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统编版(部编版) /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九单元 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 /第22课 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统编版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下)第22...

更新时间:2023-03-31 浏览次数:29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2023高三下·重庆月考) 2016年在G20杭州峰会上,中国第一次把发展问题置于全球宏观政策框架的突出位置;2022年在巴厘岛举办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七次峰会上,习近平发表《共迎时代挑战,共建美好未来》重要讲话,再次为推动世界经济复苏凝聚新共识、指明新路径。这主要体现出新时期中国(    )
    A .   致力于成为世界经济的主导力量 B . 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 C . 积极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完善 D . 注重深化与周边国家的伙伴关系
  • 2. (2023高二下·高陵月考) 19世纪中叶世界文学领域以批判现实主义为主,音乐则形成了民族派音乐,美术作品以现实主义和印象主义为主。无产阶级出现后,出现了无产阶级文化。进入20世纪后,文学艺术领域流派众多,异彩纷呈。这可以用来说明(    )
    A . 资本主义在全球进一步扩张 B . 文学艺术地理上的界线 C . 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和时代性 D . 社会主义运动勃向上发展
  • 3. (2023高二下·高陵月考) 一位画家曾说过:“殊不知我并不着力谋求准确表现我眼前所见的事物,我是在相当随心所欲地运用着色彩,我是在更有力地表现自己。”他要用明快的色彩、粗犷的线条表达自己内心的激动和喧嚣。下列表述的艺术特征与画家的观点相符的是(    )
    A . 强调对自然真实客观的刻画 B . 重视用鲜明色彩和奔放笔法 C . 重在表现色彩发生微妙变化 D . 反对传统束缚和理性的压制
  • 4. G20杭州峰会于2016年9月4日—5日成功举办,G20暨二十国集团成立于1999年,由原八国集团以及其余12个重要经济体组成。本次峰会主题是“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G20的建立及发展历程主要体现了哪种趋势(   )
    A . 经济全球化 B . 一超多强 C . 区域集团化 D . 不结盟
  • 5. “第三世界”这个概念由法国人口学家艾尔佛雷德·索维于1952年首先使用,意指不属于美苏集团的亚非拉发展中国家。20世纪60年代,“第三世界”的概念广为流行,也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接受。1973年9月,第四次不结盟国家会议上通过的《政治宣言》中,正式使用了“第三世界”。这反映了当时( )
    A . 美苏之间激烈争夺中间地带 B . 第三世界走向了国际舞台中心 C . 发展中国家逐渐与世界接轨 D . 新兴力量崛起助推多极化趋势
  • 6. 1997年全球并购(跨国公司兼并重组)涉及的金额是1995年的两倍;1998年全球并购的规模比1997年扩大了50%;1999年全球并购数量比1998年又有了大幅度增加。这反映了当时( )
    A . 世界金融危机的破坏力 B . 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 C . 世界经济发展的无序化 D . 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崛起
  • 7. 1995年,在亚太经合组织第三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中国政府承诺平均关税税率从35.9%降至23%,并取消了176项进口许可证。这反映出中国政府( )
    A . 履行了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 B . 明确了经济体制改革目标 C . 融入国际经济社会的决心 D . 愿与邻国建立贸易伙伴关系
  • 8. 七国集团最近发表声明,将逐步减少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至禁止进口俄罗斯石油;英国宣布从俄罗斯和白俄罗斯进口的商品关税提高35个百分点等等制裁,这从本质上说明世界经济(   )
    A . 世界经济发展衰退 B . 世界经济全球化受挫 C .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加强 D . 世界经济独立性加强
  • 9. 1994年《APEC经济领导人共同决心宣言》提出:不晚于2020年在亚太地区完成我们实现自由和开放的贸易与投资的目标,“工业化经济实现自由和开放贸易与投资目标不迟于2010年,发展中经济实现这个目标不迟于2020年。”这表明APEC成员国(   )
    A . 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 B . 反对贸易和投资自由化 C . 坚持互利和互惠的原则 D . 通过法律确立长远目标
  • 10. 下图是21世纪初欧洲的一幅漫画。该漫画反映了(   )

    A . 欧洲一体化遭遇重大挫折 B . 英国成为欧盟的领头羊 C . 欧洲联合提高了国际地位 D . 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
  • 11. 2022 年4月,第 131届广交会在线上举办,丹东市组织 30家企业“登云”参展,相继与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国家进行了“屏对屏”商洽。这客观上说明(   )
    A . 电商日益受到国民青睐 B . 政府职能发生根本改变 C . 互联网取代了传统商务 D . 现代科技促进信息交流
  • 12. (2023·河南一模) 欧共体成立后不久,美国工商界便提出“把工厂迁到欧洲去”的口号,以避免欧共体的歧视性关税降低其产品的竞争力;北美自由贸易区刚刚运作,日本跨国公司便把投资重点转向墨西哥,企图通过这个跳板来减少关税对其产生的不利影响。出现这些现象说明区域集团组织( )
    A . 成为发达国家利用的工具 B . 具有一定封闭性和局限性 C . 阻碍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D . 会导致世界贸易摩擦加剧
  • 13. (2023·河南一模) 七十七国集团成立于1964年,是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政府间国际组织。2004年4月,七十七国集团举行了首届“南方首脑会议”。中心议题是如何应对世界经济加速全球化给众多南方国家带来的严峻挑战和重大风险,积极有效地促进世界各国的共同发展和共同繁荣等问题,并发表了《哈瓦那行动纲领》。这表明发展中国家(   )
    A . 争取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B . 联合发展应对美国霸权政策 C . 顺应世界政治经济发展新形势 D . 加强南北对话缩小经济差距
  • 14. (2023·江西一模) 20世纪90年代世界经济发展的两个趋势是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这两种趋势从全球史观看(   )
    A . 二者毫无关系 B . 后者是前者的归宿 C . 后者只对前者有促进作用 D . 后者是前者在当前条件下的具体表现
  • 15. (2023·山阳一模) 2005年12月13日至18日,世界贸易组织第六次部长级会议在香港举行。来自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的农民通过当众剃光头、与警察搏斗等极端方式在会场外进行示威,表达对经济全球化的抗议。这一现象从侧面反映出经济全球化(   )
    A . 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 B . 导致了贸易保护主义的盛行 C . 影响了发展中国家的正常发展 D . 加深了全球无序竞争的程度
二、材料分析题
  • 16. (2023高二下·高陵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文学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社会状况,不同时期的文学作品,其创设的故事与人物,就是当时社会的一个缩影。

    材料一:《官场现形记》,晚清李伯元著谴责小说,它由30多个相对独立的官场故事联缀起来,是清朝晚期文学代表作品之一。其部分故事摘抄如下:

    陕西同州府朝邑县赵温进京赶考,因拜礼太少而会试落榜,最后只好在京城里用钱捐了个官,做了赵中书……江西代理巡抚何某,悼号“荷包”,平生爱钱。三弟“三荷包”同样是个无底洞。两个“荷包”分赃不均而失和,抖出以前许多卖官鬻爵的旧账……“外国人劝山东巡抚做生意,候补通判陶子尧趁机上条陈,大讲“整顿商务”,被巡抚派往上海购买机器。陶子尧在上海被骗子魏翩仞、买办仇五科合伙骗去几万两银子,弄得狼狈不堪。幸好有山东试用府吏周因从中帮忙,此事才了结。周因得陶谢礼,前往浙江,协助旧交浙江巡抚刘中远办洋务。周与文案戴大理钩心斗角,互相拆台……

    材料二:1954年爱伦堡发表了小说《解冻》。该作品一改斯大林时代粉饰歌颂的文学风格,将苏联社会生活的阴暗面展现在人们面前。作者笔下的主人公茹拉甫辽夫是苏联某工厂的厂长,他思想保守,没有人情味。为追求生产指标,他将工人盖宿舍的钱用来造车间,却最终因工棚倒塌造成死亡事故而被撤职。小说发表后引起了轰动,催生了一大批类似的作品,形成了蔚为壮观的“解冻文学”潮……1964年赫鲁晓夫下台后,“解冻文学”走向低潮。

    ——摘编自李华《赫鲁晓夫与苏联“解冻文学”潮流》等

    材料三: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兴起一股要求清除文革恶果,探讨其历史根源的文学称为“伤痕文学”。1978年初卢新华发表了短篇小说《伤痕》。故事描写了一位年轻的红卫兵王晓华在极左思想影响下,坚决同自己的“叛徒”母亲断绝关系。九年后,当母亲的冤案平反,觉醒的王晓华去看望母亲,母亲却在几个小时前离开了人世。小说从侧面揭示了文革十年活劫在人们心灵刻下的难以弥合的伤痕,因此一发表就引起了共鸣。此后,中国文坛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

    ——摘编自杨民《“解冻文学”与“伤痕文学”前后的中苏文艺政策》

    1. (1)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官场现形记》所包含的历史现象。
    2. (2) 依据材料二、三比较苏联“解冻文学”与中国“伤痕文学”的异同,并分析不同的原因。
  •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20 世纪 60 年代上半期的现东盟地区是充满政治纷争的亚洲一角,这在很大程度上是西方殖民主义统治遗留下来的恶果。 几个世纪以来的殖民统治,瓦解了当地原有的各个政治实体,重新绘制了政治地图。 后来,本地区各民族在走向独立的过程中,走的道路差异很大,导致各国之间矛盾重重。 为了协调成员国政治上的利害冲突以维持地区内的和平环境,1967 年 8 月 5 日,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 和泰国五国外长会议在曼谷举行。 经过三天的讨论,于 8 日发表联合宣言,宣告成立一个新的东南亚地区组织―东南亚国家联盟(简称“东盟”)。 按照《曼谷宣言》,东盟的宗旨是:“基于平等与合作的精神,通过联合的努力促进本地区的经济增长、社会进步与文化发展。”此后,这个组织对东南亚国际局势发展的影响与日俱增。

    ——摘编自王绳祖《国际关系史》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东盟成立的时代背景。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东盟成立的意义。
  • 18.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相反,国际关系的政治方面呈现出分散化的倾向。美国作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是世界格局中最具实力的一极,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以及发展中国家的新兴地区大国成为新的世界格局中的重要一极,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摘编自方立《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

    材料二:冷战结束后,世界政治力量发生分化。在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过程中,美国正在推行一种与多极化相冲突的全球战略,企图建立以美国为主导的单极世界。目前,世界格局的结构还是不平衡和不稳定的,其中还充满变数,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是它的最大威胁。

    ——摘编自方立《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国际关系分散化倾向的具体表现。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当今世界格局结构呈现的特点,并说明其成因。
    3. (3) 综合上述材料,说明二战以来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趋势及其原因。
三、论述题
  • 19. (2023·柳州模拟)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变,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影响深远,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构成威胁。世界之变促全球治理随之发生变化,体现为全球层面治理机制的革新、区域层面治理的深化与整合、主权国家在全球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经历了先削弱再增强的过程,大国国内政治与国家政策变化导致全球治理在多方面发生改变。

        ——摘编自陈宗海等《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丰富内涵》

    根据材料信息,围绕“全球治理”提炼一个论题,并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知识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