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重庆市江津区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二次命题...

更新时间:2023-05-22 浏览次数:30 类型:竞赛测试
一、选择题
  • 1. (2019·通辽) 观察下列三幅图片,从中传达的信息正确的是

    A . 甲骨文的出土,有力证明了我国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夏朝开始 B . 罗塞塔石碑碑文有楔形文字,是研究古埃及历史的珍贵资料 C . 《汉谟拉比法典》的出现,说明印度河流域很早就进入了文明时代 D . 体现了世界文明的多样性
  • 2. 古希腊文明翻开了欧洲文明史的第一页,古罗马历史则展现了欧洲上古时代的文明与辉煌。下列有关古希腊、古罗马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希腊最早的文明发源于克里特和斯巴达 B . 伯里克利主政时期,雅典达到全盛 C . 亚里士多德提出“原子论” D . 凯撒为终身独裁官,罗马进入帝国时期
  • 3. 某同学在进行历史研究性学习汇报时,展示了以下图片。该同学的研究主题是(    )

    A . 城市的兴起与自治 B . 西欧市民阶层的形成 C . 手工工场的出现 D . 西欧封建社会的特征
  • 4. (2022九上·青岛期末) 法兰克王国国王克洛维和查理为巩固自己的统治,采取的相同措施是(    )
    A . 定基督教为国教 B . 鼓励发展基督教 C . 打击教会的势力 D . 建立奴隶制统治
  • 5. 有史学家认为:“11和12世纪,在欧洲封建王朝的统治下,欧洲达到了它的第一青春期,达到了它的第一个富有活力的阶段。”其“活力”表现为(   )
    A . 西欧庄园的流行和庄园法庭的出现 B . 封君封臣观念出现和王权的加强 C . 城市和大学的兴起 D . 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的出现
  • 6. 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在下表中,史实与推论对应不正确的是(   )

    选项

    史实

    推论

    A

    西罗马帝国灭亡

    西欧的封建制走到了尽头

    B

    亚历山大的东征

     客观上推动东西方文化交流

    C

    法兰克王国的土地分封改革

    形成了西欧封建等级制度

    D

    查理曼大帝去世

    强盛一时的帝国很快走向分裂

    A . A B . B C . C D . D
  • 7. (2018·江西) 花剌子米是阿拉伯杰出数学家,他第一个使用包括“0”在内的数码代替阿拉伯原来的字母记数法。这套数码也凭借其著作传入欧洲,后为世界所采用,被称为“阿拉伯数字”,大大促进了计算科学的发展。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 阿拉伯人发明了这套数码 B . 阿拉伯人为世界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C . 阿拉伯人创立了伊斯兰教 D . 阿拉伯人传播了光辉灿烂的西方文化
  • 8. 下列关于拜占庭帝国的叙述,不符合史实的是(   )
    A . 该帝国是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B . 该帝国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拜占庭文化 C . 其皇帝查士丁尼将自己执政时期的法令编辑为《查士丁尼法典》 D . 1453年,被奥斯曼帝国灭亡
  • 9. 威尔杜兰《世界文明史》称,美第奇时代意大利的心灵从宗教转向哲学,从天堂转向地上;为学术疯狂的人们研究的题材是人,是人潜在的力量和身体的美,是人感官和感情的欢乐、痛苦。该作者描述的现象体现的是(   )
    A . 人文主义 B . 专制思想 C . 神权思想 D . 写实主义
  • 10. (2020·临沂) 文艺复兴运动采取了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方式,该运动中的长篇诗作和“古代希腊罗马文化”中的宝贵文学遗产分别是(    )
    A . 《神曲》《荷马史诗》 B . 《哈姆雷特》《掷铁饼者》 C . 《神曲》《蒙娜丽莎》 D . 《哈姆雷特》《荷马史诗》
  • 11. (2022八上·期末) 学完“探寻新航路”一课后,几位同学交流学习心得,其中正确的是(    )
    A . 达·伽马的探索为迪亚士到达印度准备了条件 B . 欧洲航海家先后到达了好望角、美洲、印度 C . 麦哲伦船队完成了人类首次横渡大西洋的壮举 D . 西班牙王室支持的航海活动都是向东方航行
  • 12. (2020·郴州) “由于新航路的开辟,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没有了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英国也不可能成为发动工业革命的国家。”由此可知新航路开辟(   )

    ①推动了人类文明进程的转变    ②带动了拉美地区的繁荣发展

    ③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④使地中海成为欧洲航运中心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③④
  • 13. (2020·咸宁) 林•亨特在《人权的发明:一部历史》中提到: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1789年法国《人权宣言》、1776年美国《独立宣言》被视为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三部人权文献。下列关于上述三部人权文献共性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 使本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度 B . 在反对本国封建统治的斗争中颁布 C . 体现了三权分立互相制衡原则 D . 体现了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思想
  • 14. 下图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整体发展趋势示意图,其中②处对应的历史事件是(   )

    A . 法国巴黎公社建立 B . 第一国际成立 C . 《共产党宣言发表》 D . 中国共产党诞生
  • 15. (2020·攀枝花) 历史评价是对历史现象或事件进行态度与价值的评判。下列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
    A . 11世纪以后,欧洲各地开展垦殖运动,大量林地、荒地被开发 B . 领主出租自营地,他们依靠土地租金生活,不再参与生产管理 C . 欧洲手工工场中出现的雇佣关系具有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征 D . 富裕农民、骑士、乡绅不断集中土地,逐渐控制乡村行政事务
二、辨析题
  • 16. 阅读以下内容后判断

    机器代替人力劳动是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而工业机械化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中心。英国从18世纪60年代开始,各行业经历了各种各样机器的发明,比如棉纺织机的净棉机、梳棉机、漂白机等,蒸汽机从单动式、联动式到高压蒸汽机等。到19世纪三四十年代,英国已经完全实现机器制造机器,因此解除了机器输出的禁令,工业机器开始大量出口世界各国,促进了世界各国的工业革命和机械化进程。

    在近代,手工工场的工匠对英国工业革命也起了很大的作用。英国工业革命兴起于棉纺织业,其中许多发明都出自一些不具备科学理论知识的工匠之手。织工兼机械工凯伊发明了织布用的飞梭,使织布速度提高一倍;织布工哈格里夫斯发明,了能提高数倍效率的珍妮纺织机。手工工场内细致的劳动分工,每个人专门从事一种简单的机械工作,使工匠的劳动获得技术上和操作上的日益完善和熟练,这为他们发明和使用机器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孙守春、关连芳、张淑芳《科技史概论》

    以下表述是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涂“正确”;违背了以上材料所表达的意思,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涂“错误”:是以上材料没有涉及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涂“未涉及”。

    1. (1) 英国机器制造机器的实现早于世界其他国家。
    2. (2) 工场手工业生产已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迫切要求改进生产技术,扩大生产。
    3. (3) 飞梭及珍妮纺织机的发明大大提高了秒纺织业的生产效率。
    4. (4) 英国工业革命中,工匠将实践经验和科学理论紧密地结合起来。
    5. (5) 手工工场的劳动分工为发明和使用机器奠定了基础。
三、综合题
  • 17.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三大航海家航海活动比较表

    项目

    郑和下西洋

    哥伦布到达美洲

    达·伽马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

    时间

    1405—1433年

    1492—1504年

    1497—1498年

    次数

    7次

    4次

    1次

    船数

    大号宝船62艘(共百余艘)

    17艘

    4艘(一说3艘)

    船只大小

    大号宝船长44.4丈,宽18丈(淮尺),折合公制长151.8米,宽61.6米 

    旗舰100吨,长245米,宽6米,其他二舰50吨、40吨

    分别有120吨、100吨和50吨

    ——人民教育出版社教师教学用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三:(新航路开辟)打破了以往人类文明区域性分割和孤立发展的局面,首次把全球人类联系起来,开始了人类文明一体化进程。它扩展了人类活动的范围,海洋在人类文明中的地位迅速上升,世界的人种地理分布、宗教与文化格局开始发生重大变化。……引发了欧洲近代几个世纪的大规模海外扩张,开始了欧洲对世界征服和侵略的历史。

    ——马世力主编《世界史纲》(下)

    材料四:下面是对哥伦布开辟到达美洲新航路的不同看法

    印第安人:哥伦布把欧洲强盗带到了美洲,破坏我们的文化,掠夺我们的财富,他是一个恶魔。

    欧洲人: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把欧洲文明传到美洲,使落后的美洲走向文明,他是一个功臣。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九年级上册)

    请回答

    1. (1) 新航路开辟又被称为“地理大发现”,请在材料一的图2中找出当时新“发现“的地点(至少两个)。根据图1和图2,比较郑和下西洋和新航路开辟在航线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2. (2) 根据材料二,归纳郑和下西洋的特点。
    3. (3) 根据材料三,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4. (4) 材料四中印第安人和欧洲人的看法矛盾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评价历史事件的正确原则应该是什么?
  • 18. (2022·牡丹) 思想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力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个词很适合表现春秋战国时期思想主张的多元性以及彼此之间的不同、分歧和冲突。如儒、道对立早就为大家所熟知,墨家从一开始就是儒家的对立物,至于韩非为代表的法家,对于各家都有尖锐的批评……但在彼此的冲突和批评中,不同思想之间的融合也就不可避免地发生了。……这种分化趋势和统一趋势并存的局面在战国后期表现得越加明显。

    ——摘编自袁行霈、严文明《中华文明史(第一卷)》

    材料二:在15、16世纪,西欧发生了两场重要的文化运动,一场是南方拉丁文化圈的文艺复兴运动,另一场是北方日耳曼文化圈的宗教改革运动……从时代精神的角度来看,它们虽然客观上导致了西欧社会的一系列变化,但并没有开创出西方现代文化赖以生长的理性精神……。对于西方文化来说,正是经过17、18世纪启蒙运动的洗礼,一个全新意义上的西方现代文化才得以产生。

    ——摘编自赵林《西欧启蒙思想的发展历程》

    材料三:启蒙运动不是陡然而至的。新航路开辟使欧洲人认识到世界其他地方还存在迥异的民族、宗教和文明形态……16世纪后期,法国人文主义作家蒙田鼓励人们运用自己的判断力来认识世界,而不要迷信权威。17世纪的欧洲出现了一种全新的探索真理的方法,即依靠实验、观察和推理揭示自然界奥秘……伏尔泰对中国由明智的君主和哲学家统治赞赏备至,据此提倡实行开明的君主制。这些内容都被用于揭露法国文化和制度的非理性。

    ——摘编自《从概念史的角度看启蒙运动》

    请回答:

    1. (1) 材料一中很适合的“这个词”是什么?据材料一归纳该局面所呈现的特征。
    2. (2) 材料二认为,15、16世纪西欧的文化运动存在什么不足?这些不足后来被哪场“思想运动”所弥补?
    3. (3) 材料三认为“启蒙运动不是陡然而至的”,试据材料三概括该认识的依据。
    4. (4) 综合上述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事件所产生的共同影响。
  • 1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资本主义是一种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制度。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统治形式相适应,资本主义以前的各种上层建筑被资产阶级的上层建筑所代替。

    【经济嬗变】

    14世纪,“一些西欧商人绕过行会,自己购买原材料提供给手艺人,在支付原材料和雇佣人力上压低价格,出售产品时抬高价格以确保投资回报的最大化。”

    时间

    历史事件

    14、15世纪

    文艺复兴运动

    15世纪末-16世纪初

    新航路开辟

    17、18世纪

    早期殖民扩张

    【制度更替】

    从17世纪到19世纪,资产阶级通过革命或改革,相继在欧美主要国家和亚洲的日本取得了政权,资本主义制度得以确立,在此期间,以牛顿、达尔文等为代表的科学巨匠的产生,极大地丰富了人类的自然科学知识,为工业革命和其他科技创新提供了重要前捉。从I8世纪中叶开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开始或完成的工业革命,使生产力获得迅猛发展……

    ——摘自《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

    1. (1) 反映了14世纪的西欧出现了什么性质的生产组织形式。
    2. (2) 上述事件起到的共同作用是什么?
    3. (3) 材料表明西方国家在17世纪到19世纪取得了一系列成果,成果有哪些?

      【法律保障】

    4. (4) 请写出近代英、法、美在确立资产阶级统治过程中颁布的宪法或法律性文件。这些文件起到了什么共同作用?
    5. (5) 请以上述三个主题的关系为线索,你能得出什么观点?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论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