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吉林省长春市宽城区2023年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更新时间:2023-05-09 浏览次数:41 类型:中考模拟
一、单选题
  • 1. (2022·连云港) 《天工开物》记载的下列造物过程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 . 棉线织布 B . 粮食酿酒 C . 楠木制舟 D . 沙里淘金
  • 2. 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最大且可做食品包装袋内保护气的气体是(   )
    A . N2 B . O2 C . H2O D . CO2
  • 3. (2022·泰安) 我们在商场常看到“补锌”、“补铁”等字样的食品,其中“锌”、“铁”是指(   )
    A . 元素 B . 原子 C . 分子 D . 单质
  • 4. 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化学实验成功的重要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 取固体药品 B . 加热液体  C . 收集二氧化碳 D . 闻气体气味
  • 5.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酿酒的国家之一。下列关于乙醇(C2H5OH)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乙醇属于氧化物 B . 乙醇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 C . 乙醇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 . 乙醇是由碳原子、氢原子、氧原子构成的
  • 6. (2021·昭通模拟) 如图所示是探究燃烧条件的装置图。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对比,说明燃烧需要可燃物 B . 图1中的热水只是起到提供热量的作用 C . 图1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是因为没有与氧气接触 D . 图2中的白磷换成红磷也会有同样的现象
  • 7. 硅是重要的半导体材料,  是工业制高纯硅流程中的化学反应之一,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B . 反应前后各原子数目不变 C . X 的化学式是 2H D . 副产品可用于生产盐酸
  • 8. 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科学思维方法。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
    A . 石墨是碳原子构成的碳单质,则碳单质一定都由碳原子直接构成 B . 单质一定由同种元素组成,则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C . 因为铝与盐酸反应生成 AlCl3和 H2 , 则金属铁与盐酸反应生成 FeCl3和 H2 D . 含氢元素的物质燃烧生成水,则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的物质一定含有氢元素
  • 9. 将点燃蜡烛放在如图所示的密闭装置内,燃烧至熄灭。并用氧气浓度传感器采集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蜡烛燃烧是吸热反应 B . 氧气浓度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 C . 蜡烛熄灭后,瓶内气体只有 N2和 CO2 D . 实验过程中,装置内物质的总质量不断减少
  • 10. 下列关于实验中出现的“气泡”,说法正确的是(   )
    A . 排水法收集氧气:当导管口刚有气泡冒出时,立即收集 B .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手握试管,再将导管伸入水中,观察是否有气泡 C . 比较铜和银的活动性:分别取样于试管中,加入稀盐酸,观察是否产生气泡 D . 区别双氧水和水:分别取样于试管中,加入二氧化锰,观察是否产生气泡
二、填空题
  • 11. 用正确的化学用语填空。
    1. (1) 3 个氢原子
    2. (2) 氢气的化学式
    3. (3) 氢氧根离子
  • 12. 我国力争在 2030 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彰显了大国责任与担当。根据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碳元素的质子数是
    2. (2) 碳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3. (3) 碳元素属于(填“金属”“非金属”或“稀有气体”)元素;
    4. (4) 为助力“低碳”,请写出你的做法(一条即可)。
  • 13. 在点燃条件下,氨气(NH3)与氧气发生反应。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

    1. (1)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 (2) 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为
    3. (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填字母序号)。
      A . 该反应中,共有两种氧化物 B . 反应前后,有两种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 C . 若 48g B 完全反应,生成 C 的质量为 28g
  • 14. 水是生命之源,人类的日常生活与工农业生产都离不开水。

    1. (1) 实验 A 中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不发生变化的是____(填字母序号);
      A . 分子质量 B . 分子种类 C . 分子间隔 D . 分子运动速率
    2. (2) 实验 B 中试管 1 和试管 2 内得到的气体的体积比为
    3. (3) 实验 C 中活性炭的作用是
    4. (4) 生活中常用的方法可将硬水软化。
  • 15. 金属的使用历史体现了人们对其性质的认识和科技发展的水平。回答下列问题:
    1. (1) 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黄金面具历经三千年依旧金光灿灿,是因为金的化学性质非常
    2. (2) 《周礼•考工记》中有关于将铜、锡以不同比例熔合制成功能各异的青铜器的记载。青铜的硬度铜的硬度(填“>”“<”或“=”);
    3. (3) 向一定质量的 CuSO4溶液中加入纯净的铝粉,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呈蓝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填字母序号)。
      A . 滤液中溶质一定有 Al2(SO43和 CuSO4 B . 向滤渣中加入稀硫酸产生气泡 C . 此反应说明铝的活动性比铜强
  • 16. NaCl 和 K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下,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溶解度/g

    NaCl

    35.7

    35.8

    36.0

    36.3

    36.6

    37.0

    37.3

    KNO3

    13.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1. (1) 10℃时,NaCl 的溶解度是g;
    2. (2) 10℃时,在 100g 水里溶解g KNO3时,溶液恰好达到饱和状态;
    3. (3) 两条曲线中表示 NaCl 的溶解度曲线是(填“甲”或“乙”);
    4. (4) 10℃时,分别在 100g 水中加入 35.8g NaCl 和 KNO3固体,并加热到 60℃(不考虑水分蒸发)。加热前后,有关两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填字母序号)。
      A . 10℃时,两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 B . 60℃时,两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 C . 加热前后,NaCl 溶液由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D . 加热前后,NaCl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E . 加热前后,KNO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小变大
  • 17. 在实验中控制变量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回答下列问题。

    1. (1) 实验一:除了要控制两个盛装气体样品的集气瓶大小规格相同外,还要控制相同;
    2. (2) 实验二:两杯水都变红,且热水变红时间比冷水要短,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
    3. (3) 实验三:一段时间后,能观察到烧杯(填烧杯上的序号)中溶液变红。
三、综合题
  • 18. 实验室制备气体的部分装置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仪器 a 的名称为
    2. (2) 小组同学采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

      ①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当观察到现象时,证明气体已收集满。

  • 19. 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与环境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
    1. (1) 燃煤发电时,将煤块粉碎成煤粉,目的是
    2. (2) 在南海神狐海域,可燃冰试采创造了产气总量和日均产气量两项世界纪录。可燃冰主要成分是甲烷水合物,可燃冰属于(选填“纯净物”或“混合物”)。下列关于“可燃冰”的叙述中,正确的是(填字母序号);

      A.“可燃冰”就是冰

      B.“可燃冰”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重要能源

      C.“可燃冰”的实质是水变成的石油

    3. (3) “绿色化学”目标之一是达到“零排放”。在一定条件下,CO 和 H2可以按照不同比例反应,只生成一种产物就能实现“零排放”,这种产物可能是____(填字母序号)。
      A . 甲酸(CH2O2 B . 乙酸(C2H4O2
  • 20. 草酸钙(CaC2O4)常用于陶瓷上釉、制草酸等。某同学对草酸钙进行了如下探究。回答问题。

    【查阅资料】Ⅰ、草酸钙是一种白色晶体,不溶于水,高温灼烧时可能生成成 CaCO3或 CaO;

    Ⅱ、NaOH 溶液可吸收 CO2 , 但不能吸收 CO。

    【进行实验】称取一定量的草酸钙,按照下图装置进行实验。

    1. (1) 实验一:先向 A 中通入 N2 , 再点燃酒精喷灯。待草酸钙完全分解后,停止加热,缓缓通入 N2至试管冷却。

      【分析讨论】

      经称量,装置 B 增重 2.2g,试求 B 装置中参加反应的 NaOH 的质量。

      解:设参加反应的 NaOH 的质量为 x。

      列比例式:

      求解:x=

      答:略。

    2. (2) 若停止加热后,未缓缓通入 N2 , 装置 B 增重的质量将(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3. (3) 装置 C 中观察到现象,说明反应生成 CO 气体。
    4. (4)  实验二:反应后固体产物成分探究

      【猜想假设】猜想 1:CaCO3 猜想 2:CaO     猜想 3:

      【进行实验】向反应后固体中加入足量水,温度升高,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再向其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无明显现象。

      【得出结论】Ⅰ、根据现象,猜想正确;

      Ⅱ、结合实验现象,写出 CaC2O4分解的总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