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安徽省淮北市五校联考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

更新时间:2023-05-18 浏览次数:54 类型:期中考试
一、情景默写
  • 1. 默写。
    1. (1) 古诗蕴含丰富的情感。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由听到“折柳”曲而引发浓浓思乡之情的诗句是“”;岑参《逢入京使》中除表达诗人悲苦思乡之情之外还蕴含振作精神之意的诗句是“”;韩愈《晚春》中通过景物描写反映诗人对春天大好风光的珍惜之情的诗句是“”。
    2. (2) 《木兰诗》中交代木兰替父从军的主要原因的句子是“”;描写伙伴感到惊奇的句子“”。
二、名著阅读
  • 2. 请运用积累的知识,完成小题。

    他没有什么样,使他可爱的是脸上的精神。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腮上没有多余的肉,bó子可是几乎与头一边儿粗;脸上永远红扑扑的,特别亮的是骨与右耳之间一块不小的疤——小时候在树下睡觉,被驴啃了一口。他不甚注意他的模样,他爱自己的脸正如同他爱自己的身体,都那么结实硬棒;他把脸仿佛算在四zhī之内,只要硬棒就好。是的,到城里以后,他还能头朝下,倒着立半天。这样立着,他觉得,他就很像一棵树,上下没有一个地方不挺脱的。

    1. (1) 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 )样 bó( )子 ( )骨 四zhī( )

    2. (2) “脸上的精神”短语的类型是( )
      A . 主谓短语 B . 偏正短语 C . 动宾短语 D . 并列短语
    3. (3) 以上文段节选自名著《骆驼祥子》,结合原著回答:“骆驼祥子”的称号从何而来?
    4. (4) 从文段中可以看出“他”具有怎样的特点?孙侦探在祥子从“人”到“走兽”这一变化过程中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三、综合性学习
  • 3. 复兴学校开展以“争做时代好人”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 (1) 学校开展学雷锋活动,为营造氛围,请你为班级拟一条宣传标语。要求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2. (2) 小亮同学参加学校举办的“争做时代好人,传递社会正能量”主题演讲,下面是演讲稿的一部分,请你按照要求进行补充和修改。

      【甲】“中国好人”最可贵的地方就是在平凡的工作中建设不平凡的业绩。李培生、胡晓春【乙】从事平凡的工作,但他们做到了热爱自己的工作,长年累月在山崖间清洁环境,日复一日呵护千年迎客松,用心用情守护美丽的黄山。敬业奉献是他们灵魂的印记【丙】也是我们追寻的目标。我们要脚踏实地,干一行爱一行,把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好,争取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

      ①【甲】句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②在【乙】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③在【丙】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标点。

    3. (3) 青年志愿者是新时代的好人,右图是“中国青年志愿者”标志,请用简洁的语言描述该标志并分析其寓意。

四、现代文阅读
  • 4. 阅读

    马兰长歌

    杨辉素

    ①在马兰村,没有人不知道邓小岚。

    ②花白的短发,轻盈的步伐,儒雅温和的谈吐。邓小岚在马兰村教孩子们唱歌已有十八个年头,而她和马兰村的缘分,却要追溯得更远更长……

    ③马兰村,是阜平县城南庄镇的一个小山村,村子坐落在太行山脚下的一条狭长的山沟里,清澈的胭脂河从村子旁流过。

    ④抗战时期,这里曾是《晋察冀日报》的办公地,邓小岚的父亲邓拓、母亲丁一岚在这块土地上战斗过。1943年冬天,在日寇扫荡的阴影下,邓小岚出生在马兰村旁的山林之中。邓拓为女儿取名“小岚”,既表达对妻子的爱,也寄托着对马兰人民的感念之情。

    ⑤在北京工作和生活的邓小岚,从来没有忘记过马兰村。退休后,她来到马兰,要做马兰快乐歌声的传递者,脱贫攻坚的践行者,幸福发展的奋斗者。

    ⑥那时候,由于道路不畅,邓小岚来一次马兰要走十几个小时,可这并没有阻止她奔向这个小山村的脚步。她通常周五到马兰,周六和周日教孩子们音乐,下周一再回北京。每月这样两三趟,风雨无阻。

    ⑦马兰村小学的教室坏了,她和亲人筹款四万多元,把四间破败的教室翻盖成七间崭新的校舍。

    ⑧她从亲友同事那里募集到钢琴、吉他、小提琴、电子琴、手风琴等各种乐器,不辞辛苦地运到马兰村。她教学生识谱,讲指法,讲吐字呼吸,凡是自己会的,都毫无保留地教给这些山里的孩子。慢慢地,山里的娃娃们也学会演奏西洋乐器了,世界名曲开始回荡在大山深处。

    ⑨为了开阔孩子们的视野,邓小岚还带他们到北京、上海、浙江等地演出,孩子们上了电视,很多人记住了他们乐队的名字——马兰小乐队。

    ⑩名声在外的马兰小乐队进入了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组委会的视野。2021年9月底,筹备冬奥会开幕式的工作人员来到阜平,要在这里选拔一个儿童合唱团,演唱奥林匹克会歌《奥林匹克颂》。最终,来自马兰和周边石猴、井沟、八一、大岸底等村庄的44名孩子,组成了“马兰花儿童声合唱团”,这支队伍中年龄最小的,是一名五岁的幼儿园小朋友。

    ⑪经过三个多月刻苦训练,孩子们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的演唱一鸣惊人。

    那一刻,坐在观众席上的邓小岚热泪盈眶,她看到了音乐的魅力,看到了孩子们的无限潜力。她说,如果满分是一百分,她要给这群“小精灵”打一百零五分!

    ⑬比“一百分”多出的五分,是她掩藏不住的对孩子们的爱,是她对马兰的爱。

    ⑭邓小岚住的小学校后边,就是梁林江、牛彦花的家。

    ⑮那时他们的儿子梁一也跟着邓老师学音乐。牛彦花多次跟邓老师说:“你就在我家吃住吧,学校里冷屋冷灶的。”

    ⑯可邓老师不爱麻烦人,她说:“我能行。”

    ⑰梁林江说“跟邓老师认识二十年了,很少见她穿件新衣服,她一年四季的衣服都是旧的。唯一的一次见她穿新衣,是带着孩子们参加《中国梦想秀》节目,她穿了一件红色带格的新衬衫”

    ⑱这样的邓老师,却把多年积蓄和退休工资,全花到了马兰村。梁林江记得,有一次他和村里人到北京办事,办完事给邓老师打电话,说想去家里看她。邓老师高兴地说,你们来吧。他们辗转找到邓老师的家,在石景山区一个老旧小区里,房子最多五六十平方米,是个小两室。房间小,客厅也不大,梁林江怎么也想不到,邓老师生活得这么简朴。

    ⑲然而对于马兰,邓小岚倾尽所有。从不为自己的事求人的她,四处求人赞助马兰村,更不用说那些宣传和奔波了——她的心里,时时都在谋划如何帮助马兰人民脱贫,让乡亲们在物质和精神上富裕起来。

    ⑳春天,她带着孩子们去种树,路边的紫槐树都是她亲手栽种的;她还拿铁锹和凿子,带学生们去凿台阶,要给马兰凿出一条上山观景路……邓小岚总是说,大家都在为马兰做事情,我必须得支持。

    ㉑没有人想到,冬奥会刚刚闭幕一个月,2022年3月19日,邓小岚突然病倒。两天后,她在北京天坛医院离世。

    ㉒胭脂河水潺潺流去,流不尽马兰人民的无限哀思。

    ㉓家人将邓小岚安葬在马兰,安葬在《晋察冀日报》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七位先烈身旁。

    ㉔这里是当年她的父亲邓拓亲自为烈士们所选的安息之所,他题写的《题马兰烈士墓》还镌刻在墓碑上。而今,邓小岚长伴烈士墓旁,讲述两代人在这片热土无私奉献的故事。

    (选自《河北日报》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邓小岚的取名,与母亲的名字有关,也与父亲对马兰人民的感念之情有关。 B . 马兰花儿童声合唱团成员不仅来自马兰村,还来自周边石猴、井沟、八一、大岸底等村庄。 C . 文章第②段略写邓小岚带着孩子们去种树和凿台阶,表现了她对马兰村的支持。 D . 邓小岚希望死后安葬在马兰,家人把她安葬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七位先烈身旁。
    2. (2) 邓小岚为马兰村做了哪些事情?请结合全文内容概括。
    3. (3) 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那一刻,坐在观众席上的邓小岚热泪盈眶,她看到了音乐的魅力,看到了孩子们的无限潜力。她说,如果满分是一百分,她要给这群“小精灵”打一百零五分!

    4. (4) 文章写梁林江、牛彦花有什么作用?
    5. (5) 邓小岚入选《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假如你是马兰花儿童声合唱团的成员,得知这个消息后,你会对邓小岚说些什么?请写一段不少于80个字的话。

      《感动中国》组委会给邓小岚的颁奖辞是:“你把自己留给一座小小山村,你把山村的孩子们送上最绚丽的舞台,你在这里出生,也在这里离开。山花烂漫,杨柳依依,为什么孩子的歌声如此动人?因为你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 5. 阅读

    春到山水间

    刘成章

    ①小时候常听人说“二月二,龙抬头。”抬头做甚?不得而知。今天的孩子们,恐怕更是难以明白。那么,我打个比方吧。飞机一旦抬头,就是要起飞了。龙也是这样,抬起头就要一冲上天。

    ②龙行天上,大地回春。雨润江南树,那是烟雨;风吹塞北河,那是熏风。布谷鸟一声一声地叫个不停,昆虫都从土里钻出来,互相点点头,打打招呼,然后叙说着春天的故事。

    ③烟雨熏风春来了。春是被万物呼唤来的,一来就是朝霞灿烂。

    ④大黄牛只顾欣赏自己踩下的阔大的脚窝。柳树梢头的喜鹊问柳树,是不是该泛绿了?蒲公英不急不躁,不温不火,却抢了春的先机,它放松地绽开大方而又谦虚的花,像暗夜忽然点亮的灯,而且这灯很多,很亮,一盏一盏地闪耀,好不炫目。

    ⑤【甲】春来了,所有热爱春的人,都心旌摇曳,想去踏春。

    ⑥【乙】一畦春水浇着春韭,就像浇着杜甫笔下的唐诗。而那些麦苗,已经在不失时机地返青。麦田旁,酥软的泥土享受着阳光的爱抚,冒着丝丝缕缕上升的阳气,人们正在清理去年残剩的庄稼根茬。这儿那儿的荠菜,散发着亘古就有的清香,使我不得不停下脚步挖上一些,以吸纳大地赐予人的丰沛元气。附近一棵棵树木的梢头,早来的春风正在那儿嬉闹,它们摇动着,抖落了厚厚的尘埃。我知道,每棵树木的枝干里,都有一条消了冰的河,它们在奔流,在喧响,在演奏充满活力的春的乐曲,从而向着繁盛的夏季勃发。

    ⑦【丙】春来了,我们举手向她致意,和她紧紧拥抱,在烟雨熏风之中。

    ⑧【丁】我居住在京城的一个大院里,院中湖上的薄冰早已融化,人们也脱去了臃肿的羽绒服。许多童车重新聚集在湖边,童车上是牙牙学语的孩子们,阳光打在他们的眸子上,眸子里尽是滟滟天真。院门外又支起了理发摊,我坐下请师傅给我剃头。春阳、春风,无阻无隔地照射我、轻拂我。一只乳燕从空中款款飞来,环绕在我头顶,让人满心欢喜。

    ⑨“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这个“闹”字多么传神!现在,红杏还未开满枝头呢,但许多地方早已热闹起来。

    ⑩最热闹的要数微信朋友圈。朋友圈就像一个成百人、上千人居住的山坳,走进这山坳,有平房,有竹楼,有窑洞,还有四合院。举目望去,家家门上还闪耀着过春节时贴上的红彤彤的对联。古时候,二月二也叫作开笔节。在朋友圈里,人们早已开了笔,争着展示春光,笔下带着春风。

    ⑪我看见了云南楚雄的赛装节,那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乡村T台秀,男女老幼都穿着艳丽的彝族服装,赛装赛美。仅是姑娘头上戴的鸡冠帽,就让人看得心醉神迷——在奇美的“鸡冠”上,用细毛线绣出了朵朵牡丹花、山茶花、蝴蝶花。人们载歌载舞,“赛装赛到日头落,跳脚跳到皓月当空”。

    ⑫我看见了陕北的许多地方都在闹秧歌——这个“闹”字,与“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一脉相承——打腰鼓,跑旱船,踢场子。人们都说,那是多年不见的景象了。曾经穷得叮当响的塞外小城榆林,这些年国内生产总值持续高增长。小城刚举办了首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年会,运用匠心巧思,展现出非遗文化的时代价值。

    ⑬在这些红火热闹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那些腮帮子一鼓一陷的唢呐手,他们真情投入,尽情地演奏,向着蓝天,向着春光。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 (1) 把下面的句子还原到文中,正确的位置应该是()

      我拄着拐杖,也和年轻人一起去郊外。

      A . 【甲】处 B . 【乙】处 C . 【丙】处 D . 【丁】处
    2. (2) 文章描绘了二月二这天“我”的哪些经历和见闻?请结合全文内容概括。
    3. (3) 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它们在奔流,在喧响,在演奏充满活力的春的乐曲,从而向着繁盛的夏季勃发。

    4. (4) 文章展示了“二月二”人文风俗之美。请结合全文内容简要分析。
五、对比阅读
  • 6. 阅读

    【甲】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欧阳修《卖油翁》)

    【乙】陆象山少年时,常坐临安市肆观棋,如是者累日。棋工曰:“官人日日来看,必是高手,愿求教一局。”象山曰:“未也。”三日后却来,乃买棋局一副,归而悬之。卧而仰视之者两日,忽悟曰“此《河图》数也。”遂往与棋工对,棋工连负二局。乃起谢曰:“某是临安第一手棋,凡来著者,皆饶一先。今官人之棋,反饶得某一先,天下无敌手矣。”象山笑而。其聪明过人如此。

    (节选自罗大经《鹤林玉露》)

    【注释】①陆象山:南宋哲学家陆九渊。②肆:店铺。③《河图》:和《易经》相关的数学知识。④某:我。

    1. (1) 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公亦以此自   矜:             

      手熟尔     但:

      者累日     是:             

      象山笑而   去:

    2. (2) 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

      ②遂往与棋工对,棋工连负二局。

    3. (3) 从【甲【乙】两文中,我们可以分别得到怎样的启示?
六、作文
  • 7. 请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对“有意思”有这样一种解释:有意义,耐人寻味。生活中的人、事、物,大多如此。

    请以“看上去有意思”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提示与要求】先把题目补充完整,自选文体;文中不要出现透露你个人身份的信息;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