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佛山市2023年中考历史一模试卷

更新时间:2023-06-02 浏览次数:61 类型:中考模拟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0分)
  • 1. 据考古发现,浙江良渚文化的玉琮形制从山西到广东都有出土。下列解释较为合理的是(    )
    A . 中原文化向长江流域扩展 B . 中华文化自古一统 C . 长江流域文化向岭南传播 D . 南北文化存在交流
  • 2. 在商代,占卜是商王日常活动的重要内容,国家大事都通过占卜的方式来决定。这种占卜方式(    )
    A . 减少了统治者决策的盲目性 B . 使商朝王权充满了神秘色彩 C . 是加强中央集权的重要手段 D . 旨在调和贵族间的利益矛盾
  • 3. 北京房山出土的青铜器“克盂”的铭文记载了:周成王封克做匽(燕)地的诸侯,管理羌族、进驻匽地,接收土地,平息动乱。此记载可直接用于研究(    )
    A . 禅让制 B . 世袭制 C . 分封制 D . 郡县制
  • 4. 睡虎地秦竹简(如图)创作于战国晚期及秦始皇时期,它以年份为线索,记录了墓主人“喜”的一生。根据如图,他可能经历的战争是(    )

    A . 秦末农民战争 B . 秦国统一战争 C . 秦朝南征百越 D . 秦朝北击匈奴
  • 5. “历史人物评价辩论赛”中,刘铭同学说:“秦始皇忘记了最主要的事:民心和民力。”以下最能为他的观点提供史实依据的是(    )
    A . 刑罚残酷、修筑长城 B . 自称始皇、巩固统一 C . 兼并六国、完成统一 D . 北击匈奴、统一岭南
  • 6. 据考古发现,西汉政府在长安到玉门关(属敦煌郡)之间设置了45个驿置,驿置内有官卒、传马、传车等。这些驿置的设置(    )

    A . 消除了匈奴的威胁 B . 推动了中欧间直接往来 C . 有效地管辖了西域 D . 有利于丝绸之路的畅通
  • 7. 北魏孝文帝改革后,北魏的墓形从传统梯形竖穴土坑墓变为仿汉族的弧边方形砖室墓,墓里的壁画也从描绘狩猎、宴饮等场景变为宣传儒家“孝悌”等内容。从变化中可以看出改革带来的影响是(    )
    A . 有利于海外贸易的发展 B . 促进了民族交融 C . 促进了南方地区的开发 D . 完成了国家统一
  • 8. “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如果“任情返道”则会“劳而无获”。这段材料出自(    )
    A . 《伤寒杂病论》 B . 《资治通鉴》 C . 《齐民要术》 D . 《本草纲目》
  • 9. 如图为唐高宗章怀太子墓的壁画《马球图》,描绘了唐代宫廷中开展马球运动的场景。作为史料,该图可用于说明唐代(    )

    A . 对外交往成效显著 B . 宫廷生活奢靡无度 C . 市民生活丰富多彩 D . 刚劲豪迈社会风气
  • 10. 如表是某书第一章的目录。与“黄金年代”有关的是(    )

    百废待兴(公元618-683年)

    篡位、叛乱与腐败(公元684-712年)

    黄金年代(公元713-755年)

    动荡时期(公元756-804年)

    恢复时期(公元805-860年)

    A . 光武中兴 B . 开皇之治 C . 贞观之治 D . 开元盛世
  • 11. 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把唐朝称为“最具有世界色彩的朝代”。下列人物能说明这一特色的是(    )
    A . 王羲之 B . 文成公主 C . 玄奘 D . 马可•波罗
  • 12. 如表为五代十国时期中原王朝更替简表。针对这一现象,北宋初年统治者的对策是(    )

    政权

    建立者

    身份

    时间

    后梁

    朱温

    宣武节度使

    907-923年

    后唐

    李存勖

    河东节度使

    923-936年

    后晋

    石敬瑭

    河东节度使

    936-946年

    A . 重农抑商 B . 设市舶司 C . 重文轻武 D . 打破坊市
  • 13. 北方人习惯面食,但南朝以来,小麦却成为南方一种重要的农作物,这说明(    )
    A . 南方饮食习惯根本改变 B . 小麦在全国范围种植 C . 北民南迁影响作物种植 D . 小麦的产量高于水稻
  • 14.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国力增强。读如表《清朝前期人均占有耕地情况简表》,判断所示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时间

    人均亩数

    康熙二十年(1681年)

    27.92

    乾隆十八年(1753年)

    6.89

    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

    3.56

    A . 人口数量快速增长 B . 耕地面积大量减少 C . 统治者推行垦荒政策 D . 商业发达,形成商业网
  • 15. 明清之际的思想家提出批判君主专制制度、“工商皆本”等激进思想,这些思想产生的根源是(    )
    A . 商品经济发展繁荣 B . 程朱理学走向僵化 C . 君主专制到达顶峰 D . 激进思想符合潮流
  • 16. 如表为世界古代文明的概况。由此可知,古代文明(    )

    发源地

    文字

    建筑

    北非尼罗河流域

    象形文字

    胡夫金字塔

    南亚印度河、恒河流域

    印章文字

    那烂陀寺

    中国黄河、长江流域

    甲骨文

    长城

    欧洲巴尔干半岛南部、爱琴海地区

    腓尼基字母

    帕特农神庙

    A . 濒临大河、农耕为主 B . 宗教主导、相互交融 C . 文字多样、交流频繁 D . 丰富多彩、多元发展
  • 17. (2022九上·西安月考) 1170年《英王亨利二世给予林肯城的特许状》提到“将林肯城人民在英王爱德华、威廉与亨利时代所享有之自由、习惯于法律赐予彼等”该材料反映的是(    )
    A .   雅典的民主政治 B . 封君封臣制度 C . 城市的自由与自治 D . 大学的自治地位
  • 18. “白昼逝去了,伊斯兰教的医学和科学却反射出古希腊文化太阳的光芒,它像一轮明月,照亮了欧洲中世纪漆黑的夜晚。”材料意在强调阿拉伯文化(    )
    A . 继承和融合了东西方的文化遗产 B . 一定程度上为文艺复兴提供条件 C . 在多个领域都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D . 创造了属于自己独特的文化面貌
  • 19. “土地关系的变化和手工业的发展,推动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开始改变中世纪欧洲社会的整体面貌。”材料旨在说明影响中世纪欧洲社会面貌变化的因素是(    )
    A . 土地关系的变化 B . 决策者所起作用 C . 社会经济的发展 D . 人民的参与程度
  • 20. 在美式英语中,一些单词来自印第安语,如pone(玉米饼);还有一些单词来自非洲黑人语言,如tote(搬运)、okra(秋葵)。结合所学判断,美式英语最早可能出现于(    )
    A . 14世纪 B . 17世纪 C . 20世纪 D . 21世纪
  • 21.   1785年的美国,关于1美元价值多少,各州的规定并不统一(如表)。为改变这一状况,美国政治精英采取的措施是实行(    )

    1美元的价值

    新英格兰和弗吉尼亚等州

    6先令

    中部大西洋各州

    7先令6便士

    南卡罗来纳等州

    4先令6便士

    A . 总统制 B . 三权分立 C . 联邦制 D . 司法独立
  • 22. 用示意图来勾画历史是学习历史的常用方法之一。图史实反映了(    )

    A . 自由民主思想的传播 B . 资本主义制度扩张 C . 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D . 新航路开辟的作用
  • 23. 18世纪末当曼彻斯特的一名工人享用“跨越大陆的一杯茶”,这杯茶包括中国的茶、荷兰的代尔夫特瓷茶杯、非洲奴隶生产的南美糖,他从中能获得四大洲的能量。这反映出(    )
    A . 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B . 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C . 工人生活条件优越 D . 东方文化影响深远
  • 24. 19世纪印度的社会精英锻造了印度人的民族认同感,几乎所有殖民地独立运动的领导人都受过欧式教育,吸收了启蒙思想的价值观,将它作为瓦解欧洲人在海外殖民统治的武器。材料可以说明(    )
    A . 殖民主义培养了反殖民统治的中坚力量 B .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实现了印度独立自治 C . 印度反英斗争得到了启蒙思想家的支持 D . 欧洲在海外的殖民统治被启蒙思想瓦解
  • 25. 它是19世纪伟大的作品,使我们能够更直接、更准确地了解俄罗斯人民的性格和气质,以及整个俄罗斯的生活。这部作品应是(    )
    A . 《战争与和平》 B . 《哈姆雷特》 C . 《和平法令》 D . 《高老头》
  • 26. 俄国十月革命时期有两幅海报,第一幅图中标有文字“临时革命政府万岁”,第二幅图中的横幅文字为“土地自由”“民主与共和国”等。此海报反映出(    )

    A . 沙皇专制统治极其腐败 B . 俄国革命的目标不明确 C . 俄国革命发展的阶段性 D . 俄国革命基础逐渐壮大
  • 27.   1932年,罗斯福竞选资金的25%来自银行家和经纪人的政治捐款,但到1936年罗斯福第二次竞选时,这一比例下降到4%。导致这一变化的新政措施最有可能的是(    )
    A . 整顿银行,美元贬值 B . 农民减产,国家补贴 C . 社会救济,以工代赈 D . 工业复兴,劳工立法
  • 28. 开罗会议期间罗斯福明确表示,中国应当取得四强之一的国际地位,平等地参与四强机构,参与和制定该机构的一切决定……这一表态的原因是(    )
    A . 中国实力大增成为亚洲地区大国 B . 美国实行冷战政策需要拉拢中国 C . 抗日战争促进世界殖民体系瓦解 D . 中国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贡献
  • 29. 依据图的资料,提炼一个最为恰当的主题(    )

    A . 摄像技术的演变 B . 信息传播方式的演变 C . 中外文明的交流 D . 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
  • 30. 有观点认为:“21世纪全球将出现‘大国群体体系’:美国支配下的北美、一体化的欧洲、日本和中国居突出地位的东亚、印度称雄的南亚、横跨北非和中东的新月形地带,其中北美、欧洲、东亚三大群体将起决定性作用。”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 世界多极化趋势日渐明显 B . 世界格局出现新三足鼎立 C . 大国群体体系消除了矛盾 D . 国际政治新秩序已经建立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0分)
  • 31.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一个富有开拓精神和创新精神的民族。民族精神,对中华民族的发展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A

    匈奴破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月氏遁逃,而常怨仇匈奴,无与共击之。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因欲通使。_西汉•司马迁《史记•大宛列传》

    B

    初唐•莫高窟壁画

    壁画题字:前汉中宗(指汉武帝)既得金人(佛像),莫知名号,乃使博望侯张骞往西域大夏国问名号时。

    材料二:

     

    两浙、福建等五路

    夔州路(今重庆奉节县)

    宋代进士姓名可考者人数

    23780人(占82%)

    103人(占0.36%)

    宋代印书有地可考者种数

    1200种(占80%)

    2种(占0.13%)

    ——据钱存训《印刷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作用》整理

    材料三:

    民族精神

    材料出处

    精神一:开拓

    这些开拓事业名垂青史,不是战马和长矛,而是驼队和善意;不是坚船和利炮,而是宝船和友谊。

    摘自新华社《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精神二:创新

    (创新人物)从实际的不足出发,取得前所未有的创新成果,直接推动社会生产发展……

    摘自魏晓明《试论中国古代创新人物的几个问题》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共同的历史信息,并指出各自以什么角度进行阐述?
    2. (2) 据材料二概括宋代进士人数与印书种数存在什么关系?结合所学指出这跟宋代哪一因素的推动有关?
    3. (3) 根据材料三,任选一种民族精神,阐述其如何促进社会的发展。
  • 32. 习近平总书记说“青年是标志时代的最灵敏的晴雨表,时代的责任赋予青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代对“老”与“少”的描述:

    老成持重、老练通达、老当益壮、少年老成、年少轻狂、少不更事、长幼有序。

    近代对“老”与“少”的描述:

    知吾国当此内忧外患纷乘之时,必求所以自存之道。由后之说知吾国欲求自存,必须求之国民自身……盖民为国之根本,而青年又民之中坚也。欲国之强,强吾民其可也;欲民之强,强吾青年其可也。

    ——摘自1916年高语罕《青年与国家之前途》

    材料:《新青年》中以“青年”命名的文章节选

    篇名

    作者

    刊号

    内容提要

    《敬告青年》

    陈独秀

    《青年杂志》第1卷第1期

    青年应该是自主的、进步的、进取的、世界的、实利的、科学的。

    《青年与国家之前途》

    高语罕

    《青年杂志》第1卷第5期

    详论国民之责任,详细阐释了青年于国家前途的重要性。

    《青年与欲望》

    陈圣任

    《新青年》第2卷第1期

    作者认为想要拯救中国青年,必须从增进其高尚欲望开始。

    《青年之自己教育》

    朱如一

    《新青年》第3卷第4期

    本文详细分析了青年自己教育的原因及重要性。

    《告青年》

    郭仁林

    《新青年》第5卷第1期

    作者就尽其在我、务正其心、戒虚荣、戒权诈、耐吃苦等五则事情告之青年。

    材料三:

    1939年3月,陕甘宁边区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正式规定以5月4日为青年节。

    1938年7月9日,与国民党关系紧密的三民主义青年团在武昌正式成立,蒋介石亲自担任三青团团长。该团成立后,即规定5月1日起至7日为青年运动周,同时请求国民党中央通令全国以每年5月4日为青年节并颁发纪念办法16条。

    ——摘编自百度百科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近代对“老”与“少”观念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新青年》表达的青年观,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新青年》对近代青年的作用。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国共两党在20世纪30年代末一致选取5月4日作为青年节的理由。
  • 33. 棉花作为全球性流动的商品,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60年,自鸣得意的棉花贸易商和棉产品制造商沾沾自喜:他们站立在一个世界性帝国——棉花帝国的中心。他们统治的工厂里,成千上万的工人操作着巨大的纺纱机和轰鸣的动力织布机。他们从美洲的奴隶种植园获得棉花原料,再将其工厂的产品贩卖到世界各地最偏远的角落去……他们运转着一个帝国,但看起来一点都不像帝王。

    ——摘编自《棉花帝国——一部资本主义全球史》

    材料二:美国奴隶制已经开始威胁到它一手创造的繁荣,因为南方棉花独特的政治经济与刚刚出现的自由劳动和北方国内工业化的政治经济相冲突。此外,这两个经济体同时向西部地区的暴力扩张给新生的国家机构带来了一场又一场的危机……他们及时引发了第二次美国革命。

    ——摘编自《棉花帝国——一部资本主义全球史》

    材料三: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围绕着棉花的问题成为世界性话题。

    2018年8月,中国科技部与商务部联合增设了“一带一路”中亚棉花联合实验室,开展“棉花外交”。2020年,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培育的6个棉花品种经审核出口到乌兹别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

    2021年3月,H&M、耐克等多家企业因抵制新疆棉花在中国互联网上引发众怒。人民日报等权威媒体发声谴责,国内明星宣布终止与涉事企业合作,电商平台和手机应用纷纷下架相关产品。

    ——摘编自新华网等相关报道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棉花帝国”的中心在哪?并结合所学,说明“棉花帝国”的建立条件。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第二次美国革命”爆发的根源。
    3. (3) 根据材料三,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