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富锦市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

更新时间:2023-05-18 浏览次数:20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
  • 1. (2022高三上·金华月考) 古代不同地区的居民都非常重视农业生产,或是积极培育适合本地区种植的农作物,或是不断调整劳作方式以保障农业发展。下列项中,表述正确的是(    )
    A . 印第安人培养出了马铃薯、番茄和玉米 B . 古希腊的居民在世界上最早种植小麦 C . 随着古罗马的扩张,小农经济不断发展 D . 春秋时期铁犁牛耕成为主要耕作方式
  • 2. “咖啡树原产埃塞俄比亚,咖啡饮料大概在1400年左右在也门的摩卡市发展出来。1500年时,这种饮料在阿拉伯半岛已到处可见。咖啡馆诞生于中东。……巴黎的普蔻咖啡馆是文艺界人士的交流中心,伏尔泰之类人士就在这里讥刺贵族的可笑可恶。”这体现了(    )

    ①咖啡伴随着新航路开辟传到世界    ②伏尔泰推动了法国民族意识觉醒

    ③欧洲已成为世界政治文化的中心    ④咖啡馆逐渐成为社交的重要场所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3. 1978-2005年,世界粮食计划署在中国实施了近70个无偿的粮食援助项目,总金额达9.25亿美元,有400多个县的3500万贫困人口因此受益。2005年,中国对外援助粮食共计57.7万吨,并于次年起停止接受来自世界粮食计划署的援助。这一变化表明(   )
    A . 世界各国对中国粮食的依赖程度加深 B . 中国已经跻身世界农业强国与出口大国行列 C . 中国保障自身粮食安全的能力增强 D . 世界粮食计划署是中国实现脱贫的中坚力量
  • 4. 唐朝,丝纺和麻纺在安州都较普及。唐高宗显庆年间(656~661年),“以货殖见称”的安州富商彭志筠上表政府“请以家绢布二万段助军,诏受其绢万匹,持授奉议郎,仍布告天下”。这反映出当时(    )
    A . 丝织品成为大众的衣料 B . 抑商政策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 C . 安州丝织技术最为先进 D . 私营纺织生产已具备一定规模
  • 5. 如图为1787-1840年间,英国部分行业女性对家庭的经济贡献率情况。这一变化(   )

     

    A . 推动男女家庭地位转变 B . 加速社会贫富差距扩大 C . 引发生产组织方式变动 D . 导致社会结构出现分层
  • 6. 2022 年4月,第 131届广交会在线上举办,丹东市组织 30家企业“登云”参展,相继与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国家进行了“屏对屏”商洽。这客观上说明(   )
    A . 电商日益受到国民青睐 B . 政府职能发生根本改变 C . 互联网取代了传统商务 D . 现代科技促进信息交流
  • 7. 中国外销西亚、非洲和阿拉伯的把壶和盆大都是作净手器使用。用完主食之后,主人通常还会为客人准备饮品,在这一地区发现了大量的明清时期来自景德镇或中国其他窑口烧制的咖啡杯、冷杂饮杯和玫瑰水瓶(如图)等器物。这表明当时中国瓷器(   )

     

    A . 开始丧失了自身的艺术本色 B . 注重适应海外市场的需求 C . 在亚非进入了普通老百姓家 D . 因中外贸易扩大价值下降
  • 8. 1886-1889年伦敦茶叶进口来源统计表(单位:磅)
    项目
    年份
    1886年 1887年 1888年 1889年
    福建功夫茶 98116414 79273588 75632033 58161531
    印度红茶 54666864 67704236 71584113 80509995
    锡兰红茶 5207209 8409700 15454946 26099840

    造成表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 英国民众饮食结构发生变化 B . 世界各地茶市无序竞争 C . 福建红茶传统制作工艺没落 D . 西方资本操纵国际市场
  • 9. 下表是1870-1970年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统计,对此解读正确的有(   )
      1870-1913 1913-1950 1950-1960 1960-1970
    法国 1.6(%) 0.7(%) 5.0(%) 5.8(%)
    英国 2.2(%) 1.7(%) 2.8(%) 2.7(%)
    美国 4.3(%) 2.9(%) 3.2(%) 4.0(%)
    德国 2.9(%) 1.3(%) 7.7(%) 4.8(%)

    ①1870-1913美国、德国增长迅速得益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

    ②1913-1950英国、法国增长缓慢主要因为两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③1913-1950美国增长率高于其它国家,罗斯福新政是原因之一

    ④1950-1970四国增长突出得益于国家干预和减少政府公共开支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 10. 辽中京大定府始建于1007年,遗址位于今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研究表明,辽中京城规整有序,改变了上京“以东为尊”、随形就势的布局,设有外城、内城和宫城三部分,三重城均只在南墙开门,有贯穿南北的中轴线。据此可知,辽中京城的营建(   )

     

    A . 彻底改变了游牧行国体制 B . 因地制宜而形成方正布局 C . 反映出对中原正统的认同 D . 体现了辽代文化的二元性
  • 11. 下图是19世纪以来中国很多城市出现的新事物。这一现象反映了(   )

     

           轨道交通                         房顶电线              电报公司发报间

    A . 中国近代城市化的迅猛发展 B . 近代化交通工具取代传统交通工具 C . 工业文明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D . 城市化促进中国近代工业化的发展
  • 12. 1832年,法国爆发霍乱。巴黎市政府于次年着手规划地下管线系统,将下水道、自来水管道、压缩空气管、不同功能的电缆等线路整合起来,形成了解决地下管线铺设问题的系统方案。这一做法(   )
    A . 得益于工业革命的完成 B . 提高了居民的公共卫生观念 C . 阻断了疫情的社区传播 D . 提供了现代城市规划的范本
  • 13. 据史书记载,汴州(今开封)在中唐时为雄郡,“自江、淮达于河、洛,舟车辐辏,人庶浩繁”,唐诗中对当时的汴州亦有“水门向晚茶商闹,桥市通宵酒客行”之描述。当时汴州的发展主要得益于(    )
    A . 汴州的都城地位 B . 交通位置优越 C . 少数民族的内迁 D . 抑商政策废除
  • 14. 清朝定都北京后,仿明制实行漕运制度。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京奉铁路建成通车,以后京汉铁路、津浦铁路也相继通车。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七月清政府下令取消漕运。光绪三十年(1904年)漕运官署悉行裁撤,漕运制度遂告废止。这一变化(    )
    A . 反映了东北农业的发展 B . 始于太平天国运动兴起 C . 凸显了中央集权的弱化 D . 适应了近代经济的发展
  • 15. (2022高一上·长安期中) 大运河打通了南北诸河流的联系,将扬州和全国连接成一体,扬州自此成为东南地区的交通枢纽,至中、晚唐时期,成为“雄富冠天下”的一方都会;而运河最南端的余杭,在大运河的影响下,也从一个边境前哨地一跃而成为繁荣的商业城市。材料反映出大运河的开通(    )
    A . 改变了南北经济格局 B . 促进了沿岸城市的发展 C . 加快了隋朝统一进程 D . 加强了中外文化的交流
  • 16. 下图为某同学整理的大事年表(部分),据此判断(    )

    1982年,中国首次按国际标准建造并交付了出口船舶。

    1988年,上海沪嘉高速公路建成,是中国大陆第一条高速公路。

    1989年,海南省航空公司成立并成为国内首家股份制航空公司。

    2008年,京津城际铁路正式通车运营,是中国首条高速铁路。

    A . 中国立体交通体系得以建立 B . 改革开放助推交通发展 C . 中国国际竞争力跃居世界第二 D . 现代交通便利全球化进程
  • 17. 上海见证了近代中国的发展历程。下列史实与近代上海有关的是(    )

    ①筹备和建造了中国最早的制碱厂   
    ②成立了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家银行

    ③修建了中国大陆第一条高速公路   
    ④出现了最早专营股票的证券机构

    A . ①③ B . ②④ C . ①④ D . ②③
  • 18. 1969年10月中国第一座地铁——北京地铁建成完工,有学者记录其发展历程:“北京地铁随着共和国的成长而不断发展。一张现代、安全、便捷的轨道交通网络即将构建完成,让生活在北京这座伟大都市的每一个人都在感受着地铁带来的便捷与高效。”该学者强调北京地铁(   )
    A . 引发了城市交通拥堵 B . 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 C . 带来了大众旅游潮流 D . 缩短了人流和物流时间
  • 19. 屠呦呦的研究团队从青蒿中分离出能够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屠呦呦也因此在2015年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我国古代一部医学著作中有关于青蒿抗疟的记载,其成书于(   )
    A . 春秋 B . 东汉 C . 东晋 D . 唐朝
  • 20. (2023高二下·鹤壁月考) 宋代建立了以国家政府为主导、社会力量为辅助的疫病防治体系,它将各级政府纳入到疫病防治体系之中,采取了医学措施、经济措施和政治措施等,并对社会民众的救助行为予以规范和指导。据此可知,宋代疫病防治(   )
    A . 发挥社会力量核心作用 B . 重视防疫方法的综合运用 C . 体现儒家礼乐思想影响 D . 受到自然灾害频发的推动
  • 21. 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墓葬中出土有4根金针、5根银针,总共“九针”,与《黄帝内经》中所讲“九针”致。同时,汉代《居延简牍》中出现了“针刺疗法”的记载;甘肃居延《肩水金关汉简》也记载了“灸法”的使用。这些史料可以用来佐证(    )
    A . 汉代针灸的临床应用 B . 中医强调系统辨证施治的观念 C . 统治者重视针灸医学 D . 针灸成为治疗疾病的主要方式
  • 22.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斗争中,在党的领导下,我国的非凡组织动员能力、统筹协调能力、贯彻执行能力让疫情在中国最快得到控制,使得中国经济快速复苏。其背后的政治原因主要有(    )

    ①我国有社会主义各项制度的制度自信   
    ②我国有坚持改革开放的道路自信

    ③中国有着强有力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   
    ④有党的领导的最大优势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23. 1777年1月,华盛顿给战地医生写信:“由于天花的广泛传播,而在我军中又无法防止,我已决定在部队中进行预防接种。因为如果天花继续传播,疾病将比敌人的刺刀更令人恐怖。如果接种能立即开始并获得成功,我们的军队将能免于这种灾难性的威胁。”材料反映了天花疫病流行(    )
    A . 为打败英军提供了时机 B . 影响了美国独立战争的进程 C . 促使美国现代医疗体系建立 D . 表明接种牛痘战胜了疫病
  • 2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在努力加快推进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建设,以期满足我国居民日趋多元的医疗保障需求。下列制度不属于这一时期建立的是(   )
    A . 城乡医疗救助制度 B .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C . 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D . 把城镇工作人员纳入公费医疗系统
二、非选择题
  • 25. 新航路开辟之后,世界范围内物种和商品的交换快速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欧洲人)不但自己大发其财,同时一手塑造了整个新世界的风貌与历史……看不见的病毒以外,另一批因哥伦布航行引发的生物大交换,是由肉眼可见的生命形式组成,从南瓜到野水牛均是。这个大交换的结果——从人类观点视之——也是正负参半……时至今日,两半球之间的动植物交换并未停止,依然在进行。

     ——【美】艾尔弗雷德克罗斯比《哥伦布大交换》

    材料二:一个名符其实的世界市场业已创立起来,货物、劳务、金钱、资本和民间往来,差不多不再顾及国界,商品买卖的价格是世界一致的,比方说,在小麦买卖中,商人们每天通过电报和海底电缆,了解明尼阿波利斯、利物浦、布宜诺斯艾利斯和格但斯克的价格;然后根据各地的行情将自己的价格加以调整,他们到最便宜的地方去买,到最贵的地方去卖,从这一点来讲,世界小麦的供应干脆就是根据需求和支付能力来进行分配的……世界市场的形成,使这个世界出现一个统一的经济体制,与此同时,第一次把远方地区带进竞争之中。

    ——帕尔默、科尔顿《近现代世界史》

    完成下列要求:

    1. (1) 据材料一,概括“哥伦布大交换”的特点。
    2. (2)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影响国际商品价格调整的因素。
    3. (3)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世界范围内物种和商品的交换”的积极影响。
  • 26. 科学引领发展,技术助力生活,科技史亟需全人类省思。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到18世纪晚期,(英国)已经有了跃进的感觉。人力和畜力已经被机器和非动物的能源所代替或补充:煤、铁等产量大幅增加。促使这种变化的一个必要的杠杆,就是发明。……没有发明的话,就不可能在产量上实现那么巨大的增长。(但发明)很少直接受益于理论科学,而更多是得益于经验。此外,像1754年在英国成立的皇家工艺、制造业与商业奖励协会这样的团体,则把发明创造的精神纳入了有用的轨道。……发明家的社会背景很不相同,从水磨匠到牧师,应有尽有。

    ——摘引自【英】布里格斯《英国社会史》

    材料二:科学的突破,技术的创新,新发明的涌现,对于工业革命的形成至关重要,第二次工业革命实际上是在第二次科技革命的直接推动下兴起的。电磁学理论直接导致了电力工业的产生……电磁感应现象、电解定律、电磁场方程……的发现和创立,使得电磁学理论日臻完善。19世纪60年代以后发电机、电动机、汽轮机等等的相继发明和应用,无不建筑在此理论基础之上。

    ——引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材料三:美国在日本投掷的原子弹使远距离战胜敌人的梦想变为现实。不久,苏联也研制出了核弹,开启了核竞赛的危险游戏。20世纪50年代,一方面人们只在所谓的“代表战”(冷战时期的词汇)中进行“低强度”的战斗,另一方面美苏都加强核武器研制。1952年,美国研制出了第一枚比1945年原子弹威力还强1000倍的氢弹。一年后,苏联也制造出氢弹。60年代开始研制的弹道导弹最具毁灭性。为此,美苏还上演了一起惊心动魄的事件。70年代,双方都对对方持有的近万枚弹道导弹十分忌惮,因此建立了直接联系的热线,防止灾难发生。

    ——摘编自【西班牙】马尔瓦莱斯《从投石索到无人机:战争推动历史》

    结合所学,写出材料三中“代表战”及“惊心动魄的事件”名称。关于科学对人类生活的利弊,众说纷纭,浪漫主义思潮的观点是什么?根据材料一二三与所学,从人类向“距离”挑战的角度论证此观点。

  • 27. “茶”字发音的传播史

    材料一:茶起源于中国,汉唐时期即开始对外传播。在汉语中“茶”有不同的发音,随着茶叶海外贸易的扩展,“茶”字的不同发音传入亚、非、欧等地。北方以及广东地区“茶”字的发音形成今天世界上的cha 发音系统;厦门方言发音形成今天的 tea 发音系统。明清时期, 荷兰、英国主要从厦门进口茶叶。英、荷语言中本无茶叶一词,于是直接借用厦门发音,将“茶”读作 tea。

    材料二:“茶”的两大发音系统在亚、非、欧三大洲分布示意图

     

    1. (1) 读上图,cha 与 tea发音系统分别分布在哪些地区?
    2. (2) 不同发音系统的形成与茶叶贸易路线有密切关系。结合所学分析不同发音系统形成的历史原因。
  • 2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将纺织机、蒸汽机等一系列技术列为“高科技产品”,对美国实行技术封锁,并通过法令禁止机器、设计图纸或相关模具出口。英国政府还明确禁止工匠移民美国,向美国移民的工匠和制造业主一经发现即予以逮捕。1803年英国议会通过《旅客法》,进一步阻止熟练工匠和产业工人移民美国。同时,为了防止技术泄密,英国人极少同意外国人参观本土的纺织设备,并将盗窃蒸汽纺织机设计图纸定为严重的犯罪行为。

    ——据陶惠芬《欧美工业革命中科学技术的引进与利用》等

    材料二:下表美国对华出口管制政策的演变

    时间 对华管制政策 备注
    1949年 允许非战略物资出口,禁止军事物资出口  新中国刚成立
    1950年 实行全面禁运 朝鲜战争爆发
    1952年 扩大对中国禁运,中美贸易冻结 巴黎统统筹中国委员会(输出管制统筹中国委员会)成立
    1969年 贸易解禁,允许非战略物资的贸易 尼克松执政
    1972年 允许非战略物资出口,享受偏向性优惠 《上海公报》发表
    1980年  原则上可获得军民两用技术 苏联入侵阿富汗
    1983年 将中国提升为“友好非盟国”待遇,基本取消对华输出管制 里根执政
     

    ——据姜辉《美国出口管制政策与我国技术引进路径演变》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英国对美国技术封锁的特点,并简析其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20世纪50—80年代美国对华出口管制政策的变化及其原因。
    3. (3)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后发展国家如何突破科技发展的种种限制。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