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2023年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更新时间:2023-05-24 浏览次数:41 类型:中考模拟
一、单选题
  • 1. “春暖催香叶,清明采幼芽”,崂山绿茶因其独特的生长环境和精致的制作工序,令人饮后齿颊留香。下列绿茶制作工序中主要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 阴干:自然晾晒,去除露水 B . 杀青:高温,破环酶的活性 C . 捻揉:通过外力作用将叶片揉碎 D . 干燥:蒸发水分并整理外形
  • 2. 能源的开发利用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下列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
    A . B . 石油 C . 太阳能 D . 天然气
  • 3. 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得到溶液的是
    A . 食醋 B . 食盐 C . 面粉 D . 蔗糖
  • 4. (2022·雅安) 以下是人体中几种液体的正常pH,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
    A . 胃液(0.9-1.5) B . 血液(7.35〜7.45) C . 胆汁(7.1-7.3) D . 唾液(6.6-7.1)
  • 5. 小明近期发现妈妈种植的盆栽叶片发黄,根据所学化学知识他认为该症状是缺少氮肥所致,建议妈妈在盆栽中适量施用
    A . K2SO4 B . NH4NO3 C . K2CO3 D . Ca(H2PO4)2
  • 6. 2023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下列做法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 . 用工业废水直接灌溉农田 B . 尽量多用农药化肥提高粮食产量 C . 研制可降解塑料 D . 大力发展火力发电,满足工业发展用电需求
  • 7. 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 . 铜丝作导线 B . 液态氮气作制冷剂 C .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D . 稀盐酸用于铁制品表面除锈
  • 8. “中国天眼”是目前世界上最灵敏,口径最大的射电望远镜,其反射面板的面积高达25万平方米,是由轻盈坚固、抗腐蚀性强的金属材料制造而成的。以下材料中最适合制造天限反射面板的是
    A . 纯铁 B . 铝合金 C . 高硬度陶瓷 D . 轻型碳纤维材料
  • 9. 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 . 两个氢原子:H2 B . 两个铜离子:2Cu2- C . 氧化镁:MgO2 D . 两个一氧化氮分子2NO
  • 10. 生活中的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 . 用甲醛浸泡海产品保鲜 B . 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用大量水浇灭 C . 用加了洗涤剂的水清洗餐具上的油污 D . 发现厨房燃气泄漏,立即打开排气扇进行通风
  • 11. 从分子的层次认识物质是化学的学科特征之一,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 混合物都是由多种分子构成的 B . 水的三态变化是水分子体积变化的结果 C . 水蒸气遇冷能凝结成水,说明分子之间是能够化合的 D . 加油站附近能闻到汽油味,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
  • 12. 学会观察并准确描述实验现象,是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 . 打开盛有浓盐酸的细口瓶,瓶口有白烟 B . 将铜片和黄铜片相互刻划,铜片表面留下痕迹 C . 向CuCl2溶液中加入少量石灰水,生成白色沉淀 D . 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白色固体
  • 13. 护手霜能够有效预防手部粗髓干裂,尤其是保湿型护手霜,在冬季使用可以使手部皮肤更加柔软滋润。护手霜中常含有一种叫做甘油的物质,该物质的分子模型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 甘油属于有机化合物 B . 甘油的化学式为C3H8O3 C . 甘油的相对分子质量为92 D . 甘油分子由碳、氢、氧3种元素组成
  • 14. 2022年度感动中国人物陈清泉被誉为“亚洲电动汽车之父”,他带领中国汽车在新能源的赛道上驰骋、超车,将低碳进行到底。磷酸铁锂电池因其安全性好、放电稳定、寿命长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其工作原理总反应式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该电池充电时发生的是化合反应 B . 该电池放电时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C . 已知FePO4中磷元素为+5价,则铁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 D . 该电池中含有的磷元素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因此废弃的电池应该回收处理
  • 15. 如图表示几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X的数值是11 B . 该反应的生成物有三种 C . 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D . W物质中只含碳、氢两种元素
  • 16. 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N点的意义是a、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B . t1℃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c C . 将t2℃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所得溶液中a和c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 . t3℃时,将等质量的a、b两种物质分别配成其饱和溶液,所需水的质量a>b
  • 17. 金属镓是一种低熔点高沸点的稀散金属,其用途与现代科技的很多高新产业密不可分,有“电子工业脊梁”的美誉。如图是镓元素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镓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1 B . 镓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电子 C . 镓离子核外有四个电子层 D . 金属镓的液态温度范围大,可用来制作测高温的温度计
  • 18. 分析和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 . 单质是只含一种元素的纯净物,所以只含一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B . 活泼金属在空气中易被腐蚀,所以铝在空气中不易被腐蚀说明其性质不活泼 C . 碱溶液都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所以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D . 复分解反应有水、气体或沉淀生成,所以有沉淀生成的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 19. 随着工业发展,燃煤烟气成为大气污染的重要原因,减少烟气中的二氧化硫成为当今大气环境治理的当务之急,某工厂处理烟气并得到轻质CaCO3的主要流程如图所示。净化器中发生的反应是: ,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该过程可以减缓酸雨的形成 B . 净化后的烟气中O2含量不变 C . 净化时用石灰乳而不用石灰水,是因为氢氧化钙微溶于水 D . 沉淀池中先通入足量NH3再通入CO2 , 有利于反应进行
  • 20. 在AgNO3、Cu(NO3)2和Mg(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ag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无明显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滤渣的质量可能是ag B . 滤渣中一定有Ag,可能有Cu C . 滤液中至少含有两种阳离子 D . 滤液中滴加稀盐酸,一定没有沉淀生成
  • 21. 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

    A

    分离硝酸钾和氯化钠固体

    溶解、过滤

    B

    除去二氧化碳气体中的一氧化碳

    点燃混合气体

    C

    鉴别氢氧化钠溶液和石灰水

    各取少量,分别滴加紫色石蕊试液

    D

    检验氯化钠固体中是否含有少量硫酸钠

    加水溶解,滴加适量氯化钡溶液

    A . A B . B C . C D . D
  • 22. 甲、乙、丙、丁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四种物质,且分别属于不同的物质类别,它们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图中“一”表示两种物质之间能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能转化为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若甲为金属单质,可能为铁 B . 若乙是酸,则反应①可能是化合反应 C . 若丙是酸,则反应①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D . 甲、乙、丙、丁不可能含同种元素
二、填空题
  • 23. 生活中处处有化学,请用化学知识填空:
    1. (1) 自然界的水都是混合物,可以采用沉降、、杀菌等方法将自然界的水净化得到饮用水;饮用硬度过大的水不利于人体健康,要区分软水和硬水可用,生活中常用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2. (2) 当前环境治理已成为重要的民生工程。我国城市发布的“空气质量日报”中,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有害气体和粉尘不包括下列物质中的(填序号)。

      ①二氧化硫            ②二氧化碳        ③一氧化碳            ④可吸入颗粒物

    3. (3) 为了全民的健康,我国推广使用强化铁酱油,这里的“铁”指的是(“元素”、“单质”或“原子”)。
    4. (4) 某饼干包装袋中作干燥剂的是生石灰,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干燥原理
  • 24. 2022年12月2日,神州十五与神州十四乘务组成功“太空会师”,中国空间站正式开启“长期有人驻留”的新时代。
    1. (1) 航天事业的伟大成就离不开宇航员的辛苦付出。长期的失重生活很容易使宇航员出现骨质疏松,因此饮食中必须补充足够的元素;为保证宇航员的饮食健康,营养学家为他们准备了丰富的美食,如八宝饭、酱牛肉、鱼香肉丝、酱香油麦菜等,其中,酱牛肉提供的主要营养物质是
    2. (2) 为保证航天员的正常生活,载人航天器工作舱中的空气要与地球上的空气成分基本一致,则其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用化学式填空);宇航员呼吸产生的废气先进入装有活性炭的滤网,这一过程利用了活性炭的性;之后过多的二氧化碳常用化学试剂氢氧化锂(LiOH)来吸收,已知氢氧化锂的性质与氢氧化钠相似,请写出氢氧化锂吸收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
    3. (3) 载人航天器中处理CO2的另一种方法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

      上述甲、乙、两、丁四种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填序号);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为

  • 25. “宏观-微观-符号”相结合是化学视角认识物质及其变化的方法。

    1. (1) 图1是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①图中共表示种元素,其中具有稳定结构的粒子是(填序号);B和C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是

      ②若C,E的元素符号分别为X、Y,请写出它们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

    2. (2) 图2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该反应的微观实质是,请再写出一个具有相同微观实质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三、综合题
  • 26. 春季是传染病高发期,养成良好的居家消毒习惯,才能更好地守护家人健康。

    1. (1) 如图是某科研小组测量不同浓度的酒精溶液杀灭金黄色葡萄球菌所需时间的实验结果。分析图像可知,生活中用作消毒的酒精溶液浓度常为75%,主要原因是
    2. (2) 过氧乙酸也可以用来消毒,当其溶质质量分数为0.5%时就具有消毒功效。现要配制800g溶质质量分数为0.5%的过氧乙酸溶液,需要20%的过氧乙酸溶液g。
    3. (3) 查阅资料发现,凡是含有“过氧基”结构(“一O一O一”)的物质都具有杀菌消毒作用,据此推断以下物质可用作杀菌消毒剂的是____(填序号)。
      A . H一O一H B . O=C=O C . H一O一O一H D .
    4. (4) 84消毒液也是生活中常见的消毒剂,其有效成分为NaClO。某同学将84消毒液和过氧化氢溶液混合使用,发现产生了大量气体,经检验此气体是氧气。

      【提出问题】这些氧气是过氧化氢分解产生的吗?

      【设计并进行实验】向锥形瓶中加入30mL84消毒液,注射器中吸入2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并将其平均分5次推入锥形瓶中,每次推入过氧化氢溶液至不再产生气泡,记录所得气体的体积如下表: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收集气体总体积(mL)

      140

      280

      365

      370

      375

      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得出:氧气(是,不是)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生成的。得出该结论的依据是

  • 27.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请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完成相关问题。

    1. (1) 写出仪器a的名称
    2. (2) 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固体混合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要控制液体滴加速率,获得平稳气流,最好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填装置序号);可以用D装置收集氧气的依据是,用该装置收集氧气,当观察到时再开始收集。
    3. (3) 实验室用C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多孔隔板上应放置的药品是;反应一段时间后,要使反应停止可采取的操作是;若要用E装置干燥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其中应盛放的药品是
  • 28. 某固体混合物中可能含有氢氧化钠、硫酸铜、氢氧化镁、碳酸钠、硫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将该固体混合物进行如下操作,请结合实验现象回答问题。

    1. (1) 实验①加足量水后得无色溶液,能确定原固体混合物中一定不含
    2. (2) 由实验③现象可知原混合物中一定含;写出实验②所发生反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
    3. (3) 测得实验⑤中所取稀硫酸质量为50g,进一步确定原混合物中一定含有
  • 29. 冬天不少人喜欢使用“暖宝宝”取暖。某品牌“暖宝宝”的发热包主要成分是铁粉、水、活性炭、食盐等,兴趣小组的同学围绕这些成分展开探究:
    1. (1) 证明发热包中含有铁粉

      ①I组同学取少量发热包中的粉末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稀盐酸,观察到现象,得出结论:粉末中含有铁粉。

      ②Ⅱ组同学提出还可以用下列物质来证明有铁粉存在,其中正确的是。(填序号)

      A.CuSO4溶液        B.NaOH溶液        C.MgCl2溶液

    2. (2) 求该品牌“暖宝宝”中铁粉的含量

      已知发热包中其他成分不与酸反应,请根据实验数据计算:该品牌“暖宝宝”中铁粉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3. (3) Ⅲ组同学查阅资料发现,发热包反应原理与铁生锈原理相同。但是铁生锈是缓慢的放热反应,为什么“暖宝宝”在短时间内可以放出大量的热?是其中的什么物质加快了铁生锈的反应速率呢?为此同学们提出如下猜想:

      【猜想】a.加速反应速率的是活性炭

      b.加速反应速率的是食盐

      c.活性炭和食盐同时存在能大幅加快反应速率

      【实验】在盛有干燥空气的锥形瓶中分别放入A、B、C、D四组物质,利用温度传感器采集并记录数据如下:

      ①A组物质中X的值应为,分析数据得出猜想正确(填字母序号)。

      ②有同学认为对比图像B、C可以得出,活性炭比食盐对铁粉生锈速率的影响大,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

      ③综合上述探究结果可知,“暖宝宝”在使用前必须保存。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