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四川省绵阳市江油市八校联考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

更新时间:2023-04-26 浏览次数:32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共24分)
  • 1.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读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 (chì)痛    (háo)鸣     斑(lán)     (cān)天 B . (lán)语     怪(dàn)     (gèng)古    (jiāng)液 C . (lǒng)    污(suì)     蚱(měng)    呻(yín) D . (zhǎn)转    (lù)辘      默(qì)      丰(yáo)
  • 2. 下列文学常识中有误的一项是(   )
    A .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的作者臧克家,被誉为“农民诗人”。1932 年开始发表新诗,以一首《老马》成名。 B . 闻一多,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代表作有诗集《红烛》《烙印》《死水》,学术著作《神话与诗》《唐诗杂论》等。 C . 闻一多因目睹了蒋介石反动政府的腐败,愤然而起,积极参与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斗争,后在昆明被国民党特务暗杀。 D .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出自《有的人》,这首诗是臧克家为纪念鲁迅逝世十三周年而写的。
  • 3. (2023七下·巴州月考) 下列各句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B . 蒙辞以/军中多务 C .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D .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感动中国人物钱伟长不仅是当代科技工作者的典范,乐于帮助其他人,因此我们要向他学习。 B . “最美妈妈”吴菊萍,奋不顾身托住小生命,是近年来涌现出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C . 日本能否在短时间内消除核泄漏带来的严重污染,依赖于科学技术及政府的重视。 D . 通过音乐名人高晓松案醉驾入刑的宣判执行,使酒后驾车的人越来越少了。
  • 5. (2022八上·江油开学考) 语言运用——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中央政府将致力于“让人民生活得更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 B . 曾经的景象,简直不堪回首:一个连着一个的沙堆,横七竖八的木船,遍布的违章建筑,圈起来的菜地,这些都成为环保部门的心结。 C . 谈到怎样教育青少年一代?如何适应时代的要求?这位教育家有深刻而独到的见解。 D . “累”是一部分中国人迷失了自我价值观的表现,当自我价值观迷失时,人们就会缺乏生活目标,甚至不知道“我是谁?”
  • 6. 下列画线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他自小家庭破裂,早早辍学,浪迹四方,以偷窃为生,练就了一手扒窃的本事,成了当之无愧的“神偷手”。       B . 袁隆平院士潜心贯注地研究高产杂交水稻品种,为解决全世界人民的温饱问题做出了巨大贡献。    C . 学校邀请战斗英雄王爷爷为我们讲述马革裹尸的战争年代里一个个惊心动魄的故事。 D . 看到黄河一泻万丈,气势磅礴 , 我们的心胸变得更加开阔。
  • 7. 下列句子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是否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是考试取得好成绩的重要条件。(在“取得”前面加上“能否”)    B . 伴随着经济的迅速崛起和国家的日趋强盛,使中国在诸多涉及国家和全球利益的问题上,变得越来越从容,越来越自信。(删去“使”)       C . 我们只有掌握了扎实的语文基础,就能更好地学习其他学科。(把“掌握”改为“掌控”) D . 中国航天开启空间站时代,空间站无疑会加快人类利用、探索、开发宇宙的步伐。(把“利用”调至“开发”后面)
  • 8. 将下列句子组成一段连贯的话,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我们以我们的祖国有这样的英雄而骄傲

    ②他们是历史上、世界上第一流的战士,第一流的人

    ③是我们值得骄傲的祖国之花

    ④我们以生在这个英雄的国度而自豪

    ⑤他们是世界上一切伟大人民的优秀之花

    A . ②③⑤④① B . ①④⑤③② C . ②⑤③④① D . ②⑤③①④
二、文言文阅读(共10分)
  • 9. 《木兰诗》对比阅读。

    [甲]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选自《木兰诗》)

    [乙]

    秦良玉,忠州人,嫁石砫宣抚使马千乘。万历二十七年,千乘以三千人从征播州 , 良玉别统精卒五百裹粮自随。明年正月二日,贼乘官军宴,夜袭。良玉夫妇首击败之,追入贼境,连破七寨。偕酉阳诸军直取桑木关,大败贼众,为南川路战功第一。贼平,良玉不言功。其后,千乘为部民所讼,瘐死云阳狱,良玉代领其职。良玉为人饶胆智,善骑射,兼通词翰,仪度娴雅,而驭下严峻,每行军发令,戎伍肃然。所部号“白杆兵”,为远近所惮。

    (选自《明史•秦良玉传》)

    【注释】①石砫:现石柱,土家族自治县。②宣抚使:当地土司。③播州:与下文的酉阳、云阳,皆地名。④瘐死:古代指囚犯在狱中,因饥寒而死,后来也泛指在狱中病死。

    1. (1) 解释加点的词。

      气传金柝

      ②赏赐百千

      征播州

      伍肃然

    2.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②所部号“白杆兵”,为远近所惮。

    3. (3) 木兰和秦良玉都是古代的巾帼英雄,请结合文本说说她们有哪些相似的精神品质。
三、默写(12分)
  • 10. 默写
    1. (1) 《木兰诗》中夸张地描写木兰身跨战马,奔往战场,飞越关口、高山的诗句是
    2. (2)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时,全国各地支援武汉的医疗队伍,迅速集结,疾速奔赴抗击疫情的战场,这情景让人想起《木兰诗》中的语句:“。”
    3. (3) 诗中用特有的事物表现边塞夜景的句子是:“。”
    4. (4) 运用互文见义修辞概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句子是“。”
    5. (5) 富有喜剧色彩,给人意想不到效果的两句诗是:“。”
    6. (6) 表现木兰功劳之大,天子赏赐之多的句子是“。”
四、综合读写(共12分)
  • 11.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据国家航天局消息,5月15日7时18分,由航天科技集团研制的天问一号探测器的着陆巡视器成功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中国航天器首次奔赴火星,就“毫发未损”地顺利出现在遥远的红色星球上,完成了人类航天史上的一次壮举,实现了我国首次地外行星着陆。着陆后,“祝融号”火星车成功传回了遥测信号。天问一号任务火星着陆分为气动减速、伞系减速、动力减速、悬停避障与缓速下降四个阶段,历时“惊魂九分钟”。

    (节选自《中国航天报》2021年5月15日,有删改)

    材料二:“嫦娥奔月”、屈原《天问》,寄托了先民们的梦想和思考。观天象,制历法,古代科学家孜孜探求浩渺宇宙。新中国成立以来,“飞天揽月”的探索从未间断:二十世纪50年代,现代航天业艰难起步;70年代,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飞上太空;今天,“天问一号”飞过广袤太空,着陆神秘的火星……一代又一代航天人接力奋进,协同攻坚,不断超越,铸就了中国航天精神。

    (公开资料整理)

    1. (1) 请给材料一的新闻拟写标题。(不超过15个字)
    2. (2) 探险过程中的任何艰难险阻,都抑制不住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激情,阻挡不了人类迈向全新领域的脚步。材料一的新闻在师生中引发强烈反响,大家纷纷在校园论坛上留言。请阅读上面两则材料,也在评论区写一条留言,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

      留言者

      评论区

      同学1

      星辰大海,我们来了!中国火星时代开启!致敬航天科技工作者,你们勇于挑战、追求卓越,是最可爱的人!

      老师1

      “祝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尊为火神,首辆火星车命名为“祝融号”,寓意点燃我国星际探测的火种,指引人类对浩瀚星空、宇宙未知进行接续探索和自我超越。

五、现代文阅读(32分)
  • 12.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那年花开

    钱海燕

    ①夏季,是栀子花盛开的季节。那纯洁的花瓣,幻化成一张张灿烂的笑脸,那弥散在空气中的花香,凝聚成记忆中的欢声笑语。那些深藏在记忆深处的想念,便随着这清新的栀子花香弥漫开来。

    ②初三那年,我对写小说特别感兴趣,经常把自己写的小说拿给班里的好朋友看,他们都夸我写得好。我高兴极了,写得更起劲。有次上课的时候,一位同学偷偷看我写的小说,被老师抓个正着,于是我被请进了老师的办公室。

    ③“这么闲啊?”班主任徐老师拿着我写的小说,摇晃着举到我面前。

    ④“老师,我写小说没有占用课堂时间,都是在作业做完了以后再写的……”我吞吞吐吐地说。

    ⑤“作业做完了,再做其它的练习题巩固啊!要知道,你现在上初三,正是关键的时候,怎么还有空写这些东西!”徐老师显得非常失望。

    ⑥“老师,我保证以后再也不写了,您别生气。”我小心翼翼地说。

    ⑦A徐老师坐到椅子上,把小说从头看到尾,时而眉头舒展,时而嘴角含笑,一直没有再说话。墙上的钟“嘀嗒嘀嗒”地走着,仿佛在敲打着我的心,我紧张得快要窒息了。

    ⑧谁知他看完后,对我说道:“文笔很不错嘛!不过目前学业最重要,千万不能因为写小说而影响了学业。我倒是很愿意做你的第一个读者。”他顿了顿,接着说道:“我这里有杂志社的征文启事,你可以试着投稿。”我听了他的话,惊讶地抬起头看着他。看到他脸上微笑的表情,我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⑨在老师的鼓励下,我参加了人生中的第一次征文比赛。不过出师不利,什么名次都没有得到,我气得把稿纸全部撕掉,发誓再也不写小说了。徐老师得知后,又把我喊到了他的办公室。

    ⑩“喝杯茶吧。”徐老师温柔地拍拍我的肩膀,把一杯热气腾腾的茶递到我手上。“今天找你聊聊,给你讲个故事。”看着我沮丧的神情,徐老师微笑着说道。

    ⑪“在伊朗德黑兰的一座宫殿,人们会欣赏到世界上最美的建筑。宫殿的天花板和四周墙壁都闪闪发光,好似镶满璀璨的宝石。但如果你走近细看,就会发现那些所谓的宝石其实只是普通的玻璃碎片。”听到这儿,我疑惑地看着徐老师。

    ⑫“建筑师原本打算把当时十分珍贵的镜子嵌进墙面。镜子运到的时候,不小心被工人打碎了,工期又非常紧张,再运镜子已经来不及了,建筑师灵机一动,把那些碎裂的镜片敲得更小,镶嵌在天花板和墙壁上,从远处看,那些镜片就像是钻石一样熠熠生辉。”

    ⑬“这太神奇了!”我不由得惊叹道。

    ⑭“是的,”徐老师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在人的一生中,会遇到很多的挫折,谁的梦没有被打碎过?挫折是把双刃剑,既会让你感受到失败的痛苦,又会让你快速成长。听说你把稿子撕成了碎片,希望你能把失败的碎片,变成成功的宝石。”

    ⑮听了徐老师的这番话,我重拾了信心,写作的热情一发不可收拾,有越来越多的文章刊登在报刊上。在那年中考中,我发挥出色,作文得了满分。徐老师知道后,竟然一反常态 , 在办公室里转起圈来……

    B 在我的记忆里,那一年,校园里栀子树上的花笑了,笑得那样灿烂!

    (选自《中学生阅读》2016年第 2期   有删改)

    1. (1) 根据文意,说说文题“那年花开”的含义。
    2. (2) 结合语境,品读下面的两个句子,分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①“……都是在作业做完了以后再写的……”我吞吞吐吐地说。

      ②徐老师知道后,竟然一反常态 , 在办公室里转起圈来……

    3. (3) 请从 A、B两句中任选一句,从人物描写或修辞的角度,作简要赏析。
    4. (4) 文中徐老师给“我”讲“建筑师的故事”有什么用意?说说你的理解。
    5. (5) 文中的徐老师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段内容作简要分析。
  • 13. (2022八上·江油开学考) 阅读《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节选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②“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③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凌乱 , 他是无暇及此。闻先生的书桌,零乱不堪,众物腾怨,闻先生心不在焉,抱歉地道一声:“秩序不在我的范围以内,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 , 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四壁”。

    ④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⑤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做出了卓越的成绩。

    ⑥“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⑦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⑧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1. (1) 下面对选文中心内容的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
      A . 选文主要写闻一多先生做了就说,言行一致。 B . 选文主要写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的方面“做了再说,做了不说”。 C . 选文主要写闻一多先生说了就做,言行一致。 D . 选文主要写闻一多先生的一生硕果累累,贡献巨大。
    2. (2) 下面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仰之弥高……钻得越锲而不舍”表达了作者对闻一多钻研精神的赞美之情。 B . “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写闻一多先生研究学问的目的是在于救国。 C . “头发凌乱”“睡得很少”,表现了闻一多先生的刻苦精神。 D . “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表现出闻一多练习书法非常认真。
    3. (3) 下面对选文写作特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第①②段开门见山直接点题,将闻先生和他人形成鲜明对比,突出其精神品质。 B . 选文详略得当,略写闻一多研究唐诗,详写他研究《校补》和“古典新义”。 C . 选文语言生动,富于感染力。如“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 D . 选文结构严谨,第⑦段总承上文,第⑧段总起下文,使内容衔接紧密,过渡自然。
  • 14.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

    ①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也是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名川。她从巴颜喀拉山北麓起步,接纳千溪百川,一路浩浩荡荡,奔腾东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九个省区,注入浩瀚的大海。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7万多平方公里,像一条金色的巨龙,昂首横卧在我国北部辽阔的大地上。

    ②在古代,黄河流域的自然环境是很优越的。那时,这里的气候温暖湿润,土地肥沃,到处是青山绿野,植物种类繁多,为原始人类的生存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殷代以后黄河中下游流域成为我国开发最早的地区,经济发展、人口繁衍较快,政治、文化也比较先进。因此,黄河流域成为中华民族成长的摇篮。

    ③相传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出生在黄河中游,他和他的族系主要活动的区域也在黄河中游。后来建立夏、商、周王朝的都是他的后裔。他们自称“华”(或“夏”),聚居在中原地区,人们认为“中原”位居四方之中,所以后世又称其为“中华”。后来,“中华”又成了整个中国的代称。

    ④黄河孕育了中华民族的古代文化,是古代文明的发祥地(创建基业的地方)之一。在新石器时代中期,黄帝族就已开始使用彩陶。从河南泥池仰韶村、西安半坡村等地发掘的古文化遗址中,可以见到大约5500年前即新石器时代中期的人们使用的简陋的木、石农具,木结构房屋,储根的窑穴,还有各式各样的陶器,其中带有人面、鱼、鹿等图案的彩陶相当精美,反映了中华民族历史的悠久和艺术才能的高超。这种文化被称为“仰韶文化”或“彩陶文化”。

    ⑤我国历史上七大古都中的安阳、西安、洛阳和开封,都在黄河流域。以古都长安为中心的唐代文化,曾是当时世界文化的高峰,影响着世界各国,尤其是亚洲邻国的文化。

    ⑥黄河,以丰富的乳汁,哺育了中华民族,而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在她的身旁辛勤劳动,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黄河,不愧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我国文化的发源地。

    1. (1) 本文第①段说明了黄河的哪些特点?
    2. (2) 对黄河流域成为中华民族成长的摇篮的原因,概括全面的一项是( )
      A . 气候温暖湿润,冬暖夏凉。 B . 土地肥沃,到处是青山绿野。 C . 自然环境优越,有利人类生存。 D . 植物种类繁多,食物丰富。
    3. (3) 读了本文后,你对“中华”这个名称的由来是怎样理解的?
    4. (4) 本文第④段举“仰韶文化”的例子是为了说明什么?请用文中的一句话回答。
    5. (5) 本文第③段开头的“相传”和第④段第一句中的“之一”能否省略?为什么?请分别说明。
  • 15.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问题。

    《谁是最可爱的人》(节选)

    谁都知道,朝鲜战场是艰苦些。但战士们是怎样想的呢?有一次,我见到一个战士,在防空洞里,吃一口炒面,就一口雪。我问他:“你不觉得苦吗?”他把正送往嘴里的一勺雪收回来,笑了笑,说:“怎么能不觉得?我们革命军队又不是个怪物。不过我们的光荣也就在这里。”他把小勺儿干脆放下,兴奋地说,“就拿吃雪来说吧,我在这里吃雪,正是为了我们祖国的人民不吃雪。他们可以坐在挺豁亮的屋子里,泡上一壶茶,守住个小火炉子,想吃点什么就做点什么。”他又指了指狭小潮湿的防空洞说,“再比如蹲防空洞吧,多憋闷得慌哩,眼看着外面好好的太阳不能晒,光光的马路不能走。可是我在这里蹲防空洞,祖国的人民就可以不蹲防空洞啊,他们就可以在马路上不慌不忙地走啊。他们想骑车子也行,想走路也行,边遛达边说话也行。只要能使人民得到幸福,就是我们最大的幸福。所以,”他又把雪放到嘴里,像总结似的说“我在这里流点血不算什么,吃这点苦又算什么哩!”我又问:“你想不想祖国啊?”他笑起来:“谁不想哩,说不想,那是假话,可是我不愿意回去。如果回去,祖国的老百姓问,‘我们托付给你们的任务完成得怎么样啦?’我怎么答对呢?我说‘朝鲜半边红,半边黑’,这算什么话呢?”我接着问:“你们经历了这么多危险,吃了这么多苦,你们对祖国对朝鲜有什么要求吗?”他想了一下,才回答我:“我们什么也不要。可是说心里话,——我这话可不一定恰当啊,我们是想要这么大的一个东西……”他笑着,用手指比个铜子儿大小,怕我不明白,“一块‘朝鲜解放纪念章’,我们愿意戴在胸脯上,回到咱们的祖国去。”

    ②朋友们,用不着多举例,你们已经可以了解我们的战士是怎样一种人,这种人有一种什么品质,他们的灵魂多么地美丽和宽广。他们是历史上、世界上第一流的战士,第一流的人!他们是世界上一切伟大人民的优秀之花!是我们值得骄傲,我们以我们的祖国有这样的英雄而骄傲,我们以生在这个英雄的国度而自豪!

    亲爱的朋友们,当你坐上早晨第一列电车驰向工厂的时候,当你扛上犁耙走向田野的时候,当你喝完一杯豆浆、提着书包走向学校的时候,当你坐到办公桌前开始这一天工作的时候,当你往孩子口里塞苹果的时候,当你和爱人一起散步的时候……朋友,你是否意识到你是在幸福之中呢?你也许很惊讶地说:“这是很平常的呀!”可是,从朝鲜归来的人,会知道你正生活在幸福中。请你意识到这是一种幸福吧,因为只有你意识到这一点,你才能更深刻了解我们的战士在朝鲜奋不顾身的原因。朋友!你是这么爱我们的祖国,爱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你一定会深深地爱我们的战士,——他们确实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1. (1) 第 ①段画直线句用疑问句开头有什么作用?
    2. (2) 第 ①段画波浪线的句子属于什么描写?“兴奋地”一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3. (3) 第③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
    4. (4) 作者为什么称人民志愿军为“最可爱的人”?
六、(60分)
  • 16.  我们每个人都会有烦恼,烦恼后面也许有一段小故事。以《我的烦恼》为题,写一篇作文。注意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不少于500字。

    提示:

    ①每个人可能都会有烦恼,比如:妈妈总是拿你和别人比,说你这不行那不行;很喜欢跳舞,家人却不支持;唱歌总是跑调,每次上音乐课都很尴尬……想一想,你有什么烦恼?哪些可以作为写作的素材?

    ②写“烦恼”的时候,要把事情、原因写清楚,还要写出烦恼时的具体感受,让人读了以后能体会你的处境和心情。

    ③作文写完以后,可以和同学们互相交流,看看大家的烦恼是什么,并相互开导、帮助,争取消除这些烦恼。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