 18. 据1787年美国宪法规定,下图正确反映出美国联邦政府与各州政府权力关系的是( )
    A . B . C . D .
  • 19. 《共产党宣言》 指出,正是因为私有财产对十分之九的成员来说已经不存在了,也就是说我们要消灭的是那种以社会上的绝大多数人没有财产为必要条件的所有制。由此推知,《共产党宣言》诞生的背景是( )
    A . 资本主义弊端的显露 B . 空想社会主义的推动 C . 工人运动的蓬勃发展 D . 无产阶级政党的成熟
  • 20. (2023九下·德庆月考) 对下图解读准确是(   )

    A . 明治维新使日本资本主义快速发展 B .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垄断组织 C . 英法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发展迅速 D . 美国已取代英国成为新的世界霸主
  • 21. 1921 年后,在苏俄的城市出现了很多“耐普曼”(做买卖的人)。1924- 1925年度,从耐普曼的工业企业获得的直接税收占到了全国总税收的一半。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 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B . 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 C . 实行按劳分配的工资制 D . 实施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 22. 如图为二战时期的漫画,漫画中盘子上的馅饼写着“捷克斯洛伐克”,左边戴礼帽的是英国和法国领导人。此漫画意在( )

    A . 讽刺西方大国对侵略行为的姑息纵容 B . 谴责捷克斯洛伐克的亲德立场 C . 论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正当性 D . 指明《凡尔赛条约》的虛伪性
  • 23. (2023九下·深圳开学考) 两极格局瓦解后,在西方的鼓动和支持下,乌克兰持续推动“脱俄入欧”进程,俄罗斯也积极拉拢其加入原苏联地缘政治空间范围。乌克兰在东西取向问题上依然陷入了一场多边地缘政治博弈的“拉锯战”中。材料旨在说明( )
    A . 世界政治新秩序尚未确立 B . 欧洲一体化进程面临挑战 C . 冷战思维仍影响当今世界 D . 发展中国家主权遭到破坏
二、非选择题:(共2大题,每题12分,共24分)
  • 24. 国家政策与经济发展息息相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时期

    措施

    局面.

    文帝、景帝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鼓励农业生产,减轻赋税和徭役;废除严刑峻法

    文景之治

    唐朝

    唐太宗推行革新措施。减轻人民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减少刑罚

    清朝

    前期诸位帝王推行垦荒;推崇儒家学说,继承历代文化传统

    康乾盛世

    材料二:1495年以后,西欧新增的全部贵金属中,有大约85%来自新大陆的金、银矿。金属货币供应量的大幅度增加,导致了社会财富的重新分配。托马斯·威尔逊在16 世纪末期写道:“一些人一天天衰落下去,另一些人按照世界的发展进程而发展起来。”新兴阶级上升为主导力量,国家的一般行为和性质随之发生变化。

    ——摘编自张宇燕、高程《美洲金银和西方世界的兴起》

    材料三:20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经济状况数据图表

    材料四:“数”说中国脱贫之路: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先后7次主持召开中央扶贫工作座谈会,50 多次调研扶贫工作,走遍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

    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省、市、县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累计投入近1.6万亿元。25.5万个驻村工作队、300多万名第一书记和村干部、数百万乡镇和村干部奋战在扶贫一线,1800 多人

    献出生命。

    “十三五”期间,政府共为900余万贫困人口建档立卡,通过整体搬迁、发展特色产业、发展劳务经济、发展现代服务业等方式帮助他们实现脱贫。

    请回答:

    1. (1) 请将材料一表格中的①、②处补充完整。
    2. (2) 材料二中划线的“新大陆”和“新兴阶级”分别指什么?结合所学分析15、16 世纪西欧货币量增加的原因。
    3. (3) 据材料三,分别解读图示A、B两个时段美国经济领域出现该情况的原因。
    4. (4) 据材料四,分析概括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的原因。(至少两点,)
    5. (5) 综上所述,分析国家政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 25. 马克思认为历史的发展有其自身客观规律,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一对矛盾可 作为研究社会发展的出发点。

    材料一:工业化使机器生产代替手工成为可能,随着技术的发展,组织形式也发生变化。工厂生产极大地促进了新的劳动分工,流水作业线使大批量生产成为工业社会的特征。对日益昂贵的机器进行投资的需要刺激了大公司的形成。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1979年秋,小岗生产队获得大丰收,全年粮食产量由原来的1.5万多千克猛增到6万多千克。这个自农业合作化以来从未向国家交过公粮的农村,第一次向国家交了公粮。

    ——摘自《1978年的小岗村》

    请回答:

    1. (1) 依据材料一,指出工业社会的特征是什么?材料二中小岗生产队变革的做法是什么?这种做法有什么影响?
    2. (2) 结合所学知识,从材料中提取信息,自拟一个论题并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价值观正确。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