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教学...

更新时间:2023-05-31 浏览次数:58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 1. “夏”字在文献中最早见于周初,  “华”字至迟出现于春秋。春秋时期,中原各国因社会发展比相邻的戎狄蛮夷先进,自称为‘华夏’。在长期频繁往来和密切联系中,战国时期,戎狄蛮夷逐渐融入华夏族。这表明(   )
    A . 统一多民族国家已形成 B . 中央集权国家已经建立 C . 地区文化差异逐渐消失 D . 民族交融促进华夏认同
  • 2. 有学者指出:2000万人口的秦朝,可以调40万劳动力修长城,70万人修始皇陵,70万人修阿房宫,50万人戍五岭……这是宗法时代的周天子绝对不敢设想的。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源于秦朝(   )
    A . 强大的经济实力 B . 发达的交通网络 C . 完备的法律体系 D . 有力的制度保障
  • 3. 曹丕采纳尚书令陈群的建议,颁行九品中正制,由屯央委派中正官为各地人才评定等级,共分九等,朝廷依次授予相应官职。由此可推知,这一制度的颁行旨在(   )
    A . 加强中央集权 B . 推动曹魏统一北方 C . 保证官员廉洁 D . 提升寒门庶族地位
  • 4. 筷子是中华饮食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在汉代,朝鲜、越南等国居民已经以筷子为进餐工具;唐朝时,筷子在日本被称为“唐箸”,意为来自大唐的筷子。17世纪明末清初之际,不少传教士、商人等自欧洲来到中国,中国也有人前往欧洲,筷子由此传到欧洲。由此可推知(   )
    A . 世界市场已经初步形成 B . 中国是世界的经济文化中心 C . 古代中国对外交往频繁 D . 筷子因使用简单而受到欢迎
  • 5. 据《东京梦华录》记载,都城开封府东角楼的潘楼酒店,每晚凌晨三点左右开始卖衣物、古董、珍玩犀玉等,“半夜而合,鸡鸣而散”,谓之鬼市。这可以用来佐证宋代(   )
    A . 商业市镇经济活跃 B . 重农抑商政策已被禁止 C . 经济环境相对宽松 D . 商业活动不受政府监管
  • 6. 下图是1324年创作的元朝戏曲壁画《大行散乐忠都秀在此作场》,画面绘有七位根据角色要求装扮各异的剧中人和分别演奏鼓、笛、拍板的三位伴奏者。该壁画可用于说明元杂剧(   )

    A . 故事情节离奇 B . 角色分工明显 C . 广受市民喜爱 D . 表演形式单一
  • 7. 明朝中后期,内阁困拥有票拟权而权威渐重,但是内阁首辅进朝时对宦官的态度去9愈来愈谦卑,如内阁首辅严嵩、张居正,均需讨好宦官方能长期秉政。由此可以推知,明代中后期(   )
    A . 君主专制日益衰落 B . 首辅成为合法宰相 C . 宦官掌握决策权力 D . 内阁仍需服从君权
  • 8. 《英使谒见乾隆纪实》中记载了马嘎尔尼在中国发现人工填造平原的现象,“为了防止海水的冲洗,前面筑了一条三十尺高的土堤……我们怀疑花费这样大的力气搞出这么一小块土地是否合算。”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最有可能是(   )
    A . 人地矛盾尖锐 B . 土地兼并严重 C . 农业技术落后 D . 环保意识淡薄
  • 9. 1866年,奕诉奏请添设“天文算学馆”,建议选取30岁以下的满汉官员经考试入馆学习天文算学,这在朝廷内外引起了轩然大波。在士大夫们看来,让举人、优贡等正途人员去学习天文算法、营造器械这些上不得台面的事情,简直是儒林奇耻。据此可知(   )
    A .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很缓慢 B . 新式教育缺乏广泛群众基础 C . 洋务派主张变革封建制度 D . 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异常艰难
  • 10.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中国人民的反帝口号从义和团的“扶消灭洋”发展到反对“二十一条”时民族资产阶级号召的“勿忘国耻”,再到五四运动学生喊出的“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反帝口号的变化反映了当时的中国(   )
    A . 民族国家观念逐渐形成 B . 反帝反封建成为国人共识 C . 反帝统一战线已经形成 D . 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 11. 《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之后很快响彻中国大江南北。“村夫牧童……长沙的湖南婆婆,汉口的湖北军夫,都能唱‘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这首歌曲当时广为传唱的主要原因是(   )
    A . 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 B . 国共第一次合作破裂 C . 红军反“围剿”的失利 D . 中日民族矛盾的加剧
  • 12. 1949年10月1日,河南郏县的27岁农民曹铁受邀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开国大典。他在回忆当天的经历时难掩激动的心情感慨道:  “那是翻身的日子”。曹铁发出这一感慨的原因是(   )
    A . 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B .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C . 人民成为国家主人 D . 抗美援朝取得胜利
  • 13. 下图为1962年我国发行的第三套人民币中的五元纸钞图案,也是我国唯一荣获“年度世界最佳纸币”大奖的人民币纸钞。图中的炼钢工人形象反映了(   )

    A . 社会主义工业化已基本实现 B . 人民社会主义建设热情高涨 C . 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全面完成 D . 工业落后面貌得到彻底改变
  • 14. 1979年,我国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企业法》;1982年,允许外国经济组织或者个人在中国投资被写进宪法;1983年发布《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实施条例》,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经营活动开始有法可依。这表明(   )
    A . 我国的营商环境不断改善 B . 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全面接轨 C .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铺开    D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确立
  • 15. 下图为2010-2022年中国的联合国会费量统计表。这可以用来说明(   )
    年份 会费量(亿美元) 占比例 排名
    2010-2012 0.800 3.19% 第8
    2013-2015 1.300 5.15% 第6
    2016-2018 2.590 7.92% 第3
    2019-2021 3.473 12.01% 第2
    2022 4.381 15.25% 第2
    A . 中国经济发展速度全球最快 B . 中国积极履行国际责任 C . 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 D . 中国方案得到世界认可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题,共55分。)
  •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秦军铜戈(广西平乐银山岭战国墓出土);2:秦代铁铤铜镞(广西象州运江河岸出土);3 4 5:秦半两铜钱(广西象州运江河岸出土)

    材料二

    据考古发现,广西的汉墓仅合浦一地就达上万座,经过科学发掘的两汉墓达上千座。1971年发掘的合浦县望牛岭西汉晚期木椁墓,是广西第一次发现的墓室巨大、结构复杂,有大量随葬品的西汉木椁墓,该墓出土五铢钱多达200枚、金饼2件。在合浦各地挖掘的汉墓中都发现不少汉代的钱币,其中在合浦爆竹厂一座西汉晚期墓出土汉代五铢钱达800多枚,合浦盐堆的一座西汉晚期墓出土五铢钱则达七八千枚之多。此外,在汉代A浦郡范围内的贵港市,1954年至1955年5月,共发现了129座汉墓,其中发现西汉五铼铜钱325枚,东汉钱币2190枚。

    ——摘编自广西钱币学会编《广西历史货币》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出土文物的史料价值。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广西发现的汉墓的特点,并据此推测当时的社会状况。
  •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关于明清历史,海内外学者著述颇丰,叙述各有侧重,如《袭常与新变:明清文化五百年》、《海与帝国:明清时代》、《最后的中华帝国:大清》等,这些书名反映了作者时时代特征的理解。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自拟一个能够反映其时代特征的书名,并运用具体史实予以论证。(要求:书名适当,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国建立之初,《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明确规定,中华民国的领土“为二十二行省、内外蒙古、

    西藏、青海”;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参议院的参议员“每行省、内蒙古、外蒙古、西藏各选派五人,青海选派一人”。1919年,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提出开发边疆、发展边疆经济与文化的计划,把边疆建设纳入国家经济建设整体规划。

    ——摘缡自孙宏年《民国初年的边疆治理思想与机构演变(1912-1919年)》等

    材料二

    建国初期,边疆地区的开发建设经历了两次高潮。第一次是“一五”期间  全国156项骨干工

    程的大部分摆在西部,其中相当一部分又摆在边疆省区。第二次是三线建设时期,国家在边疆省区兴建了一批墓础设施项目,从东部沿海地区搬迁生产企业形成了一批产业基地。经过两次开发和建设高潮,边疆地区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

    ——摘编自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国家民委文件选编》(1996-2007)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国初年沿袭的地方行政制度创立于哪一朝代?概括民国初年边疆治理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世纪50~70年代我国边疆地区开发建设的历史意义
  • 1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耸立在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基座的浮雕再现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争取民族独立解放、人民自由幸福和国家繁荣富强的光辉历程,下图为其中六幅浮雕(局部)。

    从以上浮雕再现的相关史实中选取任意一个史实,结合所学知识为它编写一段简介。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