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科学 /浙教版 /七年级下册 /第3章 运动和力 /第7节 压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初中科学浙教版 第三章 第7节压强第二课时同步练习

更新时间:2023-04-17 浏览次数:60 类型:单元试卷
一、单选题
  • 1. 如图所示,一个空的塑料药瓶,瓶口扎上橡皮膜,竖直浸入水中,第一次瓶口朝上,第二次瓶口朝下,两次药瓶在水里的位置相同,橡皮膜向瓶内凹陷得更多的是( )

    A . 第一次 B . 两次凹陷得一样 C . 第二次 D . 橡皮膜不会凹陷
  • 2. 用隔板将玻璃容器均分为两部分,隔板中有一小孔用薄橡皮膜封闭(如图)。下列问题中可以用该装置探究的是( )

    ①液体压强是否与液体的深度有关 ②液体压强是否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③液体是否对容器的底部产生压强 ④液体是否对容器的侧壁产生压强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 3. 如图所示,小明将压强计的探头放入水中某一深度处,记下U形管中两液面的高度差h。下列操作能够使高度差h增大的是( )

    A . 将探头向下移动一段距离 B . 将探头水平向左移动一段距离 C . 将探头放在酒精中的同样深度处 D . 将探头在原深度处向其他方向任意转动一个角度
  • 4.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液体压强的大小跟深度和液体密度有关,跟容器的形状和底面积的大小也有关 B . 液体受到的重力越大,则液体的压强一定越大 C . 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都有压强,但液体内部不存在压强 D . 同种液体由于重力而产生的压强与深度有关,深度越大,压强越大
  • 5. (2020七下·越城期末) 甲、乙、丙三个容器中分别盛有密度不同深度相同的液体,已知a、b、c三点处液体的压强相等,如图所示,则各容器中液体密度的大小、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大小排列顺序都正确的是( )

    A . ρ , P=P=P B . ρ , P<P<P C . ρ , P=P=P D . ρ , P<P<P
  • 6. (2020七下·上虞期末) 两个用同一种材料制成且完全相同的密闭圆台形容器一正一反放置在同一水平桌面上,容器内装有质量和深度均相同的不同液体,如上图所示,若它们分别在水平方向拉力F1和F2的作用下沿水平桌面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分别为v和2v,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分别为p1和p2。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

    A . p1>p2   F1=F2 B . p1=p2    F1=F2 C . p1>p2   F1<F2 D . p1<p2   F1>F2
  • 7. (2020七下·上虞期末) 如图所示,帕斯卡曾经用一个装满水的密闭木桶,在桶盖上插了一根细长的管子,向细管子里灌水,结果只加了几杯水,就把木桶压裂了,这个实验说明了( )

    A . 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有关 B . 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有关 C . 液体压强与管子粗细有关 D . 液体压强与液体质量有关
  • 8. (2020七下·余姚期末) 如图为伽利略制造的第一个温度计,它可以测量气体的温度。若外部大气压不变,在气温发生变化时,球形容器内气体的体积随之发生变化,使玻璃管内液面上升或下降,从而测量出气温的高低。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 当气温升高,球内气体体积膨胀,玻璃管内液面下降 B . 当气温升高,球内气体体积缩小,玻璃管内液面上升 C . 当气温降低,球内气体体积缩小,玻璃管内液面下降 D . 当气温降低,球内气体体积膨胀,玻璃管内液面上升
  • 9. (2020七下·台州月考) 若向某容器内匀速注水,得到注水过程中容器底所受水的压强与注水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最符合该曲线的容器是( )

    A . B . C . D .
  • 10. (2019七下·天台期末) 如图为盛有一定体积饮料的饮料瓶,正放时饮料对瓶底压强为P1 , 瓶子对地面的压力为F1(如图甲);倒放时饮料对瓶盖压强为P2 , 瓶子对地面的压力为F2(如图乙)。关于P1、P2、F1、F2大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P1=P2   F1>F2 B . P1=P2   F1=F2 C . P2<P1   F1>F2 D . P1<P2   F1=F2
  • 11. (2019七下·天台期末) 如图,一木块静止在盛满水的容器中。现将木块缓慢下压至浸没,水对容器底部的(   )

    A . 压力不变,压强不变 B . 压力变大,压强变大 C . 压力不变,压强变大 D . 压力变大,压强不变
  • 12. 一只烧杯放在斜面上,烧杯内盛有某种溶液,如图所示,则该溶液对杯底A、B两点的压强pA和pB的大小关系是( )

    A . 无法确定 B . pA=pB C . pA<pB D . pA>pB
  • 13. 如图所示,A、B、C是三个圆柱形容器,分别装有水或酒精(ρ酒精<ρ),A、C两容器中液体深度相同,B、C两容器的底面积相同。三个容器底部所受的液体压强分别为pA、pB、pC ,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 pA>pB>pC B . pC<pA=pB        C . pC<pA<pB D . pA>pB=pC
  • 14. 如图是甲、乙两种液体压强与深度的关系图像,由图可知,甲液体的密度ρ与乙液体的密度ρ的大小关系是( )

    A . ρ B . ρ C . ρ=ρ D . 无法确定
  • 15. 如图所示,盛有水的容器中有A、B、C三点,它们受到水的压强分别为pA、pB和pC , 则( )

    A . pA=pB>pC B . pA>pB=pC C . pA<pB=pC D . pC<pA<pB
  • 16. 两支相同的试管内,装有质量相等的不同液体,a管竖直放置,b管倾斜放置,此时两管液面处于同一水平位置,如图所示,则管底受到液体的压强是( )

    A . 一样大 B . a管底大 C . b管底大 D . 无法判断
  • 17. 如图,甲、乙、丙是三个质量和底面积均相同的容器,若容器中都装入等量的水(水不溢出),三个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 )

    A . 甲最大 B . 乙最大 C . 丙最大 D . 一样大
  • 18. (2018七下·绍兴期末) 如图所示,底端装有电子阀门的圆柱形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容器中装有适量的水,一木块漂浮在水面上,控制阀门,使容器中相同时间内流出的水量相等。下列表示出水口的流速v,桌面所受的压力大小F,容器底部所受水的压强p1和容器对桌面的压强p2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图线中,可能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 19.  利用下列器材,不能完成的实验是(  )

    A . 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 B . 准确地测量液体压强的大小 C . 探究连通器的特点 D . 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
  • 20.

     两个完全相同的容器中,分别盛有甲、乙两种液体,将完全相同的两个小球分别放入容器中,当两球静止时液面相平,球所处的位置如图所示,设甲、乙两种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大小分别为p和p , 则它们的关系是(  )

    A . p<p B . p>p C . p=p D . 无法确定
二、填空题
  • 21. 液体压强的特点
    1. (1) 液体内部向方向都有压强。
    2. (2) 液体的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
    3. (3) 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
    4. (4) 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密度有关,在深度相同时,度越大,压强也
  • 22.

    底面积不等的甲乙两个柱形容器,分别盛有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放在水平地面上(如图所示).可能使两容器底部所受液体压强相等的方法是:分别从两容器中抽出相同 (选填“体积”、“质量”)的水和煤油.

  • 23.

    如图所示的平底容器,其质量为0.2kg,底面积为3×103m2 , 内装有1kg的水,测得容器中水的深度为20cm,若将该容器放在面积为1.5m2的水平桌中央,则容器对桌面的压强为 Pa,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为 Pa.(g取10N/kg)

  • 24.

    如图所示,把一个边长为10cm的正方体木块放入水中,静止时,木块有的体积浸入水中,此时木块受到的浮力是 N,木块下表面受到的水的压强是  Pa,木块的密度是 kg/m3(g取10N/kg)

  • 25. (2020七下·温岭期末) 已知ρ红墨水煤油。如图是常用的液体压强计,烧杯中装的是水,金属盒处于此位置时U形管两边的液面高度差为h1 , 如果将烧杯中的液体换成等体积的煤油并保持金属盒的位置不变,U形管两边的液面高度差变为h2 , 则h1h2(选填“>”或“=”或“<”,下同)。如果烧杯中的水和金属盒的位置不变,将U形管中的红墨水换成煤油,U形管两边的液面高度差变为h3 , 则h1h3

  • 26. (2019七下·丽水月考) 如图是位于某江上游的一座水库,水库在优化生态环境、发展旅游业等方面成绩显著,已成为一处避暑、休闲胜地。

    1. (1) 修建水库时工程师将堤坝设计成如上图所示形状,是因为液体的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
    2. (2) 清澈的湖水使人能清楚看到景物在水中所成的像,若岸上一指示灯距水面的高度是1米,则指示灯在水中所成的像离指示灯的距离为米。
  • 27. 如图,一只盛满水的塑料瓶,右侧开有a、b、c三个小孔,甲、乙分别为拧紧瓶盖和打开瓶盖时水流出的情形,从图可看出,a、b、c三个小孔,孔水的流速最大,比较三孔水流情况可得出水水的压强越大.

  • 28. 我国“蛟龙号”已实现下潜深度7062m,其下潜过程中,潜水员的质量,“蛟龙号”受到水的压强。(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三、实验探究题
  • 29. (2022七下·仙居期末) 小科用扎有橡皮膜的直玻璃管(如图甲)来研究液体内部的压强。

    ①往玻璃管内倒入一定量的水,发现橡皮膜向下凸出(如图乙)。

    ②把玻璃管慢慢放入水里,发现橡皮膜凸出程度慢慢变小,当管内外液面相平时,橡皮膜变平(如图丙)。

    ③继续向下放入水里,橡皮膜向上凸出,并逐渐变大。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 (1) 根据实验①中的现象,可以说明
    2. (2) 由实验②③可知,液体内部压强与深度的关系是
    3. (3) 如果丙图玻璃管里加的是食盐水,当橡皮膜变平时,玻璃管液面到橡皮膜的距离为h1 , 烧杯内液面到橡皮膜的距离为h2 , 则h1 h2 (选填“>”、“<”或“=”)。
  • 30. (2022七下·丽水期末) 小丽为了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采用U形管压强计研究液体内部的压强规律,并记录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序号

    液体

    深度/厘米

    橡皮膜朝向

    U型管液面高度差/厘米

    1

    5

    朝上

    4.9

    2

    5

    朝下

    4.9

    3

    5

    朝左面

    4.9

    4

    10

    朝左面

    9.7

    5

    15

    朝左面

    14.6

    6

    酒精

    15

    朝左面

    11.8

    7

    盐水

    15

    朝左面

    16.9

    1. (1) 实验中液体压强的大小是通过比较U型管液面高度差来判断的,这用到的科学方法是
    2. (2) 小丽在检查压强计时发现,当压强计的金属盒在空气中时,U形管两边的液面应当相平,而小丽却观察到如图所示的情景。为了能正常完成实验,小丽接下来应该做的是
    3. (3) 实验序号1、2、3探究的目的是
    4. (4) 本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
  • 31. (2022七下·柯桥期末) 学习了液体的压强后,小科和小红利用图甲所示容器进行了容器内液体对容器侧壁的压强特点的探究。

    1. (1) 小科在容器中装满水,橡皮膜凸出,再将容器按图乙箭头方向,绕容器中轴线OO’在水平桌面上缓慢旋转五圈(水与容器壁一起转动且保持相对静止),发现在整个转动过程中橡皮膜凸出情况一直未变。 小红认为这说明了容器内的水对容器各个方向的侧壁均存在压强,但小科却认为无法得到以上结论,他的理由是 。
    2. (2) 小科去掉图乙中最上面的小孔上的橡皮膜,发现水喷射到地面的距离在不断的发生着改变,这是什么因素导致的呢?他猜想是因为该小孔附近的液体压强在变小。深入思考后,他们利用打孔器、大可乐瓶、干燥细沙、刻度尺和水等材料,重新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a.用打孔器在大可乐瓶 (填 “同一”或“不同”)高度不同位置打3个相同的小孔,用塞子堵住。

      b.如图丙所示,在水平地面上均匀铺一层干燥细沙,将大可乐瓶加满水放在细沙中央。

      C.拔出瓶上一个小孔的塞子让水喷出,适当时间后用塞子堵住小孔,用刻度尺测量水喷出的最远距离记录为L1。(此步骤中对“适当时间”的要求是看到,使小孔处的液体压强明显减小)

      d.针对另外两个小孔,分别重复步骤c,测量水喷出的最远距离记录为L2和L3

      e.比较L1、L2和L3 , 得到水喷射的距离的远近与小孔附近液体的压强有关。

  • 32. (2020七下·越城期末) 现有一根两端开口的直玻璃管,将其下端蒙上橡皮膜。描述橡皮膜外表面在以下不同情境中的形状变化。

    1. (1) 向管内缓缓注水,观察到橡皮膜向外凸。随着加入的水量增多,橡皮膜向外凸的程度会(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 (2) 将注入水后的玻璃管放入装有水的水槽中,慢慢向下移动至如图所示的位置,橡皮膜向外凸的程度会(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 (3) 当玻璃管移动到管内液面和水槽液面恰好相平时,橡皮膜的形状是(选填“凸面”“凹面”或“平面”),试说明理由。
  • 33. (2020七下·乐清期末) 用隔板将容器平均分成左右两侧,隔板中部有一圆孔用薄橡皮膜封闭,装置如图甲所示。小明想利用此装置研究液体压强。

    1. (1) 往装置两侧加水至橡皮膜上方,结果如图乙。小明想研究液体压强与的关系。
    2. (2) 往装置两侧分别加入密度为ρ1、ρ2的两种液体,液面如图丙所示。小明根据虚框位置中橡皮膜的凹凸情况得出ρ1一定大于ρ2 , 请推测他所看到的现象并说明原因。
四、解答题
  • 34. (2020七下·柯桥期末) 课本中关于“液体对容器底部产生压强”有这样一个活动:“如图所示,在一段粗管的下端蒙上橡皮膜,并将水注入管内至约1/3处,观察橡皮膜的形状变化,再将水注入管内至约2/3处,再次观察橡皮膜的形状变化,两次变化比较后得出相应结论。”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小科直观看到,水深度在增加,橡皮膜向下凹陷程度在(选填“增加”、“减小”或“不变”),说明液体深度是影响液 体对容器底部压强大小的因素。这也与课本结论相吻合。
    2. (2) 小敏则提出了质疑,在上述操作过程中,水的也在增加,那为什么不说是这个因素对液体压强产生影响呢?课本活动还不能精准说明深度就是影响因素。
    3. (3) 老师肯定了小敏的想法,并指导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实验中玻璃管底面积相同,并在下端蒙上橡皮膜,但上端的开口形状各不相同。小敏通过此实验最终排除了原先认为的影响因素,精准到了“深度”这个因素。请你帮助小敏分析此实验是如何排除质疑的。

  • 35.

     如图所示,铁桶重为20N,桶的底面积为100cm2 , 往桶里倒入8kg的水,水的深度为15cm,平放在面积为1m2的水平台面上(g取10N/kg).求:

    1. (1) 水对桶底的压强;

    2. (2) 桶底受到水的压力

    3. (3) 台面受到桶的压强.

  • 36.

    如图所示,是三个相同的烧杯,甲杯放盐水,乙杯放煤油,丙杯放水,当杯底受到液体压强相等时,画出杯内液面的大概位置.

  • 37. (2019七下·台州期末) 重庆大巴落水事件让无数人揪心又痛心,这起事故同时又警醒我们,当发生汽车落水时,究竟该怎么办?我们要做的就是抓紧时间离开汽车,具体可按照以下步骤进行:①启动门窗升降系统,把车窗降下来,直接爬出车窗。②如果车窗、车门已打不开,就需用铁锤等尖锐器械砸窗,这是因为尖锐器械, 产生的压强大,容易打碎玻璃。③如果车窗打不碎,就不要推车门,把力气耗光,可静静等待车子进水。当车内的水深度接近头部时,车门两侧几乎相等,这时车门容易被打开,此时深吸一口气,推开车门。

    另外,开车时应系好安全带,避免落水后冲击力过大,人因为具有而撞向方向盘,由于物体间,以及力的其中一个作用效果是,人可能会被撞得头破血流甚至晕厥。

  • 38.

    一均匀的长方体浸没在液体中,如图所示.已知它的底面积为S,上表面所处深度为h1 , 下表面所处深度为h2

    1. (1) 长方体下表面所受到液体的压力为              

    2. (2) 长方体所受到的浮力为               ; .(液体密度ρ和g为已知量)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