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统编版(五四学制) /九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12 词四首 /渔家傲·秋思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12 词四...

更新时间:2023-04-09 浏览次数:19 类型:同步测试
一、部编版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12 词四首  练习
  • 1. 下面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
    A . 塞外(sài)     千嶂(zhànɡ)    麾下炙(huī) B . 羌管(qiāng)    的卢(dì)       燕然未勒(yān) C . 不寐(mèi)    弦惊(xuán)      锦帽貂裘(qiú) D . 了却(liǎo)    擎苍(qínɡ)      俗子胸襟(jīn)
  • 2. 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 . 老夫聊发少年狂(姑且,暂且) B . 了却君王天下事(了结,完成) C . 燕然未勒归无计(刻石记功) D . 身不得,男儿列(排列)
  • 3. 下面诵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B .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C .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D .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 4. 【新独家原创】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 词牌名是词的曲调的名称,决定着词的格式与音律,与词的内容一般没有关系。 B . 范仲淹、苏轼都是北宋文学家,均在“唐宋八大家”之列;苏轼、辛弃疾都是宋代豪放派词人。 C . 秋瑾,别署鉴湖女侠,中国民主革命烈士,曾写下“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豪迈诗句。 D . 《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的“江城子”是词牌名。词中使用典故,表达了作者苏轼希望报效国家的爱国热情。
  • 5. 阅读秋瑾的《满江红》,完成各题。
    1. (1)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 . “八年风味徒思浙”,表达了词人的思乡之情,反映出她四处飘荡的艰辛和对个人家庭稳定生活的向往。 B . “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表明作者素有的济世情怀。“因人常热”,主要指对封建专制的痛恨,对民生疾苦的同情。 C . “俗子胸襟谁识我”中的“俗子”,从语境来看当指词人的丈夫;从广义上理解,也可泛指世俗之人。 D . “英雄末路当磨折”,是讲英雄的末路自然是磨难重重,反映出作者对今后求索的艰险早有思想准备。
    2. (2) 下列对这首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 . “秋容如拭”,是写秋天的景色仿佛擦拭过一般明净,但这明丽的秋景却不能抹去词人的国难心愁,乐景反增悲哀。 B .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三字短句斩截有力,通过身与心的对比与反衬,写出了词人不是男儿胜似男儿的豪迈气概。 C . “青衫湿”指因悲叹无知音而落泪。此处为用典,语出白居易诗《琵琶行》。“四面歌残终破楚”也是一处用典。 D . 本词既有坚定的理想追求,又有巾帼英雄的侠肝义胆,蕴含了强烈的爱国情怀。基调伤感低沉,语言刚健清新。
  • 6.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 (1) 《渔家傲·秋思》开篇以“异”字起笔,统领全景:先用大雁的“无留意”,表现①;再用风吼马啸夹杂着号角的边声、崇山峻岭里升起的长烟、②,暗示③。 
    2. (2) 这两首诗歌都借秋景来抒发愁绪,结合内容比较它们“乡愁”的不同。
  • 7. 诗歌阅读。

    长相思·雨

    [宋]万俟咏

    一声声,一更更。窗外芭蕉窗里灯,此时无限情。

    梦难成,恨难平。不道愁人不喜听,空阶滴到明。

      [注] ①长相思,词牌名。②道,知。

    1. (1) 运用想象,描绘“窗外芭蕉窗里灯”的画面。
    2. (2) 赏析“一声声,一更更”或者“不道愁人不喜听,空阶滴到明”的妙处。
  • 8. 【学科素养·文化自信】苏轼是家喻户晓的大才子,他在多个领域都有极高的造诣。学完本课,班级开展“走近苏东坡”语文实践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下面的任务。
    1. (1) [品对联] 小凡同学了解到,苏轼不仅是诗文大家,在对联方面也造诣颇深。下面是他搜集的苏轼的一副对联,在横线处依次填入词语,将这副对联补充完整。

      舞袖翩跹,影①  (摇 晃)千尺龙蛇动 

      歌喉宛转,声②  (响 撼)半天风雨寒 

    2. (2) [赏书法] 小宇同学搜集了关于苏轼的书法方面的资料,并向大家展示了网络上对苏轼的一幅书法作品——《寒食帖》的赏析,请你帮小宇选出理解正确的一项(  )

      A . 字体大小参差,笔势高低起伏。 B . 字体古朴典雅,字形修长,笔画圆润。 C . 字体方正稳健,用笔雄健有力,如铮铮铁骨。 D . 行文疏密有度,笔画连绵,如骤雨旋风。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