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历史3月...

更新时间:2023-05-16 浏览次数:29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
  • 1. “三顾茅庐”的故事发生在襄阳隆中,下列与故事相关的历史人物是( )

    A . 袁绍 B . 诸葛亮 C . 孙权 D . 曹操
  • 2. (2021·泰州模拟) 某学习小组收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玄奘西游”“鉴真东渡”的相关资料。他们研究的课题是(    )
    A . 中华文明的起源 B . 统一国家的建立 C .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D .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 3. (2020·宜阳模拟) 2020年初,一场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从武汉波及全国,在疫情的防控战役中,钟南山、李兰娟等一批医学科学家发挥了重大作用。下列科学家与钟南山、李兰娟同属一个领域的是(    )
    A . 袁隆平 B . 屠呦呦 C . 钱学森 D . 邓稼先
  • 4. (2019八下·深圳开学考) 周恩来曾说:“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史就是从天安门到天安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起点是(    )
    A . 洋务运动 B .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C . 五四运动 D . 辛亥革命
  • 5. “高粱叶子青又青,九月十八来了日本兵!先占火药库,后占北大营,杀人放火真是凶!中国的军队好几十万,‘恭恭敬敬’让出了沈阳城!”这首民间小调所直接反映的事件是(   )
    A . 南京大屠杀 B . 九一八事变 C . 八一三事变 D . 甲午中日战争
  • 6. (2020·昆明) 在工业革命过程中,解决动力问题是关键。使工厂摆脱了自然条件的束缚,并为汽船、火车等交通工具的出现创造条件的技术革新是(    )
    A . 凯伊发明飞梭 B . 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 C . 瓦特改进蒸汽机 D . 斯蒂芬森发明蒸汽机车
  • 7. (2019·大丰模拟) 近代欧美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方式不尽相同,其中俄国和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方式是(    )
    A . 发动对外战争 B . 资产阶级革命 C . 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 D . 武装斗争
  • 8.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预示了团结抗日新局面的到来,主要是因为(   )
    A . 它提高了中国共产党的威信 B . 它迫使蒋介石接受联共抗日的主张 C . 它消除了国共两党的分歧 D . 它打击了亲日派的嚣张气焰
  • 9. 20世纪中期,五星红旗第一次在联合国总部升起,有位美国驻联合国代表感慨地说“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这个“转折点”是指(   )
    A . 中美关系缓和 B . 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恢复 C . 中美正是建交 D . 中国代表团出席日内瓦会议
  • 10. 文艺复兴一位作家说:“人是能够随心所欲地改造自己的”,这反映了( )
    A . 肯定人的价值及其创造性的思想 B . 资产阶级自私自利的思想特性 C . 人文主义藐视宗教作用的思想 D . 提倡追求物质生活幸福的思想
  • 11. 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明确提出了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三权分立的原则。下列历史文献中,集中体现了这种思想学说的是(   )
    A . 《权利法案》 B . 美国1787年宪法 C . 《独立宣言》 D . 《人权宣言》
  • 12. 美国内战爆发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 领土的扩张 B . 林肯当选总统 C . 南方11个州脱离联邦 D . 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
  • 13. 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的共同之处是(   )
    A . 政治经济一体化集团 B . 帝国主义性质的大国集团 C . 都是由大国控制的军事政治集团 D . 代表不同意识形态的大国集团
  • 14. (2020·深圳)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马克思主义诞生后,无产阶级“改变世界”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由理想转变为现实。最早实现这一“转变”的是(    )
    A . 辛亥革命 B . 二月革命 C . 十月革命 D . 五四运动
  • 15. (2020·宜昌) 1933年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给当时美国总统写的信中说道:“您已经成为各国力求在现行制度范围内运用明智试验以纠正我们社会弊病的人们的委托人。”信中的“明智试验”指的是(    )
    A .   新经济政策 B . 罗斯福新政 C . 杜鲁门主义 D . 马歇尔计划
二、综合题
  •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统一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维护统一、巩固统一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题,那些有利于国家统一的人或事在历史的长河中,依然被后人传诵与铭记。

    1. (1) 宝岛台湾在历史上经历了与祖国的三次分离。第一次分离后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是谁?台湾与祖国大陆第二次分离始于近代哪一不平等条约?台湾第二次回到祖国怀抱的原因是什么?台湾与祖国第三次分离于哪一年?
    2. (2) 我国元朝、清朝分别设置过什么机构以加强对台湾的管辖的?
    3. (3) 台湾第三次回到祖国怀抱你能做些什么呢?
  •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的谈判代表在停泊于南京江面的军舰“皋华丽号”上,与英国人签订了《南京条约》,这是近代中国屈辱的开始。

    ——节选自人教版八年级历史教材

    1. (1) 1840年—1901年,列强发动了哪几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2. (2) 有侵略就有反侵略,列举其中两次反侵略战争中涌现的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各一人。
    3. (3) 近代中国所受的屈辱,给你什么启示?
  •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先后领导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一系列武装暴动,最终开辟了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

    ——节选自人教版八年级历史教材

    1. (1) 上述起义表明中共在效仿哪个国家的革命道路?该国的无产阶级革命有何特点?中共探索的正确革命道路是什么;在正确革命道路探索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所经历的一件关乎党的生死攸关的大事件是哪一事件?
    2. (2) 中国共产党探索正确革命道路给你什么启示?
  • 19. 【全球治理命运与共】

    世界连为一体后,国际格局就处于不断变化、调整中。历次的发展变化告诉我们,只有通过国际社会共同努力,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建立起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才能实现各国共同发展。

    回顾历史

    观察下面世界格局演变图

    面向未来

    冷战结束后,美国政府多次公开提及建立“世界新秩序”的设想,并认为维护美国的领导地位是“建立新秩序”的“首要原则”。

    习近平指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关键在行动。……这一思想承载着中国对建设美好世界的崇高理想和不懈追求,反映了世界各国人民对和平公正新秩序的美好期待。

    1. (1) 梳理世界格局演变图,在A B C处填写上恰当的事件和格局名称
    2. (2) 分析上面的格局演变图,可以看出世界格局演变的原因是什么?
    3. (3) 从述两则材料中可以看出中美两国对构建国际新秩序的方案有什么不同?
  • 20. 【民主与法治是社会文明的标志】

    民主与法治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但不同的国家不同的社会状况,民主的表现也各不相同,比较下列三国的民主形成与表现。

    截至2020年5月28日,美国新冠肺炎累计确诊病例已近170万,累计死亡病例已经超过10万,而他们大多是老弱、穷人、少数族裔。……芝加哥市非洲裔人口占全市人口约三分之一,但新冠肺炎死亡病例的72%是非洲裔;密歇根州非洲裔人口占该州总人口的15%,而新冠肺炎感染者的33%是非洲裔……出现了如此巨大的“健康鸿沟”。

    ——《种族歧视:“无法呼吸”的美国之痛》

    1. (1) 把下列①-⑤补充完整

      国家

      民主制度建立的背景

      保障民主的法律

      民主形式或制度

      中国

      党带领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压迫,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英国

      经过资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打败封建贵族

      美国

      三权分立

    2. (2) 结合所填表格和中外抗疫实情,两相对比,你对中西方民主有什么新认识?
  • 21. 【科技是社会前进的加速器】

    科技的发展与创新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是推动文明演进的主要力量。让我们沿着科技发展的轨迹,完成下列探究任务。

    中国古代科技

    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级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了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了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马克思《经济学手稿》

    世界近代科技革命

    火车、轮船、电报等新式交通工具和电讯器材的出现,把世界各地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紧紧联结在一起。……此外跨洲铁路的修建,加强了洲际联系。有线电报、电话和无线电报的普及,使世界通讯网络得以形成。

    ——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 (1) 除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外,中国古代还有哪些对世界产生深远影响的科学技术?
    2. (2)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请你归纳近代科技革命对世界的影响。
    3. (3) 习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说,科技实力决定着世界政治经济力量对比的变化,也决定着各国各民族的前途命运……人是科技创新最关键的因素。这启示我们应怎么做?
  • 22. 【社会在思想解放中进步】

    材料一:103天的变法试验,试图为这个古老的帝国注入一剂清新的活力,让它古老僵化的肢体活动起来。新旧思想的碰撞,从未像这103天里表现得那样激烈。即使是它以惨淡的鲜血牺牲宣告失败,反对者们仍然难以彻底根除它的影响。

    ——摘编自李夏恩《戊戌变法120周年:重返历史现场》

    材料二: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材料三: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及请愿、考试、选举、参政等自由和权利。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 (1) 材料一中激烈碰撞的“新旧思想”分别是什么?
    2. (2) 材料二中,陈独秀想用德、赛两先生救治的“一切黑暗”有哪些?
    3. (3) 请你归纳材料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思想理念?
    4. (4) 上述三则材料所反映的事件在中国近代史上有什么共同作用?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