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文地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人文地理(上册)七年级复习巩固训练:02 乡村与城市

更新时间:2023-04-14 浏览次数:111 类型:复习试卷
一、乡村聚落
  • 1. “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挥动鞭儿响四方,百鸟齐歌唱。”这首歌描述的乡村聚落类型是(    )
    A . 农村 B . 牧村 C . 林场 D . 渔村
  • 2. 2021年2月14日,被称为了“中国最后一个原始部落”的翁丁佤寨发生火灾。翁丁佤寨保留了原始佤族民居建筑风格和原始佤族风土人情,是迄今为止保存最为完好的原始群居村落。翁丁,意为水边的寨子,也有云雾缭绕之地的意思。下图为翁丁佤寨照片(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1) 下列说法中,符合翁丁佤察的是(    )
      A . 交通发达 B . 高楼林立 C . 农耕生活 D . 工业发达
    2. (2) 翁丁佤寨建寨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
      A . 水源充足 B . 矿产丰富 C . 交通方便 D . 地形崎岖
  • 3. “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炊烟在新建的住房上飘荡,小河在美丽的村庄旁流淌。一片冬麦那个一片高粱;十里哟荷塘,十里果香……”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 (1) 文中表现的聚落类型及判断理由是(    )  
      A . 乡村;这里有河流 B . 乡村;这里以农业生产为主 C . 城市;这里有田野 D . 城市;这里以工业生产为主
    2. (2) 该聚落地处(    )  
      A . 地表崎岖的山区 B . 冰天雪地的高原 C . 干旱缺水的荒漠 D . 灌溉便利的平原
  • 4. 读“某聚落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图中聚落类型及判断理由正确的是(    )
      A . 城市,这里人口密集 B . 乡村,这里有河流 C . 城市,这里建筑高大密集 D . 乡村,这里以农业生产为主
    2. (2) 该聚落地处(    )
      A . 雪峰连绵的高原 B . 地表崎岖的山区 C . 干旱缺水的荒漠 D . 一望无际的平原
  • 5. 下图为“聚落景观图”。读下图,完成属于乡村景观,且以种植业生产方式为主的是(    )

    A . B . C . D .
  • 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李丽的家乡是一个美丽的地方,那里四面环山,山上的树木郁郁葱葱,在6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居住着一万多勤劳朴实的村民。为了使家乡更美好,他们每天都辛勤地劳动着。终于,家乡与外界相连的公路更宽了,学校的设备更先进了,山上的树木更绿了,果树上的果实更沉甸甸了,村民们脸上都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1. (1) 李丽的家乡属于什么聚落?
    2. (2) 李丽家乡的人们从事的生产活动方式主要是什么?
    3. (3) 举例说明该聚落的分布、形态等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
二、城市聚落
  • 7. 城市聚落的人们主要从事的是(  ) 
    A . 渔业 B . 畜牧业 C . 耕作业 D . 服务业
  • 8. 一般情况下,城市聚落最容易形成的地区在( )
    A . 山谷中 B . 高地上 C . 荒漠地区 D . 河流中下游
  • 9. (2020七上·温州期中) 下列关于城市聚落的说法,正确的有 (   ) 

     ①人口稀少,聚落规模小          ②高楼林立,交通发达 

     ③与乡村相比,绿地面积比重大    ④居民主要从事工商业和服务业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0. 关于城市聚落景观,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 . 楼房低矮稀疏 B . 公共设施较少 C . 交通网络发达 D . 人口密度较小
  • 11. 从交通的角度看,下列各个位置中属于理想城市的首选之地的是(   )
    A . 河流中心的小岛 B . 临海的半岛 C . 水陆交通的转折点 D . 地形制高点的隘口
  • 12.

    读“城市形成发展变化图”,完成下列问题.

    1. (1) 此图反映了的形成过程.

    2. (2) 观察和分析此图,说出下列变化:

      ①聚落的人口总数在不断地

      ②聚落的占地规模在不断地

      ③聚落的建筑群不断地

      ④聚落的交通设施将越来越

    3. (3) 城市的形成受自然条件的影响较突出,依据你对城市形成的理解,请说出下列容易形成城市的地方        

      A . 河流附近 B . 山麓地带 C . 公路、铁路附近 D . 高山、高原地区 E . 热带雨林深处 F . 冰雪覆盖的南极大陆 G . 中低纬度的沿海平原地带.
三、区域合作
  • 13. (2021七上·秀洲月考) “义新欧”班列将纺织品和日用百货等小商品运往马德里,回程带来马德里的红酒、橄榄油等商品。这体现了不同区域的(    )
    A . 物产交流 B . 信息交流 C . 人才交流 D . 技术交流
  • 14. (2021七上·诸暨月考) 社区小店的货架上摆满了产自全国各地的食品,在每种商品下面都贴有标签,注明了产地:西湖藕粉——杭州 鲁花花生油——山东 椰子汁——海南……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①各地区自然条件不同,有各自的优势产品

    ②区域之间的联系,能丰富人们的物质生活

    ③区域之间的联系,使不同区域物产资源保持一致

    ④区域之间要加强联系,实现优势互补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15. 家住郊区农村的王大妈种了一亩蔬菜,她每天采摘后拿到市区的菜市场售卖。市民们很喜欢王大妈种的纯天然蔬菜。据此回答问题。
    1. (1) 王大妈往来于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之间,说明了(   )

       ①城乡之间的联系非常密切

      ②城市和乡村的联系是完全割裂的 

       ③王大妈往来于不同的区域之间

      ④城市和乡村总是与一定的区域联系在一起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2. (2) 材料体现的区域联系的内容主要是(   )
      A . 物产 B . 人才 C . 信息 D . 资金
  • 16. 来自西藏的小慕到宁波某校西藏班求学,宁波的青山绿水是小慕从未见过的,各类海鲜是小慕从未品尝过的,但小慕觉得吃不惯。据此回答问题题。
    1. (1) 小慕异地求学属于区域交流中的_______交流……(   )
      A . 经济 B . 物产 C . 文化 D . 人才
    2. (2) 上述材料说明了(   )

      ①区域之间应该相互封闭
      ②宁波和西藏之间可以相互联系 

      ③两区域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④不同的区域对社会生活产生的影响不同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17. 今年暑假,王鹏跟着爸爸去英国考察学习,还带去了杭州的特产,王鹏的妈妈前往新疆支教,材料依次体现了区域间的(   )
    A . 文化交流、物产交流、人才交流 B . 信息交流、经济交流、文化交流
    C . 物产交流、经济交流、人才交流 D . 人才交流、物产交流、文化交流
  • 18. (2022七上·金华月考) 仔细查看下列某超市商品和产地调查表,回答问题。

    商品

    陈醋

    茶叶

    花生

    葡萄干

    榨菜

    黑木耳

    产地

    山西

    浙江

    山东

    新疆

    四川

    黑龙江

    1. (1) 从表中可以看出不同区域在社会生活中存在哪方面的差异?
    2. (2) 造成(1)中差异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3. (3) 不同区域之间的联系与交流都有哪些方面?
  • 19. 下面四人的谈话,分别表示出区域之间哪些方面的联系。
    1. (1) “下个月我们艺术团要去新疆演出。”( )
    2. (2) “喂,陈老板吗?我们这里需要20吨山东苹果,请问什么时候到货?”( )
    3. (3) “喂,是北京王府井大饭店吗?我们有一个会议,我想预定一个房间。”( )
    4. (4) “今年上半年,我要到四川的一个贫困县去支教了。”( )
四、综合探究
  • 20. 下图为“某地区乡村聚落分布示意图”,据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此区域聚落分布形态及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 团块状   气候因素 B . 团块状   河流因素 C . 条带状   河流因素 D . 条带状   地形因素
    2. (2) 甲、乙、丙、丁四地最有可能发展成为城镇的是(    )
      A . B . C . D .
  • 21.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国传统村落是指民国以前建村,建筑环境、建筑风貌、村落选址未有大的变动,具有独特民俗民风,虽经历久远年代至今仍为人们服务的村落。传统村落不仅有美学价值,而且对完善新农村规划、提高城市建设水平都是有益借鉴。

    材料二: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我国皖南古村落,以西递、宏村为代表,保持了中国传统的古村落面貌,村庄背依青山,清流穿村而过,白墙黑瓦的古民居与秀美的田园风光融为一体,被誉为“桃花源里人家”。

    1. (1) 聚落是人们的聚居地,主要形式有乡村和城市,从景观特色看,皖南古村落属于。居住在乡村的人们一般从事的生产活动是
    2. (2) 乡村和城市聚落有较大的差异,下列属于城市景观的是(  ) 

      ①高楼林立,有许多商店、学校、医院②道路纵横、车辆很多③有农田、果树、池塘④人们主要从事工业、服务业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3. (3) 聚落分布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皖南古村落以为代表。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条件有(一点即可)。
    4. (4) 由于自然和社会的原因,一些特色鲜明的传统聚落正在逐渐减少,面对这种状况,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 . 保持原有的特色聚落,拒绝现代文明进入 B . 为了招揽游客,在传统聚落附近大兴土木,建设宾馆和饭店 C . 为了建经济开发区,拆掉古建筑群,用现代建筑取代那些已经破旧的聚落 D . 在保留原有特色的前提下修缮传统聚落
  • 22. 读“乡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示意图”,回答问题。 

       

    1. (1)   乡村和城市统称为
    2. (2)   乡村和城市所呈现的景观有较大差异,是由于的差异造成的。城市居民主要从事业、业等。
    3. (3)   简述乡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的主要原因。
  • 23. 读聚落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 (1) 聚落可分为两大类。
    2. (2) A,B,C三处聚落都属于聚落,三处聚落分布的共同特点是,原因是
    3. (3) A,B,C三处聚落最有可能优先发展为城市的是,理由是
    4. (4) 城市聚落形成后,乡村人口向城市迁移,你认为主要原因有哪些?
  • 24. (2017七上·常山月考) 读下边两幅社区图,回答问题

    1. (1) 写出图中聚落的类型:

      甲图、;乙图、;从图中获取的信息中,大致概述两大聚落存在的景观差异

    2. (2) 在甲图中,农业实验区位于学校的方向,火车站位于学校的方向。如果学校沿着公路到科技园区的图上距离大致是6厘米,则学校离科技园区的实地距离是米。
    3. (3) 乙图中的河流走向大致是方向,道路走向大致是方向,
    4. (4) 由于两个社区之间的差异,它们之间可以在哪些方面进行交流与合作,实现优势互补?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