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杭州市十三中教育集团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学期...

更新时间:2023-04-30 浏览次数:53 类型:月考试卷
一、语文知识积累(29分)
  • 1. 我们希望,瞬间的积淀不要流失,岁月的馈赠别被消磨殆尽,而是在时间的河床上凝聚起沉潜的力量,向阳生长。总有一天,你会明白,真正能够治愈你的,从来不是他人的评判,而是你内心的释怀和格局。只要你内心保持平和镇静,才能做自己人生的( )手 ,不被喧嚣的世界影响。人生说到底,活的是一种心态。生活的刁难,并不是要你变得战战jīng jīng(____)、无精打cǎi(____),而是要你变得更加从容。未来还长,不必     

    愿我们都能平心静气地面对生活中的每个选择,在稳稳的努力中收获稳稳的幸福。人的一生,万般皆苦,唯有自渡。

    1. (1) 请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手       无精打cǎi战战 jīng jīng

    2. (2) 填入上文波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A . 如坐针毡 B . 望眼欲穿 C . 异想天开   D . 随声附和 
    3. (3) 文中划横线句有语病,请修改。
  • 2. 品人生百味,敬古今英雄。在我国古代历史长河中,曾经涌现出无数英雄人物。小语同学就此拟写了一副对联,请你从九下语文教材中选择一位历史人物,结合对联相关知识对出上联。

    上联:

    下联: 陶渊明安贫乐道东篱采菊

  • 3. 古诗文名句填写。

    读诗文,就是读人生的选择。面对高官厚禄与信义,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用“,万钟于我何加焉”,做出“富贵不淫”的选择;在情势危急、大厦将倾之际,诸葛亮在《出师表》中用“ ,”,做出勇于担当的选择;面对国家民族的危亡,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以 “”做出他舍生取义,以死明志的选择。

    读诗文,更是读人生的态度。在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 “ ,鬓微霜,又何妨!”中读出了他的洒脱坦荡;在秋瑾的《满江红》“身不得,男儿列; ,”中读出了她力图冲破束缚,誓超男子的志向;在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中,读出了戍边将士欲归不能,为国戍守边疆的担当。

  •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在括号内填写恰当的内容

    讽刺文学有着悠久的历史,讽刺作家们以笔为武器,无情地揭露虚伪,鞭挞丑恶,在笑声中创作了许多经典作品。西方有英国作家乔纳森·斯威夫特的。中国清代有的《儒林外史》,现代有的《围城》。这些作品在看似子虚乌有的情节和夸张变形的描写中曲折地揭示现实矛盾。

  • 5. 结合《儒林外史》整本书阅读,完成下面的题目:

    回目

    人物

    第1回

    说楔子敷陈大义

    借名流隐括全文

    王冕

    第2—54回

    王孝廉村学识同科

    周蒙师暮年登上第

    ……

    儒林士人:

    周进、严监生、杜慎卿……

    1. (1) 《儒林外史》第一回的主要人物是王冕,但是王冕与小说后面章节的人物关联不大,作者为什么要在小说的开端用一章来写他呢?根据你的阅读体验,参考表格分析。
    2. (2) 请你阅读知识卡片,在以下人物中任选一人,结合小说情节加以简述。

      知识卡片:

      其书以功名富贵为一篇之骨:有心艳功名富贵而媚人下人者;有依仗功名富贵而骄人傲人者;有假托无意功名富贵自以为高,被人看破耻笑者。     ——闲斋老人

      A.周进                B.杜少卿                C.匡超人

二、文本阅读 ( 51分)
  • 6. 文学性作品阅读

    远与近

    【美】托马斯·沃尔夫

    ①一个小镇,坐落在一个从铁路线连绵而来的高地上。它的郊外,有一座明净整洁装有绿色百叶窗的小屋。小屋一边,有一个园子,整齐地划成一块块,种着蔬菜。还有一架葡萄棚,到了八月底,葡萄就会成熟。屋前有三棵大橡树,每到夏天,大片整齐的树阴,就会遮蔽这座小屋。另一边则是一个鲜花盛开的花坛。这一切,营造出整洁、繁盛、朴素的舒适氛围。

    ②二十多年来,每天,当列车驶近小屋时,司机总要拉响汽笛。每天,一个妇人一听到鸣笛,便从小屋的后门出来向他挥手致意。当初她有一个小孩缠着她的裙子,现在这孩子已长成大姑娘,也每天和她母亲一起出来挥手致意。

    ③司机多年操劳,恪尽职守,已经白发苍苍,渐渐变老了。他驾驶长长的列车横贯大地已上万次。他自己的子女都已长大了,结婚了。

    ④他曾四次在他面前的铁轨上看到了可怕的悲剧所凝聚的小点,像颗炮弹似的射向火车头前的恐怖的阴影——一辆满载小孩子的轻便马车和密密一排惊惶失措的小脸;一辆廉价汽车停在铁轨上,里面坐着吓得目瞪口呆状若木鸡的人们;一个又老又聋的憔悴的流浪汉,沿着铁路走着,听不到汽笛鸣声;一个带着惊呼的人影掠过他的窗口。

    ⑤——所有这些,司机都历历在目,记忆犹新。他懂得一个人所能懂得的种种悲哀、欢乐、危险和辛劳。但不管他见识过多少危险和悲剧,那座小屋,那两个妇女用勇敢从容的动作向他挥手致意的景象,始终印在他的心里,看作美丽、不朽、万劫不变和始终如一的象征,纵使灾难、悲哀和邪恶可能打破他的铁的生活规律。

    ⑥他一看到小屋和两个妇女,就感到从未有过的非凡幸福。一百次的阴晴明晦,一千次的风雷雨雪,他总是看到她们。通过冬天严峻单调的灰蒙蒙的光线,穿过褐色冰封的茬地,他看见她们;在妖艳诱人的绿色的四月里,他又看见她们。他感到她们和她们所住的小屋无限亲切,好像父母对于自己的子女一样。终于,他觉得她们生活的图画已深深地印在他的心中,因而他完全了解她们一天中每时每刻的生活。他决定,一旦他退休了,他一定要去找她们,最后要和她们畅谈生平,因为她们的生活已经和他自己的生活深深交融在一起了。

    ⑦这一天终于来到了。司机在她们居住的小镇的车站下了车,走到月台上。他慢慢走出车站,来到小镇的街上。但所有的东西对他来说都是陌生的,好像他从未看到过这小镇似的。他走着走着,渐渐感到迷惑与慌乱。这就是他经过千万次的小镇吗?这些是他从高高的车厢窗口老是看见的房子吗?

    ⑧一切是那么陌生,使他那么不安,好像梦中的城市似的。他越向前行,他的心里越是疑虑重重。司机在闷热和尘埃中沉重地慢慢走着,最后他站在要找寻的房屋前面。他立刻知道他已经找对了。他看到了那屋前高大的橡树,那花坛,那菜园和葡萄棚,再远,那铁轨的闪光。

    ⑨不错,这是他要找寻的房子,但现在,在门前,手却发抖了。他终于进了大门,慢慢沿着小径走去。不一会儿,他踏上通向门廊的三步石级,敲了敲门。一会儿,他听到客厅的脚步声,门开了,一个妇女站在他面前。

    ⑩霎时,他感到很大的失望和懊丧,深悔来此一行。他立刻认出站在他面前用怀疑的眼光瞧他的妇人,正是那个向他千万次挥手致意的人。但是她的脸严峻、枯萎、消瘦;她那皮肤憔悴、灰黄,松弛地打成褶皱;她那双小眼睛,惊疑不定地盯着他。原先,他从她那挥手的姿态所想象的勇敢、坦率、深情,在看到她和听到她冷冷的声音后,刹那间一股脑儿消失了。

    ⑪而现在,他向她解释他是谁和他的来意时,他自己的声音听来却变得虚伪、勉强了。但他还是结结巴巴地说着,拼命把心中涌出来的悔恨、迷惑和怀疑抑制下去,忘却他过去的一切欢乐,把他的希望和爱慕视作一种耻辱。那妇人十分勉强地请他进了屋子,尖声粗气地喊着她的女儿。在一段短短的痛苦的时间里,两个女人始终带着迷茫的敌意和阴沉、畏怯、抑郁、迟钝的眼光瞪着他。最后他结结巴巴生硬地和她们道别。他从小径出来沿着大路朝小镇走去。他忽然意识到他是一个老人了。他知道的一切有关迷途获得光明的神话,闪着光的铁路远景,幻想中的美好小天地,都已一去不复返了,永不再来了。

    1. (1) 根据内容,完成梳理图。

    2. (2) 细读语句,完成品鉴。

      (提示:结合小说内容,从写作技法,如对比、铺垫、视角等任选一个角度进行品鉴)

      距离

       

      妇人

      勇敢从容的挥手致意,美丽、不朽、万劫不变和始终如一……

      勇敢、坦率、深情

      脸严峻、枯萎、消瘦;皮肤憔悴、灰黄,松弛地打成褶皱;小眼睛,惊疑不定……

      两个女人始终带着迷茫的敌意和阴沉、畏怯、抑郁、迟钝的眼光瞪着他。

       

      ①品鉴:

      ②文中第④段能否删去?请说明理由。

    3. (3) 同学们针对小说结尾司机是否该去看妇人看法不一:有人认为该去,有人认为不该去。

      请结合文本,阐述你的观点。

    4. (4) 读完《远和近》一文,小文用顾城的《远和近》来表达自己的阅读感悟。联系小说,结合你的思考,推测小文这样做的理由。

      一会看我

      一会看云

      我觉得

      你看云时很近

      你看我时很远

      ——顾城《远和近》

  • 7. 非连文本阅读

    材料一:

    松弛感,是指一个人在面对工作压力、家庭事务、社会问题时,能够作出有效调整和应对,从而达到情绪上的平衡状态。它不仅是个体自我疗愈的方式,也让我们看到个体与家庭、社会、经济、文化之间复杂的互动关系。

    “松弛感”一词在网络走红,起因便是“松弛的家庭关系”在社交媒体上引发了众多网友的共鸣。在家庭关系中,舒适松弛成了年轻群体羡慕与追求的理想。这是一种互相关爱、尊重与平和的家庭交往模式,而非"典型式传统家庭关系"——注重尊卑等级以及由此而来的控制与压榨。近代知识精英是通过对过去“封建大家庭”的攻击,为自我独立、存在和人际关系建造基础。即使如今的家庭早已不是传统“大家庭”,但因之产生的伤害、冷漠依旧困扰着年轻人,他们仍会出现难以愈合的原生家庭心理创伤。因此,当他们进入社会遇到新问题时,对原生家庭的讨伐或反思就成为解决问题的途径。

    为了应对存在于不同关系中的各种紧绷状态,提倡"松弛"的存在姿态和生活模式获得了关注并且引起人们的共鸣。这其中存在着某种传统文人的美学化在世风格:通过调整身体、心灵和精神的状态,使自身进入一种天然、怡然自得的状态;尤其是它还包合着一种“以淡然应对纷争和压力”的精神,使其形成某种“无为而治”的生活美学……

    松弛感涉及复杂的"心理时间",一种以生产和消费为导向而建构起的"快"时间。大卫·格雷伯在其《毫无意义的工作》中指出,"在没有时钟的地方,人们用行为来测量时间,而不是用时间来测量行为"。一种新的时间观念使得我们不仅被裹扶进技术革命,同时还经受着道德变革。浪费时间成为不道德的行为,无论在工作中还是日常生活中,利用好每一分每一秒而产生的紧绷感,让我们感受到行为和存在的意义都被现代时间测量。在诸如"浪费时间”“浪费你自己的生命”等戒律背后隐藏的就是一种制式化的生命价值衡量系统,鲜活而自然的生命成为技术与标准的囚徒,因此“慢生活”和“松弛感”才会引人共鸣。

    区别于"躺平""佛系"等流行词汇,松弛感带着某种妥协性,并不具有鲜明的抵抗特质和“破罐子破摔”的情绪。在自我与家庭、社会发生矛盾时,松弛感会要求我们保持一种中和的状态,维护个体最基本的尊严。即使这种保持尊严的方式某些时候具有掩耳盗铃的性质,也能够为茫然的年轻人提供些许心灵安慰。松弛感引发了网上关于"松弛"与"紧绷"的讨论。"松弛"与"紧绷"不是某种本质性的状态,而是可以流动变化的。当松弛感成为概念开始流行后,它极有可能成为一种僵化的形式,所以我们应当警惕“用力过猛”的松弛感。

    (摘编自新京报书评周刊《松弛感,不仅仅是个体自我疗愈的方式》,有删改)

    材料二:

    记者:您觉得“松弛感”值得追求吗?

    李松蔚:没有什么是值得追求的,追求本身就会把自己变得非常拧巴。现代社会善于制造概念,大家拿这些概念跟自己对比,便会产生对自我的审判。松弛的确很好,但一旦将它用来自我审判,就是一种对自己的暴政。人是没有办法要求自己变成任何状态的。我们的确可以训练自己对事情的反应适度,但我认为更重要的是,没有必要因为自己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就把自己当成是有问题的。把它当成一个特点就好了。如果说要求自己做一点事情的话,就是当你看到别人松弛的时候,对自己温柔一点,告诉自己,你和对方的环境和背景是不同的,不要有那么多的自我攻击,这就是你成长中被赋予的一种底色而已。

    记者:怎么能保证不被这些负面情绪压垮?

    李松蔚:这些感受是不会真的把人压垮的。痛苦就会压垮自己吗?紧张就要在微博上检讨自己,甚至去讨伐自己的原生家庭吗?它只是我们存在过的一些印记叠加到现在的真实反应而已,没有那么痛,我们完全承受得起。人只会被附加在这些情绪之上的一些恐吓,一些虚幻的对于灾难、对于后果的想象压垮。就像焦虑,谁能不焦虑?但是现在告诉你,焦虑会让你不成功,会让你找不到工作,我们会被这些东西压垮,但是焦虑本身就是焦虑。简而言之,我认为,首先不要用不切实际的想象弱化自我心理承受能力,其次不要将自己的真实感受污名化。我们要给自己多一些时间,对自己好一点,允许任何情绪发生在自己身上。

    (摘编自看理想编辑部《“松弛感”,是不松弛也可以》,有删改)

    1. (1) 根据材料二,梳理李松蔚回答“怎么能保证不被这些负面情绪压垮”的论说思路。

      设问引发思考,进一步说明人完全能承受这些感受,人之所以被压垮是源于对这些感受的想象;

      总结并提出建议,不要弱化自我的心理承受力,也不要将自己的真实感受污名化,悦纳自己的感受。

    2. (2) 材料一中划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 (3) 结合材料内容,你觉得下列选项中不符合“松弛感”的表现一项是(  )
      A .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B . 每临大事有静气,不信今时无古贤 C .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D . 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漫随天空云卷云舒
    4. (4) 近日,随着气温渐暖,三五好友“围炉煮茶”成为休闲娱乐界的又一“网红”,引得众人追捧。你觉得“围炉煮茶”能否带来真正的“松弛感”?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 8. 古诗文阅读

    材料一:

    辛弃疾列传

    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绍兴三十一年,耿京聚兵山东,节制山东、河北忠义军马,弃疾为掌书记 , 即劝京决策归。僧义端者,喜谈兵,弃疾与之游,后僧投耿京,一夕窃印以逃,京大怒,欲斩弃疾。弃疾揣僧必以虚实奔告金帅急追获之斩其首归报京益壮之。

    孝乾道六年,孝宗锐意恢复,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人才,持论劲直,不为迎合。作《九议》并《应问》三篇、《美芹十论》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朝臣以讲和方定,议不行。迁司农寺主簿,出知滁州。

    淳熙七年,盗连起湖湘,弃疾悉讨平之。遂奏疏曰:“田野之民,郡以聚敛害之,县以科率害之,吏以乞取害之,豪民以兼并害之,盗贼以剽夺害之,民不为盗,去将安之(      )    夫民为国本,而贪吏迫使为盗,今年剿除,明年划荡,譬之木焉,日刻月削,不损则折。欲望陛下深思致盗之由,讲求盗之术,无徒恃平盗之兵。”诏奖谕之。

    弃疾一生主战,力图恢复河山。然多为议和所阻,且历任多文职,又常赋闲于家,不由感慨:“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节选自《宋史•辛弃疾列传》,有删改)

    【注释】①掌书记:节度使的属官,掌管文书笺奏,亦可参议军务。②聚敛:敛取赋税。③科率:官府于民间定额征购物资。

    材料二: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

    辛弃疾

    蜀道登天,一杯送绣衣行客。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笔。

    儿女泪,君休滴。荆楚路,吾能说。要新诗准备,庐山山色。赤壁矶头千古浪,铜鞮陌上三更月。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

    【注释】①这首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当时辛弃疾闲居江西上饶。提刑,官名,主管地方司法、监察等事务。②绣衣:官服。③相如檄:指司马相如所作《喻巴蜀檄》,主旨是安抚巴蜀百姓。④铜鞮陌:代指襄阳。

    1. (1) 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文中加点词。

      文言词句

      方法

      解释

      即劝京决策

      参考成语法:北雁

      弃疾与之游

      语境推导法

      B

      课内迁移法:前人之述矣(《岳阳楼记》)

      讲求盗之术

      查阅词典法:①末端用骨做装饰的弓;②消除,停止;③安抚,安定。(《古代汉语词典》)

      (填序号)

    2. (2)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弃疾揣僧必以虚实奔告金帅急追获之斩其首归报京益壮之

    3. (3) 以下哪个语气词更适合添加在文中画横线句末尾,请结合内容,说明理由。

      A耶 B耳 C矣 

      选择 ,理由:

    4. (4) 小语和小文在读完列传后,进行了如下对话,请你帮助补全内容。 

      小语:列传中,辛弃疾两次劝谏,一成一败,我发现他第二次劝谏成功的原因是:①(从说理方法的角度加以分析)

      小文:是的,劝谏者的语言是决定劝谏成败的重要因素。此外,还要考虑其他因素。根据他第一次的劝谏经历,我们得到启示:②(结合材料分析)

      小语:读史不仅可以知得失,还可以识人魄。有人说:“辛弃疾的人生‘辛’味十足,但不改忠肝义胆。”你能结合材料一、材料二具体分析吗? 

      小文:③

三、写作 (40分)
  • 9.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材料一:

    驿站:古代供传递政府文书的人及往来官员中途更换马匹或休息住宿的地方。(百度百科)

    材料二:

    《驿站》   佚名

    人生总有风雨,

    如若扛不过江湖的刀光剑影,

    寻处驿站落脚。

    待得鸡鸣月落,

    征铎已响,

    我在路上。

    材料三:

    人生许许多多的美好需要坚定却不盲目的追寻。在匆忙而艰辛的追寻中,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一个小小驿站。它使我们在忙碌焦灼的生活间隙,得以短暂地抽身,清理脑中的情绪渣滓,找寻指引方向的北极星。                             ——“为你读诗”栏目

    以上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你以“驿站”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可以记叙经历,阐述观点,讲述故事。

    要求: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②不少于600字。

    ③不得套作、抄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如地名、人名、校名等。

    ④书写清楚美观者,酌加1—3分;书写潦草、字迹难辨者,酌扣1—3分。

    ⑤300字以上600字以下者,降等给分。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