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2023年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更新时间:2023-05-06 浏览次数:35 类型:中考模拟
一、单选题
  • 1. 物质世界是在不断变化的。下列过程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 浇水成冰 B . 火箭发射 C . 纸剪窗花 D . 风力发电
  • 2. 保护人类环境,营造绿色家园。下列做法中,不利于环境保护的是(   )
    A . 植树造林,增加绿化面积 B . 垃圾分类,利于资源回收 C . 燃放烟花,增加节日气氛 D . 布袋购物,减少白色污染
  • 3. “珍爱生命,关注健康”。从健康角度考虑,下列观点中,合理的是(   )
    A . 霉变大米洗净后可以放心食用 B . 常常通过喝碳酸饮料替代饮水 C . 过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对身体无害 D . 远离烟草,拒绝毒品,珍爱生命
  • 4. 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实验探究的基础和保证。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说法或做法中,不合理的是(   )
    A . 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注入盛水的烧杯中 B . 在加热或点燃氢气实验前,应先检验氢气的纯度 C . 将pH试纸直接投入试剂瓶中的溶液里测量其酸碱度 D . 加热试管内的液体时,将试管口朝向没有人的方向
  • 5. 硒被医药界和营养学界尊称为“生命的火种”,享有“长寿元素”、“抗癌之王”、“心脏守护神”、“天然解毒剂”等美誉。如图,甲是硒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乙是硒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下列相关说法中,不合理的是(   )

    A . 硒原子的原子核内有34个质子 B . 硒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C . 硒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8.96 D . 硒元素是一种非金属元素
  • 6. 化学观念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利用水灭火是因为水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 . 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是通过其三态变化实现的 C . 通过控制燃烧发生的条件可以有效防火、灭火 D . 常见的金属材料大多数不是组成单一的纯金属
  • 7. 化学与工农业生产、百姓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中,合理的是(   )
    A . 煤炉旁放一盆水可有效预防煤气中毒 B . 用过滤的方法可以将硬水转化为软水 C . 农业上用铁桶配制农用杀菌剂波尔多液 D . 工业上用熟石灰处理含酸量超标的污水
  • 8. (2022·汉阳模拟) 如图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该图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反应前后,溶液的pH不变 B . 向反应后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呈红色 C . 该图表示氢氧化钠和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D . 该反应实质是Na+和Cl-结合生成NaCl
  • 9. 太空舱里的宇航员呼吸的氧气是依靠氧气发生器供应的,氧气发生器的原理是通过电解水得到氧气和氢气,氧气可以供宇航员呼吸,而氢气还可以作为燃料。下列说法中,不合理的是(   )
    A . 水和氧气中氧元素的化合价均为2价 B . 电解水得到氧气和氢气属于分解反应 C . 电解水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 D . 电解水反应前后元素及原子的种类不变
  • 10. 性质决定用途。下列叙述中,不合理的是(   )
    A . 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去除水或空气中的颜色和气味 B . 利用干冰升华吸热来人工降雨、食物储运 C . 利用沸点不同可将空气中各成分分离 D . 利用汽油的乳化作用可以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 11. 建构模型是化学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下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甲、乙、丙、丁分别代表图中对应的四种物质),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该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B . 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 C . 甲、乙、丙三种物质均为氧化物 D . 参加反应的甲和反应生成的丁质量比为7:8
二、多选题
  • 12. 已知某无色溶液X是NaOH溶液和Ca(OH)2溶液两者之一,又知甲、乙、丙三种试剂分别是稀盐酸、Cu(NO32溶液、Na2CO3溶液三种溶液中的各一种。取三等份无色溶液X,分别向其中加入适量的甲、乙、丙三种试剂,产生的现象如下表所示。则依据实验现象做出的下列推断中,合理的是(   )

    加入的物质

    实验现象

    蓝色沉淀

    无明显现象

    白色沉淀

    A . X一定是Ca(OH)2溶液 B . 甲一定是Cu(NO32溶液 C . 乙一定是Cu(NO32溶液 D . 丙一定是Na2CO3溶液
  • 13. 为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所采用的相应除杂质方案中,合理的是(   )

    选项

    物质

    杂质

    除杂质方案

    A

    H2

    CO

    通过足量灼热的Fe2O3固体

    B

    氯化钾固体

    二氧化锰

    加入足量的水溶解,过滤,蒸发

    C

    NaOH溶液

    Ca(OH)2 

    加入适量Na2CO3溶液,过滤

    D

    H2SO4溶液

    CuSO4

    加入适量NaOH溶液,过滤

    A . A B . B C . C D . D
  • 14. 实验室中有一定质量的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现按下图所示进行实验,出现的现象如图中所述。

    通过分析图中信息进行判断,下列说法中,合理的是(   )

    A . 滤液中一定含有Zn2+ B . 现象X为产生白色沉淀 C . 滤渣中含有单质银、单质铜和单质锌 D . 滤渣的质量一定大于ag
  • 15. 取10g氧化铁与氧化镁的混合物样品放于烧杯中,向其中加入200g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静置。一定温度下,在烧杯中得到不饱和溶液。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反应后所得溶液为浅绿色 B . 该混合物样品中含金属元素的质量为6.8g C . 反应生成水的质量为3.6g D . 该混合物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为80%
三、填空题
  • 16. 按要求从二氧化碳、氧化钙、硝酸镁、甲烷、氯化银、氢氧化铜中选择合适的物质,将其化学式填写在下列横线上。
    1. (1) ①一种可燃烧的气体

      ②一种金属氧化物

      ③一种难溶于水的碱

      ④一种易溶于水的盐

    2. (2) 2021年,我国科学家在实验室中首次以二氧化碳、氢气为原料,通过多步反应制得淀粉【化学式为(C6H10O5)n】,实现了从二氧化碳到淀粉分子的人工合成。

      ①通过化学和生物催化棋块体系,实现人工合成淀粉,对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影响是(填“增加”“减少”“不影响”之一)。

      ②大自然中的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合成为葡萄糖,此过程中,光能转变为能。

      ③淀粉是粮食最主要的成分,也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在淀粉中,所含元素质量分数最大的是元素(填元素名称)。欲检验某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下列试剂中,最宜选用的是(填选项序号之一)。

      A.石蕊试液        B.碳酸钠溶液        C.稀盐酸        D.碘水

      ④食物中的淀粉在人体内不能直接被吸收利用,而是在淀粉酶和水的作用下转化为葡萄糖(化学式为C6H12O6)并溶解在血液里,提供营养和能量。葡萄糖属于(填“无机物”“有机物”“氧化物”之一)。在葡萄糖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之比为(填最简整数比)。

  • 17. 三星堆遗址考古成果展现了文化交流、文明交汇的魅力,为世界文明发展史的研究提供了生动例证。三星堆遗址博物馆是中国现代化的专题性遗址博物馆,青铜馆陈列有青铜器群中的国宝级文物“青铜立人像”和“纵目面具”等。

    1. (1) ①青铜是人类最早使用的合金,它的主要成分是铜和锡。青铜属于(填“无机非金属材料”“有机合成材料”“金属材料”“复合材料”之一)。

      ②锡是我国古代“五金”之一,其金属活动性顺序位于铁和铜之间,在化合物中化合价一般为+2价。锡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明代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曾记载一种炼锡方法,相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可表示为: , 其中X的化学式为,该反应属于反应(填“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之一)。

    2. (2) 海水中除了蕴含大量的钠元素和镁元素外,还含有大量的钾元素。KCl和KNO3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试回答下列问题:

      ①t1℃时,KNO3的溶解度KCl的溶解度(填“大于”“小于”“等于”之一)。

      ②t1℃时,向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加入25gKNO3固体,充分溶解,得到该温度时KNO3(填“饱和”“不饱和”之一)溶液,此时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精确至0.1%)。

      ③t1℃时,将相同质量的KCl和KNO3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水分不蒸发),此时所得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比较为(填“前者大”“后者大”“相等”之一)。

四、综合题
  • 18. 下图所示为实验室中常见气体制备、净化、干燥、收集和进行实验探究的部分仪器(组装实验装置时,可重复选择仪器),某化学小组的同学利用其进行下列化学实验。

    试回答下列问题:

    1. (1) 以过氧化氢溶液为原料(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在实验室中制备并收集干燥、纯净的氧气。按照要求设计实验装置,连接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进行实验。

      ①所选仪器的连接顺序为(从左到右填写仪器序号字母)。

      ②上述方法制氧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③通过实验探究氧气的化学性质时发现:木炭在氧气中比空气中燃烧更剧烈,由此可知促进可燃物燃烧的一种方法是

    2. (2) 化学小组的同学用制备的氧气对纤维素试样的组成进行分析探究实验(资料显示纤维素只含C、H、O三种元素)。所选仪器“B→A1→D→A2→C→碱石灰干燥管”的顺序连接(A1、A2为浓硫酸洗气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然后进行实验。纤维素试样在充足氧气中充分燃烧,观察现象,收集有关实验数据。(假设发生的化学反应都充分反应)

      ①在该装置中,洗气瓶A的作用是

      ②在该装置中,洗气瓶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Wg该纤维素试样充分燃烧后,测得仪器A2的质量增加ag,仪器C的质量增加bg,则该纤维素试样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结果用代数式表示),Wg该纤维素试样中含氧元素的质量为g(结果用代数式表示)。

  • 19. 实验室中有两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已知是碳酸钠溶液和硫酸钠溶液中的各一种,小雪和小童同学想用化学方法确定各是哪种溶液,并进行了实验探究。
    1. (1) ①小雪各取两种无色溶液少许,分别加入A、B两支试管中,分别向两支试管中的溶液里滴加无色酚酞试液,观察到A试管中的液体变红,B试管中无明显现象。则可判断A试管中加入的是溶液(填化学式)。

      ②小童从下列四种试剂中选取了一种试剂,进行鉴别实验,根据明显现象也成功鉴别了上述两种无色溶液。则小童所选的这种试剂是(填选项序号之一)。

      A.Ba(NO3)2溶液   B.稀盐酸   C.K2SO4溶液   D.CaCO3固体

    2. (2) 化学小组的同学欲探究某固体混合物A的成分,已知A中可能含有(NH4)2SO4、K2CO3、BaCl2、Na2SO4四种物质中的两种或多种,如图所示进行探究实验,出现的现象如图中所述。(设过程中所有发生的反应都恰好完全反应)

      试根据实验过程和和图示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推理,回答下列问题:

      ①无色气体B的化学式为,白色沉淀G的化学式为

      ②无色滤液D中一定大量存在的阳离子为

      ③写出步骤Ⅱ中一定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④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判断,在固体混合物A里,上述四种物质中,还不能确定存在的物质是(填化学式)。得此结论的理由是

  • 20. 海水中含有大量的氯化钠,从海水中得到的食盐,不仅是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品,更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1. (1) 目前从海水中提取食盐的方法主要为“盐田法”,主要生产流程如下图所示:

      ①在蒸发池中促进水蒸发,主要是利用了。(填选项序号之一)

      A.太阳能        B.潮汐能        C.地热能        D.化学能

      ②上述流程中得到的卤水是该温度下氯化钠的溶液(填“饱和”“不饱和”之一)。

      ②海水“晒盐”得到的粗盐,往往含有可溶性杂质和不溶性杂质(如泥沙)等,可以对其进行分离和提纯,得到精盐。

      I、除去粗盐中不溶性杂质的步骤有:溶解、、蒸发结晶。

      Ⅱ、除去难溶性杂质后的食盐水中还含有MgCl2、CaCl2、Na2SO4等杂质,可向食盐水中加入下列三种过量试剂,将杂质转化为沉淀。所加试剂顺序依次可以是。(填选项序号之一)

      A.Na2CO3、NaOH、BaCl2

      B.BaCl2、Na2CO3、NaOH

      C.NaOH、Na2CO3、BaCl2

      III、过滤去除沉淀后,再加入适量的盐酸,将溶液的pH调为(填数字),得到精盐水。

    2. (2) 用精盐水制得的纯碱(Na2CO3)样品中往往含有少量氯化钠。化学小组的同学取22g纯碱样品,将其全部放入一洁净的烧杯中,然后加100g水,搅拌,使固体完全溶解,配制成不饱和溶液。再向烧杯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反应过程中产生气体的质量与所滴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曲线如下图所示,试回答:

      ①该纯碱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为g(计算结果精确至0.1g)。

      ②当滴入稀盐酸73g时(即图中A点),烧杯中溶液里存在的酸根阴离子是(填离子符号)。

      ③当滴入稀盐酸146g时(即图中B点)恰好完全反应,试通过计算,求此时所得不饱和溶液的质量(计算结果精确至0.1g)。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