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黑龙江省大庆市肇州县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第...

更新时间:2023-04-17 浏览次数:35 类型:月考试卷
一、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共 24分)
  • 1. 根据拼音写汉字,要求规范、工整、美观。

    中华民族创造了无与伦比的灿烂文化,“和”“合”正是其中精(suǐ)。和合文化在历史上能融南北、融中外、融古今,传承千年,绵延不绝,在今天依然有诸多启示和借鉴。千百年来,和合文化在台州大地历久(mí)新,融入思想、行为和日常生活之中,成为滋养这片土地的无形力量。

  • 2.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 (jì)    怂(sǒnɡ)恿       (wǎn)发   (zhān)轻怕重 B . (suī)   倔强(jiànɡ )      狡(xiá)   相形见(zhuō) C . 染(rú)    对(zhì)         繁(yǎn)   (kuài)炙人口 D . (miào)  悍(piāo)        星宿(xiù)   (ɡè)尽职守
  • 3.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为切实做好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衔接工作,我们将以气冲斗牛的志向不断行进。 B . 治理雾霾,政府目前当务之急是迅速采取节能减排措施,引导公众养成低碳的生活习惯。 C . 开车去桃花岛,沿途风景络绎不绝 , 心里的阴霾随之烟消云散。 D . “天问一号”登陆火星的喜讯传来,首都万人空巷 , 人们兴高采烈走上街头,在广场举行游行庆祝。
  • 4. 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2022年北京冬奥会志愿者招募启动后,报名人数持续增长,报名者大多数是以北京市在校大学生为主。 B . 由于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全国学生熟悉并适应了“网课”这种居家学习的全新模式。 C . 为回馈广大顾客的厚爱,本店打折销售部分特价商品,具体详情敬请进店咨询。 D . 最近的一项社会调查显示,大多数网络游戏都带有暴力情节等不健康内容,这无疑会严重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 5. 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 古代文人常用字、号(谥号)、籍贯、官职等命名著作,如《稼轩长短句》《柳河东集》《杜工部集》分别用了字、籍贯、官职来命名。 B .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是“四书”之一。 C . 《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写的一部纪传体通史,记录了战国至五代的史事。 D . “社”是土地神,“稷”是谷神,古代文化中,常用“社稷”作为国家的代称。这样的代称还有很多,如:“桑梓”代指家乡,“庙堂”代指朝廷,“汗青”代指史册。
  • 6. 按课文原文填空。
    1. (1) ,娇儿恶卧踏里裂。(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 (2) 此中有真意,。(陶渊明《饮酒》其五)
    3. (3) 关关雎鸠,。(《诗经·关雎》)
    4. (4) ,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5. (5) 《行路难(其一)》中运用典故表达了诗人渴望得到重用、成就功名的愿望的句子是:
    6. (6) 《天净沙·秋思》点明主旨的句子是
  • 7. 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上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花也有睡眠现象。花的种类不同,①。蒲公英在入睡时,所有的花瓣都向上竖起来闭合,看上去好像一个黄色的鸡毛帚。胡萝卜的花,则垂下来,像正在打瞌睡的小老头。更有趣的是,有些植物的花白天睡觉,②。如晚香玉的花,不但在晚上盛开,而且格外芳香,以此引诱夜间活动的蛾子来替它传授花粉。

  • 8. 口语交际。

    为纪念五四运动一百周年,学校拟组织一次以“激扬青春”为主题的远足活动。学校拟邀请校外辅导员王老师参加本次活动,下面是××同学预约王老师的电话内容,其中不得体的两处是(   )和(   )。(只填序号)

    王老师,您好!我是××学校学生××,为纪念“五四”运动一百周年,学校准备组织一次以“激扬青春”为主题的远足活动,邀请您①务必参加。学校②安排我和您联系,我将到③寒舍拜访,请您对我们的工作④进行指导 , 您看什么时间方便。

二、 阅读理解与分析(共46分)
  • 9. 【古诗阅读】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 (1)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这首诗以绘景取胜,想象瑰丽,景象雄浑壮阔,整体意境高远,风格雄健。 B . 首联点题,写诗人乘舟来到遥远的荆门外,将到楚地游览,叙述中交代地点和事由。 C . 颈联以静观的视角,描摹江上昼夜美景,展现诗人喜悦开朗的心境,洋溢着青春的活力。 D . 尾联不仅将“故乡水”拟人化,还用“怜”“送”二字表达诗人和故乡彼此的情意,直接抒发了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
    2. (2) 以本诗颔联为例,任选几个角度,具体说说该角度对你品味这首诗的帮助。(从对仗、炼字、写作手法、情感等角度谈皆可。)
  • 10. 【古文阅读】

    【甲】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乙】仲淹少有大志,于富贵、贫贱、毁誉、欢戚,无一动其心,而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每感激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一时士大夫矫厉尚风节,自仲淹创之。

    性至孝,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能自充。而好施予置义庄里中以赡族人。守杭之日,子弟知其有退志,乘间请治第洛阳,树园圃,为逸老地。仲淹曰:“人苟有道义之乐,形骸可外,况居室乎!吾今年逾六十生且无几乃谋治第树园圃顾何待而居乎!吾之所患在位高而艰退,不患退而无居也……”

    及卒,谥文正。既葬,帝亲书其碑曰“褒贤之碑”。仲淹为政主忠厚,所至有恩。其卒也,羌酋数百人哭之如父,斋三日而去。

    (节选自《续资治通鉴·宋纪》)

    1. (1) 下列句子中划分节奏正确的是(      )
      A . 吾今年逾六十/生且无几/乃谋治第树园圃/顾何待而居乎 B . 吾今年逾六十生/且无几/乃谋治第树园圃/顾何待而居乎 C . 吾今年逾六十/生且无几乃/谋治第树园圃顾/何待而居乎 D . 吾今年逾六十/生且无几乃谋/治第树园圃/顾何待而居乎
    2. (2) 请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至若春和明         景:     

      异二者之为         或:

      而慨有志于天下     然:  

      吾之所在位高而艰退 患:

    3. (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予尝求古仁人心   自仲淹创之   B . 物喜   母在时方贫 C . 富贵、贫贱、毁誉、欢戚  行者休 D . 斋三日去     年又最高
    4. (4)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①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②非宾客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能自充。

    5. (5) 结合【甲】【乙】文的内容,说说范仲淹是怎样践行他的“仁人之心”的。
  • 11. 阅读下面非连续性文本,完成各题。

    【材料一】

    “中国天眼”,即500来口径球面射电塑远镜(FAST)。FAST首席科学家李菂介绍说,该装置是目前世界上最大、最灵敏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它的观测能力是德国波恩100米望远镜的10倍,是美国阿雷西博300米望选镜的2.25倍。它的设计目标,是要把覆益30个足球场大的信号聚集在一颗小药丸大小的空间里,否则就难以监听到宇宙中微弱的射电信号。这个“小药丸”就是馈源,放在馈源舱内一类似一个收集卫星信号的喇叭式装置,称得上是世界最精贵的接收器。与世界上最先进的望远镜相比,天眼的综合观测能力提高了大约10倍,将在未来10到20年保持世界领先地位,为我国天文学跻身世界一流创造了条件。

    【材料二】

    天眼是我国科学道路上的一个里程碑。天眼的功能、探究成果打开了人类天文学的新征程。2021年3月开始,中国天眼向全世界科学家征集观测权利的申请,以全开放式的方式促进人类科学多维度研究,为人类文明做出中国人、中国梦的敞开式和包容性贡献。这标志着中国智慧与世界全人类智慧融合汇聚,将在不久的未来打开一片探索宇宙奥秘的新天地。

    【材料三】

    截至2021年5月,“中国天眼”已发现脉冲星逾370颗,根据预测,5年后,“中国天眼”观测到的脉冲星有望达到1000颗,脉冲星就是旋转的中子星,因不断地发出电磁脉冲信号而得名。从脉冲星中遴选出脉冲信号稳定的毫秒脉冲星,将来有望应用于星际导航,FAST是世界上最强大的脉冲星搜寻利器,除了发现脉冲星,FAST在很多领城都具备超强“发现力”,它可以验证很多科学规律,在引力理论、星系演化、恒星、行星乃至物质和生命的起源等方面,都具备突破的潜力,它的使命还包括高效率地开展对地外生命的探索,寻找“外星人”是否存在的答案。

    1. (1) 下列表述与材料不相符的一项是(    )
      A . 中国天眼是目前世界上最大、最灵敏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它的建成使用,将让我国天文学在未来10到20年保持世界领先地位。 B . 中国天眼的启用是我国射电天文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C . 中国天眼是世界上最强大的脉冲星搜寻利器,截至2021年5月,中国天眼已发现脉冲星超过370颗。 D . 正因为卓越的综合性能,中国天眼对于天文观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2. (2) 材料一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3. (3) 材料三中的加点词能否删掉?请说明理由。

         根据预测,5年后,“中国天眼”观测到的脉冲星有望达到1000颗。

  • 12. 阅读下面议论性文本,回答问题。

    用文学作品激发心灵的正能量

    高闰清

    ①古往今来,文学一直被认为是一种“人学”,可以揭示人类的生存状况,叩问人生的意义价值,憧憬人类美好的未来。阅读好的文学作品,能够给读者带来心灵的震撼,思想的洗涤和精神的愉悦。正如高尔基所言:“文学可以帮助人了解他自己;提高人的信心,激发他追求真理的要求;在灵魂中唤起羞耻、愤怒和英勇,和卑俗作斗争,并想尽办法使人变得高尚有力,使他们能够以神圣的美的精神鼓舞自己的生活。”在现代快节奏和高压力的生活下,倘若静下心来,欣赏一篇好散文,就会享受到惬意之美;朗诵一首好诗歌,就会领略到意境之深远;阅读一部好小说,可以体会到情节之感人、知识之丰富、思想之深刻。从阅读中可以获得全面的知识,可以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启迪人生,培养自立、合作、勇敢、乐观、进取等积极的心理品质,发挥出自己心灵的正能量。

    ②阅读文学作品可以充分愉悦个体精神。鲁迅曾说:“由纯文学上言之,皆在使观听之人,为之兴感怡悦。”即阅读文学作品本身就是一种享受,可以让读者获得精神上的愉悦与丰硕。文学话语具有蕴藉属性,无论是栩栩如生的文学形象本身,还是属于操作层面的文本,都具有多重解读的可能性。优秀的文学作品,通过细致的描述与动人的讲述,让昔日文学的旧面孔顿时变得和蔼可亲,唤醒人们已然枯萎的内心感受,让读者沉迷其中,流连忘返,获得精神的愉悦和心理的舒展。其实,享受到精神的愉悦并非难事,阅读任何一部经典的文学作品,到动情之处,或怦然心动,或潸然泪下;到“山重水复”之处,遇“柳暗花明”之感。

    ③文学作品能够更加坚定意志。从“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屈原,到“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的韩愈,从“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到“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等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通过其文学作品中的呐喊和宣言,形象跃然纸上,无不体现了人性坚强的一面……其实,诸多文学作品里的人物,像保尔柯察金、鲁宾逊、觉慧、觉民等等,都在用自己的一举一动鼓励着读者去积极适应新环境,增强心灵的力量。

    ④文学作品可以提升心理的平衡感。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做人游刃有余、潇洒自在,当属“从心所欲不逾矩”者。然而,生活的规范像是一条绳索,时刻在束缚着思想的自由,让心灵不能自由呼吸,进而失去应有的心理平衡。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说过:“和书籍生活在一起,永远不会叹息。”文学作品如一座人生的灯塔,可以照亮人生,拨开心灵的迷雾,引导前行。

    ⑤在文学作品中,不乏追求个性自由、勇敢冒险、艰苦创业的人物形象,他们身上所蕴含的积极进取的精神,正是每个人内心深处的知音,让读者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正如凯瑟琳所说“我爱它(小说),并不是因为它包装得好,而是因为主人翁比我更像我自己。”深思熟虑后会发现:将自身内在的感觉、自我意识以及外部评价等加以综合,就可以回答“我是谁”这个最简单而又最复杂的问题,进而找到心理的最佳平衡点。

    ⑥文学作品可以塑造对生命的崇尚与热爱。每个人都渴望在自己的生命历程中享受自由与快乐,实现自我的超越。一部好的文学作品犹如一汪清泉,能净化人的心灵,体现出对生命的尊重与欣赏,让读者从或恶或善的人物形象身上区分美与丑、好与坏、真与假,从或悲或喜,或成或败的命运中感悟人生要义,进而激发出对生命的敬意

    ⑦一位大家曾说过,经典文学作品要“讲出一些永恒的东西,不局限于这个时代”。唐代的华美诗章、宋代的婉转词作、明清的瑰丽小说,至今仍是社会文化的宝贵财富和社会生活的必然需求。文学无国界,只要能给人以深刻启迪的,让人们能够在黑暗中找到光明的作品,都应该学会欣赏。希望文学作品不断地给读者带来一股心灵的正能量,让他们的心灵始终沐浴着缕缕阳光。

    1. (1) 选文第①段中引用高尔基的话,有什么作用?
    2. (2) 第⑥段画线部分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 (3) 结合文段内容,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

      我爱它(小说),并不是因为它包装得好,而是因为主人翁比我更像我自己。

    4. (4) 仔细阅读文章第③段,请简要分析本段的论证思路。
  • 13. 阅读下面文学类文本,完成各题。

    怒放的白菊花

    许昭兰

    ①她不顾劝阻,只身前往碗底村。早上七点出发,坐两小时动车,转三小时汽车,再走个把小时山路,才到碗底村。碗底村原名是什么已无人记得。村民们只知道,村子很小,指甲盖大的地方,四周缠着山,犹如扒光米饭照见的粗陋碗底。

    ②她后来直接寻到村学校。校长正在给孩子们上课,讲“刻舟求剑”的故事。她站在窗外认真听,眉毛一挑,心想如果是她把剑弄丢了,她会直接跳下河,找剑去。

    ③校长上完课,正准备打口水喝,一眼瞥见教室外头杵着个人,满头银发被风撩拨着,仿佛风中怒放的白菊花。校长问:“您找谁?”她笑着说:“我找你。”校长愣住。她又说:“我想来这里当老师。从前我就是老师,教语文,虽然退休了,但教孩子没问题的。”说着,她从包里掏出教师证和六七张优秀教师奖状。

    ④校长看看奖状,省优秀教师,日期却是十几年前。校长很为难:“阿姨,您今年多大?”她回说:“六十三。”校长又说:“阿姨,您这岁数该是享福的时候,咋巴巴来受这份苦?”她眨巴着眼说:“人总得有追求不是?”校长将她安置在学校宿舍,想着回头再好好地劝她。

    ⑤她把包搁床上,四周打量。这宿舍简单,一桌一床一木架,木架上搁着搪瓷脸盆。她掏出手机:“喂,儿子,我到了……不累不累,你老妈身子骨硬朗着呢……挺好的,校长人不错,还给我找了间宿舍歇腿……你忙你的,挂了哈。”

    ⑥孩子放学,日头也放了学,校长张罗着弄了三样菜,白的绿的红的颜色很丰富,一盘野菜,一碗白萝卜丝汤,一盘红萝卜炒肉。那肉丝仿佛女孩子的心事,在萝卜堆里遮遮掩掩。她吃得很香,吧唧吧唧,校长却羞愧得脸通红。

    饭后,校长又苦心地劝起她来:“这里冬天冷得钻心,夏天蚊虫乌泱泱的,少吃短穿,苦着嘞。”可她纹丝不动,倔得像根拧不动的钢筋。校长没辙了,心里却松动了,这学校就他一人,兼着语文、数学、美术、音乐,兼着老师、校长。他几次想走,又几次把自己骂醒,孩子们纯真的笑脸,折弯了他的翅膀。

    ⑧校长宿舍隔壁,就是她的宿舍,中间隔着一堵木板墙。睡前她在隔壁讲电话,声音飘入校长耳里:“儿子,校长同意我留下了……哈哈哈,我也觉得太好了……那是,你妈没有办不成的事。……放心,我会照顾好自个儿,你也是。晚安。”

    ⑨她似快乐的金箍棒,把孩子们的欢乐搅动起来,校长常常听见孩子们一浪一浪的笑声。校长想象着她上课眉飞色舞、声情并茂的样子,也哧哧地笑了。她可真快乐呀,花甲的外表下,铁定是一颗18岁的心。

    ⑩她还有个百宝箱,里面码着五颜六色的线、长长短短的针。她把校长衣服上的口子、孩子裤子上的破洞,改造成鲜红的爱心刺绣或五彩线编织的蜘蛛网。村民们瞅见了,纷纷踏上门来,于是她有了更多工程,衣服、被单、鞋子……白天她在教室里授课,晚上她在灯下拿着针线变魔术,用绚丽填补一个个破洞。

    ⑪每晚校长都能听见她跟儿子讲电话,家长里短,芝麻绿豆,絮絮叨叨。校长挺有感触的,给母亲的电话也勤了些。

    ⑫她一待就是两年,每学期期末最后离校,开学最早到校。她像勤恳的老牛,耕耘这块贫瘠的土壤,结出智慧的果实。她精气神一直很好,但再好,也是老人,终于有一天,她像一片被风扯落的树叶,倒在讲台上。

    ⑬校长急匆匆地将她送进镇医院。她挂着点滴,人还在昏迷,脸上的神采被霜打成灰暗色。校长慌了神,想起她的儿子,忙从她身上掏出手机,轻易找到她儿子的号码,把电话拨过去。嘟——“您拨打的电话暂时无人接听,请稍后再拨……”校长每隔五分钟打一次,连续打了三次,依旧无人接听,校长心里七上八下的。

    ⑭第四次,校长正准备再打时,眼睛却像蚊子一样,咬住手机屏保图中那年轻人的脸。那年轻人很精神,根根竖起的头发也透着韧劲儿。校长觉得这人好眼熟,眯着眼想,突然一个名字在脑海里炸开来,他想起那名字的主人六年前来到碗底村任支书,修路搞农业,带着村民们从泥泞里一步一步走出来。这所学校,就是他一手筹划起来的。

    ⑮校长再看看病床上的她,满头银发无神地耷拉在耳旁,校长的鼻子里如同灌了浆,眼泪直淌。他清楚地记得,三年前,那个年轻人在去县城为村民们购置种子的路上,出了车祸,一位老太太趴在了无生气的躯体上,哭得撕心裂肺,那老太太有着满头的乌发。

    1. (1) 第⑦段划线句中加点的两处“苦”的具体内涵是否一样?请简要分析。
    2. (2) 文章多次写到母亲和儿子通电话的情节有何用意? 
    3. (3) 请联系全文说说文章标题“怒放的白菊花”的丰富意蕴。
    4. (4) 下列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开篇介绍碗底村的地理环境,“犹如扒光米饭照见的粗陋碗底”既交代了碗底村名字由来,也暗示了此地的生活状况。 B . 可她纹丝不动,倔得像根拧不动的钢筋”,运用比喻手法,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她”倔强的性格和一定要留下来的决心。 C . 作者在塑造儿子这一形象时主要采用间接描写,刻画了一个充满韧劲儿、着力改善民生、一心为百姓办实事的年轻村干部形象。 D . 文中老太太每晚给儿子打电话汇报自己的生活工作情况,是为了让校长留下她。
三、作文(50 分)
  • 14. 请结合自己的见闻和感受,以“ , 是一种幸福”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将文题补充完整,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②语言规范,不要使用网络用语,不得抄袭试卷上的阅读材料;③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不得套作、抄袭;④书写规范,卷面整洁。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