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2023年初中毕业升学适应性测试语文试卷

更新时间:2023-05-19 浏览次数:161 类型:中考模拟
一、学校以“对称·雅致”为主题布置校园文化区,请你参与。(29分)
  • 1. 学校以“对称·雅致”为主题布置校园文化区,请你参与。

    校园文化区示意图

    1. (1) 同学们要装饰通达馆的四道双开门(见下图)。依据整体规划和门上小篆形体特点判断,以下哪个选项中的篆体汉字最适合印在第④道门上?( )

      A . (乐) B . (常) C . (愿) D . (心)
    2. (2) 借助资料夹,从以下选项中选择语音、语义及结构均对称的成语刻在文化石上。( )

      资料夹

      *语音对称:表现为声律(平仄均衡)或韵律方面的对称形态。

      *语义对称:前后两部分表现为相同或相对意义的组合。

      *结构对称:前后两部分语法结构和相对应的词(字)词性相同。

      (提炼自《汉语成语的审美特性》)

      A . 自强不息(仄平仄仄) B . 日新月异(仄平仄仄) C . 巧夺天工(仄仄平平) D . 继往开来(仄仄平平)
  • 2. “三顾书吧”向全校同学征集一副楹联, 请你完成任务。

    [梳理] ⑴补全诗句。

    ①    蝉噪林逾静,。(王籍《入若耶溪》)

    ②    , 瑟瑟谷中风。(刘祯《赠从弟》)

    ③    沉舟侧畔千帆过,。(白居易《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

    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论语··雍也》)

    ⑤    , 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补充] ⑵回顾已学,再补充两句对称的诗文。

    [定稿] ⑶以上哪两句连续的诗文最适合做“三顾书吧”的楹联?简述理由。

  • 3. 梅园布置“听铃品梅”活动,同学们将关于梅花的诗词誊抄在风铃上供大家赏读。以下这首词引起大家关注,请你参与交流。

    菩萨蛮·回文(宋)苏轼

    峤南江浅红梅小,小梅红浅江南峤。

    窥我向疏篱,篱疏向我窥。

    老人行即到,到即行人老

    离别惜残枝 , 枝残惜别离。

    离别惜残枝,枝残惜别离。

    老人行即到,到即行人老。

    窥我向疏篱,篱疏向我窥。

    峤南江浅红梅小,小梅红浅江南峤。

    (选自《历代名家词新释辑评丛书·苏轼词新释辑评》

    [注释]①苏轼贬居黄州后所作,赠给好友赵晦之。回文,因回环往复均能成诵而得名。②老人:老人星,又叫寿星,暗指时光流逝很快。③残枝:残败的梅花树枝,这里代指余年。

    小鹿:这首词中对称的诗句是简单重复还是别有意蕴呢?我们任选两句对称的诗来赏析一下吧。

    我:

    小鹿:哦,原来下句补充发展了上句,真的妙极了!不过,这首词感情基调忧郁低沉,不像是苏轼的词风。

    我:你知道吗,回文诗词可以顺读也可以倒读!我们从最后一个字倒回去读,能够更充分感受到作者的情感。你看,

    小鹿:你结合了词的内容倒回去品读,让我看到了苏轼熟悉的模样。

  • 4. 长廊入口处要设置游览引导牌。请根据示意图,联系以下内容,撰写校园文化区简介。

    要求:①抓住文化区特征,条理清晰;②正确书写汉字,准确使用标点,规范运用语言;③120字左右。

二、同学们准备借助“提问”阅读小说,请你参与。 (21分)
  • 5. 现代文阅读

    (一)过马路

    滕刚

    异乡人终于来到酆城。

    异乡人从护城河大桥下来,走了不到一公里,面前出现一条马路。他沿马路向南走了一公里,又沿马路向北走了一公里,没有找到斑马线。

    他问路边的一个摊主:“请问先生, 哪里可以过马路?”

    摊主惊讶道:“你的话我听不明白。 ”

    异乡人说:“我想到 马路对面,但找半天没找到斑马线 , 你能告诉我哪里可以过马路吗?”

    摊主说:“哪里都可以过,你想从哪里过就从哪里过。”

    异乡人惊讶道:“哪里都可以过?这怎么可以呢?不从斑马线过马路是违反交通法规的。你能告诉我哪里有斑马线吗?”

    摊主说:“什么斑马线? ”

    异乡人说:“就是 马路上画了像斑马身上条纹一样的白线,专让行人过马路的。”见摊主一脸疑惑,异乡人从口袋里掏出纸和笔,在纸上画了个示意图。.

    摊主摇头说:“没见过,我天天过马路,从没见过什么斑马线。”

    异乡人说:“一定有斑马线,不会没有斑马线的。’

    异乡人用左肩扛着行李,沿马路向南走,走了大约一公里,没有找到斑马线。

    他问一个路人:“请问先生,哪里可以过马路?”

    路人惊讶道:“你说什么?”

    异乡人说:“是这样的,我刚从外乡来,遇到这条马路,但我找了半天,没有找到斑马线。你能告诉我哪里有斑马线吗?”

    路人说:“哪里都可以过, 你想从哪里过就从哪里过,不需要什么斑马线。”路人说着指着几个正在过马路的人说:“你看,他们不是过去了吗?”

    异乡人惊讶地看着那些过马路的人,说:“不从斑马线过马路是违规的,我绝不做违规的事。”

    路人说:“你这人怎么回事?现在路.上没有汽车,又没有交警,你怕什么?”

    异乡人说:“不行,没有斑马线我绝不过马路,我绝不做违规的事。你能告诉我哪里有斑马线吗?”

    路人说:“前面好像有一 条斑马线。”

    异乡人谢了路人,换用右肩扛着行李,继续向南走。走了大约一公里,没有找到斑马线。

    异乡人问一个正准备过马路的路人:“请问先生, 哪里可以过马路?”

    路人惊讶道:“你说什么?”

    异乡人说:“是这样的, 我刚从异乡来,遇到这条马路,可我找了半天,没有找到斑马线,我急死了,你能告诉我哪里有斑马线吗?”

    路人说:“哪里都可以过,这里就可以过。”

    异乡人说:“不行,这里没有斑马线。”

    路人说:“为什么 我们可以过,你不可以过呢?你不要怕,没人会抓你的。”

    异乡人说:“这就是让我惊讶的,你们为什么不走斑马线就过马路呢?”

    路人说:“你是不是怕死? ”

    异乡人说:“我不是怕死,我不想违规。”

    路人说:“你一定是怕死,你不要怕,我教你过马路。”路人说着挽住异乡人的手臂指着马路说:“第一种办法,就是看看左右,如果左右100 米都没有车子,你就穿过去。如果路.上的车像长江之水川流不息,你就分两步过马路。你先看左边,等到左边的车离你100米,你就走到路中央。然后看右边,等右边的车离你100米,你就过去。如果两边的车始终不停,你就一步一步过,先看左边再看右边再看左边再看右边看左看右看左看右……”路人说着就要拉异乡人过马路。异乡人说:“不行,不行,没有斑马线我绝不过马路。”

    路人说:“这是一条环城马路,你不违规,你也许永远过不了马路。

    异乡人说:“你能告诉我哪里有斑马线吗? ”

    路人说:“以前前面倒是有一条,不知现在在不在。”

    异乡人到路边的小店买了一根麻绳,把行李捆好,像纤夫一样拉着行李向南走去。异乡人一直走到天黑,没有找到斑马线。他太累了。他坐在行李上歇了会儿,继续向南走去。

    1. (1) 根据某同学的“初读感受”,结合小说具体内容,完成“我的细读追问”。

      他的初读感受

      异乡人是固执的,他三次询问路人 , 但始终找不到斑马线过马路。小说借此在批判社会黑暗

      我的细读追问

      追问一:异乡人似乎不仅仅是固执的,文中哪些加点的细节能丰富我对异乡人形象的理解?

      追问二:我先梳理文中三位酆城百姓不走斑马线的理由。

      酆城百姓

      摘抄相同观点

      摘抄不同观点

      摊主

      哪里都可以过马路

      我天天过马路,从没见过什么斑马线

      第一位路人

      第二位路人

      借助这一梳理过程,我围绕“三次询问路人”的情节作如下追问,来帮助深刻理解小说。

      <我的追问:

      <我的答案:

      追问三:读完这篇小说,我会联想到现实生活或文学作品中的哪些人和事?

    2. (2) 阅读小说时怎样追问是有效的?概述你的学习收获。
三、同学们就“文学群像成因”这一话题进行探究,请你参与。(21分)
  • 6. 同学们就“文学群像成因”这一话题进行探究,请你参与。
    1. (1) [绘制·宋人形象图]

      守株待兔死守经验

      宋人有耕田者……(《韩非子》)

      揠苗助长冒失蛮干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孟子》)

      穿井得人轻信盲从

      宋之丁氏……(《吕氏春秋》)

      负暄之献

      昔者宋国有田夫,常衣缊黂,仅以过冬。暨春东作,自曝于日,不知天下之有广厦澳隩室,绵纩狐貉。顾谓其妻曰:“负日之暄,人莫知者。以献吾君,将有重赏。

      (选自《列子》)

      [注释]①暨:到。②噢:通“奥”,深。③貉:动物名称,皮毛很珍贵。

      根据提示,完成填空。

      《卖炭翁》中“绫”“纱”这两个从“丝”的字都指编织品。结合语境可推断《负暄之献》中“缊黂”“绵纩”的意思分别是“”和“ ”。

    2. (2) 《负暄之献》中田夫是个怎样的人?结合内容,加以分析。
    3. (3) 根据以上资料,概括宋人整体形象。
    4. (4) [搜索·宋人资料]

      ◎材料一

      此必有其故矣。《汉书·地理志》记宋俗云:“其民有先王之遗风, 重厚多君子。”盖战国习俗轻薄谲诈 , 视重厚之人为愚,殆其一因也。而其最重要之原因,似当属于宋襄公。按《春秋·鲁僖公二十二年》:“宋襄公与楚战于泓,其臣请襄公及楚师之未尽渡击之。襄公守礼,不可。又请及楚之未陈击之,襄公又不可。其卒也,宋师大败,襄公亲伤,数月而卒。”

      (选自杨树达《积微居文录.说晚周诸子中之宋人》)

      ◎材料二

      宋为周室之宾 , 先朝胜国 , 其势最孤,又处四战之地,入春秋以来,内乱外患更迭相乘,无时或息。故赞助齐桓,独出诚意。惟宋国四围,无可发展,其势本弱,故谋霸不成,为楚所败。

      (选自钱穆《国史大纲·齐桓晋文之霸业》)

      [注释]①战国习俗轻薄谲诈:指当时列国之间或纵或横,为利益所驱使,-背信弃义在所不惜。②陈:同“阵”,这里指摆好阵势。③宋为周室之宾:这里指周灭商后,封商纣王之兄微子启于宋,管理股商遗民。④胜国:被灭亡的国家。

      ⑴宋人为何多是这样的形象?结合以上两则材料,推测理由。

      ⑵根据以上过程,概述“文学群像成因”的探究结论。

  • 7. 小鹿想进一步探究名著中的 “人物群像”参考右边这组论文标题,从以下选项中任选其一拟写标题,结合名著内容,简要论述。

    备选:

    《三国演义》中的英雄群像刻画

    沉默的大多数——中国现代文学中的群体形象研究

    试论《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的农民群像

    甲——《骆驼祥子》——提示:祥子、老马儿……

    乙————《水浒传》提示:林冲、鲁智深……

    丙——《简·爱》《傲慢与偏见》——提示:简爱、伊丽莎白……

四、如何在自媒体时代理性接受他人观点?请你参与制作小贴士。(14分)
  • 8. 如何在自媒体时代理性接受他人观点?请你参与制作小贴士。

    资料夹

    ◎材料一

    刷短视频的危害究竟多大?看完一身冷汗!

    水**专栏2022-11-21 21:31 发表于浙江

    ①最近,有人说游戏是这个时代的精神鸦片。而实际上,短视频才是这个时代的真正的精神鸦片。

    ②随着直播和短视频的流行,人们的价值观正在发生强烈的扭曲:越来越多“丑”的东西正在备受追捧。这些丑陋又三俗的内容,正占据了中国社会的主流空间。

    ③[A]越来越多的网红,不断地制造这些内容去迎合人性的窥私欲和好奇心,他们赚了很多钱。而且成为整个社会的标杆,引发年轻人的模仿和向往。社会越来越低俗化,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人们越来越享受感官刺激,各种妖魔鬼怪成群结队地出现,并且被社会追捧,我们已经陷入轻佻又低劣的娱乐生活,不可自拔。

    ④互联网上最流行、最易传播的内容,不是最有价值的内容,而是最能给大家带来情绪化的内容,或者各种畸形的表演。

    ⑤短视频时代,只有1%的人还有独立思考能力,剩下99%的人只能活在鸡汤里。互联网上最容易传播的从来就是各种情绪而不是真相。这99%的人自以为掌握了见识,其实他们只是把情绪当理性,把信息当知识,把偏见当思想。

    ⑥在平台算法的掌控下,每个人的喜好和需求都被精准掌握,以短视频为代表的内容推送,不过是算法为每个人量身打造的“信息茧房”,结果就是每个人只能看到自己相信的东西,这使人变得更加狭隘和偏执了。

    ⑦在密不透风的短视频里,人们的大脑再也不愿意做深度思考,开始不断得享受各种短、快的刺激,沉溺在上瘾的世界里。因此,大众的独立思考能力被严重干扰,认知和三观在冥冥之中被平台操控。[B]绝大多数人都将像宠物一样被圈养起来,沉溺在各种短暂的刺激和快乐里,被各种互联网廉价的“食品”填饱,并且乐此不疲

    ⑧从现在开始,人类发展驶向新的快车道:物质产品极大丰富,科技创新的迭代不断加快,数不胜数的新功能产品让人目瞪口呆,各种传统观念被挑战,人们的三观被摧毁,道德底线被不断击穿……与之相对应的是:人类的精神世界将越来越迷茫,绝大多数人都找不到人生的坐标和意义,只能机械式地竞争和奔波,各种负面情绪充满在世界的各个角落。

    ⑨很多人正在异化成一种奇怪的生物,没有理想,没有自我,如同一只只行尸走肉,成为只会赚钱的机器,孤独寂寞又空虚。他们整日忙忙碌碌,其实内心早已死去,生活在绝望的平静里。

    ⑩这已经不是那个靠蛮力去拼搏的时代了,未来如果一个人不懂得修心,只靠蛮力拼搏,精神痛苦会越来越多,甚至会遇到心魔,从而走火入魔!

    ⑪未来应对这一切的只有一个办法:修炼一颗强大的内心。未来拥有健康的心态,远比拥有任何技能、知识、资源都重要。

    ⑫加入我们的修心课程,遇见更好的自己!

    (选自水**专栏公众号,有删改)

    ◎材料二

    在短视频上打开严肃知识之门-中国教育新闻网

    2022年4月20日充分发挥短视频平台优势,让高校的教授成为新一代的“网红",有利于优质知识内容的传播并占领重要的传播平台,帮助广大用户扫清认知迷雾,提高公众的人文和科学素……

    中国教育新闻网

    利用短视频进行学习的创新逻辑-中共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

    2019年12月16日例如,曾有人批评碎片化阅读,认为碎片化阅读让人上瘾中毒,让人不再善于深度独立思考,让人在时间、精力分配上更加碎片化,甚至产生各种知识幻觉等等。这类批评正……

    制作小贴士

    “理性接受观点”小贴士

    对比其他观点

    我们要比较文章的核心观点与其他观点,来丰富自己对该观点的认知,而不是对观点的全盘吸收。

    ⑴小鹿查找了材料二来丰富自己对材料一观点的认知。小鹿查找的材料能否达成他的目的?联系材料一的核心观点,结合材料二,加以分析。

    辨明事实陈述

    我们要用可靠的资料来查验作者在事实陈述时是否主观臆断,这样才能形成自己的独立判断。

    ⑵针对作者的事实陈述,你准备搜集什么样的资料来有效查验?从材料一[A][B]画线句中任选其一,联系上下文,举例阐释。

    ……

    ⑶材料一的语言特点和作者写作目的有何关联?结合材料一,选择相关语句进行分析,并归纳一条小贴士。

五、班级进行写作活动,请你参与。(60分)
  • 9. 根据要求作文。

    电视机诞生时,人们曾有过“信息过剩”的顾虑;互联网推出各种游戏,人们担忧游戏会毁掉下一代;克隆技术出现,人们担心人伦观念会被摧毁;ChatGPT升级版本出来了,人们产生了未来职业危机的恐慌……科技发明除了给人以震撼,还经常使我们陷入新的忧虑。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

    [写作提示]你可以根据自己的经历和感悟,写一篇记叙文;也可以发挥联想与想象,进行文学创作;还可以自己提炼观点,展开论述,写一篇论述文(可以是演讲稿、书信等)。

    [写作要求] ⑴标题自拟,文体不限;⑵不少于600字;⑶不得套作、抄袭;⑷不得出现透露考生信息的人名、地名、校名等。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