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四川省自贡市荣县长山片区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学期语...

更新时间:2023-05-30 浏览次数:29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
  •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 脱(zhēng)锱铢(zīzhū)战战兢兢(jīn) B . (qìn)旗(jīng)两插刀( lèi) C . 绳(qiàn)礼(pìng)一十寒(pào) D . (yīng)叱(duō)伤痕累(lěi)
  •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 簇新 笔砚 断壁残桓 负箧曳屣 B . 娴熟 寂寥 异想天开 如坐针毡 C . 淤滩 胚芽 不屑置辨 雕粱画栋 D . 躁热 隐匿 无精打彩 取义成人
  • 3.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要突出绿色办奥理念,确保人们能尽享冰雪运动的无穷魅力,能尽览大自然的生态之美。 B . 文化需要交流借鉴,只有在不同文化的碰撞中才能赋予自身文化新的意义。 C . 在植树节活动中,同学们妙手回春 , 为盐都大地多种树,多添绿,建设美丽自贡。 D . 我自认“书蠹”,从来买书只讲眼缘,合意便买,一捧便读,硬是一气呵成才得止。
  •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近年来,有些地方对“历史名人故里”的争夺,成为是否利用历史文化资源提升当地经济热度的重要途径。 B . 樊锦诗与丈夫彭金章牢记前辈学者的嘱托,坚守大漠四十余载,为敦煌莫高窟的文物保护工作奉献了他们的青春。 C . 抗疫题材纪录电影《武汉日夜》秉持以客观纪录为创作原则,讲述了患者、医护人员、志愿者等不同身份的人在特殊时期守望相助的真情故事。 D . 中国哲学自始就关注人,其体系中的学以成人,不仅是成就全面发展的人格,更多的是成就一种技艺。
二、语言表达
  • 5. 今年春节,随着电影《满江红》的热映,每天上千人排队到河南岳武忠祠打秦桧跪像。有人打头摸肩,有人拍腿,甚至有一位女游客拿着鞋抽打了多次。景区工作人员还因维持秩序与游客起纠纷。此举引起了网友们的激烈辩论。请你作为正方,参照反方观点进行辩论。

    正方:

    反方:我方认为没必要抽打秦桧跪像。首先,对卖国贼的恨已经有史书让他遗臭万年了,我们有这样的思想意识就行,不必用这毫无意义的拍打作宣泄。其次秦桧跪像并非秦桧本人,而是金属制品,本身没有生命属性,只是景点而已,人多拍烂、损的话,还是维修重制。再次,游客拍打,甚至用鞋打,也很不文明。拥挤到景区,还给工作人员造成了困扰。

三、选择题
  • 6. 下面情境中,语言表达最准确、得体的一项是()

    【情境】

    秦桧跪像前,一中年妇女用拳头猛力拍打秦桧像,她一边打一边大骂秦桧,之后还觉得不解恨,又脱下鞋子来猛打。旁边的工作人员上前来,对她说:                 

    A . “这位大姐,公共场所,请注意文明!” B . “这位女士,这里是著名的景区,来的人这么多,你这样骂骂咧咧,不觉得不文明吗?” C . “这位女士,你的爱国感情很值得肯定,你对秦桧的恨也可理解,但这是景区,请注意文明,好吗?” D . “这位女士,景区禁止不文明拍打秦桧跪相,请你遵守我们的规定。”
四、现代文阅读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云教育”是指基于云计算应用的教育平台服务。集教学、管理、学习等于一体,它搭建了一个可供教育主管部门、学校、教师、学生以及家长分工协作的在线平台,从而共同达成教学目标和育人任务。近年来,“云教育”受到国内外众多教育界人士关注,此次疫情的发生让“云教育”在我国得以大面积推广。有关“云教育”的诸多尝试都是一次次“破冰”之旅,正在改变着当下的教育生态。不可否认,在实践过程中,“云教育”在新技术的运用、教学内容的设计、教育质量的保证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同时,“云教育”不可能完全代替线下教育,传统课堂仍具有无可取代的重要作用。当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逐渐恢复,相信有关“云教育”的探索不会也不应停滞。如何推进线上线下教育更好地融合,“云教育”如何继续发挥应有作用、扮演好恰当角色,给大中小学各学段的教育注入新活力,助力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是下一阶段需要继续探索的课题。随着教育改革创新的不断深入,“云教育”带给我们的有关未来教育的诸多绚丽想象,有望逐步成为更加鲜活的现实。

    (摘编自杨国营《云教育拓展未来教育想象空间》

    【材料二】

    教育部会同工信部开通了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能满足5000万学生同时在线学习。自2月17日开通以来,该平台已开设119门学科课程。截至3月24号,共播出小学、初中、普通高中课程1917节,浏览量累计达到了9.94亿次,通过平台进行在线学习的学生累计超过了1.95亿人次。据统计,目前全国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惠及边远贫困地区400 多万名学生,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建立,超过60%的教师和近50%的学生开通网络学习空间,逐步实现“校校用平台、班班用资源、人人用空间”。中国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说:“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中国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

    (摘编自“中国新闻网”)

    【材料三】

    (摘编自马璐璐、姜子涵《数说疫情下的“云生活”模式》)

    【材料四】

    在线教育要稳健发展,有赖内容与技术融合创新,目前我国在线教育,盲点是定位不清晰,痛点是资源不对路,堵点是产品不赋能,具体体现:一、市场上大部分在线课堂以补习知识为主旨,以刷题为评价手段,通过过度训练、超纲挖掘、提前授课等策略,实现“提分”目标。二、在线教育最大的特点是以课程资源与学生的互动为主线,但我国没有统一建立中小学教学专业资源库,缺少体系完备且具有创新价值的在线教学资源。没有专业、适需的资源支撑,技术再翻新也是空壳,学生们没有兴趣点击,即使强制也粘不住。这已成为在线教育不能给师生赋能的关键所在。这些都与21世纪教育理念和框架不符,影响着青少年高阶认知能力和思维发展,所以我国在线教育需要颠覆性重建。具体做法;一、建立与全球21世纪学习目标框架相配套的内容体系;二、搭建与区域发展基础及实际需求相适应的供给服务体系;三、构建教育与企业多元共建实施体制及在线教育准入机制、评级机制等。总之,要通过政策的、资本的、技术的、研究的等多措并举,加快全国在线教育整体能力有序进化。

    (摘编自吕文清《疫情催生在线教育2.0变革》)

    1. (1) 下列对“云教育”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云教育”基于云计算应用,搭建了一个集教学、管理、学习等于一体,供教育方、受教育方等分工协作的在线平台。 B . “云教育”在我国已经得到了大面积的推广,正在改变着当下的教育生态,让我们对未来教育产生了许多绚丽的想象。 C . 据统计,自2月17日至3月24日,已经有近2亿人次在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在线完成了百余门学科课程的学习。 D . 春节后我国教育学习APP行业人均单日使用时长较春节增加7.5分钟,教育学习人群活跃时段的占比较平日增加一倍。
    2.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云教育所搭建的平台能助力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可以共同达成教学目标和实现育人任务,但是不管在任何时代,它都不能取代线下教育。 B . 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的基本建立,是我国在线教育的一次破冰之旅,但在线教育在定位、资源、产品等方面的不足阻碍自身发展。 C . 建立与21世纪学习目标框架相配套的内容体系,提供体系完备且有创新价值的在线教学资源,这是在线教育能够给师生赋能的关键所在。 D . 综合以上材料可见,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中国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目前我们须多措并举,加快在线教育整体能力的有序进化。
    3. (3)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我国“云教育”的发展趋势。
  • 8. 阅读

    好心态也是人生财富

    李永胜

    ①心态不仅体现一个人的涵养,也能造就一个人的品位。好心态是在人生成长特别是身处逆境时不可或缺的素质。

    ②心态,通常指心理状态,更进一步理解,是指处事的一种心理活动。好的心态,就是面对现实不如意时,不是生气而要争气、不是看破而要突破、不光心动更要行动。现实中,有人比财富,有人比健康,其实更重要的是比心态。

    ③好心态就是能够管理自己。实践证明,一个成功的管理者,要花50%以上精力管理自己。当你不能控制自己的时候,特别是不能控制心态的时候,你便失去了领导别人的资格和能力。管理好自己,须先有一颗强大的内心,有一种顽强的毅力。狄更斯说过:“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坚持和放弃是人生中的一种博弈,而毅力就是取得人生博弈胜利的关键砝码。有毅力的人能够以坚定的心态对认准的事情坚持到底,不会因一时遭遇挫折而动摇意志、丧失信心,“咬定青山不放松”,直至把事情做成功。也因此,才能够成就更加强大的自己。

    ④好心态就是能够调整自己。《小窗幽记》中有这样一句话:“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这种心态为许多人所推崇。有人说,人生两件宝:身体好,心不老。人生如天气,可以预料,但往往也会出乎意料。面对命运起伏、悲欢离合,重要的是有一个好心态。心态不仅体现一个人的涵养,也能造就一个人的品位。只有保持冷静平和心态,才能不存世俗偏见,辩证看待客观事物;只有保持积极乐观心态,才能在出现矛盾问题、涉及利益冲突时,正确判断衡量,三思后行;只有保持健康向上心态,才能在任务繁重时不怨天尤人,坚持负重前行。学会调整和驾驭心态,就可以避开种种误区,以积极心态应对人生中的艰难险阻,进而改变人生。大量事实证明,好心态是人生成长特别是身处逆境时不可或缺的素质。

    ⑤好心态更体现为一种人生境界。对于立志做事的人来说,好心态就是心无旁骛,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处境都能坦然处之、乐观向上;好心态就是积极进取,向着目标勇往直前,宁可做拼搏的失败者,也不做不思进取的庸碌无为者。只有在坚持不懈中锤炼坚强毅力、在宠辱不惊中涵养良好心态,才能真正成就非凡卓越的人生。

    (选自《解放军报》)

    1. (1) 下列对本文中心论点的概述,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只有心态好才能成就人生财富。 B . 好心态就是能够管理和调整自己,成就强大的自己。 C . 拥有好心态才能成就非凡卓越的人生。 D . 真正成就非凡卓越的人生就是一种人生境界。
    2. (2) 下列对本文结构和论证方法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本文的结构为“总一分”式,结构层次具体可划分为:①/②③④/⑤。 B . 首先由解释“心态”“好的心态”的含义,引出文章的论题。 C . 接着运用道理论证等论证方法,从“好心态就是能够管理自己”“好心态就是能够调整自己”两个方面论证中心论点。 D . 最后得出结论:只有在坚持不懈中锤炼坚强毅力、在宠辱不惊中涵养良好心态,才能真正成就非凡卓越的人生。
    3. (3) 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文中画线句子使用道理论证,引用狄更斯的话,证明了“管理好自己须先有一颗强大的内心,有一种顽强的毅力”的观点,同时也增强了论述的权威性和说服力。 B . 好的心态,就是面对现实不如意时,不仅生气更要争气,从行动上实现突破。 C . 文章启示我们:调整好自己需要保持冷静平和的心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保持健康向上的心态。 D . 本文观点鲜明,条理清晰,语言精练,论辩有力。
  • 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斗寒图

    冯骥才

    老沈和我,还有国画系另一名教师潘大年,是二十多年前北京国立艺术专科学校的老同学。在那个风云多变的时代,老沈的处境并不稳,随时都会因波涛骤起而覆舟落水。①我一直暗暗为他揪心,同时预感到祸事迟早要飞到他头上。

    想到这儿,我饭也没吃,戴上一顶厚厚的棉帽子,去他家看他。

    我推开门。只见老沈坐在一张破旧的、掉了漆皮儿的小圆桌前。手里捏着一个六边形的白瓷小酒盅闷闷独酌。他见我来了,没有起身,只略略抬一抬他胡茬浓密的稍尖的下巴,叫我坐在他对面。

    他穿着一件对襟的黑绸面的中式小棉袄,紧紧包着瘦瘦的身子。他头发白了不少,梳成老年式的背头,但头发硬,总有一些不服贴地翘起来,散开,并像野草那样横竖穿插着。

    我俩像在小酒店偶然同桌的陌客,都在喝自己的闷酒。

    这时,他站起身,走到墙角的画案前,在毡子上铺开一张雪白的画纸,磨好墨,又从墙上的筷子篓里取出一支长锋、尖头磨秃的狼毫画笔。

    老沈手握笔管,对平展展的白纸凝视片刻。忽然,他的双眉就象受惊的燕子的一双翅膀抖动一下,仿佛胸中有股激情奔涌上来。跟着,这激情跑到他的笔管上,这笔管就在他手中狂乱地抖颤,随即他的臂肘一抬,那饱蘸浓墨汁的画笔如同鹤鹰击兔一般倏然落到纸上。笔管闪电似地挥动,笔锋在纸面上来回翻转、戳擦,宛如狂风吹舞的柳条拂扫水面。在洁白的纸面上出现一条变幻着的捉摸不定的墨色的形体﹣﹣但这只是须臾间的感觉。随后,一株苍拙劲拔的老梅树跃然而生。这时他的笔头落入盛满清水的水盆里一扰,笔上的墨在水中象乌云一样化开,混成灰色。那笔又在粉罐里猛点两下,重新落回到纸上。冲动而颤抖不止的笔头横皴竖抹,一边豪放而不经意地把水点、墨点、粉点弄得淋漓满纸。于是,狂风暴雪,立时成形。

    他的肘腕肩臂、乃至全身都在用力。左手撑着桌边,仿佛不这样,身子就要扑在画上。由于振动之故,两绺头发滑落到额前,他也不去管,任它们在光滑的鼓脑门上像穗子一般摆动。静静的屋中,只响着他带着腕力的笔锋在纸上的磨擦声,还有笔管磕碰水盆和色碟的叮当声。此时,他额上的青筋全都鼓凸出来,暗暗发红,是激动的热血在那里奔流……

    这时屋门开了,从外边走进两个人来。我一看,原来一个是潘大年,另一个是老沈的女学生范瑛。

    老沈落好墨,换一支洁净的大羊毫笔,从洋红碗儿里蘸了浓浓的颜色,在梅树枝头点上几朵花儿,补上蕊。花满蕊饱,艳丽如洗,光颜夺目。于是一株傲霜斗雪、不畏强暴的梅树便十分神气地跳了出来。它毫无淡雅幽娴之态,而全然是一派处在逆境中豪杰志士的风姿。然后他又拿起那支狼毫画笔,用枯笔墨在画幅上端写了“斗寒图”三个醒目的大字。字迹端庄沉着,刚断跌宕,颇含金石气息,好象是熔了铁水铸上去似的,挖也挖不掉,并与画风十分相合。

    我受了强烈的感染。范瑛和潘大年也挺激动。我画了多年的画,从来没被一幅画这样感动过。当然它打动我的一半理由在于画外。潘大年冲动地说:“老沈,你这幅画扫除了我们心里的担忧。看了它,什么话也不用再说了。人就该这样‘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嘛!”

    老沈听了,顿时感动得眼圈都发红了。他咬着下唇,似乎在克制自己要奔涌出来的一种快感。潘大年对他说“我有个要求!”潘大年的表情郑重又诚恳。

     “什么?”

     “把你这幅画送给我吧!这幅画可以说是你的代表作。”

    老沈把我们送到院门外,范瑛然疑虑重重地说:“沈老师,您参加市美展那幅画是不是先撤回来?”

     “为什么?”

     “赵雄肯定要去市美展审画。我看他已经盯上您了。别叫他再来找您的麻烦。”

     “不!”老沈坚决地说,“我那幅画找不出什么毛病。甭理他!”

    我和潘大年、范瑛三人同行一段路,所谈内容主要是怎样劝动老沈撤回他参加市美展的作品。在我们三人该分手各自回家的当口,我觉得心里还有件什么悬而未决、隐隐不安的事似的,跟着我明白为了什么,便对潘大年说:“大年,老沈这幅画你可得收好了。别给人乱看!”

    潘大年听了,摇了摇他胖胖而扁平的脸,含着笑反问我:“你当我是三岁的孩子吗?”听他这话,我便放心回家去。脚步比来时略觉轻快些。

    (节选自冯骥才中短篇小说选《斗寒图》有删改)

    [注]:①老沈参加市友谊宾馆大厅布置,画了几幅画,遭到了不懂绘画艺术的市委文教书记赵雄公开批评,并断言老沈的画里包藏着“反党”的毒箭。

    1. (1) 下列对文章内容和表现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对老沈肖像描写中突出了他的头发特征,作者借此暗示老沈桀骜不顺的性格,也从侧面交代了老沈被赵雄盯上并被批判的原因。 B . 小说结尾处潘大年的话让“我”放心了,与开头“我一直暗暗为他揪心”内容形成了照应,表达了“我”为大家关心保护老沈而感到欣慰。 C . 老沈铺纸磨墨挥毫作画是小说描写的重点,意在突出老沈绘画技艺的高超,也有意与我和潘大年形成对比,从而暗示老沈在艺专学习的优秀。 D . 小说一开始交代我、老沈和潘大年同学,为下文写我担心老沈,潘大年看望老沈、请老沈赠画等内容作铺垫,暗示了我们三人关系非同寻常。
    2. (2) 按要求回答问题

      ①第(8)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②小说以“我”的视角叙述老沈的故事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3. (3) 文章以“斗寒图”为题有什么作用?请简要概括。
    4. (4) 冯骥才提出了“写人生”的观点,主张描写人生况味,表现人的人情美和人性美。请结合文本谈谈本文所体现的人情美和人性美。
五、对比阅读
  • 1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翕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

    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 , 犹当博学审问,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⑤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乎?

    (节选自明代顾炎武《与友人书》

    注解:①[孤陋]片面、浅陋。②[资]盘缠。③[审]详细。④[庶几]差不多。⑤[子羔、原宪]孔子的弟子。⑥[勉]勤勉,努力。

    1.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遇其叱咄        或:有时 B . 不幸而在穷僻之         域:地方 C . 无硕师名人与游        患:担心、苦于 D . 若既不出户             户:窗户。
    2. (2)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之贤/终无济于天下。 B . 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之贤/终无济于天下。 C . 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之贤/终无济于天下。 D . 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之贤/终无济于天下。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甲文细节描写鲜明生动,如“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写严冬时节抄书的艰苦,简洁生动,如在目前。 B . 甲文“立侍左右”“俯身倾耳”“色愈恭,礼愈至”极为传神地写出了作者对老师的恭敬和求知的恳切。 C . 乙文强调了学习不要局限在自己的天地中,要“走出去”,要与人交流,要与古人思想相契合,才能开阔自己的视野,防止片面和狭隘。 D . 乙文中认为,有了子羔、原宪那样的贤能,就要走出去做官,才能对国家有用处。
    4. (4) 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②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

六、诗歌鉴赏
  • 11.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忆昔

    陆游

    忆昔从戎出渭滨,壶浆马首泣遗民。夜栖高冢占星象,昼上巢车望虏尘。

    共道功名方迫逐,岂知老病只逡巡。灯前抚卷空流涕,何限人间失意人。

    【注】①此诗写于宁宗庆元三年(1197年),当时诗人以中奉大夫衔提举冲佑观,任闲职。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壶浆马首泣遗民”写关中百姓慰问宋军,并向他们泣诉在被占区所受到的屈辱,“泣”指宋军为他们留下了深切同情的眼泪。 B . “夜栖”和“昼上”,使一个不辞劳苦、以全部精力投入北伐准备工作的忧国忧民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C . “共道功名方逐迫”,用“大家都认为”功名指日可待来展示诗人当年想要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D . 颈联“逡巡”表现了一个“老病”者的行动特征,表现了一个有志之士无法施展抱负的仿徨心理。
    2. (2) 本诗主要运用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七、句子默写
  • 12.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1) 了却君王天下事,。(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2. (2)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苏轼《定风波》)
    3. (3) ,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4. (4)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周敦颐《爱莲说》)
    5. (5) 野芳发而幽香,。(欧阳修《醉翁亭记》)
    6. (6) 停杯投箸不能食,。(李白《行路难》)
八、名著阅读
  • 13. 有人说,《水浒传》写的是“义”,《儒林 外史》写的是“病”。请结合《儒林外史》整本书阅读,选择任意两个人物及相关情节,并参照《水浒传》的示例,写出你对《儒林外史》“病”的理解。

    示例:《水浒传》写的是“义”,叙写了梁山好汉勇斗贪官的侠义、报效朝廷的忠义。例如宋江等人上梁山前,扶危济困,行侠仗义,后来队伍不断壮大,最后接受招安,志在保家卫国。

    《儒林外史》写的是“病”,

九、作文
  • 14. 大作文

    ⑴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

    长大不仅意味着独立,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懂得感恩,尊重法治,强调担当,年轻的心灵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人民日报》

    苦难既然把我推到了悬崖的边缘,那么就让我在这里坐下来,顺便看看悬崖上的流岚雾霭,唱支歌给你听。

    ——史铁生

    做你喜欢的事情,有热爱,练习的时候才不会觉得累。

    ——谷爱凌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什么联想或感悟?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②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如有需要,请用“×××”代替。

    ⑵生活中,我们心中的那根弦常常会在不经意间被拨动,拨动它的可能是慈爱善良的父母,情同手足的朋友;也可能是秋天飘飞的落叶、严寒绽放的腊梅;也可能是一本书,一句话,一段情……

    请以“是你拨动了我的心弦”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除诗歌外);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