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统编版(部编版) /九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 /21* 邹忌讽齐王纳谏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 21 邹...

更新时间:2023-04-11 浏览次数:20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共3小题)
  • 1. 下面对《 邹忌讽齐王纳谏 》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本文的第一段写出了邹忌头脑冷静,不为奉承所迷惑。 B . 本文的第二段运用两组排比句式增强了语势,给人以无可辩驳之感。 C . 本文的第三段从侧面表现邹忌精明能干,具有治国之才。 D . 本文的主旨是通过邹忌“暮寝而思之”,悟出了人们由于种种原因,不会说出事情的真相的道理。
  • 2. 下列对文章《 邹忌讽齐王纳谏 》的概括与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 本文结构严谨。全文可分为三段:第一段“比美”,三问三答;第二段“讽谏”,三比三喻;第三段“纳谏”,三赏三变,并且有详有略,详略得当。 B . 邹忌能够讽谏成功,除了他有高超的讽谏艺术之外,也与齐威王善于纳谏分不开,这一点可以从齐威王广开言路的“三赏”中看出来。 C . 邹忌与徐公比美,虽然其妻、妾、客都赞美他比徐公美,但邹忌还是从三人的不同语气中明白了他们没说真话,进而悟出了一个道理:兼听也不一定能够明白事情的真相。 D . 本文写法上设喻说理,以邹忌与徐公比美这种生活小事来喻治国大事,道理由浅人深,具有极强的说服力。
  • 3. 学校举办了“诵诗词颂七十华诞,书盛世抒爱国情怀”活动,对以下爱国诗词书法作品欣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书法作品《满江红》属于草书,笔画连绵,自由飘逸。 B . 书法作品《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属于行书,疏密得体,行云流水。 C . 书法作品《七律·长征》属于楷书,形体方正,端庄严谨。 D . 书法作品《出塞》属于篆书,体态宽扁,蚕头雁尾。
二、填空题(共1小题)
  • 4. 文中邹忌“暮寝而思”,由个人因为妻“”、妾“”、客“”而受蒙蔽的现象悟出了直言不讳的道理,因此设喻讽谏齐王,得出了“”的结论,推动了齐王纳谏除弊的改革。(用原文语句回答)
三、解答题(共3小题)
  • 5. 通假字。

    明日徐公来,视之

  • 6. 教材母题。

    除了高超的语言艺术,邹忌劝谏成功还有哪些重要因素?说说你的看法。

  • 7. 解释文中加点字词,并翻译全文。

        邹忌(  )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  )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  )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  )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  ),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  )徐公来,(  )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  )我者,(  )我也;妾之美我者,(  )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  )见威王,曰:“臣(  )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  )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  )之,王之(  )甚矣。”

        王曰:“(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  )寡人之(  )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能谤讥于市朝,(  )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  )进;期年(  )之后,(  )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  )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四、复合题(共8小题)
  • 8. 词类活用。
    1. (1) 朝衣冠
    2. (2) 刺寡人之过者
    3. (3) 吾妻之我者
  • 9. 一词多义。
    1. (1) 若:

      徐公不君之美也

      门庭

      士必怒

    2. (2) 孰:

      视之

      与城北徐公美

    3. (3) 私:

      宫妇左右莫不

      不宜偏

      窃窃

    4. (4) 及:

      徐公何能君也

      郡下

      将复何

    5. (5) 朝:

      服衣冠

      于齐

      于是入见威王

      能谤讥于市

  • 10. 下面各句中对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 于齐      朝:朝见 B . 吾与徐公美  孰:谁,哪一个 C . 臣之妻臣    私:偏爱 D . 吾妻之我者  美:美丽
  • 11. 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 . 时时而进/肉食者谋之,又何 B . 视之/卿言多务,若孤 C . 徐公不君之美也/不必余之手录 D .

    服衣冠/而往,暮而归

  • 12. 古今异义。
    1. (1) 今齐地方千里

      古义:

      今义:

    2. (2)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古义:

      今义:

    3. (3) 邹忌八尺有余

      古义:

      今义:

    4. (4) 明日徐公来

      古义:

      今义:

    5. (5) 吾妻之美我者,我也

      古义:

      今义:

  • 13. 重点句子翻译题。
    1. (1)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2. (2)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3. (3)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4. (4)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5. (5)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6. (6)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7. (7)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8. (8)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 14. 齐王在接受了邹忌的劝谏之后,采取了什么样的措施?最终取得了什么效果?请结合原文内容,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 15. 从课文看,齐威王最终能够使齐国“战胜于朝廷”,达到大治的原因是什么?
  • 16. 文中的邹忌和齐王各有哪些性格特点?作者主要是运用哪些方法刻画他们的性格特点的?
  • 17. 结合《邹忌讽齐王纳谏》, 你觉得在现代交际中应如何注意说话技巧?
  • 18. 齐王被邹忌说服,欣然纳谏。请简要分析邹忌讽谏的高明之处。
  • 19. 请举一个我国历史上关于进谏或纳谏的事例,并分享一次你生活中成功劝说的经历。
  • 20. 课外文言文阅读

    【甲】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

        景公好弋 , 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公怒,召吏欲杀之。晏子曰;“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公曰:“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 , 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是罪三也。”烛邹已毕,请杀之。公曰:“勿杀!寡人闻命矣。”

    (节选自《晏子春秋》) 

    【注】①弋:系有丝绳的箭,用来射鸟。②主:掌管。

    1.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宫妇左右莫不王(偏爱) B . 时时而进(偶尔) C . 烛邹已毕(数量) D .

      寡人闻命矣(接受教导)

    2. (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使诸侯闻之,吾君重鸟而轻士

      A . 美于徐公 B . 以是人多书假余 C . 属予作文记之 D . 醒能述文者,太守也
    3. (3) 用“/”标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有误的一项是( )
      A . 于是/入朝/见威王 B . 今/齐/地方/千里 C . 于是/召而数之公前 D .

      寡人/闻命矣

    4. (4) 下列对文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齐威王和景公都善于纳谏,能理解大臣的良苦用心。 B . 邹忌和晏子都采用了巧妙的规劝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C . 两个文段都是用日常小事作类比,用排比手法增强语气。 D . 两个文段给了我们一个启示:给别人提意见要注意方式。
    5. (5) 请把文言文【甲】【乙】两个文段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②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

    6. (6) 【乙】文中晏子要在景公面前一一指出烛邹的“罪状”的目的是什么?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