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陕西省2023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全真模拟(四)化学试题

更新时间:2023-04-26 浏览次数:44 类型:中考模拟
一、单选题
  • 1. 物质的分类是指根据所研究对象的性质、特征等对其进行分类。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 空气 B . 河水 C . 黄金 D . 生铁
  • 2. 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下列物质不是由分子构成的是(   )
    A . 二氧化碳 B . 氯化钠 C . 氧气 D .
  • 3. 化学知识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正在使用的家用电器着火后要立即用水浇灭 B . 将水煮沸可以杀灭水中的细菌并降低水的硬度 C . 利用汽油的乳化作用可将衣服上的油污除去 D . 干冰用于贵重水果和水产品保鲜是因其密度大
  • 4. 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基础。以下操作正确的是(   )
    A . 点燃酒精灯 B . 稀释浓硫酸 C . 移走蒸发皿 D . 倾倒液体
  • 5. 证据推理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下列基于事实的推理错误的是(   )
    A . 铁制品和铜制品暴露在潮湿空气中易生锈,铝制品在相同环境下也易生锈 B . 酚酞溶液滴入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溶液中变红,滴入氢氧化钡溶液中也能变红 C . 碳酸钠加入稀盐酸、稀硫酸中有气泡生成,加入醋酸中也能有气泡生成 D . 木炭、硫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蜡烛在氧气中也能剧烈燃烧
  • 6. 化学符号是化学学科的语言。以下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2H2O表示2个水 B . Cu可以表示一个铜原子,也可以表示铜这种物质 C . O2-中的“2-”表示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D . 纯碱的化学式为NaHCO3
  • 7. 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下列相关实验设计或分析正确的是(   )

    实验目的

    A.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B.探究Fe、Cu、Zn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实验设计

    实验分析

    若锥形瓶中氧气有剩余,最终天平仍然保持平衡

    铁片和铜片表面均无变化

    实验目的

    C.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

    D.证明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

    实验设计

    实验分析

    热水的作用是为了隔绝白磷B处的氧气

    塑料瓶变瘪,说明CO2可与H2O反应生成H2CO3

    A . A B . B C . C D . D
  • 8. 实验室制取一氧化碳发生的化学反应是。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制取一氧化碳并还原氧化铁时(夹持装置已略去)。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是(   )

    ①实验开始时,应先滴加甲酸,再点燃酒精喷灯

    ②反应过程中a处黑色粉末逐渐变成红色

    ③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

    ④大气球可以用燃着的酒精灯替代

    A . 4个 B . 3个 C . 2个 D . 1个
  • 9. 为探究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确实发生了反应,化学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将氢氧化钠溶液全部注入甲瓶中,充分振荡后打开止水夹,乙瓶中X溶液倒流入甲瓶。下列有关该实验的分析错误的是(   )

    A . X可能是酸、碱或盐 B . 打开止水夹前,甲瓶中气压小于大气压 C . 实验结束后,甲瓶中最多有2种溶液 D . 实验结束后,甲瓶中溶液可能显酸性、碱性或中性
二、填空题
  • 10. 二十大后,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赴延安,瞻仰了延安革命纪念地,弘扬了延安精神。
    1. (1) 抗战时期,党中央号召全党全军开展了著名的“大生产运动”生产的小米养育了八路军将士。小米富含淀粉,淀粉属于有机营养素中的
    2. (2) 抗战期间,陕北的延长油田是当时中国唯一的油田。石油分馏是将石油中几种不同沸点的混合物分离的一种方法,此过程属于(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如今陕北的石油除做燃料外还是生产有机合成材料的原料,有机合成材料包括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和
    3. (3) 毛主席在延安的窑洞里用毛笔写下了许许多多指导中国革命的文件,这些文件能够保存至今不褪色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墨汁中的炭黑在常温下
  • 11. 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的“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发布了我国水环境质量发生转折性的变化,地级及以上城市黑溴水体基本得到消除,人民群众的饮用水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1. (1) 水环境质量发生转折性变化的重要原因是加强对水污染的防治。水的污染源有、农业污染和生活污染。
    2. (2) 处理城市黑臭水时常使用活性炭,活性炭的作用是
    3. (3) 水是最常见的溶剂,将下列物质加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____(填字母)。
      A . 石灰石 B . 酒精 C . 植物油
  • 12. 科学家为电动汽车开发了一种新型固态锂金属电池,该电池有望实现3分钟内充满电,并且可持续使用20年。电池中使用了金属锂、石墨等物质。如图为锂(Li)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和碳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

    1. (1) 锂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易失去1个电子,形成离子的符号是
    2. (2) 碳原子的质子数是,核外有个电子层。
    3. (3) 电池的电极材料使用了金属锂和石墨,是因为二者都具有的物理性质是
  • 13. 氯化钙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的溶解度数据如表。(不考虑结晶水合物)

    温度/℃

    0

    10

    20

    30

    40

    溶解度/g

    59.5

    65.0

    74.5

    100

    116

    1. (1) 在表中温度范围内,氯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是
    2. (2) 30℃时,氯化钙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最大值为
    3. (3) 20℃,取50g水进行如图操作:

      ②中溶液是(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若将②中溶液升温至40℃,至少应加入g氯化钙才能形成饱和溶液。

三、综合题
  • 14. 某工厂电镀车间的废液中含有硝酸亚铁、硝酸铜、硝酸银,回收贵重金属同时制取医药原料硝酸亚铁的简易流程如图所示。

    1. (1) 固体B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
    2. (2) 固体D的成分是
    3. (3) 步骤I中,加入的铁粉需“过量”,目的是
    4. (4) 下列有关该实验的分析中,错误的是____(填字母)。
      A . 滤液A为浅绿色 B . 固体B中有3种金属 C . 滤液C中的阳离子只有H+ D . 固体D的质量一定小于固体B的质量
  • 15. 《周礼·考工记》中记载:“练帛,以栏为灰,渥淳其帛,实诸泽器,淫之以,蜃,清其灰而盈之……。”,这是介绍了古代精练丝绸的步骤:I。丝绸放在草木灰水(主要成分是碳酸钾)中浸泡;II。将一定量蚌壳(主要成分为碳酸钙)高温煅烧后的蚌壳加入一起浸泡。
    1. (1) 古代漂洗丝帛过程中发生了多个化学反应,未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2. (2) 将蚌壳灰加入草木灰水中,溶液温度会(填“升高”或“降低”),并产生白色沉淀。请写出产生白色沉淀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6. 如图为实验室制取气体实验装置。

    1. (1) 标有数字①的仪器名称是:
    2. (2) 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并收集一瓶较纯净的氧气,可选择A~D中的装置组合是(填字母),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 (3) 小佳欲用E、F装置收集一瓶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导管的连接顺序应该是(填字母)。此过程利用了浓硫酸的性。

      A.a-b-c-d    B.a-b-d-c   C.b-a-c-d   D.b-a-d-c

  • 17.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做石灰水与稀盐酸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忘记滴加指示剂,因而无法判断反应进行的程度。于是他们对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成分进行了以下探究,请和他们一起完成实验报告。

    【提出问题】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有哪些物质?

    【做出猜想】

    猜想1:CaCl2

    猜想2:CaCl2、HCl

    猜想3:CaCl2、Ca(OH)2

    猜想4:CaCl2、Ca(OH)2、HCl

    1. (1) 【讨论表达】经过讨论,同学们得出猜想4不合理,理由是(用化学方程式解释)。为了探究剩余的哪种猜想成立,同学们又分别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进行了如下实验。
    2. (2) 【查阅资料】CaCl2溶液为中性。

      【进行实验】

      分组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甲组

      加入无色酚酞溶液

      乙组

      加入Na2CO3溶液

      无气泡生成,有白色沉淀产生

      丙组

      加入AgNO3溶液

      有白色沉淀产生

    3. (3) 【分析交流】甲组实验说明猜想3不成立。乙组实验说明溶液中溶质不含。丙组实验没有意义,原因是
    4. (4) 【得出结论】综合甲、乙组同学的实验,可得出猜想成立。
    5. (5) 【反思评价】

      ①丁组同学认为,只需测定溶液的酸碱度即可得出实验结论。实验室常用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②在探究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时,既要考虑生成物,还要考虑反应物的用量。

四、计算题
  • 18. 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后的剩余固体中含有铜、木炭粉和氧化铜。为测定其中氧化铜的质量,并测定某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小罗同学取固体样品10.0g,逐滴加入该稀硫酸并微热,充分反应后,用去稀硫酸20.0g,过滤、干燥后得滤渣8.4g。
    1. (1) 氧化铜的质量为g。
    2. (2) 计算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