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宁波市2023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更新时间:2023-05-25 浏览次数:126 类型:中考模拟
一、默写(本大题共<b >1</b>小题,共<b>19.0</b>分)
  • 1. 本次活动的第一个环节是“古诗词中的家国情怀”,请根据要求完成任务。

    【任务一】同学们正在交流课内古诗词名句,请你参与其中,完成名句填空。

    家是国的基础,国是家的延伸。“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中华传统文化所倡导的价值理念。中华广袤肥沃的土地、绵长深厚的历史,涵养了深沉的家国情怀:背井离乡,戍守边关,范仲淹以“浊酒一杯家万里,  ”表达自己和征人们想家却又不甘无功而返的矛盾心理;面对边塞的壮丽风光,岑参诗情所至,一联“ ,  ”红白映衬、色彩鲜明;文人失意,以词抒怀,辛弃疾以“  ,赢得生前身后名”直抒胸臆,表达自己的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苏轼也借用典故,抒发自己渴望得到重用、为国立功:“  ,  ”;国破家亡,仁人志士铁骨铮铮,《别云间》以“  ,  ”的铮铮誓言作结,鲜明地昭示诗人坚贞不屈的战斗精神、精忠报国的赤子情怀;文天祥则以死明志,“  , ”的豪言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 2. 【任务二】有同学搜集了两首课外宋词张贴在班级公告栏,请帮助他完成赏析。

    【甲】忆秦娥•梅谢了

    〔南宋〕刘克庄

    梅谢了,塞垣冻解鸿归早。鸿归早,凭伊问讯,大梁遗老

    浙河西面边声悄,淮河北去炊烟少。炊烟少。宣和宫殿 , 冷烟衰草。

    注释:

    ①大梁遗(yí)老:即中原父老、北宋遗民。

    ②宣和宫殿:借指故国宫殿。

    【乙】卜算子•旅雁向南飞

    〔宋代〕朱敦儒

    旅雁向南飞,风雨群相失。饥渴辛勤两翅垂,独下寒汀立。

    鸥鹭苦难亲,矰缴忧相逼。云海茫茫无处归,谁听哀鸣急。

    注释:

    诗歌背景:“靖康之难”后,词人开始南渡,在途中写下了这首词。

    这两首词托物言志,都借助了①  这一意象表现词人的情感。②  时节,【甲】词词人驻足梅下,遥望故国。自从靖康之乱、金兵南侵,这片曾经肥沃繁华的土地如今人口稀少,生活艰苦,呈现出一片③  的景象。曾经巍峨宏丽的故国宫殿,也只剩下冷烟衰草,表达了词人④  ;【乙】词言在此而意在彼,看似写他物,但又处处在写自身的处境与心绪,⑤  、⑥  等字词深切地传达出词人逃难途中⑦  的心境。

二、名著阅读(本大题共<b >2</b>小题,共<b>7.0</b>分)
  • 3. 名著阅读。
    1. (1) 讽刺作品往往传达出作者对社会现象的深刻反思,同时也寄寓了作者对社会生活的期望。请完成以下对古典名著的赏析。

      如图的故事出自于我国清代一部长篇讽刺小说《  》,这幅图表现了小说中  这一情节。

    2. (2) 读完《儒林外史》,班上同学展开讨论。甲说“《儒林外史》是典型的讽刺小说。”乙说:“不尽然,它也在宣扬传统美德,树立了许多正面形象。”你同意谁的观点?请举例说明。
三、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b >2</b>小题,共<b>35.0</b>分)
  • 4. 文学类文本阅读。对家园的坚守与呵护,同样也展现着“家国情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满山鸟鸣

    李汀

    ①清晨,被一阵鸟鸣声叫醒。侧耳躺在床上倾听,叽喳声、啾鸣声,低语的、高歌的,咕咕咕突突突……再也睡不着,索性一骨碌爬起来。

    ②满山青翠,满山鸟鸣。在场部院坝里,早起的老杨见到了早起的我。他问,昨不多睡会儿?我笑着说,这鸟叫得睡不着呢。老杨说,每天在鸟鸣声中醒来,也是一件幸福的事。

    ③海拔两千多米的林场,上万亩的森林,林子大,鸟儿就多。六十多岁的老杨是林场老员工,四十多年前来到林场。老杨说,当时场里七八个人,每人都挖坏锄头上百把,用坏镰刀上百把。 老杨推开场部一间屋子的两扇木门。哐当哐当,门头和屋顶的灰尘唰唰往下掉,一抹阳光跟进屋来。我拿过一把覆满尘土的锄头,沉沉的,似乎锄把上的汗渍还清晰可见。看着这把锄头,我恍惚看见老杨们挥刀去杂、抢锄栽树的情景,身后是他们栽下的一棵棵小树,山顶是郁郁葱葱的大树。如今小树也长大成林。林场其他职工转岗回了城,只有老杨还待在林场。

    ④此刻,林场云雾缭绕,松涛阵阵,山峰连山峰,重峦叠峰。我和老杨一路上山,一路走,鸟鸣声一路跟随。我终于开口问了老杨:“这么多年,就没有想过回城?”老杨笑笑说:“没想过是假的,最后还是留了下来。下山了,就挂念山上的这些树咋样了,这些鸟还好不好。久了,有感情了。”

    ⑤接着,老杨讲了一个故事:“我救了一只受伤的猫头鹰,伤好后,怎么赶它,它都不走。我孤独了,吼它几声,它就咕咕几声,像是安慰我。冬天了,大雪覆盖,到处白茫茫一片,它叼来枯树枝,放在场部街沿上,是让我生火取暖呢。春天了,它叼些野花来,告诉我,春天来了。夏天了,它会叼一些青草、过路黄来,让我煮水消暑热呢。秋天,它叼些五彩落叶来,搞得满地流光溢彩。”

    ⑥我惊叹起来;“有这么神奇?”

    ⑦老杨说,还有更神奇的呢。八十年代,我和大黑狗巡山,摔到山谷下,断了腿骨。大黑跑过来,咬着我的衣服,想把我拉起来,也不行。最后,大黑箭一样跑出去,跑回家里,把家里人找来,我才捡回一条命呢。五个小时的路,大黑跑了两个小时,跑得全身是汗。老杨指了指身旁的大黑狗,淡淡说了一句;“这是大黑的儿子。”黑狗往远处看着,明亮的阳光照在它的身上,黑得鲜亮。

    ⑧老杨突然问我;“知道为什么要学会一些鸟叫吗?”我摇摇头。老杨说,前些年,有人专挑鸟儿繁殖季节,嘴里衔片竹叶模仿鸟叫,引鸟上钩,一捉就是一麻布口袋,然后偷偷去卖。“为了不让鸟儿上当,我也来学鸟叫了,让鸟儿能辨别出我的声音。我还能辨出四十多种鸟叫声。”说着,老杨嘴里发出几声百灵鸟的叫声。山林里成千上万的百灵鸟也跟着叫开了。老杨说,在林场孤独时,就这么和鸟儿说上几句话。

    ⑨我和老杨走上一个小山头。野柿子树上的柿子红了,在阳光里垂挂着,一颗颗通透可爱。密林里传来一阵阵“喳喳喳”的叫声,这个我晓得,是红嘴蓝鹊。B放眼一看,密林里一大片柿子树。一群红嘴蓝鹊在柿子树树枝间跳上跳下。或从一根树上滑到另一棵树上。它们喧闹着。独占这一树柿子果儿。其他的鸟儿远远站在高处的树枝上。叽叽喳喳地议论着。

    ⑩正当我痴迷于这鸟儿美妙的世界时,老杨拉了拉我的衣角,“嗨呦——嗨呦呦——”喊起了山,山谷中回荡着老杨浑厚的声音。老杨一声“嗨呦”过后,那声音像定格一样,喧闹的红嘴蓝鹊停止了鸣叫,森林像静止了一样。红嘴蓝鹊偏着脑袋聆听。老杨再次轻扬嗓子,从低再到高。又一声“嗨呦——嗨呦呦——”,山谷模仿老杨的声音重放了一遍。这一声静止过后,一群红嘴蓝鹊集体叫了起来:“喳——老杨——喳喳。”“我以为是我听错了,调动全身力气,侧耳细听,“喳喳——老杨——喳喳”,又一声清晰地落在我的耳朵里。我兴奋地对老杨说:“鸟儿在叫你呢。”老杨静静地点了点头,我看见他眼里含着泪花。

    ⑪密林里,谁能听懂鸟声?这高一声低一语的鸟声极轻极细,只有每一片树叶的耳朵能敏锐地捕捉。这鸟儿的叫声树叶接住了,守候这一片森林的老杨也接住了。

    ⑫遇见三个青年志愿者,说他们已经来了七八次。每次在山上要住一个月。他们要普查完这片森林的鸟儿,现在已经给五十三种鸟儿建立了档案。老杨对三个年轻人说:“那我还要努力,还要练习十三种鸟儿的叫声呢。”大家都笑了起来,爽朗的笑声穿透密林。 此刻,说什么都是多余的,我该向这片森林致敬,向守候森林的老杨致敬。向森林里的满山鸟鸣致敬,向森林里的所有生命致敬

    (摘编自《人民日报》)

    1. (1) 通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围绕老杨写了哪几件事。

       ;

      ②被老杨救治过的受伤的猫头鹰赶也赶不走;

       ;

      ④老杨学鸟叫保护鸟儿。

    2. (2) 品味语言,回答下面问题。

      ①结合语境,赏析第1段中加点词语。

      清晨,被一阵鸟鸣声叫醒,侧耳躺在床上倾听,叽喳声,啁啾声,低语的,高歌的,咕咕咕突突突……

      ②从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③段画线句。

      老杨推开场部一间屋子的两扇木门,哐当哐当,门头和屋顶的灰尘唰唰往下掉,一抹阳光跟进屋来。

    3. (3) 文章题目是“满山鸟鸣”,作者为什么还要讲述猫头鹰和大黑狗的故事?请分析这样写的作用。
    4. (4) 结合文章内容,谈谈对第12段画线句子“此刻,说什么都是多余的,我该向这片森林致敬,向守候森林的老杨致敬,向森林里的满山鸟鸣致敬,向森林里的所有生命致敬”的理解。
  • 5.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2020年,联合国发布了一份关于全球气候变化的报告。报告指出,由于气候变化,全球各地的冰原和冰川发生减少。2006年至2015年,平均每年全球海平面上升至少3.6毫米。2020年上半年,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浓度达到了三百万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并且还在持续上升。

    温室气体浓度过高会引起哪些后果呢?一是会令世界上许多地区的土壤肥力下降,不适合耕作,甚至引起饥荒。二是引起“水循环”变化,如山峰积雪减少,季节性河流径流发生重大改变。三是对人类健康造成影响,包括营养不良、空气污染以及疟疾等热带疾病的传播。四最为严重,会造成海平面上升、海洋酸化、飓风加剧等。

    材料二

    为应对气候变化,我国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等庄严的目标承诺。我国要实现“碳中和”,一方面需要实现温室气体的深度减排,一方面需要采取植树造林、增加碳汇等方式抵消剩余排放量。这两个方面,【甲】           是关键,尤其是要【乙】             

    材料三

    (注:左上图中三行文字由上至下分别为:“能源相关排放量”“工业生产排放量”“其它排放量”)

    材料四

    库布其沙漠总面积1.86万平方公里,曾以“无路无电无水无通讯无医疗”的恶劣条件被外界称作“死亡之海”。就在这片“死亡之海”,经过33年的生态修复,治理沙漠6000多平方公里,绿化率由之前的3%上升为53%,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库布其沙漠拥有全国I类太阳能资源,太阳辐射强度高,日照时间长,年均日照时数超过3180小时,发展光伏发电条件得天独厚。据专家测算,吉瓦级光伏治沙基地能够治理超过10万亩沙漠,年发电25.5亿度,相当于节约标准煤约44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116.1万吨、二氧化硫约3.9万吨、氮氧化物约1.9万吨、粉尘约34.7万吨。

    一方面是植树种草,治理土地退化,持续推动“森林增汇”;一方面是“光伏治沙减排”,发电制氢,发展低碳能源,持续推动“新能源减排”。库布其的这种双向碳中和模式集治沙、护河、兴业等于一体,成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真实写照。

    材料五

    生活中常用物品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有多少?据测算,一辆每年在城市里行程达到2万公里的大排量汽车排放二氧化碳2000公斤;电脑使用一年平均间接排放二氧化碳10.5公斤;卤素灯泡使用一年平均间接排放二氧化碳10.8公斤;洗衣机使用一年平均间接排放二氧化碳7.75公斤。

    1. (1) 依据“材料一”,完成下面的表格。

      材料信息

      得出的结论

      冰原、冰川减少;海平面上升

       ;③

      温室气体减排刻不容缓

    2. (2) 依据“材料三”中的信息,在“材料二”【甲】【乙】两处填上恰当的内容。
    3. (3) “材料四”中使用了大量数据,从说明方法的角度简要说明其作用。
    4. (4) 依据“材料五”,解说践行低碳生活的一种做法,并为此拟写一条标语。
四、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b >1</b>小题,共<b>12.0</b>分)
  • 6. 文言文阅读。

    【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

    (选自《曹刿论战》)

    【乙】

    庞勋反,攻杜慆于泗州。谠闻之,挐舟趋泗口,贯贼栅以入。慆素闻其名,握手曰:“何意临教?吾无忧矣!”谠亦谓慆可共事,乃请还与妻子决,同慆生死。时贼张甚,众皆南走,独谠北行。俄而至,慆喜曰:“围急,飞鸟不敢过,君乃冒白刃入危城,古人所不能。”

    贼将焚淮口,谠曰:“事棘矣,独出可以求援。”乃戊夜逾淮,见戍将郭厚本告急。厚本许出兵,大将袁公异等曰:“贼众我寡,不可往。”谠拔剑瞋目呼曰:“泗州陷在旦夕,公等逗留不进,欲何为?大丈夫孤国恩,虽生可羞。且失泗,则淮南为寇场,君尚能独存?”厚本决许付兵五百,谠曰:“足矣!”已济,慆亦出兵,表里击,贼大败。

    (选自《新唐书》,有删改)

    注:①[谠(dǎng)]辛谠,唐朝中后期人。庞勋反唐,围攻泗州,辛谠两次冒死外出求救,帮助刺史杜慆守住了泗州城。②[挐]同“桡”,划船。③[贯]穿过。④[棘]同“急”,急迫。⑤[戊夜]五更的时候。⑥[孤]辜负。

    1. (1) 与甲段文字中“忠之属也”的“属”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神情与苏、黄不属 B . 属引凄异 C . 属予作文以记之 D .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②众皆南走,独谠北行。

    3. (3) 甲段文字中曹刿与庄公围绕“①  ”展开对话,曹刿在庄公的三次回答中,肯定其中的“②  ”这个回答可以成为与齐军作战的条件;乙段文字中辛谠与袁公异等围绕是否“出兵”进行激辩,辛谠从③  和④  两个方面严厉地驳斥了袁公异等,终于搬来援兵,打败了贼军。(①②用原文回答,③④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
    4. (4) 甲乙两段文字分别记述了长勺之战与泗州解危这两个战例。请从这两个战例中总结出两个共同的获胜原因。
五、作文(本大题共<b >2</b>小题,共<b>68.0</b>分)
  • 7.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作文写作。

    在“咏史明智,家国情怀”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同学们搜集了当代具有家国情怀的人物进行分享交流,你们小组选择向同学们介绍2022年度“感动中国”人物徐梦桃,请根据以下资料,撰写一段100字左右的介绍词,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人物简历

    1990年出生,家境贫寒。1998年,徐梦桃入选辽宁体操队。

    2002年8月,徐梦桃开始从事自由式滑雪项目的训练。初来乍到的她不得不拿出别人数倍的时间到训练场学习。

    2006年,徐梦桃在全国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比赛中取得了个人冠军,团体亚军的好成绩。

    在追梦道路上,徐梦桃先后经历了四次膝部手术,一双膝盖伤痕累累。平昌冬奥会之后,还切除了左腿内侧70%的半月板。4个月后徐梦桃开始夏训。

    2022年2月10日,徐梦桃在北京冬奥会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混合团体项目中取得了银牌。

    2022年2月14日,徐梦桃在最后一轮完美做出了高难度动作,以108.61的分数力压全场,获得冠军。

  • 8. 作文。

    英雄因忠诚而让我们铭记,阳光因温暖而让我们留恋,梦想因美好而让我们追逐……在我们的心里,总会有你的印记。你也许是朝夕相处或萍水相逢的人,你也许是大自然中一道独特的风景,你也许是某种可贵的品质……生活因你而灿烂,生命因你而精彩!

    请以“你是我心目中的”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请将题目补充完整;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④字迹工整,书写优美,卷面整洁;⑤文中不得引用、抄袭本试卷阅读理解部分的材料,不得套作。

六、其他(本大题共<b >1</b>小题,共<b>4.0</b>分)
  • 9. 下面这段文字是活动主持人的开场词,请根据要求完成任务。

    岁月如歌,历史无言。历史的记忆穿过岁月幽深的长廊,我们见证了人类文明的璀璨与xuàn(ㅤ)烂;透过历史深邃的眼眸,我们读懂了它博大精深的睿语哲思;站在历史宏厚宽阔的肩膀上,我们听到了那一段岁月的波壮阔。狼烟四起是历史,浩浩烟波是历史,兰亭古墨是历史,松花酿酒、春水煎茶也是历史,传统文化中温润的一点一滴是最真实、最细致的存在。人生短 , 历史却是永恒的。悟以往,知来者。每一缕尘烟都渴望被míng(ㅤ)记,每一段岁月都值得去歌唱!

    1. (1) 请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①xuàn   烂

      ②míng  记

    2. (2) 请为文中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①波

      A lǎn

      B lán

      ②短

      A zàn

      B zhàn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