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四川省达州市2022年中考历史真题试卷

更新时间:2023-04-23 浏览次数:73 类型:中考真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有13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
  • 1. (2022七上·兴仁期中)  2022年春晚舞台上亮相的三星堆文化典型器物青铜面具,让国人领略了中国古代青铜文明的夺目璀璨。迄今世界上出土的青铜器中最重的是(   )

    A . 四羊方尊 B . 利簋 C . 司母戊鼎 D . 青铜面具
  • 2. (2023·云南会考) 贞观年间,一高僧为求取佛经西行4年,游历了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终到达天竺。后来,他的弟子根据其口述的沿途山川风貌和社会习俗,编纂成书。此书是(    )
    A . 《大唐西域记》 B . 《资治通鉴》 C . 《西游记》 D . 《牡丹亭》
  • 3. 下列有关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状况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使纸张价格便宜 B . 南宋时期匠人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C . 宋代指南针的运用促进世界航海技术发展 D . 明朝出现“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 4. 中国共青团达州市委员会组织中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学生们在抗日战争纪念馆能够看到的相关内容有(   )
    A . 林则徐虎门销烟 B . 邓世昌黄海御敌 C . 聂士成收复新疆 D . 张自忠枣宜殉国
  • 5. 一战后,在巴黎和会上美英法等帝国主义国家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消息传到国内引发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运动。属于该运动的口号有(   )

    ①“外争主权,内除国贼”②“反对华北自治"

    ③“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④“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 6. 一名老兵在回忆录中写道,“在嘹亮的冲锋号角声中,我们登上总统府的顶楼……我换上了一面红旗。这时正是民国38年4月23日上午8时。”材料中的“总统府”是(   )
    A . 南京临时政府 B . 北洋军阀政府 C . 广州国民政府 D . 南京国民政府
  • 7. (2022九上·龙湖开学考) 新中国成立后很长一段时期,中国人多因公务出国。到20世纪80年代,中国出境旅游兴起,旅游目的地逐步由周边国家扩大到世界各地。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    )
    A . 改革开放政策的推动 B . 中日关系的稳定发展 C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D . “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
  • 8. 小李同学准备参加“喜迎二十大,争做好少年”系列活动中的“党史知识竞赛”,目前收集到以下资料,其中有误的是(   )
    A . 八七会议——找到了适合中国革命的“农村包围城市”道路 B .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C . 中共十二大——“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D . 中共十五大——将“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 9.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某作家的小说中讲述了15世纪前后的欧洲,出生于西班牙富商家庭的主人公加西亚,在一次远洋航海途中意外流落荒岛的故事。以下情节的真实性,值得怀疑的是(   )
    A . 加西亚受人文主义精神鼓舞热衷航海冒险 B . 加西亚曾多次仔细阅读过《独立宣言》 C . 加西亚和多数西欧人一样渴望黄金、白银 D . 加西亚始终相信地圆学说的正确性
  • 10. 学习历史要求史论结合。下表中的选项,史实与结论矛盾的是(   )

    选项

    史实

    结论

    A

    明治维新

    使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B

    《拿破仑法典》

    成为很多国家制定民法的参照蓝本

    C

    蒸汽机的发明

    加速了石油化学工业的产生

    D

    第二次工业革命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垄断组织

    A . A B . B C . C D . D
  • 11. (2023·云南会考)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下列有关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实践表述正确的是(    )
    A . 《资本论》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B . 巴黎公社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第一次成功实践 C . 十月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D . 陈独秀在中国第一次举起了马克思主义的旗帜
  • 12. 建构知识体系是历史学习的有效方法。九年级一班学生设计的知识卡片如下图所示,据此判断其探究的主题是(   )

    A . 美苏两极格局的出现 B .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C . 公平公正的国际新秩序形成 D .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 13. 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下面年代尺上标注的四个时间段,其中时间段与重大战役对应错误的是(   )

    A . 时间段①:凡尔登战役 B . 时间段②:台儿庄战役 C . 时间段③: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D . 时间段④:诺曼底登陆
二、材料分析题(第15题6分,第16题8分,共14分)
  • 14. 国家制度的确立不能照搬现成模式,只有根据自己的国情和时代需要,做出正确抉择的国家,才能赢得历史的青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用光荣革命的非暴力手段,建立了一种新的政治制度……新制度营造出一种宽松、自由和开放的环境。否则,就难以想象,英国社会如何能在18、19世纪和平地实现现代化。

    ——钱乘旦《世界现代化历程》

    材料二:1787年通过制宪会议制定的美国宪法.……开始了在一个大国里的大胆的政治试验。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施行,使中国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有了可靠的制度保障和宪法依据。

    ——选自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人民代表大会召开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 (1) 材料一中“新的政治制度”是什么?该制度依据的法律文献是?
    2. (2) 依据材料二和上图,归纳该宪法体现了哪项原则?
    3. (3) 结合下图和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三中“可敬的制度保障”是指什么政治制度?此外,党和国家还制定了两项基本政治制度,一项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另一项是什么制度?

    4. (4) 综合上述材料,结合国家制度建设的实际情况,你能得出怎样的认识?
  • 15. 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追求民族解放、国家富强,不断奋勇争先、救亡图存,直到1949年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征程,鼓舞了华夏儿女满怀信心、携手向前续写新华章、建功新时代、创造新辉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内忧外患的冲击】

    材料一:可惜道光、咸丰年间的人没有领受军事失败的教训,战后和战前完全一样,麻木不仁,妄自尊大。直到咸丰末年,英法联军攻进了北京,然后有少数人觉悟了,知道非学西洋不可。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甲午战败的震撼】

    材料二:甲午一战带来的屈辱越是沉重,国人对于日本自强成功的领会也就越为深刻。于是强敌变成了榜样……这一事实非常雄辩地为西学致强的实效作了证明。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民族沉沦的回应】

    材料三:这个国家的政府已经腐败透顶,只有革命才能提供救世良……1911年10月10日,汉口一家炸弹制造厂的意外爆炸,导致了附近帝国军队的兵变。尽管缺乏配合,革命运动仍迅速席卷全国。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改天换地的壮举】

    材料四: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1949年10月1日下午3点,毛泽东等国家领导人登上天安门城楼……乐队奏起了《义勇军进行曲》,54门札炮齐鸣28响。

    ——摘自教育部审定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

    1. (1) 材料一中的“少数人”有哪些代表人物?(列举一个即可)“学西洋”具体指什么运动?
    2. (2) 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甲午一战”失败后中国人追求“西学致强”是指哪-历史事件?
    3. (3) 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材料三中的“兵变"是什么事件?“革命运动仍迅速席卷全国”最后推翻的旧政权是?
    4. (4) 材料四中“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哪次会议有关?这次会议确定了党的中心工作是什么?材料中“礼炮齐鸣28响”有何寓意?
三、简答题(10分)
  • 16. 农业乃立国之本。“三农”问题不是中国所特有的,其他国家也有过类似经历。实现农业转型、农村进步、农民富裕,有利于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实行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国近代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但也留下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材料二:凡年满21岁,没有参加过叛乱,而且获得土地是以垦殖为目的的美国公民,只要交纳10美元登记费,就可以在美国西部得到一块不超过160英亩的土地,登记人连续耕种5年后,就可以成为这块土地的主人。

    ——摘自教育部审定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

    材料三:“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始终引领农村力量在社会变革中发挥重大作用。

    材料四:悠悠万事,吃饭为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种子是我国粮食安全的关键,只有用自己的手攥紧中国种子,才能端稳中国饭碗,才能实现粮食安全。

    ——摘自《人民日报》

    1. (1) 依据材料一,概括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影响。
    2. (2) 材料二选自于美国林肯政府1862年颁布的法律文献之一。请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此法律文献的名称。
    3. (3) 依据材料三非结合所学知识,指明图一事件发生在哪场战争时期?依据图二分析该法令实施后中国土地所有制有什么变化?图三反映了中国20世纪50年代的哪一历史事件?依据图四简析这一创举产生了怎样的历史意义?
    4. (4) 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20世纪70年代中国“饭碗问题”主要由哪位科学家解决的?
    5. (5)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实际,请写出你的感悟。
四、填空与列举题(每小题1分,共5分)
  • 17. 根据提示将以下内容补充完整:
    1. (1) 北京冬奥会火炬““飞扬”体现了中国传统哲学中“道法自然”的思想。这一思想属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学派。
    2. (2) 的发明解决了汽车、飞机的发动机问题,引发了交通运输业的一场变革。
    3. (3)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被英法联军付之一炬的皇家园林是
    4. (4) 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的不平等条约。
    5. (5) 2001年,中国为参与经济全球化而加入的国际组织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