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西省吉安市遂川县2023年九年级历史学业水平模拟测试(二)...

更新时间:2023-06-02 浏览次数:32 类型:中考模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答案填涂在答题卷相应的位置)
  • 1. 下图中的房子,地表下有一个圆形的穴坑,在穴坑中埋设立柱,坑壁用树枝捆绑成围墙,内外抹上草泥,并架设了屋顶。”这种房子里住的是(   )

    A . 元谋人 B . 北京人 C . 半坡人 D . 河姆渡人
  • 2. 下列所示物品中哪一物品比较适合与牛耕技术搭配(   )
    A . 周口店遗址出土的石器 B . C . D . 老式拖拉机犁
  • 3. 下图中的秦始皇“泰山刻石封禅”文字应该是(   )

    A . 甲骨文 B . 小篆 C . 楷书 D . 行书
  • 4. 诸葛亮隆中对里曾提到的汉灵帝是东汉的第12代皇帝,他病逝后权臣立刘辩为帝。就在外戚权臣与宦官争斗之时,手握重兵的董卓趁机杀进京城,改立更年幼的刘协(刘辩的异母弟)为帝,他就是东汉最后一位皇帝汉献帝。这种现象(   )
    A . 动摇了东汉统治的基础 B . 导致了“光武中兴” C . 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D . 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 5. 下图是云冈石窟第20窟中的主佛。建造这些石窟的主要目的是(   )

    A . 宣扬佛教 B . 弘扬文化 C . 发展经济 D . 打击豪强
  • 6. 此时,江南的经济发展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而北方的人口和北方土地可以产出的财富、却不足以供养一个庞大的朝廷,这使得加强整个南北之间的水路交通运输成为一件迫切的事情。基于这一认识的活动是(   )

    A . 李冰修建都江堰 B . 玄奘西行天竺 C . 隋炀帝开凿大运河 D . 郑和七下西洋
  • 7. 下边是某部小说的部分目录。这部小说是(   )
    A . 《西游记》 B . 《水浒传》 C . 《红楼梦》 D . 《三国志通俗演义》
  • 8. 对下面文本框所示事件主题概括最准确的是(   )

    A . 经济重心的南移 B . 民族之间的交融 C . 反抗侵略的胜利 D . 祖国疆域的奠定
  • 9.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何其可怕的破坏场面!昔日搁架上摆放着艺术品的宁静的殿堂,如今被搞得一片狼籍!军官和士兵,英国人和法国人,个个毫不顾脸面地奔过去,贪婪地抢夺最珍贵的物品。大多数法国人都带着短粗木棍,凡是拿不走的就敲碎砸烂。这个历史场景发生在( )
    A . 鸦片战争期间 B .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C . 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D . 八国联军侵华期间
  • 10. 既而合十八省之举人聚议于北京之松筠庵,为大连署以上书,与斯会者凡千三百余人......其书之大意凡三事:一日拒和,二日迁都,三日变法。而其宗旨则以变法为归。与“举人”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 . 洋务运动 B . 太平天国运动 C . 公车上书 D . 新文化运动  
  • 11. 孙中山流亡日本时曾言:“以‘宋案’、借款之故,促起二次革命,不幸精神涣散,相继则走……谈及将来事业,意见分歧,或缄口不谈革命,或期革命以十年,种种灰心,互相诟谇,二十年来之革命精神与革命团体,几于一蹶不振。”据此,孙中山认为革命失败的根源在于(   )
    A . 国民党内部缺乏凝聚力 B . 群众基础极其薄弱 C . 帝国主义列强暗中破坏 D . 封建思想根深蒂固
  • 12. 下边是北大的校训:爱国、进步、民主、科学。和这个校训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 . 洋务运动 B . 戊戌变法 C . 五四运动 D . 平津战役
  • 13. 1937年9月3日,英国人在上海发行的《字林西报》发表社论称:“无论数星期前中国之地位若何,而中国今日已团结一致……在新时代中,中国从未若今日之一心德者……中国男女平民之尽劳于国家奋斗,此在中国,亦属创见。”这反映了(   )
    A . 中国抗战得到英国支持 B . 抗战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C .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D . 中华民族抗战精神空前高涨
  • 14. 郭沫若在聂耳去世后称他为“人民音乐家”,并说“他是天才的音乐家,又是革命者”。聂耳最杰出的代表作是(   )
    A . 《义勇军进行曲》 B . 《英雄交响曲》 C . 《毕业歌》 D . 《黄河大合唱》
  • 15.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要》中说道:“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 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他的这段论述( )
    A . 全面概括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B . 全面论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 C . 确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D . 奠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论基础
  • 16. 在巴黎埃菲尔铁塔落成前的 4000 多年中,胡夫金字塔一直是世界上最高的人工建筑物, 它用约 230 万块平均 2500 千克重的石块砌成,内部结构设计精巧复杂。这段话意在说明古埃及(   )
    A . 文明始终未中断 B . 深深影响欧洲文明 C . 是人类文明源头 D . 建筑技术水平高超
  • 17. 公元2世纪,演说家阿利斯提德对罗马城有如下描绘:“所有的货物,所有现存的和曾经存在的东西、贸易、航海、农业、金属加工,任何曾经创造出来或者生长出来的东西,都在这里汇合。这里看不到的东西,肯定不存在于这个世界上。”这一现象的形成原因是(   )
    A . 共和制度发展到鼎盛 B . 民主政治的发展日趋完善 C . 罗马帝国的对外扩张 D . 罗马法已发展到完备阶段
  • 18. 达·芬奇在论述绘画的宗旨时说,一个画家应该描绘两件主要的东西:人和人的思想意图。他在绘画中着眼于生活,努力创作真实而生动的艺术形象。这充分表现了他(   )
    A . 对绘画的热爱 B . 人文主义思想 C . 对教会的厌恶 D . 浪漫主义思想
  • 19. 一战期间,14万华工“以工代兵”,远渡重洋前往欧洲前线,使得英法诸国免除了人力资源匮乏的后顾之忧,极大地巩固了协约国的防线。因为华工们的辛勤工作和牺牲,中国外交官可以在巴黎和会上向全世界提出捍卫中国主权的要求。一战华工出国(   )
    A . 迫使列强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B . 为中国成为战胜国作出重大贡献 C . 用艰辛劳动改变欧洲的政治格局 D . 助力中国政府成功收复山东主权
  • 20. 这次战役发生在1944年6月6日早6时30分。这次作战行动的代号"霸王行动"(英语:Operation Overlord),是到目前为止世界上最大的一次海上登陆作战。这次作战行动是( )
    A . 斯大林格勒战役 B . 诺曼底登陆战役 C . 莫斯科保卫战 D . 攻克柏林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三小题。21题8分,22题9分,23题11分,24题12分。共40分)
  • 2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下面是摘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十五讲》的部分目录:

    1. (1) 请你参照主题和第一部分示例并结合所学知识,补充第一、二部分内容。
    2. (2) 结合所学知识,透视“盛世”,我们可以感知“盛世”的哪些共同点?
  • 22. 阅读世界历史大事年表(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世界历史大事年表(部分)

    时间

    事件

    1947年

    ①杜鲁门主义出台

    1949年

    ②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③经济互助委员会建立

    1952年

    ④埃及爆发革命

    1955年

    ⑤华沙条约组织成立;⑥万隆会议召开

    1978年

    ⑦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1991年

    ⑧苏联解体

    1999年

    ⑨   巴拿马收回巴拿马运河区的全部主权

    根据二战后世界历史发展的变化分类,并说明理由。

    1. (1) 类别一:理由:
    2. (2) 类别二:理由:
    3. (3) 类别三:理由:
  • 2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国民生产总值份额%

     GNP 份额(%)

    材料二:如图

    材料三:1956-1985年苏联国民收入增长率表

    ——摘自《苏联兴亡史》

    1. (1) 观察上表,指出中国、欧洲、美国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欧洲、美国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说明二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特点。
    3. (3) 根据材料三,请描述1956-1985年苏联国民收入增长率发展起伏的概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起伏与这一时期苏联经济改革有什么联系?
    4. (4) 2020年,中国GDP17.4%,美国占24.7%。根据上述三则材料,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要因素。
  • 24. 总有一种精神激励着我们前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情境体验】

    材料一:思源学校学生开展“重走朱毛红军挑粮小道”体验活动。

    背景材料:朱毛红军挑粮小道位于井冈山西北面黄洋界下,原名五里横排,是当年红军从宁冈挑粮上山路线的一小段。路为羊肠小道,崎岖不平。当年的朱德军长年过四十,坚持亲自挑粮,并留下“朱德的扁担”的美谈。在朱毛亲自带头下,红军靠着肩挑背驮把30多万斤粮食运上了井冈山,解决了给养问题。

    【歌曲抒情】

    材料二:

    【场景再现】

    材料三:

    “两弹一星”

    【油画蕴理】

    材料四:

    庞茂琨油画作品《彝家新村欢迎您》

    1. (1) 通过这次活动,你认为可以体验当年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开辟什么道路的艰辛?
    2. (2)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写出创作这组歌曲的时代背景。
    3. (3)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成功研制“两弹一星”的历史意义。
    4. (4) 结合所学知识,对这幅宣传画蕴含的史实进行简要解读
    5. (5) 上述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铸就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奋斗的许许多多的精神品质。请你写出其中一种精神品质,并谈谈我们如何传承这种品质。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